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案(精选8篇)

散步教案(精选8篇)
时间:2023-03-06 16:03

  散步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3、体会文章用人物性格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来的一条家庭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

  2、理解文章是如何围绕主题思想来写的。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二十年后,假如你和爸爸、妈妈、妻子、儿子(或女儿)同乘一条船过河,突然船翻了,大家都掉进水里,只有你会游泳,而你只有能力救一个人,你救谁?

  师:请考虑好,救谁呢?为什么?

  设想:(生:离我最近的。生:救妈妈,妈妈最亲。生:女儿,她以后的路还长。)

  师:你感到选择的困难了吗?难以选择,是因为复杂的亲情!好,既然家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自己的家,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回答)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2、整体感知

  A、听录音,要求

  l采用圈点法标出读错的字词。

  l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几方面。

  B、积累字词

  fēnqí(分歧)xìnfú(信服)背bēi(背人)bèi(后背)chāisàn(拆散)

  霎时(shà)水波粼粼(lín)嫩芽(nèn)熬过(áo)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C、回答问题。

  a、散步的人有:母亲、我、妻子、儿子

  b、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c、散步的季节是:初春

  d、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www.xiandiaoyu.com←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师注意:尽量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在适当时候,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反驳,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脚,能否坚持住观点。

  关于“我”: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关于我的母亲: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关于儿子和妻子: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4、研讨合作

  (1)大讨论

  A、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作什么选择?

  B、文中最后,分歧是怎么解决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说一说,想一想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和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5、质疑品味:

  A、划出自己最难理解的句子,提出问题,在课本的空白处写出。

  B、找出你感受最深,觉得最值得体味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可能出现的句子:

  “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暗示“生命”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明: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

  6、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小事情表现大主题——以小见大)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7、联系生活:

  不管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总之,这个家庭,这三代人都是我们为之羡慕的,因为他们很和睦,很温馨,因为他们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有着一颗尊老爱幼的心,一颗相互理解的新。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假如这样的分歧也同样出现在你的家里,我们不妨来想一想:当你晚上吃完饭,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爷爷奶奶要看戏剧,父亲要看新闻,母亲要看连续剧,而你要看动画片,此时,如果遥控器掌握在你手中,全家人都听你的,你该怎么办?

  提问最多不超过五位同学。

  归纳:说明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不容易。毕竟“孝顺第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8、作业: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这周的周记。字数不少于500字。

  预习《诗两首》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学生很能读懂文章所表达的亲情观。最后一段中有这么一句话:“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编者将其编入课后练习,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多有提问。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探究过程。在学生提出“整个世界”的疑问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并得出文章前面提到的两种解释。在学生认同这种解释后,教师通过介绍提出孔子理想式的郊游与文中散步的比较,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并达成一个共识:文中的“散步”与古圣人孔子的郊游形式虽不是完全一样的,本质上却是相通的,都是儒家文化范畴、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散步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亲情,体味浓重的情意。

  2.揣摩词句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谦让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

  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深情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百度mp3:《回家》萨克斯

  师:(边投影出示边深情地导入)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分享他们之间那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检查字词

  1.介绍作者

  生简介作者莫怀戚。(介绍作者可采用课前预习的方式让学生搜集资料,自主学习,有利于节约课堂时间。)

  2.字词识记(投影出示)

  嫩芽(nèn)霎(shà)时拆(chāi)散熬(áo)过

  分歧(qí)水波粼粼(lín)委屈各得其所

  3.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出示,见前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了作者,解决了字词,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到文本,看看文章的主要内容。

  1.两分钟速读课文,快速抢答(投影出示):

  a散步的季节?b散步的地点?c课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d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学生读后抢答

  2.据抢答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研读入境,把握主旨

  1.听读课文,进入情境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静静地倾听文章的配乐朗诵,一边在脑海中浮现文章所写的情境画面,让我们跟着莫怀戚一家作一次愉悦的心灵旅行。

  播放《散步》配乐朗读

  师:看到大家怡然沉醉的表情,我想文章一定拨动了大家的心弦。那么,你能否说说是什么如此打动你的心呢?

  2.再读课文,点评人物

  过渡:那么,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请用“我最欣赏,因为,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的人。”的句式回答。(投影出示)

  学生各抒己见,各赞所爱:

  “我”——孝顺、体贴、温和、稳重(板书:“我”---孝顺温和)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C:“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我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中的“慢慢地、稳稳地、仔细这几个词语把我的小心翼翼描写得非常逼真,足以看出我对母亲的体贴关心,惟恐母亲有闪失。

  …………

  母亲——温和慈爱(板书:母亲——温和慈爱)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写出母亲对我的信任。

  B:“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动词“摸摸”足以看出母亲对小孙子的疼爱,为了孙子,母亲放弃了走大路的想法。“还是走小路吧”说明母亲理解孙子的心思,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小孙子的心愿,彰显了人类生命的真谛——对幼小生命的保护,体现出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

  儿子——聪明伶俐、善于观察(板书:儿子----聪明伶俐)

  A:“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妻子——温柔贤惠(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A: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师小结::幸福的家庭,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无论写谁,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真挚的情感: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婆媳情……。归纳为一个词就是“相亲相爱”或“互敬互爱”(板书:相亲相爱)。

  3.水到渠成,把握主旨

  过渡:感知了文章内容,又分析了人物形象,现在,你能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了吗?

