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开展情况典型案例(精选10篇)

双减工作开展情况典型案例(精选10篇)
时间:2023-02-16 11:03

  双减工作开展情况典型案例 篇一:

  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太石学区各学校大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孩子们用文字、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记录着他们的童心,表达了他们的情感,透过那一张张精美的作品,我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好学、乐学、爱学的身影。大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有效落实“双减”的情况下,确保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太石镇学区以课堂为阵地践行课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创建,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努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全力向40分钟课堂教学要质量。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

  学校课后服务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把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德育发展、学业成就、实践活动、身心健康有机融合,聚焦健康体质提升,开设了篮球、武术、跳绳等课程;聚焦艺术素养提升,开设了小歌手、美术、舞蹈、电子琴课程;聚焦于文化素养提升,开设了毛笔书法、硬笔书法、绘画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体验快乐,收获成长。

  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尽情展示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其中,既有上下求索、刨根问底的科学探求,又有贯穿中西、鉴古思今的人文精神。

  同学们灵巧的小手制作出一张张精美的手抄报,表达安全时刻记在心中,展示法制、禁毒、传统文化等多项内容,彰显着孩子们淳朴的童心。

  学生们用纸张、树叶、果壳、废旧物等常见又易得的制作材料,用小手剪一剪、折一折、粘一粘、画一画,就会奇迹般地变成漂亮的艺术作品。

  寒假期间恰逢北京冬奥盛会,同学们和父母一起制作冬奥会吉祥物,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助力加油!表达“相约看冬奥,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期盼,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书籍是我们的朋友,通过阅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在阅读中锻炼了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坚持每天读书,让同学们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收获人生智慧,看看孩子们的读书笔记写得多认真!

  开展学生喜欢的体育锻炼。各学校根据学校实际,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人人参与、班级参与的体育活动,展现学生风彩,发挥团队优势,学生们在运动中快乐,在运动中成长。…西西作文 xiandiaoyu.com…

  运动强健体魄

  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通过一件件作品展示了出来,启示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更加重视作业的多元化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双减”落到实处,实现提质增效目标。

  双减工作开展情况典型案例 篇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为贯彻落实“双减”工作,井田学校以“强健体魄、内修坚韧品格”为课程理念,以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坚定意志”为目标,以“抓基础+重坚持+提品质”为管理指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抓基础:

  利用体育课程开展内容,开展好每一节体育课,针对学生在体育方面不同兴趣爱好,多管齐下,分类设置,高效利用好每一节体育课。

  二、重坚持:

  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学校每天上午开设大课间广播操、环形跑、

  眼操,下午开设室内操、眼保健操、体育锻等活动,保证每一个学生在校运动时间达到1小时,不足1小时的班级,则利用课后延时以确达标。

  三、提品质:

  以田径比赛为契机,以赛促练,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及集体荣誉感,享受体育过程,提高体育运动内在品质。

  体育锻炼贵在坚持,三星井田学校的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坚持下,个个神采奕奕,精神饱满,展露出青少年的意气风发!

  双减工作开展情况典型案例 篇三:

  “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不一样的自己”,为了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我在工作中,始终坚持让孩子们在减负增效中快乐成长。

  一、规定时间,适当奖励

  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当堂作业绝不拖拉”的理念,让孩子们在课堂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做到字迹工整,正确的,给予适当的奖励。这项奖励会让孩子们自己提一些小要求,比如:我要当一天的值日班长,我可以坐一下老师的位置……这样的奖励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也是孩子们内心里特别想得到的。久而久之,孩子们完成作业的速度加快了,完成的质量也提高了。

  二、开放阅读,爱上读书

  为了培养孩子们爱读书的好习惯,我们在班级里设立了“向日葵读书吧”,孩子们可以把自己家里喜欢的书带到学校放到读书吧,平时由选举出的“朗读大王”负责管理。同时鼓励孩子们做好读书笔记,组织“讲你了解的书中人物故事比赛”、“一分钟读书演讲比赛”等读书比赛活动,通过这些方式使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读书。

