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篇一: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能讲译,能理解课文的主旨。
2.积累文言词语,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学习重点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学习难点
元芳批评父亲失信,无礼,最后“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活动)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指名读,注意把握语气、语调
3.评议朗读中的精彩处或不足处
4.分角色读:一生读叙述性语言,男生读友人语言,女生读元方语言。
三、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翻译全文,如有疑难同学间交流。
2.解释加线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期日中、太丘舍去、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3.请三位同学翻译文章,其他同学帮助更正。
四、背诵课文
五、复述故事
要求:复述不同于背诵,它允许有个人的合理想象和再创作。
六、人物画廊
1.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人物有几个?(友人、元方)
2.文章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请分别找出有关语句。
3.个性品读
画出人物对话,并品味人物语言。
⑴首先揣摩友人的两处语言应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
提示:第一处(询问、客气),第二处(愤怒、音调高)
⑵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回答?
提示:第一处(客气),第二处(义正辞严)
⑶同桌两位同学试读一遍。
4.人物语言反应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交流讨论。)
明确: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懂礼、聪明、识义、正直不阿…西西作文 www.xiandiaoyu.com…
七、圆梦剧场
1.不少同学有这样的梦想长大当导演、当演员,为了圆梦,我们自己作主,当一回导演、演员,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梦剧场。
提示:
⑴把本文故事编成短剧。
⑵四位同学自由组合,一位当导演,其他三位扮演太丘、友人、元方。
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要到位。
⑷可创造性地增加情节。
2.排练
3.上台表演
4.老师现场采访导演:
导演:你认为三位演员中哪位表现得更出色?好在什么地方?
八、观点对对碰
最后一个场面耐人寻味:“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行为的?
提示:
1.模仿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形式,设正方和反方,每方可设主辩手一名、二辩手一名、三辩手一名。
2.赞同元方的行为的观点的为正方,反对元方的行为的观点的为反方。
3.正反双方分别阐明自己的观点,并用事实和道理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九、我来讲故事
⑴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明确:做人要讲诚信。
⑵请同学们把自己所知道的或自己亲身经历诚信故事先讲给自己的同桌,然后再讲给大家听。
(诚信故事举例:商鞅言而有信;孙武斩姬演兵;曾子杀猪;诚信的试金石。)
⑶老师来讲一个故事:
故事见《读者》(05年22期《盗马》)
请同学们续写故事结局。
老师总结:从这个故事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诚信是更高层次的智慧。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古人懂礼节守信用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懂礼节、守信用的优秀品质。
教学方法:朗诵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自古英雄出少年》。
二、自主学习:
1、读:自读、提问读、齐读
2、对照注释,自学课文
三、合作探究:交流梳理,解难词句。
(课前同学样都做了预习)老师想看看同学样的预习情况?
1、“期”:约定;
问:“期行”、“期日中”意思。
扩展:“期游”呢?“期货”?“不期而遇”?
2、“舍去”和“相委而去”比较舍和委相近意思。可以互换吗?
答:不可。舍,放弃(约会)。委,丢下(我),有怨味。
3、不,念“否”。
4、读通全文
四、感情朗读,感悟文意:
1、全文围绕两个字“信”和“礼”
2、“无信”:a、“期日中,过中不至”b、“去后乃至”
c、“久不至”;
“无礼”:a、对子骂父
b、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自己失约,恬不知耻骂别人!)
3、“友人惭,下车引之”~他会想什么?
“元方入门不顾”~他用行动表达了,如果让他说心里话,他会说什么?
4、感情朗读<注意对话的声音、语气,表现人物。
五、拓展延伸:改写剧本。
你扮我演: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学法指导:文中有三个角色:叙述者、友人、元方,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课前进行练习。注意把握说话人的语气。)
(一)期而不至
时间:东汉时期某日早上
地点:某处
人物: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友人:施月(失约)
陈:()
友:()
陈:()
友:()
陈:一言既出!
友:驷马难追!
[时近中午]
陈(焦急地等):()
[时已过午]
陈:()
[已下午2时左右,久等不来,陈只好离去]
(二)怨而后惭
时间:下午3时左右
人物:陈元方,陈太丘之子
友人:施月
[元方于门前玩,友人匆匆至]
友:()
元方:()
友:()
元方:()
友(惭愧,欲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五、凸显主旨
填空:
此人失期在先,怨怒在后,()!
