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2000字事迹材料 篇一:
新时代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当代青年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一大批高校毕业生秉持心中的信念,扛起肩头的责任,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用所学回报社会,以真情服务群众。
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创新创业
思维活跃、敢于突破、坚韧不拔,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品格。优秀基层高校毕业生大胆闯、大胆试,在创新创业的最前线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XXX是一名90后创业者。2015年,XXX创立“枭龙科技”,致力于增强现实技术研发及产业化。XXX带领团队历经5年,取得核心专利110余项,成功研发多款行业领先的增强现实技术产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XXX带领团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增强现实技术与红外测温技术融合,研发出穿戴式智能眼镜测温系统,实现了公共场合的无接触体温检测,为疫情防控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18岁的龚钰犇风华正茂,满怀参军报国之志。不料上学路上遭遇车祸,危急时刻,龚钰犇舍己救人,失去了右腿,因此错失了参军的机会。但他身残志坚,忍痛参加高考,并在大学期间一边学习一边创业。2016年,龚钰犇创立烟台大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樱桃、苹果、特色果干等农产品。2017年“双11”期间,公司日销售额突破百万元。“我能重新振作起来,离不开社会对我的帮助。我要把社会对我的关爱传递下去,传递给更多人。”龚钰犇说。秉承“获一笔收益,做一份公益”的信念,龚钰犇每有一笔订单就拿出2%的收益作为爱心捐款。为帮助自闭症儿童康复,龚钰犇还在2019年创立烟台自愈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为12个自闭症儿童家庭无偿援助30余万元。
凭借深厚学识成为行家里手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一批批年轻人在校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毕业后积累经验、提升技能,成为各行业和领域的行家里手,在平凡的岗位上写就不平凡的华章。
航空整流罩类零件单件加工时间由180分钟缩短至20分钟,零件一次加工合格率由43%提高到100%;激光焊接单边毛刺去除时间由2分钟缩短至3秒;不锈钢网纹质量与加工效率提高35%……这是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工艺员陈玮改进加工工艺的成绩单。作为高级技师,陈玮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借鉴先进生产技术及经验,自制生产装备,改进加工工艺,优化生产流程,为公司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贡献力量。在提升自我的同时,陈玮还注重接力传承,带领团队共同进步。近两年,陈玮带领团队完成了30多项技术攻关,获得专利8项,带动身边一批年轻人成为技术能手,为生产技术突破作出了贡献。〔xiandiaoyu.com〕
“除恶务尽,要让物证开口说话。”这是湖南常德市鼎城区公安局刑事科技室副主任戴贝贝不变的信念。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她,利用专业技能侦查破案,让违法犯罪分子受到法律严惩,最大限度为受害群众挽回损失。2016年以来,以她为主勘查现场333起,利用指纹比中32起案件、提取DNA比中49起案件、利用足迹等痕迹物证串并案件30余起。在勘查中,不仅要面对复杂的现场环境,还要搬运笨重的勘查设备。戴贝贝凭着坚韧和执着,破获一批大案要案,还曾协助破获了一起时隔24年的案件,并被公安部通报表扬,入选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
帮助农户做好家畜防疫工作,既要适应艰苦的工作条件,又要学会和动物打交道,这样的工作,山西太原市尖草坪区畜牧发展中心兽医师赵剑一干就是12年。2010年,赵剑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来到太原市尖草坪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从最初因为业务不熟练受到质疑,到现在成为实操高手,赵剑用努力赢得了养殖户的认可。十余年来,赵剑先后获得了山西省动物疫病防控先进个人、山西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学以致用帮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学以致用、实现价值,是广大学子的人生追求,也是他们走出校门后的努力方向。一批高校毕业生带着知识专长来到基层,在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在为民服务中升华自我,让自己的所学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用仁心医术守护群众健康,用无私奉献带领村民摆脱贫困,她就是四川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院长沈富琼。2009年,从医学院毕业的她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麻邛乡卫生院。高原农牧民看病不方便,沈富琼就和同事们进村送诊。高原天气恶劣,遇到暴雨暴雪或泥石流,沈富琼骑不了摩托,就步行送医;路程遥远,她就带着饼干糌粑,一去就是一整天;遇到农牧民家里困难,她还自掏腰包,免费送药。2017年以来,沈富琼兼任麻邛乡安章村第一书记,白天挨家挨户走访,晚上研究惠民政策,为群众排忧解难。十几年如一日,沈富琼以真心换真情,得到了牧民群众的认可。
