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观后感2000字(精选2篇)

狙击手观后感2000字(精选2篇)
时间:2023-02-19 10:44

  狙击手观后感2000字 篇一:

  很多年前到丹东,坐游船走鸭绿江中线的我方一侧,到了被炸毁的断桥附近,还在不太远的距离上遥望了对岸。那时候鸭绿江这一岸的高楼大厦和对岸的平房建筑之间的对比就已经很鲜明。也许是基于这种鲜明带来的自豪感,船上有人将火腿肠之类的食物裹了塑料袋向对岸扔,被人家穿制服带枪的人高声制止。江还是那条江,江上的风依旧,一定也与当年大桥被炸毁的时候类似吧。

  那次到丹东,也曾去抗美援朝纪念馆瞻仰过。从灯光镶嵌的幽暗中走出来的时候,感慨万千:烈士墙满壁的照片,都是年轻的面孔。大多数牺牲者都在青春年华的20岁左右。而能留下照片的只是众多牺牲者中的一小部分。

  只有在上了一定年纪以后,为人父母之后,才会慢慢体会到每一个这个年纪的牺牲者背后都有着家人怎样的深深痛苦与悲凉。而唯一的安慰来自这样的事实:个人的、家庭的哀痛之上,覆盖的是民族大义的旗帜。他们是为民族为国家献出了生命的人,永远应该被后代记住的人。记住的方式有很多,阅读历史、凭吊旧址等等都是,《狙击手》这样的电影所做的也是。

  狙击手题材电影是中外电影中一个持久题材,在貌似平静中敌我双方互相以命相搏,一个瞬间定生死,互相角斗的既是技术,也是运气,更是勇气。在飞机大炮的热战时代里,狙击战场上这种类似放冷箭一样的战斗方式是很有单挑格斗的意味的,它近于古老的角斗对阵,唯一的不同是互相不能见面,一旦见面就意味着一方中弹倒下的结束。这其中的残酷和画面上的强烈冲击力,造就了以之为题材的电影的长盛不衰。

  志愿军的一个狙击班,装备落后,后勤物资有限,而敌人训练有素的狙击小组则事先有准备,有计划,设计好了诱饵和圈套……在开始吃亏之后的攻心与枪法、速度和耐力的比试中,双方互有胜负,最终班长以大无畏的精神挺身而出,同意敌人以他自己换取负伤的侦察员的条件。一步步走向敌人,最后与敌人同归于尽。他在将炸药包绑在身上的时候就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是在去赴死。但是他没有任何犹豫和彷徨,没有任何退而求其次的折中与稳妥考量,他的遗言就只是嘱咐班里仅存的战士,在接下来的战斗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非常具体的怎么打、怎么防御的措施。≤xiandiaoyu.com≥

  战争是政治的极端形式,是捍卫民族国家的最高形式,虽然双方的战士之间未必直接有仇,但是为了各自的国家民族互相攻伐杀戮本身就已经是最直接的生命威胁之下的生死搏斗。

  就每一位具体的战士来说,人生真正走到你死我活的这一步,任何退缩都将只能是自取其辱,只有大无畏的顽强才能赢得包括对手在内的他人与社会的尊重,才能不失人之为人、战士之为战士的无上荣光。

  《狙击手》相对较为真实地将那场物质极度匮乏之下的战斗用纪实风格表现了出来,甚至连一个班大多数人都是四川人,都讲四川话的事实也直接做了尊重,而不是像其他某些抗美援朝电影一样由着演员飙京腔,而不是习惯性地在电影里做现代感十足的酷酷的姿态。

  电影如果止于此,是基本符合战争本身的真实的。但是就观众的观影习惯来说,结局不能如此仓促,故事也不能不彻底。后续的敌人动用坦克大炮又撤走坦克大炮,偏偏又留下了一辆,结果坦克里面的两个狙击手都被五班最后一个战士击毙的情节,很大程度上的确能够满足观众的这种习惯性的叙事期待。至于最后全体战士面对五班最后一个人完成任务归来的时候集体宣誓,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舞台化效果的强化场面。它使电影从强烈的纪实风格中脱离开来,进入到一种展示意义上的高潮中……

  记住先烈,重现他们牺牲的瞬间,定格他们大无畏的细节,振奋民族精神,培养后人的勇敢气质,并且注意节奏感,最大限度地节制着情感宣泄,《狙击手》这样的电影,基本做到了。它还有一种也许创作者自己也不期然的作用,就是将同一档期上演的某些武打导演主持的使用武打演员耍酷的同题材电影,给比得露出了神剧式的破绽。它在不经意中揭露了一个事实:任何只以商业电影好看的原则、票房的原则、挣钱的原则,对严肃的民族抗争、保家卫国的深重历史进行所谓表现的创作,其实都是可疑的。