六、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七、学以致用:搜集有关诚信的故事和名言,交流并积累。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诵读背诵课文,以写名言的形势加深学生对“守信”的感悟。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教学方法: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激趣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打印好的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发放学案,学生做好预习。
一、导入新课:老师和学生一起重温冰心的小诗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冰心《繁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看看是个怎样的小孩子
学习文言文老师推荐五字法:读、译、背、悟、写。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按这五字法进行学习。
二、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同学评议朗读情况。(优缺点。你特别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读好,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
提醒字音:不通否是通假字。联系以前学过的通假字:“项为之强”中“强”通“僵”,“诲女知之乎”中“女”通“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
3、全班朗读。
过渡:要想读得更好,还要明白课文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字词句的翻译还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
三、译后再读。合作学习。
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明白但需要掌握的词语要勾画出来。如重点词语:“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课件展示翻译文言文六字法。
翻译文言文的六字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称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出省略的词语。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加:为了使句子更通顺,加上些词句,更符合现代汉语的意思。
2、课件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翻译,以抢答的形式作答。
重点词句:
期:约定;至:到;去:离开;行:走;舍:放弃;乃:才
委:丢下舍弃;则:就,便,那么;引:拉;顾:回头看
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3、学生质疑。(让学生学会交流,敢于提问。)
4、再次朗读。读出语气,重音,节奏。可以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按组来读。别的同学读的时候,自己可以想象课文中的情境,为背诵作准备。
5、找一名学生复述课文,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理清故事过程,为背诵作准备。)
四、背诵课文。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根植于我们的心灵,伴随我们成长!
五、品悟探究。
1、读了这篇文章,你悟到了什么?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不求意见一致,只要能说明理由。
六、读后思辨:联系当今谈谈你对“信”的看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1、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守信的名言。
课件展示:有关诚信的名言。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高尔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学生写或交流自己写的名句。
七、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愿同学们从今天的文言文学习中得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八、作业布置。
继续背诵全文。读读《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师导学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许多少年英雄的故事。比如救小伙伴砸缸的司马光,七岁就精通书法的王羲之,四岁就会画画的王冕,还有七岁写诗的曹植……,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位少年英雄——元方。
二、合作探究
(一)熟悉文本
1、解题期:相约交代背景,为下文元方的出现做铺垫。
2、自由读——齐读——听示范朗读——再齐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这个环节中让先自由读3分钟,在齐读,读的过程中,老师注意听,学生的易错字,老师再进行正音。正音之后,老师进行示范朗读,读之前告诉学生,朗读文言文最关键的是读准字音和节奏。教师读完之后,让学生再次进行齐读。
3、全班合作学习,借助注释翻译全文。
刚刚同学们已经把这篇文言文读了好几遍了,但这篇文章毕竟是篇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的语言,有些差异。为了使我们更好的了解文章的内涵,我们一起来把这篇文章翻译成现代文白话文吧。
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最基本的技巧就是组词,但对于有些词不能组词怎么办呢?那么老实交给同学们3个最基本的技巧。
方法指导:留:人名、地名、官名、时间
例如:元方陈太丘人名
补:有些省略的成分要及时的补充
例如:去后(友)乃至(家君)待君久不至
换:有些古今异义的词要及时替换
例如:陈太丘与友期约定
太丘舍去离开
在老师讲解完这些技巧之后,我们全班一起来完成全文的翻译吧!
全班一起翻译全文。
刚刚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全文的翻译,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那么现在呢,老师要当堂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怎么样。小伙子们和小姑娘们,大展身手的机会来了,主动出击吧,请你口述下面句子的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二)探究文本
哇塞,真心的不错,现学现用的非常好!经过朗读和翻译这两个环节,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文章中对话中出现的两人吧,一个是友人,一个是元方,请同学们看到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
男生回答问题①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无信-------期日中,过中不至
暴躁易怒------友人便怒
粗鲁------------非人哉
无礼------------对子骂父
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女生回答问题②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
明白事理(懂礼识仪),性格直率,聪敏
1、无信“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无礼“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在这里我们认识了一个懂礼仪,聪慧的元方,但同时作者也想告诉我们做人应该有诚信、守时,还应该有礼。
探究:课文中的友人知错就改,在他“惭”“下车引车”时,我们的元方却“过门不入”是否失礼?
