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观后感(精选5篇)

功勋观后感(精选5篇)
时间:2023-02-19 16:39

  功勋观后感孙家栋 篇一:

  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动剧目,电视剧《功勋》正热播在各大视频平台。正如贯穿整部剧的一句话所述“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华彩篇章与新中国的奋斗史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他们无私奉献、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其中,《孙家栋的天路》这部分讲述了我们的航天“大总师”孙家栋院士开拓我国人造卫星和深空探测事业的艰苦历程。

  孙家栋院士刚开始工作时负责的是我国导弹的研制工作,在当时苏联的援助下,钱学森院长定下了从仿制到改进,再到自主研制的“三步走”导弹研制路线,我国的第一枚仿制弹“东风一号”研制进程非常顺利,极大鼓舞了科研工作者的士气。时隔两年,我国自主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未能如愿发射成功,在发射不到两分钟时就落地爆炸。面对突如其来的失败,便有了剧中的一幕:孙家栋院士带领科研人员们不吃不喝地连夜捡残骸碎片。“东风二号”导弹故障分析会议就开了九次,总结了急于求成、试验不全、发动机隐患等诸多问题,钱院长就此提出了科研工作的原则:把一切问题消灭在地面上,导弹不能带着任何疑点上天,这也成为了孙家栋院士及以后的每一名航天人奉行的底线。

  1967年,搞了9年导弹的孙家栋院士“转行”担任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面对众多的技术壁垒,孙家栋院士顶着巨大压力,提出了“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到”的卫星简化任务方针。卫星研制时正直国内十年动荡期,由于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赶在我国之前发射了人造卫星,孙家栋院士被扣上了故意拖延发射时间的帽子,不准他再参与卫星研制。然而卫星在测试过程中出了问题,天线不是不能发射信号就是容易断,这方面的问题只有孙家栋在行。钱老做主,孙家栋偷偷参与,每次他都在冰天雪地里等试验结果,然后再提供调整意见,最后自己被冻晕了过去,就这样天线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孙家栋的无私和对航天事业的热爱终于感动了工宣队的负责人,在钱老等的要求下给孙家栋复了职,虽然得到复职,但他最终也没有机会去卫星发射场地看他主持设计的卫星升上蓝天的过程。]xiandiaoyu.com[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责任,孙家栋院士等第一代航天人在当年如此艰苦的科研环境下,展现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现如今我国的航天事业迎来了飞速发展,历史的交接棒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相信我们定不会辜负前人的奉献,履行好我们建设航天强国的使命与担当。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感谢功勋们的无私付出。

  功勋观后感李延年 篇二:

  自2019年12月疫情开始,中国在国际社会遭受大量抹黑和污蔑。但是短短数周,中外疫情状况反转,中国的答卷成绩在全世界这个班级里面已经是将第二名远远的甩在后面的优等生。在抗疫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钟南山先生在2020年8月11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让我开始关注这项象征着建国以来最高荣誉、为民族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勋章。在课程的安排下,我观看了电视连续剧《功勋》,通过荧幕艺术对八位获得过“共和国勋章”的先辈进行深入的探访。看到演技爆棚的戏骨们演绎一段段与祖国密不可分的人生故事,我由衷为我们的党和国家感到骄傲——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李延年》单元,由我非常喜爱的演员王雷主演。电视连续剧作为宣传和讲述的媒介,应当全景式回眸李延年为建立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参加的多次战役,成为战斗英雄的人生轨迹,还是仅重点取最辉煌的一页?《功勋》之《李延年》单元选择了后者,讲述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李延年带领将士们夺回并坚守346。6高地的故事。正如总导演郑晓龙所说:“我们不追求把每个功勋人物写成长篇传记,而是截取他们人生最有华彩的一部分,做到主题突出、结构精致、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紧凑,既追求分组故事风格各异,又要实现整体的统一融合,让广大观众看得懂、看得进、喜欢看。”

  李延年的故事,深刻的展现了在我党的领导下,人民的军队在保家卫国的大义之下,每一位个体都有以一当十、舍生忘死的决心。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食物供应困难、每日行军打仗不断地积累疲劳和心理压力,李延年和战士们都在凭着信仰和毅力苦苦支撑。现在我国局势安定、经济稳定,唯有疫情是近十多年间最大的一次考验。在这样需要党员冲锋、全民团结的时刻,仍需要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2020年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回顾总结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巨大贡献,深刻阐述了抗美援朝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鼓舞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关键时刻,发扬志愿军精神、发扬功勋精神,党员义不容辞。

  功勋观后感于敏 篇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观看了电视连续剧《功勋》后,我受到了很多启发,我为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精神而热泪盈眶,并且,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有这样的英雄前辈而感到自豪。

  剧中,无名英雄于敏有许多细节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爱国主义精神在于敏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当隐姓埋名做研究和出国留学的选择题摆在于敏面前时,于敏说道:“你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气,什么是底气,我们造的就是底气,核平衡才是平衡,咱不欺负别人,也不能让别人欺负咱们,不平等只能挨打,国家存亡的事,必须干!”于敏断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打算,选择了条件异常艰苦的氢弹研究,以史为鉴,在如今全球化时代,他的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

  其次,于敏无私奉献、大力协同的品质让我不禁感慨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崇高品性。正如于敏的妻子玉芹说的:“他将一生奉献给国家,我将自己奉献给他。”这是于敏的家国情怀,是大奉献。在与科研战友夜以继日地攻坚克难中,他与战友团结协作,失败、总结、再失败、再总结,纵使条件艰苦,他们始终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辛勤耕耘,终有收获。剧中,有两个细节让我难忘,一是于敏将家里妻子为他和孩子准备的鸡蛋拿出来,用作奖励科研有突破的同事,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二是于敏与陆杰的战友情,他们相互挑战、相互激励,而后,相互扶持,这种情谊,着实让人动容。