  三、艺术熏陶,培养兴趣

  我经常组织学生学习适合他们的手势舞蹈,学习累了就跟孩子们跳上一段,班级里随时能听到歌声和笑声。空闲时间,我还教孩子们仿照课文里的内容写诗,并鼓励他们:“你们太棒了,真是一个小诗人,将来的你们也一定会成为真正的诗人。”有了这样的鼓励,孩子们就特别想写、爱写,都想成为老师眼里的小诗人。有时候,我突发奇想:来吧,我们来演一演课本剧吧!孩子们跑过来,围在我身边。我们就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跟孩子们上演一场足以让孩子们捧腹大笑的课本剧。这些做法用艺术感染力熏陶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热爱学习,更热爱生活。

  四、家校结合,保驾护航

  三年级,正是培养孩子们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记得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双减”政策背景之下,孩子将踏上一条全新的赛道。父母必须要与时俱进。基于此,我会与家长积极分享“双减”政策,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并支持学校和班级的工作。

  “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把健康的身体、自由的时间、快乐的体验交给孩子,让孩子们的身心都能够健康愉快地发展。在和谐文明的校园氛围中,实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双减工作开展情况典型案例 篇四:

  “双减”背景下,XX市第三小学以“课程·课堂·课业”的融合为核心,助力政策落地,助推学校质量提升。

  聚足“课程”,指向“学什么”。在课程体系方面,突出“走读、基地、研学”等实践类课程育人价值,形成“学科课程体系化”“社团课程精品化”“特色课程品牌化(校本型)”和“德育课程系列化”的基本框架。关注跨学科内容适当整合,统筹综合实践、学科实践、劳动教育、德育活动、体育锻炼、艺术素养培育等方面,努力实现课程设置从常态拓展走向结构优化。

  聚力“课堂”,指向“怎么学”。在课堂变革方面,构建“整体设计”理念下的“以生为本,以标为纲,以学为主、以教为方”的“精准学教”课堂形态,探索大概念、大单元、大情境和大任务的教与学,突出基础、主干和核心课程内容,深度践行“小组合作,当堂训练”课堂变革新样态,努力将教材变成学材,教案变成学案,进而将课堂由讲堂翻转成学堂。

  聚焦“课业”,指向“学得怎么样”。在课业优化方面,研制“分级分段分项”课业设计与实施意见,基于教育局减负背景下“优化课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课题的申报下。加强对作业的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重点研究学段作业、学年作业、学期作业、单元作业、章节作业、课时作业以及课内临时动态作业等,除了常规书面作业外,努力设计听说题、活动题、合作题、开放题、操作题、跨学科及综合实践等类型的作业,以发展学生真实问题解决能力。

  深入研究“学”,积极推进“乐学课堂”。我们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精准研发“乐学课堂”(即“乐阅读、乐背诵、乐表达、乐运动”),促学生学的快乐,学的扎实。

  一、以四“有”为基调,构建“学习新模式”

  坚持“乐学为先,顺学而导”的原则,紧盯四“有”做功课,一是心中有书——盯教材及课标。二是目中有人——盯学情和问题。三是手中有法——盯最适合、最灵活的教法、学法。四是脑中有时——科学合理安排时间,追求增效最大化。推进“课堂教学新模式”,一节35分钟的课,20分钟用于新授,15分钟进行学练结合。要求精讲精练,当堂完成作业并进行面批面改,做到堂堂清。以此倒逼着教师必须更加深入地研读课标、教材,更加精心地从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设计作业,精讲优练,真正让教研为孩子们的“乐学”服务。此模式运行以来,教师们讲的少了,学生学的轻松,孩子们基本做到课堂作业限时完成,刚需作业不出课堂,减负增效得到较好落实。

  二、以“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为抓手,夯实学生关键素养与学习习惯

  (一)课前——读读说说来预习。预习对低段孩子掌握知识、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极具价值。孩子向家长汇报学习收获:说说今天的学校、路上的见闻感受,在讲述中锻炼表达,爱上表达。

  (二)课中——专心致志进课堂。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我校课堂提质增效的四个关键点:

  (三)课后——快快乐乐扬个性。充分发挥课后服务的优势,开设社团活动,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组织趣味体育等多样活动,引导学生乐于运动,全面发展。

  三、积极构建“评”,研制五育融合式综合素质评估体系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再进行纸笔考试。那么如何评价学生?如何考核低年级教师?成为学校管理层思考研究的重要问题。经过与低年级教师充分的座谈调研,修订和完善,形成了《XX市第三小学低年级综合素质评估体系》。评估标准包含品德发展、运动健康、艺术发展、劳动实践和文化素养五个维度,涉及13个关键指标,分过程评估和现场评估两部分。以“乐考嘉年华”的趣味形式进行。学生现场抽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等级评估。