2020年2月4日,贵州组建第二批援鄂抗疫医疗队,现任贵州毕节市织金县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的雍朝斌第一时间写下申请书。雍朝斌没来得及回家,也没来得及告诉家人,就奔赴武汉。在方舱医院,衣服被汗水浸湿,雍朝斌昼夜奋战,有时长达10个小时不能进食、喝水、上厕所。雍朝斌觉得,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能用专业所学尽一份力,感到无比自豪。
如何结合专业优势,把茶产业做大做强?这是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张可开始担任第一书记时萦绕心头的问题。现任陕西汉中市南郑区农产品质检中心主任的张可,2015年以来两次担任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汉中市南郑区法镇沙坝村经济基础薄弱,张可经过调查研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动员村民种植茶叶和猕猴桃,并引入企业帮扶。6年时间,村民从不看好不支持,到主动加入,开展茶叶和猕猴桃大规模种植并发展养殖业,沙坝村建成了黑毛茶产业扶贫示范园、茶叶扦插产业园、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及大闸蟹稻田综合养殖基地,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如今,张可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继续阔步向前。
提供法律援助,在高承龙看来,再难也值得。2012年,高承龙来到甘肃兰州市红古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多年来,高承龙四处奔走,田间地头、工地现场、医院病房,常常能见到高承龙和律师团队的身影。从接待申请、受理案件录入系统,到指派案件、跟踪案件办理过程,再到回访受援人结案归档、发放案件补助等,对高承龙而言,加班是平常事。10年来,高承龙办结各类法律援助案件近2000件,为近6000名各类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累计挽回损失约3000万元。2018年,高承龙被司法部授予“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荣誉称号。
优秀毕业生2000字事迹材料 篇二:
XXX
个人简介:XXX,女,1999年01月04日出生,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人,中共党员,2021年毕业于遵义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曾任遵义师范学院17级英语本科(3)班的生活委员,在校期间荣获校三好学生、校优秀毕业生、甲等专业奖学金、外国语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励,被评为2021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
感言及事迹
个人感言:
我很荣幸能被评选为省级“优秀毕业生”。首先,我很感谢这四年来老师对我的培养和指导,同学对我的帮助和鼓励。因为他们,我才能够成为今天更好的自己。大学四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地前进,我始终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此,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我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会把这份荣誉转换为我前进的动力,使我更加持之以恒的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来回报社会。
个人事迹:
