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设计 篇一:
运算专项作业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是无法绕行的,运算能力是学生应该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数学十大核心词之一,数学运算更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由此,可以看出运算学习的重要性,在运算的学习中,运算的专项作业是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运算的必要练习。
在运算的专项作业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中对于运算的相关要求,在小学阶段,关于运算的目标是: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能是掌握的同类词,对于掌握而言,学生应该在认知维度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掌握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所以运算应该是应用、分析这个认知维度。确定了运算的整体认知维度还要看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中,不同学段对于运算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例如:对于笔算乘法来说,第一学段要求能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第二学段要求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进行不同学段运算专项作业设计时应该提前了解清楚地认识知识。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形成熟练而且准确的运算技能,在平时运算专项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采用多练,这个多练往往是每天一页的口算,10道左右的笔算,一个学期长期练习效果也很好,期末测评中运算练习基本不会有错题。但是这个多练是不是对于学生来说也会增加孩子作业负担呢?但是对于运算来说,不练习还真不行,因此,既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又能达到有效练习的效果。科学合理的设计运算专项作业就显得很重要了。
1、基础性
运算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算作业重要的是检测学生掌握此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应该针对全体学生,要体现出基础性,不易拔高过难。例如: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作业中,重要的是首先检测学生计算方法是否掌握,数字就不用太大,增加难度。在解方程的作业中,重点检测学生是否会解方程以及验算,方程中的数字就不用太大,避免计算的复杂性。
2、适量性
运算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量的练习,但是一定要适量,不能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作,要注重训练的实效性。运算本身比较枯燥无味,过多的运算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也会无形中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对于会的学生来说,过多运算练习是基本无效的,对于不熟练的学生来说,过多的运算练习是课业负担。要针对不同学段和不同计算类型设计合理科学的作业量,以便提升作业的有效性。〔www.xiandiaoyu.com〕
3、针对性
为了更有效的进行运算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在针对学生所学知识内容的要点、薄弱点、易错点来设计,让作业设计更有修正错误的指向性,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练习的高效性,同时进一步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性的练习量。
4、分层性
运算作业也需要根据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分层次的设计,以便更好地促进不同程度学生运算能力的发展。例如:针对程度好的学生而言,4道不同类型的解方作业就能检测学生对于解方程的掌握情况,但是对于程度稍微差的学生而言,可以减到2个题的量,而且还可以把数字都改为20以内的整数。这就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5多样性
在设计运算练习时,还要注意减少纯运算的作业,提高对算理考查作业的设置比例,让运算融入生活,回到学生身边,在自己生活中把运算无形用起来,进而提升运算作业的多样性,以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运算技能在数学学科每一个阶段都非常重要,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技能,更是人人应该得到良好发展的技能,更为科学合理的运算作业能够很好的起到发展学生运算技能的作用,为学生数学学科的发展奠基。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机械性训练,切实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设计 篇二:
双减背景下,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减轻了学生的作业量以及作业时间,学生作业压力确实有所降低。针对一、二年级,政策要求不布置书面作业,这就给我们老师布置作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如何布置一、二年级数学作业,我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与各位博友共同探讨。
一、开口读数学
通常情况下,一、二年级做题需要老师或者家长读题,我们可以借助这个时机,布置一些让学生读课本、读绘本的、读数学材料,这样就可以逐步增强学生的读题、阅读理解能力。另外,我们要求学生读数学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读法指导:一是要边读边找线索,能够理解重点词语;而是边读边思考,题意到底表达的是什么,例如读课本习题时可以和家人、同伴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读绘本时可以和同伴说一说你都读到了哪些内容。另外也可以布置让学生读图的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画表示的含义,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二、动笔画数学
针对动手画数学,其一是利于画图分析题意、表达算理,例如一些题意复杂的应用题,可以布置用画图表示题意的作业,也可以出示算式,布置一些让学生通过画图表示算理的作业,提高学生识图、读图、画图的能力。其二就是利用画图表达所学会的内容,例如画树状图、数学小报等,让学生在画图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动手做数学
数学学习过程中,有许多知识是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学习的。例如《认识钟表》、《认识时间》等,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钟表,让学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边拨边说时间等,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数学知识。又如学习计算时,可以让学生用摆一摆、拨一拨等方式表示计算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
当然,这仅仅是我目前所想到的关于一、二年级作业的布置方式,只要我们一线教师工薪总结,提炼精华,就能发现更好的作业方式,帮助一、二年级做到快乐学习,也为数学教学带来新的风采。
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设计 篇三:
作业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教学、课堂内容、知识拓展等方面交流的有效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师在上完课之后,通过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一定量的课后作业,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强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由此可见,作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一定要多思考,为学生设计合理且高效的作业内容。那么,教师如何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给学生布置多少作业则是在“双减”背景下设计作业内容的关键之处。
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要设计好完成作业的时间,即作业的布置要适宜、适量。有研究表明,完成作业的时间在一定量的范围之内,时间越长完成的效果越好。但是当写作业的时间超过了一个拐点以后,随着做作业的时间加长,反而达成的学习成效越不好。一旦作业留多了,超过预设时间,学生心里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做作业时就会毛躁烦闷,学习效果也会一落千丈。以九年级数学作业的布置为例,在一元二次方程时,布置的计算题应该不超过5道,把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严格把控在合理的时间范围以内。
其次,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考虑的全面周到,要照顾到全体学生的不同情况。在通常情况下,老师布置作业时所预估的时间都要少于学生实际的完成时间。这便表现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积累、预习、复习以及错题整理等方面需要花费的额外的时间,这些琐碎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费的不同时间,要把作业的布置精细到每一名的学生的身上。