  双减工作开展情况典型案例 篇五:

  “双减”背景下,如何顺应学生在校时间延长、活动种类增多、资源形态多样等现状?如何统整课内课后教学活动、聚合校内校外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江南中学作出了有力回答——

  “双减”以来,无锡市江南中学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建构全新课表,落实“学足学好”——

  “大课表”开启“新格局”

  9月,新生入学适应课程;10月,“秋之韵”主题校园文化活动、体育类活动课程、思维拓展课程;11月,艺术类综合素养提升课程;12月,学科拓展课程……翻开无锡市江南中学七年级学生上半学期课后服务规划表,各类满足学生学业需求与个性发展的主题课程丰富多彩,帮助学生完成从“适应”到“熟悉”,再到“自我选择与自我发展”的衔接过渡。

  “小课表”里有“大格局”。为顺应“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在校时间延长、活动种类增多、资源形态多样等现状,江南中学统整课内课后教学活动,聚合校内校外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建构一张以课内课程为主干、以课后课程为拓展,线下云端相结合,各类课程功能互补的“大课表”,为落实“学足学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打开了新格局。

  跨科融合,提升素养

  国家课程是培养学生基础学力和核心素养的基本保障。作为该校“大课表”的主干和基础,为了确保开齐、开足、开好相关课程,努力做好“双减”背景下课堂提质增效的“加法”,江南中学构建“以国家课程为主要阵地、以科学实践为主要抓手、以跨科融合为主要突破”的自然科学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跨科融合课程,怎么跨,如何融?课堂上,生物组教师蔡国丰由观察鸡蛋结构入手,引出“生命”主题,在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生命力量的强大,获得勇于克服困难的人生启示;化学组教师王睿从“如何清洗沾了污渍的餐布”导入,以人体胆汁消化油脂的生物学原理解释化学中的乳化作用,帮助学生构建乳化的微观模型,并引出乳浊液的概念;物理组教师李涤把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融合在“能源开发与利用”知识模块,利用化学知识找到能源转换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利用生物知识构建碳循环模型……

  通过真实任务和情境,学生们将学科学习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这种融合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壁垒和界限,能够为学生提供立体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更高效地学好国家课程。”该校教务处副主任王睿表示,跨科融合教学也对教师群体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除了课程跨学科重构,江南中学这张“大课表”还融入浓浓的“思政味”。以“入学仪式”“青春奠基仪式”“毕业典礼”等仪式课程为纵轴,以横跨四季的校园活动课程为横轴,该校针对每个年级都安排符合特定成长发展阶段的课程:有意义的初一经验,有个性的初二履历,有挑战的初三生活,像这样赋予不同深度与梯度课程目标的“青春成长课程”,伴随每个学生走过初中的“拔节孕穗期”。

  课内+课后,有机融入

  江南中学校长周宏燕告诉记者,学校积极探索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将其有机融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系统,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一杯美味的汽水是如何制作的?自制肥皂、润唇膏需要哪些原材料?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有趣的化学小实验都是该校初一年级学生的课后服务课程内容,通过动手制作,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不可分。

  在江南中学课后服务课程里,化学作为一门初三开设的学科,并不是高年级学生才有所涉猎。“初一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也不可能将初三的学科知识提前教学,所以我们专门开设了‘化学与生活’校本课程,提前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高薛琴告诉记者,针对化学学科,每个年级都开设了相对应的校本课程:初二,“化学与社会”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调研考察;初三,“化学与STEM”引导学生进行数字化实验初探,了解前沿科技类知识。“这样的课程安排有效克服了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的游离现象,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有力补充,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提高了学生对于国家课程的接受度。”

  “学科拓展课程”是“大课表”最丰富的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课外的有力载体。为了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个性化、选择性的教育需求,该校开设涵盖“人文素养类”“艺术陶冶类”“科学技能类”“体育特长类”4大门类62门课程,全力打造丰富多彩、高质高效、健康有趣的课后课程,让孩子们尽享课后服务的“丰盛套餐”。“学校还聘请了专业老师和志愿者来给我们上课。”初二年级学生陈艾平说,“课后服务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文化知识,还让我们的校内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因时而变,动态生成