正方:客人已经道歉,元方应该原谅对方,他“过门不入”让客人非常的尴尬,无地自容。
反方:元方才7岁,对于一个对子骂父之人,拒绝他是天性使然。
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的有道理,这就是我们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同学们讲讲你们所知道的关于诚信(礼貌)的故事吧!
大家讲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关于礼貌和诚信的故事。
故事讲得非常的精彩,老师呢,也准备了一些关于诚信的名言,与同门们共勉,愿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做一个诚实、守时、有礼之人。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
诚信是一轮耀眼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趟过它方能洗尽尘世的浮华,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三、当堂训练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做到学以致用,才是真正属于同学们自己的知识,语文学科亦是如此,请同学们看到,下面《王戎识李》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交流下:①翻译②你对王戎的印象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2、掌握重点文言词汇;3、评价人物。
[教学重点]1、评价人物。2、掌握重点词汇。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评价人物。2、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陈太丘与友期》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七年级语文上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确定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为:知识与能力: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情感与态度:传承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传统。
[教学方法]阅读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的情感。探究法: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学法]朗读法: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合作法:交流自己对人物做法的理解。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课
教师请学生说自己的品行优点。
学生发言。(教师激发兴趣)
引入课文
二诵读课文
1、范读
2、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3、引导学生背诵
4、检查学生背诵情况自读、齐读、背诵
(感知课文内容,文言积累)
三积累文言词语
1、重点掌握(期、舍、去、不、委、引、顾)
2、教师补充
3、掌握古代一些称谓词语。由《赠送令尊》故事讲起。
古代表敬称:令、惠、高、请、赐、华、贤;谦称:家、舍、小、老、拙、鄙、敝、犬
学生活动: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意,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举手提出问题。请学生解答。
3、明确:期:约定;舍:放弃;去:离开;不:通“否”;委:放弃;引:牵,拉;顾:回头看
尊君:敬称对方父亲、君:敬称对方,您;
家君:称自己父亲。
掌握积累文言词语(古今异义、通假字)
四研讨课文(评价人物)
1、文中三个人,你同意谁的做法?
2、教师归纳(结合作品知识解答)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
学生活动:
1、学生思考并写好看法。
2、学生发言。
3、评价人物。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悟。
五探究活动
从人物姓名设计问题:
陈太丘——陈实(诚实)
陈元方——(原来方正)学生给自取一个名、号表现自己的性格志趣。
请学生发言。
传承民族优秀传统。
六讨论:“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盗跖》)学生发表看法。
拓展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字词:期、舍、去、不、委、引、顾
敬称与谦称:对别人——敬:令、惠、高、请、赐、华、贤
说自己——谦:家、舍、小、老、拙、鄙、犬
人物:陈太丘:(守信)
友人:(急躁、率直、知错能改)
陈元方:(知礼守信、方正)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篇六:
一、导入
1、同学们平时喜欢看故事书吗?
老师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这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晋代名士言谈、行事的一本书,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陈太丘与友期》。
2、陈太丘,就是陈寔,因曾任太丘县令,所以称陈太丘。期,就是约定。整个题目连起来的意思就是“陈太丘和友人约定”。陈太丘和友人约定什么,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全文。
二、读文释义
(一)初读课文——出示无句读全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你能读准字音、读对停顿吗?
2、请一个学生读,让另一生从字音、停顿进行评价
3、打开课本,齐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
1、同学们刚才自读的时候,能看懂这篇文章的意思吗?有哪些字、词、句不太清楚、不太理解呢?提出来,
2、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放开声音翻译全文
3、师读一句,生齐翻译一句
4、字词梳理
三、品文研析
1、读了这篇短文,
......
8、大家觉得,这篇短文为什么要安排一个才七岁、把喜怒都还摆在脸上的孩子来指责友人的迟到失信呢?(更能突显“信”的重要)
9、刚才同学们读友人和元方的对话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所使用的称谓?
