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一:
陈心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春节无论多忙碌的人也都会回家,和家人们一起团圆。
每年春节,我也会和爸爸妈妈回到西安外婆家。在那里过充满北方味儿的年。
饺子,是北方过年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过春节吃饺子意味着大吉大利,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包饺子也意味着包住福运。饺子也有团圆之意,北方人有一种习俗,逢年过节招亲带有总要包顿饺子吃,尤其是大年初一,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时不时地引来欢声笑语。
社火,相信南方的小伙伴们肯定没有听过这个词。社火是一种中国民间庆祝传统庆节狂欢的活动。但如果换一种说法,大家们肯定是耳熟能详,社火又称舞狮舞龙。北方的社火是中国古老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是指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具有红火热闹之意。它来源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对土地和火的崇拜。人们也常常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陕西民间社火活动习俗。常常以抬芯子,跑竹马,踩高跷,耍狮子等一系列活动。表演者们千姿百态,千奇百艳,五花八门,壮丽可观,这种表演方式深受人民的喜爱。在2006年的5月20日,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另外,北方人在守岁的时候所备的糕点瓜果也是想讨个吉利的口才,例如吃枣意为春来早。吃柿饼,说为事事如意,吃杏仁,说为幸福人,吃长生果,意味长生不老,吃年糕意味着一年比一年高。
但不论南方,北方过得都是同一个中国年,中华儿女相亲相爱是一家,在这里,我也祝愿中国能扛过这次疫情,再一起共度下一个欢乐年!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二:
过年习俗腊八节
ZRD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腊八节,是个神奇的节日。说它小吧,它确实小,与春节相比,它是个很小的节日;说它大吧,也没错,它可以说是整个春节前后的开端,气氛当然十分浓厚。如果说腊月二十三小年是春节的彩排,那么腊八就称得上是腊月二十三小年的彩排。〔www.xiandiaoyu.com〕
在腊八节,不得不提到的便是腊八粥与腊八蒜了。首先是腊八粥。每年过腊八节时,按传统,都要熬一大锅的腊八粥,这种腊八粥几乎包含了能想象到的所有谷物与豆类的结合。一年熬腊八粥时,爸爸告诉我,腊八粥有十分久远的历史,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便有了喝腊八粥的习俗。我们家熬的腊八粥,喝起来十分美味。喝起它来,十分细腻,既有薏米的软,又有红枣的甜。吃完,惹得人想再喝一碗。真可谓是把软、硬、甜、香4种味道发挥得淋漓尽致,吃起来也自然成了“美味”的代名词。而腊八粥闻起来,除了那种粥本身的清香四溢,更有一层家庭之中的亲情之爱啊。
而腊八蒜,则是为春节吃饺子做准备的。腊八蒜并不难做,只需要把蒜浸泡在高醋中,这样的话,蒜会变得酸甜,而醋则会变得有些辛辣。这样的话,春节用饺子蘸醋也更加的美味。记得那一年腊八节,我们家泡了腊八蒜。用一个大罐子来泡腊八蒜。我先是往里面装近一整罐的醋,然后放一些蒜。没过4、5天,再一看腊八蒜,已经很绿了,这就已经可以吃了。而又过了2天,我一看腊八蒜,已经变得绿如翡翠了。拿出来看。整个蒜很绿,光是闻起来,就能闻出那种清香感了。
腊八节是我们民族从农业社会发展来的结晶,我们应该把这种民族文化发扬出去、传承下去。每每家长讲起这些传统文化时,这何不是一种传承呢?现在,当我吃着腊八蒜、喝着腊八粥时,我不仅能品尝到亲情的味道,更为这传统文化而骄傲,我们更应该传承下去。向传统文化致敬。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三: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广东春节最喜欢的是:饮早茶。
早茶,顾名思义,就是早上的时候喝茶。但我们却和别人不在一样,我们所说的早茶,不是一定要喝茶,更重要的是吃早点。但是茶,也当然是必选之物。
茶的品种有很多,乌龙茶、正山小种、碧螺春、毛尖等。但我们家最喜欢喝菊花茶。因为我们觉得菊花茶很好,能帮助消化。但我们广东人看重的并不是茶,而是早点。