  早在2019年,江南中学就启动线上教学的探索。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的课后辅导服务,该校积极利用“锡慧在线”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平台,组织骨干教师录制省、市级课程500多节,开发“江南云校”,免费向学生提供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答疑的课后辅导服务。疫情发生之后,“云上课程”更成为学生居家学习效果的有力保障。

  采访中记者发现,江南中学这张“大课表”并非一成不变,它还会依据学情变化、疫情防控形势等因素,不断进行动态调整,适时推出适应学生当下现状与特点的课程内容。

  孩子升入初中会面临哪些新情况?家长们该做哪些准备?2021年暑假期间,该校组织骨干教师面向全体初一新生开设小升初线上衔接课程,43名不同学科青年教师第一时间对学生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及时反馈,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新学段的学习与生活。该校青年教师杭毅成说:“从每天的作业批改中,我都能看出学生们的点滴成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青年教师也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了充足准备。”

  “大课表”实施后,学校在教学样态上发生了改变:教育教学资源统筹能力和课程领导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对教学、学生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积极探索与尝试融合学科、改革作业、激发学生内动力等方式方法;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提高,踊跃参与学科拓展课程的在线选课,“热门”课程往往不到1分钟即被“抢订一空”。

  更为重要的是,“大课表”使学校的教育生态得到优化。学校重构了“双减”时代教育教学的资源观、时空观,知识学习不再限于单一学科,而是不同学科的融合创生;育人主体不再限于教师,而是家校社的多元联动。“我们要最大范围调动社会资源,为学生创造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将教育时空从课上、校内延伸到课后、校外,延伸到学生终身成长,塑造江南学生独有的青春模样。”周宏燕说。

  双减工作开展情况典型案例 篇六:

  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润心,劳动改变世界,劳动同样成就孩子。为加强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切实贯彻落实“双减”意见,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共同推动劳动教育创新发展,劳动教育成为了学校工作的“新宠”。县一小充分挖掘在地资源,创建了二十四节气劳动实践科普基地,利用劳动基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为了让劳动实践教育顺利开展,学校从劳动课程、师资、场地、设施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

  一、盘活学校资源,建设劳动基地

  学校在大门入口西侧平整了大片土地,整齐划分,埋设了浇水管道,提供劳作所需要的工具和作物肥料,满足劳动实践教育的课程需求,为师生提供劳动、交流、共享知识和资源的场所。

  二、教育理念更新,模范教师先行

  这片菜地最初的开拓者是拥有20多年教龄、曾获评省级综合实践学科带头人的王和山老师。在他的尝试和坚持下,杂草隐去了身影,绿色和红色相互映衬,昔日无人踏足的地方,慢慢吸引了许多好奇的目光。王和山老师带领着学生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在这片土地上劳作,这样的课堂是快乐的,放学时学生一身泥污但开怀大笑的样子就是最好的肯定。于是像“借三颗菜”“总有一些本领是适合我的”这样有趣动人的教育故事就在这里发生着。

  三、课后时间保障,教育劳动共生

  “种菜”活动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师生们的欢迎,原先开垦出来的菜地已经不够种了。有了学生的肯定,便有了家长的支持,在热心家长的义务帮助下,校园西侧的一整块菜地都被开垦了出来,老师和学生忙碌的身影成了这片红土地上亮眼的风景。课后服务时,老师带领学生们除草、翻地、浇水、种菜,让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过于集中在智育领域的教学资源,通过劳动实践教育的优化组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童年的幸福、劳动的真谛,实现对学生全面而又兼顾个性发展的教育,培养“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

  双减工作开展情况典型案例 篇七:

  信息化助力作业控量提质

  学校将信息化作为落实作业“双减”成效的有效手段。

  一是细化作业管理制度,建立基于校本作业的长效机制。学校采取学期初备课组计划作业量、教务处发放“印刷凭证”、日公示作业量、周公示印刷量、定期公示教师批阅情况等措施,从作业源头出发控量提质,促进备课组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提高作业成效。

  二是借助信息化平台,探索基于学科特色的智慧路径。数学学科利用“智能化学业大数据平台”对教师全批全改后的作业扫描收集,对学生错题进行精准定位、数据分析、智能分类、针对性推送等,提高学生作业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英语学科借助学科特色软件即时批阅与反馈,教师因材施教进行作业个性化推送,借信息化实现作业个性化。语文学科借助信息化进行作文升格,教师批改后精选典型作文,拍照上传,AI自动识别,智能统计、辨析精彩句段,甄别错别字、病句等,根据写作内容和要求给出修改建议、智能推荐学习文章。