  学生概括: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板书: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写法探妙,以资借鉴

  师:一次平常的散步,一点小小的波折,要是你,会把这事写入文章吗?

  明确:这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以小见大”(板书:“小”“大”)地开掘出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深意。这种以小事情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五、美点寻踪,品味语言

  过渡:“好马配好鞍”,好文章除了有好主题,还须有好的语言与之配合,才能珠联璧合。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如生动的景物描写;贴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投影出示)

  1.学生寻找、思考、圈点、勾画、批注。

  2.学生畅所欲言。

  (1)写景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

  A:第四自然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分析: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情绪。

  B:第七自然段“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分析:这句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分析: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B:“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分析: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朗读;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精当的用词

  如“熬”“铺”“慢慢地”“稳稳地”等。

  (5)含义深刻的语句

  A:“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分析: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影响着民族的命运。“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妻子、儿子三者间的“分歧”,也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想象成“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显得既夸张又幽默。

  B:“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分析:“我”和妻子都人到中年,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母亲代表过去,对她要尊重珍惜;儿子代表未来,对他要呵护珍爱。对家庭来说,他们确实几乎就是全部。作者如此形容十分贴切,深切地抒发了我和妻子对生活的使命感。

  小结:文章的语言优美,耐人寻味,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3.语言积累:

  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放声朗读,看谁能又快又有感情地背诵.

  六、质疑问难

  1.你还有什么疑问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2.教师提问: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明确:要尊老爱幼,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师: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莫怀戚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孝”,唯愿同学们也能把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七、拓展延伸,音乐升华

  1.自省吾身

  师:想想看,在家庭生活中,你与父母有过分歧吗?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学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该怎样做?

  2.抒写亲情

  师:爱要说出口,现在你也许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小语,回家后深情地向你的亲人诉说;也可以写到贺卡上,在他们生日时给他们一份真挚的祝福(投影出示)。

  集锦:

  父爱如山,伴着儿女成长;母爱似水,永在心中流淌。我爱你——亲爱的爸爸妈妈!

  不老的爸爸,你是我的长青树;幸福的爸爸,你是我甜蜜的思念;快乐的爸爸,你是我看不完的开心辞典!

  总希望快乐将你围绕;总盼望幸福把你拥抱;总期望健康与你同在;总奢望能为你做得更多。祝福你——我最亲最爱的爸爸妈妈。

  3.真诚行动

  爱要说出口,更要有行动。回家常为父母、家人做点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相信你能做到!

  4.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投影出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衷心祝愿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让爱住我家》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八、课后作业

  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一篇短文,抒写一下你与家人间的浓浓亲情。

  散步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分歧、信服、霎时、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心得、体会,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选取一角度,学写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标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文章写得很美,感情也很动人,要通过朗读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章主要写“我”这个成年人的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必然会遇到困难障碍,因此必要的讲解点拨显得尤为重要。

  3.品读法。课文是美的载体,学习的过程就是探寻美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品评,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点拨即可。

  教学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歌带、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明确课文主旨;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包括对一些或用词生动、或句式精美、或辞格丰富、或描写细腻、或情感丰厚、或意蕴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读课文,学习说话,表现自己生活中对亲情的感悟。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白发亲娘》歌曲,学生边听歌,边欣赏画面。听毕,教师深情吟咏: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呼;妈妈,是我们每个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们爱妈妈!寒冷的时候,妈妈是棉被;饥饿的时候,妈妈是美食;困难中,妈妈是手杖;黑暗中,妈妈是烛光;幸福中,妈妈是微笑。当我们长大成人时,妈妈衰老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妈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莫怀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对衰老生命的呵护。(板书文题)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新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掌握音、义。

  教师出示投影,检查学生词语积累情况。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的汉字注音。

  fēnqí()xìnfú()chāisàn()

  霎()时水波粼粼()嫩()芽熬()过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各得其所不知所措委屈

  教师选两位同学回答。

  明确:(1)分歧信服拆散shàlínnènáo

  (2)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出语气、语调、重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选一个同学示范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

  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注:“/”表示大停顿,“∥”表示小的停顿,“///”表示更小的停顿。“•”表示重读)