  最后,作为一名学生,观看了于敏为科学献身的示范后,我深受触动,思考了很多。于敏始终相信科学,敢想敢干。他说道:“搞科研,搞理论,讲的是实事求是。搞科研,需要灵感,不是蛮干。”正确的理论指导正确实践。正是由于这般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我国氢弹研究少走了许多弯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将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贯穿其中,戒骄戒躁,做真正的研究。

  忠孝最是难两全,隐姓埋名数十载。无名英雄于敏,是国家之幸,是民族之幸,更是吾辈之幸。无论条件如何,他始终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英雄光辉照亮未来的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应该继承先辈优良传统,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争取为国家和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功勋观后感 篇四:

  电视剧《功勋》用不同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人生中最精彩的故事,诠释了他们“忠诚、执着、朴实”的人生品格和献身祖国人民的崇高境界。党员干部要从中汲取榜样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为实现伟大梦想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牢记“无非一念救苍生”的情怀,一生一世“守初心”。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实现“禾下乘凉梦”。屠呦呦团队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成功发现了“青蒿方”,拯救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疟疾病人的生命。百年来,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不懈奋斗、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精神力量。“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永远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拥护者。

  秉承“埋骨何须桑梓地”的勇气,尽职尽责“担使命”。孙家栋等中国航天人从一张白纸做起,孜孜以求、步履不停地开拓中国航天事业、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黄旭华等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几十年,初心不改克服万难,最终成就了我国核潜艇事业从无到有的跨越。“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作为年轻干部就要多经历一些险峻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磨出真功夫、练出大心脏。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无畏精神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拼搏精神,敢啃硬骨头,敢挑硬担子,敢攻硬任务,碰到疑难复杂的问题,更要以钉钉子精神,搞明白问题症结,破解难点和堵点,把工作任务一步步推进,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追求“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境界,对标对表“找差距”。于敏隐姓埋名30载的坚持与奋斗。“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世界;一个名字,隐形近30载。申纪兰的女性进步思想,并推动了“男女同工同酬”先锋事迹。党员干部要艰苦奋斗,坚守工作岗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更要学习榜样的力量,从榜样中汲取前行力量,把为人民谋幸福始终攥在手里,做在行动里。

  发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善作善成“抓落实”。17岁的李延年面对饱受过贫穷和战乱之苦的家乡人民,毅然加入了革命队伍,他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比参军更为荣耀,始终觉得:“打仗不能怕死。”24岁的张富清面临“是带着解放军发的路费回家过日子,还是跟着共产党去奋斗”的人生抉择时,果断选择后者:“我要为穷苦人去打仗!”他们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苦干实干、不屈不挠,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新时代新征程上,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党员干部要有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向前走,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上交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功勋观后感 篇五:

  全国热映的电视剧《功勋》,分别讲述了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八位功勋人物的先进事迹,生动地展现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兼程、砥砺奋进的故事,在历经“环境苦”“执着苦”“孤独苦”之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革命传承英雄本色”的李延年,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多次战役。作为年轻干部,组织上安排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要以此为荣,激扬奋进,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多经风雨,方可增长本领。但现在我们的行政队伍,不愿吃苦,不能敢为人先,条件差的基地不想去,更有甚者不愿进圈舍。试想,我们今天的这些不愿意与先辈们所经历的苦难相比显的多么卑微,我们不能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但是我们要学习这种优良的精神,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为自己的事业奠定基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环境苦。“素心如兰,忠诚本色”的申纪兰,将青春献给农村,一生未曾离开土地。面对数次进城机会,她选择坚守农村,她认为只有生活在农民中间,才能更了解农民疾苦。作为职能部门的工作者,我们在工作中我们也要像申纪兰一样,保持与场区共进退,不能悬于空中,要脚踏实地,走进场区、融入场区,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场区的现状,才能更好的契合实际的给予场区想要的帮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苦。“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他的梦想是禾下乘凉,他研发的杂交水稻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得无数人远离饥饿;“青蒿鹿呦呦,救治亿万人”的屠呦呦,面对枯燥的科研生活,她甘之如饴,最终发现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饱受疟疾之苦的病人;“家国情怀,国之栋梁”孙家栋,将六十多年的岁月奉献给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带领科技人员攻坚克难,在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领域开创了新的天地。这些功勋人物虽在不同领域,但都是一生执着于一事,做出卓越贡献。

  成就事业贵在机遇,但更多的在于坚持。从公司近两年的发展来看,我们的公司愿意给年轻的80后、90后更大的舞台,华北区这个团队是年轻的,大多的管理者都是80、90后,这是公司给的机会,也是自己坚持的成果。回头看,当时与你一起入职的伙伴们,他们是何种境况,可能已经被坚持奋进的你远远甩在了身后,生活不会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如果有那就是你还不够努力。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独苦。“敏而创新,国之锋芒”的于敏,为了国家需要,几番变更研究方向,甘于为中国研制氢弹隐姓埋名三十载;“沉潜三十年,为华铸重剑”的黄旭华,在人才、技术、资源短缺的境况下,进入与世隔绝的荒岛,在大海的陪伴下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作为养猪人的我们也一样,在经历非瘟磨练的两三年中,我们的防非工作也几经周折,经过时间不断的认证,最终才有了独属于自己的一套防非体系,我们做不了科学家,不能为国家的科研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做为企业中的一员,我们可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干好自己本职的工作,让纰漏与你远离,让高绩效靠近你,为自己的家庭积累更多的财富。

  一个有希望的基地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企业不能没有先锋。在流金岁月里能留下最深刻笔画的那个人叫功勋。

Copyright © 2018 www.xiandiaoy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西作文 陕ICP备17000724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