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女儿电影观后感800字 篇一: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这是“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给黄文秀的颁奖词。她以什么感动中国?她用每一次选择作出回答——她放弃城市优渥生活,回到家乡开展脱贫攻坚事业;她将自己的车当公车用,驻村一年间行驶2。5万公里;她舍小家为大家,父亲患病住院却不能留在身边尽孝;她连夜赶回百坭村开展防汛救灾,将30岁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从大山里走出,再回大山中去,《大山的女儿》表现出一个脱贫攻坚英雄的人生轨迹,把她的精神具象为一个个真实可感的故事,勾勒出一名年轻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像黄文秀这样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的同志有1800多名;像黄文秀这样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奉献给脱贫事业的干部有数百万之多。正是这些平凡英雄,以青春、汗水,乃至生命,共同汇聚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大山的女儿》讴歌不忘初心使命、心系人民、脚踩大地的黄文秀,通过弘扬以黄文秀精神为代表的脱贫攻坚精神,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今天,要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链接时代脉动与人民心声的影视作品。《大山的女儿》通过将镜头聚焦于真实社会中的人和故事,借助艺术性表达,向观众展现了黄文秀的优秀品质,更反映出我国脱贫事业的重大胜利。它让我们看到,一部扎根人民的影视剧,能够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传播力,为广泛吸引社会力量投身重大国家战略的实现,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
大山的女儿电影观后感800字 篇二:
近期,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央视热播。该片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同志为原型,讲述了黄文秀毕业返乡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用美好青春诠释初心使命的故事。年轻干部应以黄文秀为榜样,做扎根泥土、干在实处、心系群众的“基层儿女”。→xiandiaoyu.com←
扎根泥土,甘做基层发展的守护者。“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为帮助更多群众摆脱贫困,毕业于名校的黄文秀选择成为那个“走出去”并“回来”的人。初出校园,基层的工作也曾让我感到重重考验:第一次参加村委会议,不了解村情村貌的我在笔记本上记满了问号;第一次开展网格走访,不清楚网格位置的我需要依靠地图导航;第一次深入农户调研,不熟悉村民家庭情况的我只能跟在村书记身后点头微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从懵懂无知到从容应对,从按图索骥到驾轻就熟,在面对困难考验时,我常以黄文秀同志的事迹激励自己要走出“舒适区”,用脚步丈量基层大地。
干在实处,勇做基层发展的长征者。“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驻村一年,黄文秀把扶贫路当“长征路”,她带领村“两委”挨家挨户宣传发动,把所有的贫困户访了一遍又一遍,一年时间她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们要像黄文秀一样,不做下村“镀金”的看客、过客,敢于做服务百姓的先锋:在参与全域秀美、碧水绕村工作中,将美丽乡村建设落到实处;在国情调研和实地走访中,调查研究村级集体经济和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探寻美丽乡村如何转化美丽经济的致富之路;在党员宣讲活动中,俯听人民群众的呼唤,推动上级精神、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心系群众,争做基层发展的追梦人。“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黄文秀驻村工作后,经常加班加点,深夜的办公室里总能看到她伏案的背影。时代昂扬向上的曲线,应是青年干部的生命轨线。无论是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成为与隔离人员24小时同吃、同住的“守夜人”,在深夜疫情防控的路口卡点化身三区群众的“隔离带”,还是帮助不识字的村民作为他们填写补贴政策申请表的“笔杆子”,我都在告诉自己,服务百姓非一时一日,而是青年干部的行动指南,要学会向“下”看、接“地气”,时刻牢记心无百姓莫为“官”。
大山的女儿电影观后感800字 篇三:
近日观看了以黄文秀为原型的影视作品《大山的女儿》,再次被这位驻村书记的故事打动。她用自己的赤诚、担当、为民精神书写了一曲动人的时代之歌,书写了一代扶贫干部的壮丽人生。
胸怀赤诚,回归大山。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时放弃留在首都北京,毅然报考广西定向选调生,她始终记得自己家曾经是贫困户,在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下脱贫摘帽,自己才能继续上学深造。在前往广西任职前,他亲自去一趟资助其上学的好心人所在地表示感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任职期间,她主动要求担任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奔赴偏远贫困山村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给予的帮助。用热血书写了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优良传统。
肩怀担当,立志攻坚。担任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期间,她立志改变这个深度贫困村。面对村民的猜疑和不信任,黄文秀挨家挨户多次上门走访。通过走访全村195户贫困户,她可以用方言桂柳话和贫困户交流,且手绘了“民情地图”标注了每一户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等。为村子培养致富带头人、从种烤烟、种砂糖橘、种枇杷中寻找致富脱贫之路,联系专家为村民解决相关问题,拿出自己都工资慰问资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在电闪雷鸣的暴雨中,毅然返村,用美丽的年华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
心怀为民,践行使命。为了更好走村入户,发展百坭村的产业,黄文秀藏起了小女孩的爱美之心,穿着雨靴和运动服走遍了全村。驻村一周年,她的汽车走了“两万五千公里的长征”,而她则实现了百坭村88户41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71%的长征。她怀揣着对重病父亲的愧疚,倒在了在百坭村脱贫致富的长征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脱贫干部的使命。
正如2019年《感动中国》对黄文秀的评价: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