广东的早茶的早点十分丰富,每一间茶楼都有自己的招牌食品,但大都有虾饺。虾饺在早点里非常独特,一般的食物可“比”不上它。它有着半透明饺子皮,里面包着几颗饱满多汁的虾仁,一口咬下去,半透明的饺子皮富有弹性,虾仁咬下去丰富有多汁,汁水在口中流淌,甜甜的口感,你吃再多都不会腻。当然,除了虾饺,还有其它美味的早点。如有糯米鸡(它当然不是真的“鸡”啦)有排骨、凤爪、(其实是鸡爪)、烧卖、广东最著名的肠粉、桂花糕等。如果你想吃清淡的食物,可以吃粥,众多不同品种的粥任你选择。
吃饱了后,静静地品上一两口茶,感受茶的甘甜与品位。广东人会这样,吃饱喝足后,会坐着休息一会儿,之后就叫着服务员说“埋单”。不用说你们也应该会知道吧,“埋单”并不是真的把单给埋起来,而是买单的意思。
广东的饮早茶可真有品位,茶的品种多,早点会更多。作为一个广东人,我深深为广东感到自豪。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四:
张胡轩
一天,我走在街上,看见了一个几年没见的同学,便上前热情地打了个招呼,同学见了,就随手送了我一个时光机,还说能穿越到二十年后,不过只能穿越三小时以内,说完便快步跑走了。我摸不着头脑,只好怀着好奇的心打开了时光机,走了进去。过了一秒,我便落在了我的家乡。
我来到了家里,此时我看见在院子中浇花的母亲,她已经白发苍苍,满脸皱纹,似乎已经60岁了。这时母亲也发现了我,便冲过来,说“我的好儿子啊!你终于回来啦!都长这么高啦?”我低头一瞧,发现我已经是一米七五的大高个了。我心中一怔,不会真穿越到二十年后吧!母亲见我很迷茫,就让我和她一起参观一下村子。我猛然一惊,从前那个又窄又脏的石子路换成了舒适漂亮的红色水泥路。原来我真到二十年后了!于是我便抓紧时间,打算在三小时内参观完家乡。
我和母亲快速穿梭,我又发现,家乡的环境与卫生越来越好了。原来,在道路两旁,家乡的人民合力种植了一排树木,净化了空气。我满意地点点头,心里暗自开心。
我们走在路上,正陶醉地呼吸着家乡的新鲜空气,忽然,我看见了很多机器人正提着袋子在许多人家门口来回穿梭着,看起来挺忙碌,同时我也远远地看见了家中有块偌大的电子板,于是母亲便说:“那是自助外卖机,机器人则是给各家各户配送外卖的“外卖员”,只要在外卖机上选择想要的食物,机器人就给你免费制作并派送,可方便啦!”我点了点头。这时正值饭点,妈妈便快步跑回了家,在外卖机上点了菜,有酸豆角、红烧肉、还有我最爱吃的剁椒鱼头。不过十分钟,机器人把就把饭送到了。我打开饭盒,尝了一下,哇!这是什么神仙级美餐啊!也太好吃了!我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母亲见了,便和我一起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这么多菜不一会儿就颗粒不剩,但我却依然沉浸在刚才的美味时光中无法自拔。
已经两个小时过去了,可我还没有尽兴。此时,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子说要带我和母亲去兜风。我一眼便认出了他,原来他以前也是和我同村的一个孩子,只不过他当时还是个婴儿。
于是他便回了家,拿出3D打印机打出了一辆豪车。我目瞪口呆,惊讶极了。我们上了车,用了五十分钟游览了整个大山的风貌。下了车,我亲了一个母亲,也抱着朋友,把时光机的事说了出来,说完后便含着泪,离开了这个美丽的村庄。
一秒后,我便回到了那个街道。我不禁感慨:二十年后的家乡是多么的让人向往啊!即便如此,我们现在也得注意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桐庐成为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
教师评语:习作运用时光机巧妙地将我们带到20年后的生活,描写了回家乡后的所见所闻,环境美了,高科技智能化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小作者想象大胆合理,新奇有趣,读后能愉悦身心。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五:
张素媛
我乘坐着未来时光机,来到了我未来的家乡。我在想,未来的家乡和现在有什么区别吗?带着好奇心,我来到了这个神秘的家乡。
我慢慢地走向了家乡,上前一看有一个机器人正在清扫,只见它捡起一个垃圾放入嘴巴里,接着到了肚子里开始分类,然后放入了篓子里。但如果是一个喝好了的牛奶壳,那么放入嘴巴以后,那么就会出现一瓶满满的,看着很新鲜的一瓶牛奶。既迅速又环保,实在太让我差诧异了。
之后,走向那个以前那个赋予我知识的旧学校。缓缓地走向校门,有一个机器人正在为学校的花坛浇水、晒太阳。只见他的机械臂拿出一个喷壶,但是那个喷壶比一个大型电视还要大,喷壶一打开,整一个花坛花朵水都洒得到,水洒完了以后,只见他的头上出现一个太阳罩。然后我走向了教室,看见课桌上有一台一台的电脑和一只触屏笔。上课铃响了以后,同学们都坐好了,可是老师还没到,正当我疑惑时,突然出现一个投影仪,这样一个影像老师出现了,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影像老师居然拿得动真的教鞭,真的太神奇了!
