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谅,我家所需 篇一:
冀雪娟
相互体谅是人与人之间走进对方心灵深处的桥梁,而这,正是我家所需。
过完年后,家里的带鱼还有一些剩余。妈妈说:“你明天也要去学校了,今天晚上咱们把它炸得吃了吧!”闻听此言,我便真快要垂涎三尺了。
妈妈患有慢性咽炎,本不宜闻刺激的气味,但她为了我,还是冒险了!
打开油烟机,把料调好,准备炸了。
妈妈边炸边咳嗽,持续了好长时间,仿佛快要把人的心也咳出来了。过了一会儿,她端过半碗带鱼块来给我。哦!这么香,终于可以大开吃戒了。
我感激地望了妈妈一眼!瞬间,却被妈妈那副一本正经的面孔吓到了。“去!先给你奶奶送去!”哦,对!我赶紧飞也似地来到奶奶家,慢慢地推开门——“给你一个惊喜!”我满怀期待地将鱼递到奶奶面前。
谁知,奶奶原本喜笑的脸庞却静了下来:“你说说你妈,要给,也就像喂猫似得夹那五六块来,真好意思拿出手,这是啥时候的?也不早点吃!”她的脸上一脸的严肃。
不过,奶奶最后还是把鱼留下了:“以后送的时候早点,我都吃完饭了!”奶奶还特意在我临走前补了一句。面红耳赤的我结结巴巴地"哦"了一声。奶奶真是让我下不了台,毕竟我姑姑也在呢!
走在路上,落叶飘在我的头上,肩上,有的还直往我脸上飞,要打在我的脸上了!我用脚使劲地踩着地上的落叶,就这样一步步尴尬地迈着步子。
回到家,看着盘中的五块带鱼,已经食欲全无,再无心享用。为什么我的奶奶会这样?她一点也不体谅一下妈妈,难怪她与妈妈的关系不乐观呢!
体谅,确属我家所需。
我家缺付出 篇二:
王泽凡
荆棘遍布人生路,若想一将功成,就得勇敢去拼,去闯,去付出。这个过程中,我们家自然也付出了,可我为什么总感觉不够?
仍记得每一个寒、暑假来临,爸爸都会带我到书店采购下学期的参考书来预习。一路风清,书袋却沉甸甸的。倒出来,码在一起,就是这个假期我要越过的山。勤恳一上午,中午爸爸回来视察,再学一下午,爸爸晚上检查,倒也挺充实。这不能不说没付出吧,可有时候,爸爸中午一回来就说累,吃完饭,竟又悠哉游哉地躺在床上看起手机来。一觉睡到下午,有人叫打麻将,一溜烟就跑了,以至于不管儿臣“死活”。→xiandiaoyu.com←
苦笑。付出了,但付出得虎头蛇尾。
再说妈妈吧,天天捣鼓各种休养生息健身养神的东西。我倒也受益不少,可是家务呢,就一拖二拖带三拖了。明明一上午就可以洗完衣服,非得等爸爸回来一起洗。论做家务,妈妈做的自然是最多的,可总是做得勉强,完全没有痛痛快快大干过一回。去别人家做客,看人家整齐洁净,不由心生惭愧。若有客人来了,背地又扼腕叹息,感觉无颜。
苦笑,却笑不出来,付出了,但付出得拖泥带水。
最后是我。最典型的就是早起跑步一事,前一天晚上还信誓旦旦,确定翌日早起。等到第二天早上,就又会拖拉磨蹭。等跑上路时,尚未到达目的地,回头一看,山河大好,日初东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回也。
暗恨,恨不争气,口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我想,我知道我家缺什么了,缺真正的付出,缺毅力。付出了,但虎头蛇尾,有始无终。付出得少了,得到的也不会太多。
变不了这天,这地,这家,我就只能,也必须改变自己,痛痛又何妨?
我家缺个读书人 篇三:
陈子月
科举制从古沿用至今,是选贤举能的重要途径。而人们也是在此制度下形成了家有万般事,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你现在一点一滴的努力,都是在为你以后的美好生活打基础。唯有现在踏踏实实地读书,才可能有机会做你想做的事。”父母、老师们这样的教诲总是不绝于耳。以致让我迫切的想成为一个读书人。
但我又仔细想想,爸爸也算是个读书人吧!他起码读了高中呢!难道读书人不是指读过书,有知识的人吗?
记得小时候爸爸带我去一个叔叔家做客。爸爸拉着我穿过华丽的大门,踩着光亮的地板走进客厅。叔叔招呼我随便坐,还递给我水果。我有些拘谨地向叔叔道谢,然后坐到柔软的大沙发上,眼神却瞟向客厅的四周,真是漂亮啊!好羡慕哦!
叔叔又给我打开了他家那很大的液晶电视让我看,他和爸爸去另一个房间谈事情。我看着电视里从来没有看过的卡通片,便什么也顾不得了!往沙发上一靠,津津有味地得看起来,时不时还发出几声痴笑。一直看到中午,爸爸和叔叔叫我吃饭,我也不理睬。要不就说一句:“等等,等看完这一集……”便又盯着电视了。
直至晚上回到家,爸爸为我分析了我今天的行为有多不礼貌,我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读书人真的不仅仅是读过书,有知识的人,而是成为一个能将书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人,一个无论做什么都恰到好处的人。
如果你废寝忘食,秉持信念,一路高歌猛进读到博士,最后找了份跟本科生待遇相同的工作,又或许给初中毕业就到社会上打拼的土豪打工,那也不能仅凭这就说:“书读多了有什么用?”大家知道你求学的珍贵体验和欢愉满足远非金钱可以衡量。所以说,读书人是善于享受读书过程,运用书中知识的人。
而我们家正缺这样的人。
我家缺一把钥匙 篇四:
王银堃
从小,我就在爷爷奶奶家生活,直到后来要上学时,才被父母接到城里。刚开始,我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陌生,一个人时,尤其想念爷爷奶。这种状态,过了很久才慢慢适应。
在小学时,我很少与父亲交流,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只会打我骂我的人,所以对他总是充满了畏惧。开始懂事了之后,才知道,父亲为了这家也付出了不少,只是脾气不太好。平时,他在外面打工,很少回家。我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包括学校里发生的事情,都只和母亲诉说,然后母亲再告诉父亲。有一次,父亲问我,为什么很少和他说话。我回答说:“不知道。”其实我明白,我和父亲无论说什么都只会争吵,我感觉我与父亲之间好像有一扇紧锁着的大门,我无法打开它。
母亲与父亲之间也经常会发生争吵。小时候,父母一吵架时我就会哭。后来,每当父母吵架时,我就远离他们。有一回,因为父亲没有准时去接我的妹妹回家,他们又吵开了。那天,父亲刚一进门,就着急地问我妹妹回来没有。我说,回来刚一会。父亲这才放心地坐到沙发上。谁知母亲刚一进家门便开始与父亲对质。这次争吵,他们之间足足有十天没有说话。而最严重的一次争吵,他们之间有一个多月没有说话。他们之间也有一扇门,同样也是紧锁着的。
我觉得,我家最缺的就是一把钥匙,一把可以打开我们一家人心中那扇封闭之门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理解。我与父亲之间缺乏交流,父亲与母亲之间缺乏体谅。我需要一把可以同时打开我与父亲、父亲与母亲之间心门的钥匙。
也许,这把钥匙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但需要我们各自去努力,这样,我家才会变得和睦、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