  3.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循声低和,体味文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三、请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1.先请几位同学依自己的理解介绍文中的人物。

  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1)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2)祖孙三代人;(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4)老年人、中年人、少年;(5)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

  教师在同学表述的基础上,板书: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师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绍课文的内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爱是桥梁,爱是纽带;(3)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4)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5)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6)互相爱护、尊重、体贴的一家人;(7)幸福家庭;等等。

  教师顺势出示板书:

  四、学生自由品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切最生动最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或强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内容,集体交流阅读心得,教师酌情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

  1.教师指导学生可从用词生动、句式精美、辞格丰富、描写细腻、情感丰厚、意蕴深刻、角度独特、手法别致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寻。学会圈点、摘录及批注。

  2.学生自由阅读,对课文进行“美”点追寻。教师巡视,掌握大概情况。

  如:有的集中在对文章语言的赏析方面;有的聚焦于文章的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有的着眼于文章写景的两个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同学集体交流,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点拨。如果有些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起他们注意,激发他们深入探究。

  赏析文章“语言美”,可能会有如下一些问题: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提问:这四个人的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不能。可从再现生活和体现儿子对母亲的匠心独运的爱这两个角度思考。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提问:去掉“熬”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从母亲的现状(思想压力和身体状况)角度考虑,“熬”字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的意思。

  (3)后来发生了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提问:“分歧”“责任”用在这里,有大词小用之嫌,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4)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问: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提问: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句子吗?

  明确:句式整齐、对称,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写出了慈母孝子之间爱的深沉,和睦家庭的宁静温馨。类似的句子还有七句,此处省略。这种对称的句子为文章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关于文章选材的角度、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可能会有如下问题出现:

  (1)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明确: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间真情,表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很有艺术性。

  当然,也可以说不好,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鼓励创意。如有的同学以“责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ēi)”为标题,教师应当肯定。

  (2)“文似看山不喜平”,本文情节简单,作者却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奥妙在哪里?

  明确:本文作者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情节的起伏跌宕中,体现了一家三代人温和、谦让、体贴的浓浓的亲情。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提问:这一“前”一“后”,一“叫”一“笑”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动人情景?

  明确:写出了一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提问:“我”为什么要委屈儿子,“我”处事的原则是什么?

  明确:“我”“走大路”的原因表现了“我”对老人的孝敬;母亲改变主意,顺从孙子,是对孙子的怜爱。这段话表现了一家人尊老爱幼的骨肉亲情,从中看出“我”处事的原则是“孝”。

  关于文中两个写景的段落,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到写景笔墨简省,有神韵,教师可适当引申:第四段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止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和礼赞。第七段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命的珍爱。两处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五、悟读课文,设置情境,练习说话

  假如,当你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爸爸、妈妈或其他家庭成员为一件事有了分歧,后来分歧得到了圆满解决。请仿照课文相关情节,学说一段话,要注意刻画家庭成员,如神态、语言、心理等。

  选几位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小结

  莫怀戚先生犹如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家庭生活平凡的一个镜头——散步,写出了一家三代之间真挚而深沉的爱。语言优美凝练、细节动人,景物描写富含意蕴,值得借鉴。是的,亲情是美好的,它像美酒一般的醇香醉人,像橄榄一般的有滋有味。我们在成长中解读亲情,我们在成熟中品味亲情,传递亲情。

  七、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再写一句。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散步教案 篇四: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②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

  感知课文内容

  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b.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教师导学」

  “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部分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

  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散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给予肯定。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教师小结]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教师引导]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

  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a.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c.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①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②《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

  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②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③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散步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感受亲情,体会亲人间浓重的情谊。

  2.揣摩语言,体会文章朴实而又内涵丰富的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情感,引导学生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

  2.品味语言的精妙。

  3.明白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感悟人到中年才有的双重责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情感熏陶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让爱住我家视频)

  一、导入

  1.学生观察幻灯片,说说图片内容。

  2.教师总结:夫妻二人背着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母亲、我、妻子、儿子”是画面的主体,组成一个非常温暖的世界。这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今天我们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

  二、简介作者及《散步》的创作

  莫怀戚,当代作家。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创作此文之前,确实有一次全家散步的经历,作者的好友美国的汉学家柯尔特先生大加赞赏中国人的尊老爱幼。于是,作者重新审视这份珍贵的情感,在生活的基础上创作出这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精美散文。

  三、学生齐读课文。

  四、抢答游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散步的时间是初春。

  2.散步的地点是田野。

  3.散步的人有母亲、我、妻子、儿子。

  4.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分歧。

  5.谁与谁之间的分歧?什么分歧?怎样解决分歧?