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了,我走向了食堂。一看这哪是食堂,这是高档餐厅吧!有一个飞行座椅飞向了我,我坐了上去,它带我飞到了一个大屏幕面前,示意让我点一下按键,突然出现一个大菜单,我点了一份蔬菜沙拉和一杯果汁,可我没有想到,不到一分钟就做好了,我本以为和普通的蔬菜沙拉没什么区别,可我尝了以后,太美味啦,简直在仙境一般的感觉,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加了一种很神奇的配料,一洒上去,味蕾瞬间爆发。
这个二十年后的家乡,我真想再待一会儿,可时光机的能量不多了,只能回去了,到了晚上我难以入睡,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到未来,我可真期待呀!
教师评语:作者以未来时光机的形式描绘了家乡二十年后的巨变。以环保、高科技等元素为主,尤其介绍了家乡旧学校的发展变化。突出作者对未来家乡的无限期待和热爱。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六:
我的家乡在江西,那里山美水也美,最好的要数江西的风俗了。
“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镘头,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炸和卤,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江西的风俗都是按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些风俗。
腊月二十六的时候,我和奶奶一起蒸馒头、包饺子,奶奶将面粉揉好,翻来覆去地做出许多不同形状的馒头,有蘑菇形、青菜形、玉米形、坚果形……我也轻轻地揉了起来,像搓汤圆一样揉,不一会儿,我揉出了各种各样形状的馒头,有刺鲀型、鲨鱼型、螃蟹型、龙虾型、鲎型、海星型……我又和奶奶开始包起饺子来,先把皮平坦地放在手掌心上,用筷子把肉馅儿放在雪白的饺子皮中间,饺皮对边按在一起,再按起许多好看的花边,花边编密了,像一把把梳子,然后把它们放进火炉里烤熟。过了一会儿,一股弥漫的香味悄悄地飘了过来,我不禁地说:“好香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像乐得开花一样。
大年三十的时候,我们一起团团圆圆的吃年夜饭,年夜饭的菜真丰富啊!有九江鱼块、酒糟鱼、九江小龙虾……年夜饭吃完了,我们小孩子们去放烟花,烟花有许多品种,我选择了旋转品种的,我把烟花放在小竹竿上,烟花点燃起来特别漂亮,而且又五彩缤纷的。然后,我们又围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聊天、倒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正月十五的时候,公园里的花灯美丽极了!威武的“长龙”披着五彩的鳞甲,好似即将翱翔出击的勇士;凶猛的“鲨鱼”鼓着两只凶锰的大眼,风一吹,它开始摆动着身体,好像要问我们拿食物吃;美丽的“风凰”在夜色中慢慢地缤开五彩缤纷的翅膀,如同地在跟我们招手,也像一位害羞的少女……
你的家乡的风俗是怎么样的,来告诉我,好吗?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七:
作者:江吴冕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爸爸妈妈总要带我来到外婆家过节。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外婆家桌子上放了好多包好的粽子。
看到外婆包的粽子好漂亮,我顿时新血来潮,自告奋勇地跟外婆说:“外婆,我可以帮你包粽子吗?”外婆开心地说:“好的,当然可以了。”
说干就干,我洗了个手,跑到外婆身旁,先看外婆是怎么包的。只见桌子上有好几种馅料,有红豆,红枣,还我最爱的鲜肉馅料,看了都忍不住咽了一口口水。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起两张用水浸泡过的粽叶,放在手上转了几圈,粽叶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圆筒的形状,只见外婆用勺子放了一大勺糯米拌好的馅料,然后用手按平整,再把多余的粽叶给它包起来,最后用绳子给它系起来,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出来了。我也开始学外婆放糯米了,可是放了好多却总是放不满,这是怎么回事?我纳闷的看看外婆,外婆正在看着我笑呢,外婆说:“小冕,你看你的粽叶下面有一个洞一直在漏糯米呢。”我一看,原来我把下面口子没叠紧,所以糯米有些漏了出来。唉,我真是个马大哈,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外婆又教我怎样才能把粽叶包紧一点,再装米进去,最后再把绳子系好。我按照外婆交的方法包了好几个粽子,虽然粽子形状怪异,但我却很开心,因为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