在校期间,我一直坚持以“认真学习,脚踏实地”为座右铭,无论是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和生活上我都一直严于律己,在老师和同学中获得一致好评。在思想上,我主动加强政治学习,从广播、报纸中了解时事政治,积极参加学校及班上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在学习上,我刻苦钻研,勤奋上进,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一直名列班上前茅。经过不懈的努力,我获得过三次校级专业奖学金、一次梅花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校三好学生称号,并且在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同时,我还顺利通过了计算机一级考试、普通话二级甲等、英语四六级和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证等考试。在工作上,作为班委,我始终以身作则,积极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办事效率高。在实习期间,认真负责、虚心请教,主动和指导老师沟通交流,积极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实际工作中去,实践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获得了优秀实习生的称号。在生活中,我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乐观热情、遵纪守法,一直以来与他人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且课余时间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使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我大一的时候参加了学院举办的英语话剧比赛和英语手抄报比赛,大二的时候担任校运会的志愿者,并参加了外国语学院2018届迎新杯篮球赛和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比赛。经过不断的历练,我逐渐成长为一名自信、坚强、踏实、认真、严谨的大学生。
在思想方面,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积极参加学校及班上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在学习方面,我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勤奋上进,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一直名列班上前茅。我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我获得过三次校级专业奖学金、一次梅花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校三好学生和校优秀毕业生称号,并且在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同时,我还顺利通过了计算机一级考试、普通话二级甲等、英语四六级和高中英语教师资格证等考试
在工作中,作为班委,我始终兢兢业业,以身作则,积极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善于制定工作计划,办事效率高,具有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在实习期间,认真负责、虚心请教,主动和指导老师沟通交流,耐心的指导班上的学生,积极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实际工作中去,实践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作为实习小组长,热心帮助实习的组员适应实习环境,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积极参加实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获得了优秀实习生的称号。
在生活方面,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我勤俭节约、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乐观热情、遵纪守法,一直以来与他人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作为一名党员,我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且课余时间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努力使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升。我参加了学院举办的英语话剧比赛,荣获了团队奖三等奖,在英语手抄报比赛获得了三等奖的奖励,大二的时候担任校运会的志愿者,并参加了外国语学院2018届迎新杯篮球赛和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比赛。这些活动提升了我的综合实践能力,体现了当地大学生积极向上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优秀毕业生2000字事迹材料 篇三:
用心用情进村入户“办小事”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XXX熟悉工作是从走村入户开始的。跟着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一家家走,一户户访,问大家的困难,寻大家的需求,解大家的难题,从了解各户村民现状到帮每户解决困难寻求发展。因为存在语言不通的障碍,有时候她还要想办法反复跟农户确认信息。她重复最多的一句是:“做了那么多基础工作就是为了能够实现精准扶贫,从大环境上看村民共同面对的困难主要是自然条件恶劣和交通闭塞,但直接影响大家生活、生产的小困难又各不相同。大环境上的困难党和政府会统筹解决,我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解决村民的小困难,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她深知在基层工作,最重要的不是华丽的辞藻和好听的话语,而是处理问题的能力,能感染村民的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为了解决这个困难而努力奔波的样子。她便是在这样不断的投入和奔波中,成为了那个大家都愿意信任和亲近的“小和”。