  狙击手观后感2000字 篇二:

  又是一个周末,不安分的心还是想着出去玩玩,于是去翻看了影院的排片。分数不错的电影是有几个的,比如《水门桥》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都看过了,四字弟弟让我完全对那个分数也不错的电影毫无兴趣,毕竟他在《长津湖》系列里就会咬着牙一副仇恨世界斜眼的表情太过生硬单一。所以选择了《狙击手》,因为看过《我不是药神》和《无名之辈》,对章宇的印象深刻,加上老谋子的加持,想来不差。然而点开剧情简介的时候发现又是一台抗美援朝剧的时候,是有些被泼冷水的感觉的。

  其实《长津湖》系列这两部并不差,但绝不算好。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影视作品这片阵地开始大批涌现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起初我并不反对这样的方式来迎合国际局势或者说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国家立场,同时还能增强人民信念,种下各种思想的种子。影视作品应该是归于文化口,我不确切的了解到似乎《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后来是被移出初中课文的,我小时候耳熟能详的黄继光、邱少云等烈士的影子似乎也不再那么铺天盖地,然而现在又要用新的形势换上来新的一批。曾经网友会说调皮的中央六套会迎合局势适时播放电影的方式很赞,但我对如今的这股潮流多少的有那么一点不太积极的想法,导致我多多少少降低了对《狙击手》的期待,觉得它无非又是个政治产物。

  这个想法大概是受《长津湖》影响,吴京的影视形象就是太正了,太爱国了,以至于越来越觉得他有些用力过猛了。用力过猛这个词来形容两部《长津湖》我觉得非常合适,里面虽然也多方面刻画了当年战争的艰难,各种悲壮的场面,但想来当年的战争绝非如电影里演的一般。表面上看,电影整体讲述的是悲壮的胜利,这个调调并不错,可仔细去想,这种悲壮的气势可以符合当下的国情,而当年的祖国远没有如今的强大,我们取得胜利的代价要更为惨烈,应该是惨到“壮”不起来的压抑。在这方面,《狙击手》做的就要好一些,狙击的潜伏特性也刚好符合这个调性。

  还有一些明显的对比,比如《长津湖》里的漂亮国大兵无论从造型声音语言等等全方面都趋向于废物,这一点失实的严重程度无异于开了最高级别的美颜照片——就连小可爱用了华为以拍照见长的手机后都要感慨不如苹果手机拍照好看,我相信大家都是会喜欢真实多一点。这一点《狙击手》至少没做的那么过分,网友有吐槽把大兵当傻子的声音,这倒也没必要妄自菲薄,只是剧情后段颇有狗尾续貂的意思,大概是老谋子要捧男主给他多了一些戏份吧。

  《长津湖》系列片尾的升级渲染把用力过猛这个事彻底坐实,《狙击手》的后半段倒也半斤八两,这符合我们一贯的文风影风各种风,就连当年电竞比赛中,中国辉煌的时期也是稳发育,到最后爆发。最后不爆发的话,就不符合一切的逻辑,哪怕剩一个人,也要爆发一下子!这个度很难把握,我也不好把这事作为一个槽点,但是我还是觉得,章宇饰演的班长牺牲后,留下的人就那么压抑着完成情报传递任务就可以了,没必要非得杀他个干干净净。

  不过一贯善于运用大手笔大场面的老谋子缩小圈子来刻画,这种转变是成功的,用他并不擅长的方式展现了他强大的功底,不得不承认他首屈一指的地位。章宇从喜剧滑稽角色到一个不笑的班长,真的是在他演艺路上“族大族强”了。片尾配上韩红的嗓音,算是一个圆满的电影。回到车库才想起兜里没喝的饮料,也差不多可以说全程无尿点了吧。

  表达了一些负面一点的想法,但是不能影响我对中国电影的期待、不能否认国产电影的进步,更不能影响我对祖国的热爱。《狙击手》让我想到了《拯救大兵瑞恩》,差距显然还有,但是越来越多的国产电影能够让我联想到国际封神之作,也是进步的象征。

  小场面的精彩才能汇聚通盘的胜利,正如个人的不断进步,才是集体提升的根本。愿自己也能不断提高,为小家大家增辉添色。

Copyright © 2018 www.xiandiaoy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西作文 陕ICP备17000724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