粽子包好后,外婆把粽子放入锅里开始煮了,我们耐心地等待着。过了好一会,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粽子香味。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让外婆赶紧把我包的粽子捞出锅,虽然有些已经裂开糯米也冒了出来,但丝毫不影响它的美味,我一下子吃了好几个。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家乡众多风俗中的一种,我的家乡还有好多别的风俗,这里我就不一一道来了,愿我的家乡越来越好!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八:
陈培根
仲夏之初,正逢端午佳节,在我的家乡江城武汉,正在展开一场“江上角逐”所谓“江上角逐”,是武汉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风俗——赛龙舟。
驱车前往江滩,平时清闲的江滩都是人潮涌动,砖地广场上很难寻出落脚地儿,江畔杨柳下,也都是人声鼎沸,就连标语牌旁,也站满了人,江边的人们,都是赛龙舟的观众,他们都翘首以盼,等待着鼓声响起。
在万众期盼下,震耳欲聋的鼓声响起了。这鼓声,惊天地,泣鬼神;这鼓声,震的飞禽走兽俱散,激起了龙舟上荆楚儿女的斗志;这鼓声,传出了几千年的回音。
汨罗江畔,一位壮志未酬,满腔悲愤的诗人屈原为国捐躯,纵身一跃,跳出了壮志豪情,跳出了千古悲歌,跳出了百世流芳,楚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烈士,造出龙舟在汨罗江上打捞他的。
又是一阵惊天鼓声,龙舟真的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江面上一排排龙舟声势浩荡。全舟是由木雕而成,龙头张大着嘴巴,大有气吞山河之势,龙身鳞片都霸气外露,龙身也朝天,有一番招摇之意。
龙舟上,是荆楚儿女拼搏的身影。左翼奋力摇杆,右侧使劲划桨一起一落,激起的水花伴着流下的汗水映出太阳的影子,顺流进了汉江,从此汉江也多了几分豪情。
到了最后一百米是鼓声最响,喊声最高,划的最奋进的时候,每一支队伍都想拔得头魁,每一声高呼都好像在告诉屈原,“你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国家,孕育出了勇于拼搏敢为人先的子孙!”
在这广袤的荆楚大地之上,流淌着拼搏的热血,不止是赛龙舟。如今我们面对杀人于无形的病毒,我们依旧,用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炎黄精神奋斗在一线,从未言败。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九:
黄昭涵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在我们辽阔富饶的华夏大地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过年家家户户吃年糕。
听奶奶说,年糕最早是为年夜祭神的,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了春节食品。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令人回味无穷的口味,成了家家必备的新年食品。
随着新年的脚步一天天接近,我这个馋孩子也一天更比一天期盼再次品尝到奶奶做的年糕,因为那是家的味道,更是爱的味道。
年三十一大早,我看见奶奶正忙着买蜜枣、桂花,准备蒸年糕呢!我长这么大,每年都能吃到奶奶从乡下寄来的美味年糕,但从没看到奶奶是如何蒸年糕的。今年正好回老家,我可要亲自“实践”一下。
只见奶奶把糯米粉倒进竹匾里,在里面加上了蜜枣、桂花,再用勺子麻利地来回拌匀。奶奶告诉我:“这样蒸出来的年糕既有蜜枣的甜味,又有桂花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我心想:怪不得奶奶每年寄好多年糕来,但我总觉得吃不够。我挽起袖子,学奶奶的样子来回搅拌,好像已经闻到了年糕的阵阵香味。
接着,奶奶在锅中烧开了一锅水,又在蒸笼四壁用纱布轻轻抹上清油,放入已拌匀的糯米粉,把糯米粉拍结实后,放在锅上蒸。过了一会儿,糯米粉上冒出几个泡泡,泡泡破了,蒸气便冒了出来。奶奶低头仔细寻找泡泡出气处,还不停在上面撒糯米粉。奶奶一边加糯米粉一边告诉我:“这加糯米粉很有讲究,加得不好,年糕有的生有的熟,不好吃。”