“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尊”是敬词,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比如“尊姓大名”
“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称;“家”是谦词,用于对别人称自己亲属中年长于自己的人,比如“家父”
中国乃礼仪之邦,古人在人际交往中,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贫民百姓,都有许多谦辞和敬辞,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恰恰今天人际交往中没了这些礼貌用语,见面必呼职位,充分体现官本位社会的特点。元方这个七岁小儿,即便是在生气状态下,也仍然尊称对方为“君”,而没有爆粗口,说脏话,更加显示出“礼”的重要。
四、课堂回眸
1、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决不姑息不守时守信的人,是一种正直;
友人面对一个孩子合理的批评,能放下大人的架子知错能改,是一种正直;
元方不因对方是大人,有理有据地指出对方过错,对自己的爱憎不遮不掩,也是一种正直。
一字的小文,讲了一个关于信和礼的故事,塑造了三个正直的形象,告诉人们:要做一个守信讲理的人,要做一个正直不阿的人,这恐怕就是编者要把这篇文章收录在“方正门”的意图了。
2、这么涵义丰富的小文,不把它背下来总觉得有点缺憾。我们一起背背这个小故事把,老师背旁白,同学们背友人和元方说的话。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一的第2小题
3、课外阅读《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
六、板书
七、反思
本次教学比较顺利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基本落实了教学目标,在朗读中解决字词积累与运用,通过分析三个人的语言、动作描写,体味人物内心、品格,把握人物形象,都是正直的人,符合刘义庆把这个故事收入“方正门”的意图。课堂总会有一些遗憾,时间把握上还有一点欠缺,还要努力加强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利用率能更高效。在品析部分,还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引导他们更多元化地理解。自己再尽量少讲一些,让学生再多讲一些。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乃、期、委、去、引、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教育学生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动作语言,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诚信是为人之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讲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做人讲诚信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二则中的《陈太丘与友期》,通过这篇课文来领悟诚信。(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一)、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停顿、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
2、学生练习朗读
3、指名读
(二)、疏通文意
学生小组合作,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并指导。
点拨:语句中词语“期、舍、乃、委、引、顾”
(三)、复述课文
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师生点评。
板书(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三、师生互动,研读课文
1.学生读文质疑,提出问题。
2.师生探究问题。
(1)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2)、你还知道那些敬称、谦词?
(3)、文中有那些人物?你喜欢谁?为什么?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四、课堂练习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投影显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
4.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一文。这篇课文叙事简洁,语言精练,以小见大。文中友人无信无礼的行为从反面教育我们做人要诚信、懂礼,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这种美德。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起因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经过父友——问——怒——非人哉
元方——答曰:无信无礼
结局父友: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做人要诚信懂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篇八:
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是南朝刘义庆先生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世说新语》中的一篇。主要写的是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而友人迟到后与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发生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明懂事,从而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小故事中领悟做人的大道理。所以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自学中积累重要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评价人物,获取情感体验。
3、情感与态度:学习古人坚持原则,直言是非的“方正”品质;
做一个守信的人,懂礼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品评人物风貌。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传统美德的价值。
难点:评判“元方入门不顾”这一行为。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小到大我们就学习和了解了许多可以做我们榜样的孩子,比如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他很机智也很勇敢。对了,还有“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他们不仅聪明早慧,且乖巧懂事,今天我们又来认识一位同样聪颖懂事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
二、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齐读题目,思考“陈太丘与友期”是什么意思呢?
“陈太丘”,即陈寔,因其做过太丘县令,故人称“陈太丘”。
“友”,友人。“期”,约定。
2、陈太丘与友人约定了什么呢?我们要认识的古代少年又是谁?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理解难懂字词,将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
(字音:“太丘舍去”的“舍”,“尊君在不”的“不”。)
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难题。
4、解释下列句中字词。
(1)字音识记尊君在不“不”是一个(通假字),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词类活用友人惭“惭”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感到惭愧)
(3)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门外戏戏古义:嬉戏今义:戏剧,也指杂技。
下车引之引古义:拉今义:引导
元方入门不顾顾古义:回头看今义:注意,照管
(4)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与家君期日中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知识拓展:对对方一般用尊称,如:君、尊君、令尊、令堂、令郎、令爱;对己方则用谦称,如:家父、家母、舍姊、家兄、鄙人、拙荆、贱内、犬子等。
5、将小组存留的疑难字词提出并解决。
6、默读课文,划出节奏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跟据所划节奏停顿,齐读课文。
(二)解读文本,翻译课文。
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回顾:
留:人名、地名、物名、职称。
补:补出省略的地方。
换:用现代语言代替文言。
加:把单音节变成双音节。
调:调整倒装句语序。
3、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翻译得最好!