  三是通过师生移动终端,构建基于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全学科借助移动学习终端实现作业数字化收集与资源共享。通过备课组对校本作业的“每日优化、单元建档、学期汇总”,打造“1+1+1”阶梯式校本资源库。

  双减工作开展情况典型案例 篇八:

  XX区XX中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要求,统筹谋划,全面部署,以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为抓手,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新学期以来,XX区XX中学充分挖掘校内资源,本着“学生自愿、自主申报、内容多元、积极服务”的原则,开发了体育锻炼、阅读辅导、德育成长、特长发展等多元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实现了文化学习与兴趣培养有机结合。

  一、阳光体育强体魄

  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结合中考体育项目开展田径训练、集体跑操等体育活动,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释放一天的学习压力,有效促进身体负能量清零,做到劳逸结合。

  二、特长发展显风采

  为发挥学生特长,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学校开展了“我的青春我做主”的活动,学生们在此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现当代中学生的风采,各展所长。学校书法社的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

  三、学科辅导促提升

  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帮助家庭解决看护难题,积极回应社会诉求,提升老百姓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学校精心开展了学科类课后服务,有效缓解了家长辅导难的问题。落实“双减”不遗力,作业减量不减质。

  多元活动课程和精心课后服务,增强了学生体魄,丰富了学生精神生活,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缓解了家庭焦虑。我校在探索推进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双减工作开展情况典型案例 篇九:

  南平市建阳区在抓好学生减负的同时,坚持学校主阵地和课堂主渠道作用,以打造高效课堂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一是抓好教学管理。细化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将其纳入校长创业竞赛考评内容,督促校长亲自抓教学常规管理,并带头备课、上课、巡课,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推动教学各环节落实落细落深。

  二是强化教研支撑。立足校本教研,将“双减”要求落实到日常教研中,发挥教研组作用,针对性地开展集体备课,努力向课堂要质量。以主题的方式推进片际教研,做到一片一主题,一研一思考,此外,强化区级教研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加强日常指导、开展全区专题研讨、举办课改开放周等活动,传递“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是突出以赛促进。秋季开学初,建阳区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双减”背景下2021建阳区小学青年教师高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的通知》,部署开展高效课堂竞赛活动。该项竞赛前后历时三个月,紧扣“课堂主阵地”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有效引导青年教师紧跟“双减”政策要求、努力转变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双减工作开展情况典型案例 篇十:

  为了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实施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增强课堂多样性和实效性,学校推行“352+3+123”工作模式,确保“减负增效”。

  一、学校推行“352尚善教育模式”

  学校围绕“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在中省市区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积极建设学校的“生态课堂”和“生态课程”。学校在“尚善教育”校园文化的引领下,经过学习、思考、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352”尚善课堂教学模式。

  时间分配:“3”是老师精讲点拨12分钟;“5”是学生自学、讨论、展示不少于20分钟;“2”是学生反馈过关不少于8分钟。

  小组构成:“3”是指基础较好优秀生;“5”是指基础一般的中等生;“2”是指基础薄弱的后进生。

  学习内容:“3”是学生自学会的,“5”是讨论、展示交流中领悟会的,“2”是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会的。

  课堂模式:“三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反馈;“五步骤”:独学、组内小展示、群学、班内大展示、反馈达标;“两目标”:知识过手、能力提升。

  模式特色:“三尚善”:尚善课堂、尚善教师、尚善学生;“五规范”:准备充分、微笑上课、鼓励先行、平等对话、效率至上;“两发展”:人的发展(教师、学生同步和谐发展)、学校的发展。

  推行“352尚善教育模式”,实施高效教育、愉快教学、和谐发展。

  二、教师实施“三大工程”

  学校以教研组、学科组为单位,强化科研课题研究(实施省、市、区、校四级课题研究,采用逐级递进式深入研究)、校本研修、教研教改研究,扎实开展三个工程:

  1、读书工程

  轰轰烈烈地开展全员读书工程,品读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专著;熟读“课标”;细读“教材”……做读书笔记、写读书感悟、讲读书心得、撰写经验论文、分享读书收获。“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鼓励教师坚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2、“研究”工程