第三,作业的设计要遵循差异化原则,即可以设置分层作业。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反馈结果的基础上,把作业布置分为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两大类,让有能力的学生把提高题作为自己的个性化目标作业,完成目标即完成作业。这种因人而异、精准教学、科学设计的作业,既保证了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也兼顾了不同学生自主学习的不同需求。例如,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以及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来设计分层作业,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那么以反比例函数为例,在学习认识反比例函数这一内容时,可以布置一些涉及定义的基础性作业,例如判定哪些式子是反比例函数等类型的题目,同时还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从生活情境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的作业,达到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堂目标。第四,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都不尽相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那么做作业的效果也就不一样。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对于布置的习题要精心筛选,选择典型性题目,做到精选精练。例如,有的孩子不会或者不知道如何整理错题,那么可以给他布置一些具有整理性质的作业,以此来逐渐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效整理错题,并在写作业的过程中慢慢养成及时整理错题的习惯。同时,布置的作业应该具有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作用,要注重围绕课堂内容来完成。以初中数学为例: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布置的作业应该从锻炼学生运用不同法则的能力入手,挑选计算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并且覆盖多种运算法则的混合计算题,从而达到熟练运用不同法则解题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下阶段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作业的开放性。不要一味地布置只有标准性或固定答案类型的作业,要巧妙设计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题目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拓展探究性,可以降低学生在写作业时的无聊程度,增强兴趣,激发探索知识的精神。在作业形式上,要遵循多样化原则,即作业的设计要呈现多元化,让作业富有趣味性、拓展性、整合性。无论是选择题、理解题、简答题、运用题,都可以让题目新颖有趣、好理解,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阅读题目花费的时间也不多,便于理解、易完成,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做完一道题目还希望可以做类似的习题,循序渐进,形成良性的作业完成状态。
双减背景下的数学作业设计 篇四: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那么,是不是低年级就不需要布置作业了呢?我认为所谓的“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作业”,仅仅是针对课外的书面家庭作业,它绝非不要作业。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业形式的有效性。由于低年级孩子年龄小,主动性不强,自理能力差,甚至连作业都记不完整。如何使课外作业的布置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让孩子从成堆的作业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对低年级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设计口头表达性作业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好数学语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发展逻辑思维,从而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区域狭窄,教学中存在会做不会说,想说说不好的现象。如果不重视语言训练,学生的思维将难以外化,语言不仅会成为思维的障碍,还会影响思维的发展。所以低年级小学生,主要是布置以“说”为主的家庭作业,就是把当天学到的知识和数学课上有趣的事说给家长听,这不仅巩固了新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家长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地促使学生热爱数学,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让学生“说”好数学以外,还要布置适当的课外“说”方面的作业。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运用学生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小朋友们动动手,动动脑,进行数一数、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画一画等操作活动。例如:例如,学习《长度单位》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后测量爸爸妈妈的身高和自己的身高,并将厘米换算成米。这样一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又如:在教学完钟面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作业:1、在家里找出钟面,然后拨拨、说出钟面上的时刻。2、在练习本上画一个钟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在把它剪下来。这样一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数学作业原来也可以变成手工课和美术课。
三、设计游戏性作业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点,把游戏活动运用到课外作业设计中,让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课外作业活动的有效性。所以在低年级的课外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玩游戏的形式来布置作业。例如:在教完“表内乘法”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在家里和爸爸或妈妈玩“对口令”的游戏,这样通过游戏既训练乘法口诀,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和爸爸、妈妈三个人一起玩口算抢答,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作业就不再是枯燥乏味了。
四、设计探究性作业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低年级的数学作业设计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通过延伸、演变、拓展,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学生从传统模仿习题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例如,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就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两个直角结合在一起之后会是什么角。鼓励学生利用学习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教师可以就学生学习生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生活中,我们用圆形当作汽车的轮胎,若是将圆形轮胎换成正方形、长方形可以吗?结合实际生活,创建探究性问题,发挥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得到培养,对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具有促进作用。
五、设计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必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作业设计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
事实证明,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反而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机械、模仿式的完成作业为自主探索式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是以练为主,而是以“做”为主,通过做来体验数学,认识数学,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紧扣新课标将作业设计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获得轻松愉快的心理体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