上下求索创新方式“办成事”
浪坝寨村地处山区,缺乏成规模的产业带动,农户主要以种植水稻、玉米为生,年人均纯收入大都在两千元左右。怎样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过上富足的生活,XXX绞尽脑汁。为了摸索致富路子,2017年,结合浪坝寨村的自然特点和特色优势,XXX主导几户村民以自筹资金的方式在浪坝寨村试种了6亩羊肚菌和竹荪菌,村民看到可观的收获后联系她并加入合作社。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培训村民种植技术,她将所学到的技术整理成文字,转成通俗的语言教给农户。每天从6点起床工作到晚上,耕地、搭棚、开沟、铺培养料、撒菌种……还经常组织建档立卡户来羊肚菌示范栽培基地学习技术。
XXX经常看到村民把山货背到山下的集市卖,碰上运气好的时候早早便收摊了,运气不好的时候到黄昏了也无人问津,还倒贴路费。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帮助乡亲们解决问题,她另辟蹊径,尝试着用互联网帮村民销售大山里的土特产。
刚开始接触直播的时候村民都比较怕生,大家更多的是一种观望的心态。为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她挨家挨户跑,苦口婆心说服村民直播卖货的好处,最终争取到了大家的响应。光有干劲远远不够,为了让群众跟着自己干,她拿出薪水买设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任何镜头感,没有任何直播经验,没有一点“网红”气质的她凭着一股闯劲,成为了浪坝寨村的第一位主播。
XXX第一次坐在横跨怒江的溜索上做直播时开玩笑说道:“下面就是湍急的江水,怕自己掉下去,但如果真掉下去那就掉下去吧!怕也要硬着头皮向前冲。”就是凭借着这一股拼劲,她穿着民族服装,以大山作背景,通过网络平台开始向全国的网民们推荐怒江大山里的山货、民俗文化、人文风光。通过不断的坚持与努力,有很多村民开始愿意相信和支持她,她开始招募村民作为主播,慢慢壮大“村民网红”的队伍。
一直以来,她带领村民积极探索网络扶贫,她成了贫困户与消费者的“红娘”,搭建了贫困户与市场之间的“致富桥”。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先后带动浪坝寨村游客樱桃采摘3000多人/年,樱桃农户户均增收1000元,带动乡村旅游消费达50万余元;带领村民发展社交电商帮助销售农产品;在疫情防控期间协助指导银坡村组织销售滞销蔬菜;通过直播民族民俗文化活动“上刀山下火海文化节”“怒江澡堂会”等促进文化传播;4年参与公益直播在各平台累计粉丝观看超过1500多万,积极为云南贫困地区农产品线上推广贡献力量。
联动多方倾注公益“办好事”
学生时代的XXX就是一名青年志愿者,从一名普通志愿者成长为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到“志愿者标兵”,在大学5年间她共牵头组织学生志愿者团队8000余人次,对孤寡老人、聋哑儿童、留守儿童、失地农民等群体进行实地走访和“一对一”志愿帮扶服务。
到了一线工作后她依然坚持公益的初心。驻村后的第一个夏天,村里原本安静的校园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那是XXX通过互联网众筹校园广播设备的募捐者聚集在了浪坝寨完小。校长告诉来自远方的客人,因为适逢雨季,山里的路不好走,考虑到孩子们的安全就没让孩子们回学校。于是张校长用安装好的校园广播设备播放了一首《感恩的心》代表了孩子们对爱心人士的感恩之心。如今,通过爱心募捐的校园广播每天都发挥出它的功能,为孩子们传播爱的声音。这一切让XXX看到了公益活动的力量,坚信公益活动也是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抓手。
她还协同队友积极通过互联网参与乡村公益事业,完成爱心众筹校园广播设备安装、对接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爱心物资、爱心募集因病致贫学生医疗费、爱心募集资金救助一线扶贫干部、募集农家书屋图书……
主动请缨充当搬迁群众“贴心人”
2020年4月,她主动请缨,参与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工作。从安置社区的管理、感恩教育、文化体系建设等方面用心用情地将工作做细做深做实。
因为有在农村一线丰富的工作经验,到了搬迁安置社区后她依然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充当搬迁群众的政策宣讲员、融入城市生活的引导员,还是心理压力疏导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更是内生动力督导员、就业创业联络员……她和战友们像一团火一样把党的惠民政策有温度地传递到群众的心里。小到换灯泡、疏通马桶,大到社区管理、感恩教育、文化体系建设的方方面面……亲历了搬迁群众333天点点滴滴的变化。
她牵头参与社区的组建工作,积极为安置社区儿童募集爱心资金投入社区“暖心公益课堂”的建设、爱心募集物资、建立社区“志愿者智库”、开展法律援助及心理咨询服务、对接社会资源引进怒江州泸水市健康扶贫“1310”项目等。