  提倡人人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分层次落实:省级骨干教师参与省级课题研究、市级骨干教师参与市级课题研究、区级骨干教师参与区级课题研究、其余教师参与校级课题研究或校本研修。教师搞科研就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调查、多反思、多探索、多写作……通过系列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和综合实力,为“减负增效”提供保障。

  3、研“题”工程

  以学科组为单位,教师通读课标、教材,梳理教材知识点、重难点、关键点、考点,做到手中有书、课中有料、目中有生、心中有质。扎实开展教师“做题工程”,要求教师每月做中考题(中考模拟题),年轻教师还参加“中考”。同时,理科教师做“千题集”,文科教师写“千字文”,试深水、下深水。教师通过做题,探索“减负增效”奥秘,为减少机械重复或低效的学生作业做准备。强化教师“出题工程”,教研组要求教师每月进行出题练习,教师能否出一套高质量的考试题或练习题,这也是“减负增效”的关键之一,心中有数、手拿把掐。

  三、学生实行“123愉快作业模式”

  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尤其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校实行“123愉快作业模式”,即:“一条总原则、两种模式、三个设立”。

  “1”:学生作业实行“一条总原则”——“书包不回家”,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一种尝试,即在校参加课后服务并完成了作业的学生,在获得老师同意和家长支持的前提下,周一至周五期间,放学后书包可不背回家,并用“四个‘增大’和四个‘提高’”来让家长放心,即:增大课堂容量和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练习量和提高作业效能;增大课后服务范围和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增大家校沟通和提高家校共育水平。

  “2”:学生作业实行“两种模式”——单学科“快作业”和跨学科“慢作业”。“快作业”少而精让学习更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研、在“做”中改;“慢作业”有趣味让学习更生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索精神、科研精神、创造精神……“任务驱动式作业”让学习更自主,“活动探究式作业”让学习更有趣。

  “3”:学生作业“3个设立”——设立“作业协调员”,加强作业统筹管理,大幅降低学生作业量;设立“作业超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施分层作业;设立“作业监督员”,加强作业管理监督,确保“减负”落到实处。

  案例反思

  “减”是手段,“增”才是目的,“减负增效”永远在路上,我们要继续实施好“双减”政策,切实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减负增效”。“双减”政策要真正落实,坚持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才是硬道理。重点做到:

  一、思想观念转变是关键思想决定行动,脑袋决定手脚。思想观念转变了,行动才会跟着转变。“双减”政策能否落实,关键要看思想观念能否根本转变。观念不转变,一切等于零。需要做到:教育管理者思想观念转变;教育评价者思想观念转变;社会对教育认知观念转变;家长对教育期待观念转变;考试出题者思想观念转变……

  二、考核评价改革是前提“评价”就像“照妖镜”……改革评价机制和方式,真正落实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学业水平检测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多项评价相结合……牢固树立“人人都可能成为人才,但绝不是人人都能够成为天才”,故评价机制和方式首先要转向“公民教育”或“全民教育”评价机制,培养合格的公民。很多教育只是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却在轰轰烈烈搞“题海战术”……要通过“评价”这个“照妖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社会风气转变是根本坚决批判“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人生的起跑线(出发点)千差万别、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人生的速度有快有慢、人生的驿站无数……如何保证“不输在起跑线上”?人生是马拉松、不是100米赛跑,起点真的就那么重要吗?不要“自欺欺人”,更不要“危言耸听”……要让“重基础”成为永远的“抓手”和努力的方向。不要过分相信“技巧”“宝典”“绝技”……科学的道路上无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步步为营,方得始终。少听“砖家”的鼓吹,更不能陷入“泥潭”,拔苗助长、杀鸡取卵……这都不是教育!如:小学的鸡兔同笼问题……到了初中学了方程组就“易如反掌”了!

  四、落实监督追责是保障监督:随时查、多种方式查、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明察暗访与专题检查相结合……追责:追责是“紧箍咒”,是“如来佛的手掌”……如有违反“双减”要求者,一律曝光并追责,严重的终身取消“教育管理者”或“教育教学者”身份,就像违反交通规则严重者终身“禁驾”一样,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谁会违反“双减”要求,谁敢违反“双减”要求,谁愿违反“双减”要求?

Copyright © 2018 www.xiandiaoy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西作文 陕ICP备17000724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