很快,一股香气扑鼻而来,一笼又香又糯的年糕就这样蒸好了。奶奶乐呵呵地把一碗冒着热气的年糕递给我,嘴里还说:“吃了年糕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啊!”是啊,这一块块年糕不仅带给我们新年的喜庆,更是寄托了奶奶对全家未来生活的祝福!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十:
浴牛节
谷睿
我并不是汉族人,我是傈僳族的。在我们那儿,有很多民风民俗,多到你数不过来的那种。这次我想介绍的民俗并不是关于人,而是牛。我想想,该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从前,牛生活在天上,而且过得十分舒适。有一天,它看见了傈僳族人靠吃苦涩的野果为生,心中十分不忍。于是在一年春天,它背着天神将藏在葫芦里的五谷种子撒向人间。天神因此动怒,把牛驱逐出天上,来到人间。于是,傈僳族把牛养入家中,但是牛看见人间生活依旧贫苦,于是又主动出来拉动犁耙,帮种庄稼。天神见人间逐渐美好,又放出虫灾、冰霜进行捣乱、迫害。在耕作之余,为了保证农作物的成长,牛又上天与天神理论,为傈僳族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后来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五,傈僳族人要过一个“浴牛节”。在这天,不仅要给牛洗澡,并且要煮一锅放盐的稀饭,用来喂牛。家中最大的妇女在这天要向牛祈祷,希望它在天神面前多多求情,免灾无害,庄稼丰收。
人与动物是相通的,我们也一直保持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平衡,希望这份平衡,能流进那些繁华不肯谢幕的年华里。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十一:
曾梓瑶
时间稍纵即逝,转眼间我离开家乡已经有二十年了,如今,我已经长大开始工作了,好想家乡啊,今天,我乘坐飞机来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家乡——桐庐。真是没想到,我们的家乡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咦?绿灯时,马路边上怎么还奏起音乐来了?”我正疑惑,突然,耳边传来一个声音“咦,姐姐!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哇?现在的桐庐科技发达,绿灯的时候马路两旁无数小孔会播放出美妙的音乐,让人们有节奏、有秩序地过马路,不仅如此,这一小片马路就像深幽的丛林一样,不过要是前方亮起了红灯,地面上就会播放出各种交通事故的画面,那画面简直惨不忍睹,这样让人们踏也不敢踏上半步。这样的红绿灯设计,不仅大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也能够让人民的心情变得快活而乐观。”说完,我猛一转头,哦!原来,他竟然还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学生,“哇!现在的小孩真厉害,比当年的我们能说会道!”我不惊赞叹道。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富春江,乘上快艇,像一阵风似的“漂浮”在富春江的中央,当时,我整个人都惊呆了,现在的江水是真的变得清澈见底了,船上的工作人员指着这里说:“你们瞧!这黑黑的玩意儿你们看见了吗?”我问工作人员:“这是什么?”工作人员说:“这是垃圾管理收集净化器,它可以把附近的垃圾收集过来,进行二次利用,把这些垃圾通过反应变成电能,可以用来供城市发电,这样既环保又安全。”
继续向前走了一会儿,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座美丽的喷泉。喷泉四周有许多花草树木,围着一个圆,犹如众星拱月般。最美的要数左右两旁荷花形成的喷泉龙头了,不住地旋转,一会儿把水花耍得像水晶花宫,一会儿把水花耍得像一位敦煌飞天少女,舞动着轻纱,流光溢彩,看得我如痴如醉。我想这不就是咱们村以前那个死水池吗?以前的村民们,每次经过这个死水池的时候,都会用手捂住鼻子和嘴巴,然后弯着腰,迅速逃离这里。没想到如今那个死水池竟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喷泉池……这简直是个奇迹啊!
回到家乡的感觉实在太好了,所以我这次回到家乡决定再也不走了,我决定和家乡人民一起奋斗,我相信,以后的家乡也会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发达!
