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礼仪作文 篇一:
康家硕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礼仪著称,它是一个人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国家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所以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这一良好的礼仪之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公交车上面对站立的老人不愿让座;有些学生在课间交谈时不时冒出一两句脏话;还有些学生只因为一些小事就大打出手,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举止既影响了自己的形象,又妨碍了他人。有些同学可能会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可你知道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才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成为一名文明小学生。
有一次放学回家,在公交车上,我遇到了一个与我顺路的婆婆,她不知道该怎么走,我与朋友商议后决定同婆婆一起走。于是我将问路的婆婆叫住,让他同我们一起走。还有一次,我在上学的路上,看见两个男同学一边打闹,一边嘴里还骂着脏话。我说:“你们怎么这么不文明!”那两个男生看了我一眼,不好意思地朝前跑掉了。
学做文明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我想:每人心中都想着文明,并拿出行动,再小的'力量也能汇成大海!以自己的文明举止影响带动身边的人,让文明与我们同行,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国传统礼仪作文 篇二:
不亦过客乎
自古以来儒家重礼乐,这是众所周知的。礼对于中国而言是最根本的民族品德,它的地位举足轻重。东方之龙,礼仪之邦,并非仅为一个虚名,而是体现在中国的方方面面。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又该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又该如何认识礼呢?
礼自中华文明起始之处便就流淌在中华文明的血液之中,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时它也存在于其他物种之中,我们所认知的礼,仅仅只是人类之中中华民族的礼。礼也只是一个统一的名称,其中蕴含的奥妙,还待我们去探索。
而在礼的表现这一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仅仅做到了表面的礼,较为刻意;二则是礼已经渗透到了一个人的骨子里,一言一行都朴实文雅。前者的礼只是停留在表面,刻意而为,但却经不起考验,稍加刺激就要原形毕露,但他们可知这并非礼,而是欺瞒,掩盖了自己的本样,这样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些不自信或是,虚伪。≤xiandiaoyu.com≥
而后者则不会去在意那些繁文缛节,但与其交往时又往往会让人感到舒适与轻松。就如同大道至简一样,这样的人不刻意的去演绎礼,而是体现在自然流露的言行之间。不做作,不刻意,却是能够让人真实地感到被尊重,被放在心上。这样的人礼形态各异,处世待人亦是有所不同,但在礼的方面整齐划一,给人的感觉都是出奇的相似。礼的根源是唯一的,但分支却是无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一丝不同便就是两种礼,没有对错,全在个人的心中。
礼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本之一。因为礼,我们尊重他人,也赢得了尊重……礼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礼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存于心间,而那些繁文缛节,压根就不能称的上是礼,仅仅只是自找麻烦罢了。
中国传统礼仪作文 篇三:
南摇
仁义礼智信,是简练的中国。三从四德,则是我们国人所追随的目标。所谓礼,也正是立。
自古,中华就有了礼。屈原在汨罗江的呐喊,这是爱国主义的先驱;仲尼在厅堂下讲述的周礼,这是对以往人人自尊的体现。礼,不仅是国之彰显,更是民之所向。孔融让梨,让的不是礼,而是对于兄长的尊重。握手言和,是敌人与敌人的礼,绝不是懦弱与屈服。
在民国,是礼的高峰,在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亡图存的路上,谦让彼此,鞠躬相见;意见不合时,微笑以对,针锋相对,这是礼的体现;民国也是礼的低谷,张勋复辟,军阀混战,污言秽语,漫天飞散,这是礼的沦丧。这是新与旧交融,也是中国礼的新生。
“满面的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在面对封建礼教时发出的呐喊,自此,被国学包裹着的封建的外衣,自此揭露,被大众们所看见。跪拜礼等被废除。面对旧礼与新礼的碰撞,我们从当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先进的中国人的希望。民国礼的交融,是争论,战火,也是希望的明天;是感动,感动于与顽固不化之流的争论,以至于战火,是幸运,幸运在这里,新礼应运而生。
不屈服,也是中国礼的特点。面对北方蛮夷的践踏,西方各国的侵占,以及东方邻居的铁蹄。中国的礼,不仅没有死亡,而且“陷”入了改良之中。新文化运动就是一个例子,改良了旧礼。戊戌变法也是,启发了民智。但改良始终是改良,新礼始终是在旧礼的襁褓中成长的,也是在吸取西方的先进思想中不断的充实。万物一直在变化,中国礼也是在与时俱进。
在民国时的两级,在时代的不断进步当中,后者终会被时代的洪流抛在车辙之后,所谓“天下大同”,也就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