  母亲和儿子之间发生了分歧,母亲想走大路而儿子要走小路。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陆,母亲却疼爱孙儿选择小路。于是,在难走的地方,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

  五、品味语言的精妙,体会人情美。

  画出喜欢的一段话(字、词、句子)读出来,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己来理解,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老师的准备(根据课堂实际选讲):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母子关系追溯到几十年前,母子情深。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忍受,艰苦支持,可以想见母亲冬天的艰难,春天来临时的欣喜。母亲生命的宝贵。

  3.有的浓,有的淡。

  “浓”、“淡”,反意对称。

  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儿子的语言,充满童趣,儿子是多么活泼可爱,聪明伶俐。

  5.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分歧”,大词小用,写出了两种不同的想法。

  6.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责任”,分内应做的事,大词小用。作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爱幼,更要尊老,具有双重责任和使命。

  7.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一口波光粼粼的鱼塘。

  菜花,桑树,鱼塘,构成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8.好像我背上的同他北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世界”,大词小用,家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构成。同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世界也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和孩子构成。

  六、讨论与想象:

  1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谁?想对他(她)说什么?

  文中的人物都很可爱,母亲疼爱孙儿,儿子孝顺母亲,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非常懂事。学生说送给谁都可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悟课文人物形象,体会亲人间浓浓的真情,感受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培养尊老爱幼的情感

  2假如你就是文中那可爱的孩子,许多年后,你已长大成人。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你挽着父亲的手,走上了熟悉的田间小路,回忆起许多年前的那一次“散步”,你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允许学生自有法发挥)

  八亲情交流

  父母的关爱,长辈的呵护,往往体现在入本文的平凡小事中,细细回顾你曾经历的一幕幕往事,你能将它讲出来,和我们一起来感悟亲情吗?

  1播放《母亲》(声音不宜大,也可以保持安静)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

  2生自由准备(师可点拨:只要是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都行。)

  3.师生交流:

  教师注意言语调动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感激之情。

  九课文小结

  母亲,给了我生命,儿子是我生命的延续。“我”和妻子人到中年,只有尊老爱幼才能担负起承前启后的责任。《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真善美的颂歌。

  十结束

  1播放广告

  2课堂结束语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父母养育我们非常辛苦,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孝敬父母。

  散步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法并在写作中借鉴。

  3品味文章语言的对称美。

  4学习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人物形象分析及文章主题理解。

  难点:写作手法的学习及应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设计及相关问题的答案。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思路导航:本课设计的最大特色是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由“亲情”话题导入,结合孟郊的《游子吟》解说亲情是如何表现的,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二,认识作者

  三,展示教学目标

  四,读准子音,看清字形。

  嫩芽霎时拆散熬过分歧水波粼粼委屈各得其所

  多音字:散背

  五,初读感受

  季节:初春地点:南方田野人物:我,我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事件:在田野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结果: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一起走小路

  六,自主学习,分析人物

  在这些人物中,你比较喜欢哪一个?

  我------温和,孝顺善良我的母亲-----温良,慈爱,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我的儿子----天真活泼,懂事

  七,整体感知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样一件事怎么就体现了亲情?作者要表现什么主题呢?

  八,品味语言

  语言的对称美: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作用:句式有变化,显得丰富,优美。

  有韵律感,琅琅上口。

  简练又有丰富的内涵,很有哲理味。

  赏析结尾句:

  九,写作特色及布置作业

  1,开门见山,直接叙事

  2,抓住细节,刻画人物

  3,结尾点题,升华主题

  4,平凡小事,以小见大

  作业:用上这些写作手法,以“亲情”为话题,写一字左右的作文。

  十,拓展延伸

  臧克家的《三代》

  十一,教师寄语,升华亲情

  十二,看图回顾亲情

  散步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是美点大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

  1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

  (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三、研读入境合作讨论(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5分钟)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这个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2、(3分钟)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如果我们写作增添亮色)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3分钟)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5、(4分钟)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6、(5分钟)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7、反馈、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六、课后作业:练习册第6课

  散步教案 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并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并体会文中的语言美。

  2、感悟文中的人性美,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让爱住我家》

  师:听着这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温暖的家。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学生自由发言)一家人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每一件事都带给你不同的回忆、不同的体验。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扫清文字障碍。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流利、声情并茂。

  3、通过抢答游戏,了解掌握课文内容。

  三、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1、读了这篇文章,你看到怎样的一个家庭?

  2、文中描绘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与同学分享。

  3、课文描写了发生在一家三代之间的感人故事,假如有一束鲜花要送给文中的人物,你会送给谁?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1、设想一下,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潮剧,弟弟妹妹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

  2、观看视频《帮妈妈洗脚》,你看到了什么?

  五、总结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它不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六、布置作业

  1、调查爸爸妈妈的生日,并为他们准备一份礼物。

  2、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把过程记录下来,写成一字左右的小作文。

Copyright © 2018 www.xiandiaoy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西作文 陕ICP备17000724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