教师点评:学生介绍了二十年后的家乡红绿灯的创新设计,富春江上的垃圾收集净化器,及曾经的死水潭变成了如今的美丽喷泉,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回到家乡,看到的一路变化,并立志回到家乡一起奋斗的情感。作者想象丰富,让人看到了20年后不一样的家乡。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十二:
端午抓红鸭
余欣竹
还记得那年的端午节,我们全家去山上玩,没想到正好赶上村里的一个大型活动——“抓红鸭”。
那天上午,烈日当空,太阳肆无忌惮地释放着自己的光芒,让大地披上了一层火热的纱衣。忽然,空中飞过一个无人机,发出了响彻山谷的声音“抓红鸭的时候到了,各位准备好了吗?三!二!一!开始!
紧接着,人们一个接一个地往江中跳去,“噗通!噗通!”一阵阵落水声响起,各个地方都溅起了巨大的水花。
这时,一艘小船缓缓地从对岸驶了过来,船上的人抱起一只只红鸭丢入水中。“哗-哗-”水里人们如同一群饿狼扑向了红鸭。鸭子惊恐的尖叫声,人们兴奋的助威声混为一谈。
过了许久,终于有人机智地潜入水下抓住了红鸭的脖子。人群沸腾了,欢呼声、喝彩声震耳欲聋。接下来红鸭陆续被抓住了,有人甚至抓到了两只。
本来,我以为活动到此结束了,没想到竟然还有后话。下午新的一轮又开始了,我多么想去啊,可惜我太小了!真想自己快点长大,去亲身体验一次端午“抓红鸭”的无限乐趣啊!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十三:
(李振铭)
咱威海的春节只有初一到初五六那几天,而我老家那边在腊月二十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结束,可以说是一年中最美好的二十五天。
从腊月二十开始,家家都有了过年的样子:家家去买过年用的,比如:春联,鞭炮,福字、香、纸好多东西。
到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村子里的鞭炮声就响起来了。到了晚上,姥姥便开始忙了起来,她把灶王爷面前摆的破旧的小盘子拿走,换上了崭新的、精致的小盘子。我便问姥姥:“为什么要这样做?”姥姥对我说:“在民间,相传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他要向玉皇大帝上报这一家人的好坏,玉皇大帝会对这一家人有赏有罚。”说完后,姥姥又忙了起来。我看见姥姥又找出了几颗糖果,一杯清水,一把料豆和一把稻草叶。我又问姥姥:“这些是用来干嘛的?”姥姥告诉我:“这些是给灶王爷的,糖果是用来路上饿了吃点儿糖,清水、料豆儿和稻草是给灶王爷坐骑用得。”姥姥讲完,突然叫起来:“关东糖要糊了!”“呢?关东糖?是干啥的?”姥姥告诉我:“关东糖是要把灶王爷的嘴给封上,让他到天上只说好话!”听姥姥讲了这么久,我想,哎呀!乡村的规矩可真不少。
这个年,我是在姥姥家过的。我从腊月三十回到了姥姥家,一直到正月初七回到了威海,听妈妈和同学们讲:今年的威海,过年一点儿鞭炮声也没有,好无聊啊!哎呀!还是在乡村过年好啊!有过年的气氛,有好吃的饭菜,最好的是——没有作业的压迫。年啪啦的走来,也噼里啪啦地走去!年希望你再次回来!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十四:
高悦嘉
春节悄悄地跟随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的和我们欢聚在一起。每家每户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初学叫爸爸的小孩子,出门会叫三轮车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胡子的老孩子,提到饺子,谁不是口水直流三千尺。
先把饺子皮饺子馅准备好,再把饺子馅“封印”在白亮的饺子皮里,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饺子就做好了。
水刚烧开,妈妈就把一个个胖饺子“赶”下了锅。我不停地问妈妈:“妈妈,饺子能吃了吗?”妈妈却一直说:“还没熟,不能吃!”那白白胖胖的饺子从热气腾腾的锅里探出了头,好像在勾引我吃掉它。
我直勾勾地盯着锅中的饺子,真诱人啊!我早已垂涎三尺,空气凝固了一般,感觉等了很长时间,可是饺子还没有熟。看着这一锅令人垂涎欲滴的饺子,闻闻这香味,就能让人咽下几口唾沫了,更何况想着一会儿大碗大碗装着,大口大口吞着,那口水都快流成河了。
终于,饺子熟了。我飞奔到锅前,盛了好多白白胖胖的饺子放进碗里。咬一口,饺子皮真劲道啊!饺子馅真鲜美啊!我快速对着饺子吹了几口气,不等筷子上的饺子降温,就大口大口吞进肚子里。眨眼间,一碗饺子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个干干净净的碗。
好容易从再来一碗的诱惑中挣脱,抬头一看,家人们正在品尝着香喷喷的饺子,头也不抬。
这白白胖胖的饺子,使春节变得更美好了。每年家家户户的这一碗饺子,洋溢着团圆的喜悦,营造出了浓浓的年味,相信家乡的风俗会这样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永不改变。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十五:
余文淇
我的家乡在新州,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那非春节不可啦!