扎根基层多年来,她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为乡亲们群众做实事、办好事,将党的声音、致富信息、亲人问候送到田间地头,传递到乡亲们的心坎里。从学生时代的牵头组织公益活动到基层一线继续发展乡村公益,她十余载坚守投身公益初心不变。XXX用“贴心人”演绎着助人为乐与奉献的真谛,她的善行善举,如一缕阳光,带给他人温暖,传递着希望。
优秀毕业生2000字事迹材料 篇四:
1、王海洋
两度入藏,倾心奉献,王海洋选择在艰苦藏区绽放青春。2009年,王海洋响应国家号召在校入伍。2011年,王海洋作为连队尖子兵,被挑选奔赴藏族聚居区执行任务,圆满完成任务并荣立三等功退役返校。2016年,即将毕业的王海洋再次踏进藏族聚居区,成为拉萨尼木县吞巴镇扶贫干部。学习藏语、走访群众、发展产业……很快,王海洋就摸到了精准扶贫的门路。2018年尼木县脱贫摘帽后,王海洋获得了拉萨市2018年度脱贫攻坚贡献奖。从一名“大学生士兵”到“退役复学大学生”再到“基层公务员”,王海洋在基层奉献青春的初心始终不变。
2、崔久秀
山东姑娘崔久秀,大学毕业后只身一人来到南疆基层工作。7年来,崔久秀先后经历了社区、乡镇、农场等多岗位锻炼。2018年,崔久秀担任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良种繁育场党支部书记、场长,探索建立群众诉求直通车制度,为下岗职工办起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孩子们办起“红领巾小课堂”,为老年人办起“幸福养老苑”。与此同时,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崔久秀将基层群众的心声带到全国两会会场,和其他代表组成“巡回宣讲团”,向群众宣传两会精神。多年来,崔久秀和当地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像胡杨树一样深深扎根在南疆大地上。
3、林文婕
以平等、尊重和真诚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2008年大学毕业之后,林文婕带着这样的初心,在广东吴川市兰石中学开启了教师生涯。山区的艰苦环境和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让林文婕感到,支教是需要用爱去坚守的高尚事业。2016年8月,林文婕奔赴西藏林芝市巴宜区中学支教。入藏5年多,除了高原环境和生活习惯,最让林文婕感到有挑战性的是如何夯实学生的基础素质。林文婕因材施教、积极创新,慢慢摸索出合适的教学方式,也逐渐找到了自己在这里的归属感。“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让藏族聚居区的孩子们了解外面更精彩的世界。”林文婕说。
4、吴书香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2008年,现任辽宁沈阳市苏家屯区解放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吴书香,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苏家屯官立堡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当一批批村官陆续转岗,吴书香却一次次选择留下,一干就是12年。为了做好群众工作,吴书香到村民家里拉家常,走进田间干农活。为了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吴书香协助村里成立了农业机械化服务队。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吴书香带领村民成立物业公司,发展电商,擦亮大米品牌,持续提升村民收入。吴书香实现了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理想,本人也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5、刘攀飞
2018年,刘攀飞走出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的办公室,来到三都区西照村任第一书记。驻村3年,刘攀飞兢兢业业,敢闯敢试。2019年底,在他和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西照村提前一年实现脱贫。刘攀飞还组织利用村里原有的建筑行业资源,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公司,参与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刘攀飞带领大家把西照村建设成为开发区农村集体经济带头村。刘攀飞感慨,能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汗水,这才称得上不负韶华。
6、秦倩
“要把所学献给脱贫事业!”这是秦倩在驻村日记中写下的话。2016年,留学归来的秦倩来到河南西华县迟营乡孙庄村任第一书记。面对孙庄村资源匮乏的情况,秦倩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创办村集体产业“邵蛮楼胡辣汤”,通过电商打开销路;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社,聘请专家指导有机盆栽等;建立扶贫车间,建成光伏发电站……通过创办惠民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昔日的穷村庄变成了幸福的美丽乡村,秦倩也因贡献突出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7、和倩如