注:将文章分为6个小部分,从每个小组选一个同学翻译。如出现翻译不确切的情况(包括关键字词意义解释错误,漏字,未补充省略成分,语序不当等)时,由本小组同学继续翻译。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c.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d.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e.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f.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过程中,解决省略主语句式的问题。)
4、我们翻译了整篇课文,疏通了文意,现在同学们应该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了吧?请同学概述。
(三)了解人物,剖析性格
1、思考下列问题,根据原文回答:
友人不守信的表现是什么?“过中不至”
友人发怒的原因是什么?“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辩驳友人的反应是什么?“友人惭”
从中我们看出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板书)
2、从友人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做人要讲信和礼,并且犯错了要勇于承认并且改正。
3、反观元方,他又有什么性格特点呢?聪明机智方正孝顺(板书)
(四)合作探讨,慎思明辨
虽然我们都觉得元方小小年纪便聪明懂事,但是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车引之”,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么做会不会显得任性而失礼了呢?小组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友人粗鲁、不守信确实很不可取,他知错而知悔改也实属难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会经常遇到这样不守信却将错归结于别人的朋友,但无论如何我们自己却不能做这样的人。在他人知错能改的情况下,我们也尽可能给别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适当的宽容也能表现我们的宽广的胸襟和涵养。所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我们的美德。
(五)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1、我们知道古人很重视仁义礼智信,那么诚信和礼貌对于今天的我们还重要吗?请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交流交流:展示我们搜集的关于“诚信”的名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民无信不立。——孔子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希望作为公产主义接班人的孩子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以信做人,以礼待人。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当然老师也希望同学们从今天的文言文学习中获得学习古文的乐趣。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熟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3、学习古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我们学校要求同学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成为具有高尚、高雅气质的人,并计划为同学们开设礼仪课。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和这方面有关的一则古代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一)疏通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2、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明确:
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发言提出一些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并总结一些解决字词的方法和途径等,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法等。
1、多媒体显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1)、与友期行:约定。
2)、期日中:约定的时间。
3)、太丘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4)、尊君在不:通“否”,读“fǒu”
5)、相委而去:委,丢弃;去,离开。
6)、下车引之:拉。
7)、入门不顾:回头看。
8)、去后乃至:才。
之:下车引之(代词,代指元方。)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一学生朗读课文,考虑如何用现代语言复述。
4、学生复述课文;对比复述,补出课文省略的部分。
明确:
多媒体显示老师的补充省略部分的意见,作强调。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友)去,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君)不至,(家君)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人)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君)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君)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一学生复述课文,其他的学生听,提出不同的意见,老师指导点拨,明确统一意见,再请一同学复述,加强理解。
5、集体朗读课文
(二)分析课文
1、思考问题:
(1)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怎样反驳“友人”的?
明确:
友人认为陈太丘不等就走,是失约的表现。
元方反驳抓住两点:一为“不信”,二为“不礼”。
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古文说说对“信”“礼”的认识,可联系“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等。
这样将文章中的“礼”、“信”和《论语》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这里所说的“礼”“信”,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2)从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明确:
懂礼识义,聪明机灵的小孩。)
2、在理解的基础上,集体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明确:
多媒体出示无标点的本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指导背诵课文。
明确:
在学生再三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指导学生掌握背诵古文的技巧。
三、质疑探究。
1、学生讨论,提出可探讨性的问题。
明确:
老师适当参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质疑。如:
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
友人知错而“惭”说明友人是什么样的人?
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这篇文章为什么归入《世说新语•方正》?文章如何体现“方正”这个主题的?
2、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明确:
学生可以自由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一要求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以便掌握情况;二老师要能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归类。
学生对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老师应引导他们积极的争辩,尤其是“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属于无礼,不一定要求统一对问题的认识。
学生对问题争辩到一定程度,达到了预想的目的后,老师引导过渡到下一步:大家对人物有不同的认识是很正常的,但《论语》中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关键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四、学习体会。
1、请学生谈谈从这则故事里学到了什么?
明确: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畅谈,老师引导。
五、字词积累练习。
加点字字义含有该字的成语
期约定
舍舍弃
顾回头看、看
这个环节主要是巩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量,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五、课后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的字词练习。
2、完成表格。
加点字字义相同字义的成语不同字义的成语
期约定
舍舍弃
顾回头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