春节是新年的开头,寓意新的一年到了,要说春节的来历啊!哪来头可不小呢!春节是从历年流传下来的,直到现在大约有5000年的历史呢!
我们这里的春节差不多从腊月二十四过完小年就开始了,当然那都是节前的彩排。最热闹最隆重的是年三十那天,那天才是真正的过年,那天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己,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除夕晚上必定要吃我们新州的元宝饺子。饺子寓意着招财进宝。我家饺子馅是多种多样的,有白菜馅、猪肉馅、韭菜鸡蛋馅、香菇馅等等。餐桌上,弟妹嚷嚷着:“再给我一盘,再给我一盘,我还没有吃饱!”
到了晚上外面噼里啪啦的响,家家都在放鞭炮,我们家也不例外。爷爷和爸爸从屋里拿出长长的红红的大鞭炮,边拖边摆放着。点火!爷爷和爸爸赶紧跑回屋里来,火沿着作 文 吧火线慢慢的延伸到鞭炮。猛然间外面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接下来就是放烟花了,一点火,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有的像无数颗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轰”的一声,一束烟花飞上了天空,紧接着,更多的烟花飞了出来,随着噼噼啪啪放鞭炮似的响声,烟花绽开了,不一会儿,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紫的……各种颜色的烟花纵横交错,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你瞧,圆形的、流星形的、瀑布型的、花型的……五花八门的烟花在天空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的“舞姿”,它们有的像上翻,好像娇媚的牵牛花;有的向下垂,好像绚丽的菊花……我还饶有兴趣的为每一组烟花取了名字,如万紫千红、繁花似锦、满天繁星、百花齐放,再加上黑天空的衬托,显得烟花像是天上的仙女,好一幅壮丽的景象!
吃饺子、放鞭炮是我印象最深的节日风俗。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十六:
古尔邦节
马岩明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举行。它和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
古尔邦节那天,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都要让家里的男人去宰羊或宰牛。他们会用锋利的刀从羊脖子处切开,把血放光,把皮割下来,再把肠子洗净,装到袋子里。回家、烧水,焖一锅美味的羊肉汤,喝完羊肉汤,羊肚汤也随之而来。剩下可食用的杂碎,也被塞进肠子里,煮熟,那可叫一个美味!连牙齿和胃口不好的爷爷也要吃上七八节,堪称我们家的最爱!