告别象牙塔,和倩如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云南泸水市鲁掌镇浪坝寨村大学生村官。和倩如的扶贫工作从走村入户开始,一家家走,一户户访,帮助村民排忧解难。从采集扶贫数据,到为贫困户寻找公益项目,再到带领村民开展网上销售……和倩如把村民当亲人,把扶贫当自己的事。2020年,和倩如主动请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得益于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和倩如来到搬迁安置点后,很快成了大家的贴心人。6年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和倩如用行动彰显了乡村振兴中的青年力量。
8、魏静
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福建政和县镇前镇干部魏静说,廖俊波的事迹给了自己不断前进的力量。2012年,魏静大学毕业后来到廖俊波生前工作过的政和县担任大学生村官,2018年担任政和县星溪乡念山村第一书记。从抓党支部建设开始,魏静让念山村的发展有了主心骨。接下来,成立旅游公司,开发梯田景观资源;创办茶企、民宿、合作社,延伸旅游产业链;种植特色农产品,传统村落改造提升……魏静和乡亲们一起,把念山村打造成了福建省知名的“旅游村”,村民收入和幸福感不断提升,魏静也因此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9、杨晓帅
杨晓帅出生在一个乡村教师之家,当老师是她从小的梦想。2013年杨晓帅考上河北怀安县的特岗教师,并自愿到当时条件较差的太平庄中心学校任教。从最初熬夜制作卡片、模型、挂图等教具,到后来进行多媒体教学时精心准备有趣的视频、动感的音乐,再后来用智能手机录制讲解视频,杨晓帅想尽办法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帮孩子们给在外打工的父母打电话,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承担书本费,每月3次到40公里之外的残疾儿童家里“送教上门”……对于留守儿童,杨晓帅是老师也是“家长”。8年来,杨晓帅和孩子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201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10、郭慧慧
“到农村去,到基层去。”2007年,郭慧慧带着这样的信念来到安徽濉溪县徐楼中心学校支教。工作上,她是语文老师,还是音乐、美术老师。她组织联欢会,筹办校广播站,建立校学生会,尽其所能让孩子们快乐学习。生活中,她是孩子们的贴心人,她关爱留守儿童,给孩子们补习功课、做心理辅导,自己掏钱为孩子们买课外书,开拓孩子们的眼界。两年的支教生活,郭慧慧付出爱心也收获满满。如今,担任濉溪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的郭慧慧依然在服务群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1、袁辉
10年前,袁辉来到湖北武陵山区的巴东县的山村小学支教。这个从南京来的大学生能在山里待多久,村民们心里也没底。但袁辉在这里一待就是7年。山里的生活条件很苦,可袁辉苦中作乐。在袁辉的课堂上,别致的设计、幽默的语言、活跃的气氛贯穿始终,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心有大爱,袁辉默默奉献:为了给患有罕见病的孩子补课,他每周往返几十里山路,坚持6年风雨无阻;为了帮助贫困学生,他逢年过节都会去孩子们家里送温暖;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条件,他四处奔走联系捐赠。多年来,袁辉有很多机会可以离开山村学校,但他都放弃了,他舍不得山里的孩子们。如今,袁辉在湖北建始县高坪镇望坪初中继续着他所热爱的支教事业。
12、史晓刚
史晓刚是一名90后创业者。2015年,史晓刚创立“枭龙科技”,致力于增强现实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史晓刚带领团队历经5年,取得核心专利110余项,成功研发多款行业领先的增强现实技术产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史晓刚带领团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增强现实技术与红外测温技术融合,研发出穿戴式智能眼镜测温系统,实现了公共场合的无接触体温检测,为疫情防控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13、龚钰犇
18岁的龚钰犇风华正茂,满怀参军报国之志。不料上学路上遭遇车祸,危急时刻,龚钰犇舍己救人,失去了右腿,因此错失了参军的机会。但他身残志坚,忍痛参加高考,并在大学期间一边学习一边创业。2016年,龚钰犇创立烟台大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樱桃、苹果、特色果干等农产品。2017年“双11”期间,公司日销售额突破百万元。“我能重新振作起来,离不开社会对我的帮助。我要把社会对我的关爱传递下去,传递给更多人。”龚钰犇说。秉承“获一笔收益,做一份公益”的信念,龚钰犇每有一笔订单就拿出2%的收益作为爱心捐款。为帮助自闭症儿童康复,龚钰犇还在2019年创立烟台自愈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为12个自闭症儿童家庭无偿援助30余万元。
14、陈玮
航空整流罩类零件单件加工时间由180分钟缩短至20分钟,零件一次加工合格率由43%提高到100%;激光焊接单边毛刺去除时间由2分钟缩短至3秒;不锈钢网纹质量与加工效率提高35%……这是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工艺员陈玮改进加工工艺的成绩单。作为高级技师,陈玮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借鉴先进生产技术及经验,自制生产装备,改进加工工艺,优化生产流程,为公司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贡献力量。在提升自我的同时,陈玮还注重接力传承,带领团队共同进步。近两年,陈玮带领团队完成了30多项技术攻关,获得专利8项,带动身边一批年轻人成为技术能手,为生产技术突破作出了贡献。
15、戴贝贝
“除恶务尽,要让物证开口说话。”这是湖南常德市鼎城区公安局刑事科技室副主任戴贝贝不变的信念。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她,利用专业技能侦查破案,让违法犯罪分子受到法律严惩,最大限度为受害群众挽回损失。2016年以来,以她为主勘查现场333起,利用指纹比中32起案件、提取DNA比中49起案件、利用足迹等痕迹物证串并案件30余起。在勘查中,不仅要面对复杂的现场环境,还要搬运笨重的勘查设备。戴贝贝凭着坚韧和执着,破获一批大案要案,还曾协助破获了一起时隔24年的案件,并被公安部通报表扬,入选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
16、赵剑
帮助农户做好家畜防疫工作,既要适应艰苦的工作条件,又要学会和动物打交道,这样的工作,山西太原市尖草坪区畜牧发展中心兽医师赵剑一干就是12年。2010年,赵剑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来到太原市尖草坪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从最初因为业务不熟练受到质疑,到现在成为实操高手,赵剑用努力赢得了养殖户的认可。十余年来,赵剑先后获得了山西省动物疫病防控先进个人、山西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17、沈富琼
用仁心医术守护群众健康,用无私奉献带领村民摆脱贫困,她就是四川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院长沈富琼。2009年,从医学院毕业的她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麻邛乡卫生院。高原农牧民看病不方便,沈富琼就和同事们进村送诊。高原天气恶劣,遇到暴雨暴雪或泥石流,沈富琼骑不了摩托,就步行送医;路程遥远,她就带着饼干糌粑,一去就是一整天;遇到农牧民家里困难,她还自掏腰包,免费送药。2017年以来,沈富琼兼任麻邛乡安章村第一书记,白天挨家挨户走访,晚上研究惠民政策,为群众排忧解难。十几年如一日,沈富琼以真心换真情,得到了牧民群众的认可。
18、雍朝斌
2020年2月4日,贵州组建第二批援鄂抗疫医疗队,现任贵州毕节市织金县中医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的雍朝斌第一时间写下申请书。雍朝斌没来得及回家,也没来得及告诉家人,就奔赴武汉。在方舱医院,衣服被汗水浸湿,雍朝斌昼夜奋战,有时长达10个小时不能进食、喝水、上厕所。雍朝斌觉得,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能用专业所学尽一份力,感到无比自豪。
19、张可
如何结合专业优势,把茶产业做大做强?这是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张可开始担任第一书记时萦绕心头的问题。现任陕西汉中市南郑区农产品质检中心主任的张可,2015年以来两次担任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汉中市南郑区法镇沙坝村经济基础薄弱,张可经过调查研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动员村民种植茶叶和猕猴桃,并引入企业帮扶。6年时间,村民从不看好不支持,到主动加入,开展茶叶和猕猴桃大规模种植并发展养殖业,沙坝村建成了黑毛茶产业扶贫示范园、茶叶扦插产业园、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及大闸蟹稻田综合养殖基地,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如今,张可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继续阔步向前。
20、高承龙
提供法律援助,在高承龙看来,再难也值得。2012年,高承龙来到甘肃兰州市红古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多年来,高承龙四处奔走,田间地头、工地现场、医院病房,常常能见到高承龙和律师团队的身影。从接待申请、受理案件录入系统,到指派案件、跟踪案件办理过程,再到回访受援人结案归档、发放案件补助等,对高承龙而言,加班是平常事。10年来,高承龙办结各类法律援助案件近2000件,为近6000名各类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累计挽回损失约3000万元。2018年,高承龙被司法部授予“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