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不允许宰杀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不宰眼瞎、腿残、少耳、少尾的牲畜;所宰的肉会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朋好友、一份济贫。
古尔邦节,我们家所有人都要团聚在一起,十分的幸福。它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举行古尔邦节时来我家玩哦!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十七:
樊思奇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内蒙古有一个十分别致的习俗,叫做那达慕。
六月初四,草绿花红的时候我们一家开车去往那达慕会场。
一路上,爸爸说这习俗是大有来历:“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阳历七月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这天,草原上人山人海,许多外地人不远千里而来,只为领略那达慕大会的一番风采。那达慕这天,不仅有各种各样的赛马、歌舞表演,还有很多地摊,有些人家直接把自家的小型货车开过来在草原上卖雪糕、糖果和各色小吃,一些家庭在汽车上放上被子、枕头和必需品,白天逛地摊,晚上就睡在车里,直到那达慕结束。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凤。这就是我们家乡最别致、最特殊的习俗——那达慕。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十八:
难忘的鲅鱼节
CKR
四月的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正在下棋。窗外传来几声鸟叫,爸爸抬头看看窗外,喝了一口茶,说:“春天到了,又到了青岛鲅鱼节的时候了!”这句话把我的思绪带回到几年前,我第一次过鲅鱼节的情景。
那是四月中旬的一天,我们回青岛探望亲人,恰逢鲅鱼节,我和爸爸、妈妈去市场买鲅鱼。那个时候,鲅鱼大量上市,卖鱼的小贩多了许多,鲅鱼整整齐齐地摆在大铁盘子里,鱼肚子反射着银光,好看极了。每个摊位前都挤满了顾客,开心地挑选鲅鱼。我问爸爸:“为什么要买鲅鱼呢?它们又不是最好吃的鱼。”爸爸笑盈盈地告诉我:“因为鲅鱼节到了,我们要挑选鲅鱼送给我的岳父,就是你的姥爷。”我听后觉得这个节日可真奇怪。我们来到一个摊位,买了两条六斤多重,特别新鲜的大鲅鱼,便赶往姥爷家。
刚进姥爷家门口,姥姥、姥爷笑呵呵地迎上来,说:“你们回来了!这两条鱼可真不小啊!”爸爸、妈妈和姥姥去厨房准备晚饭,我陪姥爷聊天。我问姥爷:“黄花鱼比鲅鱼好吃多了,为什么有鲅鱼节,没有黄花鱼节呀?”姥爷慈祥地看着我,说:“鲅鱼节因何而来,大家都不清楚,我只知道,几十年前就有这个节了,我年轻时也给岳父送鲅鱼。黄花鱼是很有名贵的鱼,作为礼物是送不起的,而且送小小的一条也不好看。鲅鱼价格低,个头大,百姓送得起,也显得有面子,而且鲅与爸同音,也符合送礼给岳父的主题。”原来如此啊!正聊着,鲅鱼和很多美食就上桌了,我吃了一块鱼肉,味道还是很鲜美的。
“叽叽叽”一阵鸟叫声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我扭头看看爸爸,他的思绪似乎也飞到了鲅鱼节,飞回了遥远的青岛。我想:“爸爸一定也在思念他的爸爸、妈妈。毕竟,因为疫情我们已经近一年没有回青岛了。”我突然明白了,鲅鱼节在时间的冲刷下保留下来的原因不是鲅鱼,而是鲅鱼节所展现的子女对老人的爱和孝心。鲅鱼节不仅是送鱼吃鱼的节日,更是子女陪伴长辈的节日。
家乡风俗作文评语 篇十九:
盛予诺
说起我的家乡呀,那真的是有许多特色呢。如盐水鸭、桂花糖芋苗等等一系列美食,说到这里,你一定猜到了吧,那就是南京,虽说南京的美食非常有特色,但是我们这里的节日风俗那就更有特色了。
其中最让我喜欢的就是端午节了,每当这时,大人们都忙着包粽子,粽子的种类也很多,有白粽子、肉粽子、咸蛋黄粽子、红豆粽子等等。小孩们也不闲着,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做香包,据说香包能达到驱虫的效果。
去年,端午节的前一个星期,我们社区通知将在端午节期间组织一次包粽子,做香包的活动,要求社区的小朋友也要参加。看到这一通知我十分期待这天早日到来。
期盼已久的活动日子终于到了,我们来到社区,几位老爷爷和老奶奶已经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准备好了。活动开始了,先由一位大姐姐讲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再由一位奶奶给我示范了如何包粽子。现在该我们上场了,我按照老奶奶教我们的方法,首先,将两片粽叶拼在一起,把它们理平整;接着,把它们卷成一个带柄的漏斗;然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糯米和配料裹好,再拿一片粽叶封口;最后,用一根细细的棉线在粽子底部和封口处绕几圈扎紧。可是不管我怎么包,粽子都会漏米。这时,一位老奶奶看了之后就是“你包的粽子貌似吃多了。”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米放多了。经过几次练习,我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它像一只小号的靴子。等我包好五个粽子,已经满头大汗了。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做香包,就是用热熔枪将两片带有图案的布片的三边粘在一起,再往里面放入一些干花和中药材,最后把口封好,这样一个香包就做好了。
活动快要结束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会把我们包的粽子和做的香包送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这时,我感觉家乡的风俗不仅给大家带来了快乐,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家乡的风俗我爱你,你带给我汗水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