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动态清零”个人心得感想 篇一:
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时刻,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始终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充分体现了我国防控疫情的坚实实力和强大能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抗疫实践表明,坚持“动态清零”是14亿多人口大国当前务必守住的疫情防线,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践行,也是对国际抗疫最大的贡献。
“动态清零”是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防控做法,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的能力,快速及早地发现疫情,做到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切断传播链,使感染者的数量得到清零。“动态清零”的目标是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
新冠疫情对全球各国经济社会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对减少和控制这些负面影响存在着差别。在分析经济影响或者防控成本的时候,应该区分哪些影响是疫情本身造成的,哪些是经济发展本身的变化,哪些是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所引起的,不能一概将经济所受的影响归结于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
我国的防控工作基本上在1~2个最长潜伏期内快速处置、快速扑灭疫情。通过“动态清零”、精准防控,我国保证了绝大多数地区、绝大多数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减少了因疫情带来的不便,乃至心理等健康问题。如果仅按疫情发生地、按疫情发生时的成本来算成本效益,是不全面也不客观的,应该将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算大的经济账、社会账和民生账。
事实证明,“动态清零”做法符合中国国情,符合科学规律,路子是对的,效果是好的,保障了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尽管“动态清零”的防控措施会对部分地区的生产生活带来一些影响,但这些影响是短期的、范围有限的。
坚持“动态清零”个人心得感想 篇二:
两年多抗疫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始终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不断提升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水平,具备实现“动态清零”的能力。→www.xiandiaoyu.com←
——慎终如始将“四早”落在实处
核酸检测是落实“四早”的第一道防线。《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要求,划定区域范围内的核酸检测在24小时内完成。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中国已经可以实现超千万人口的超大规模城市在24小时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当前,中国总体检测能力已经超过4000万份/天。
在此轮收治、隔离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过程中,方舱医院正在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实现“早隔离、早治疗”。目前全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82家,分布在19个省份的46个地市,床位总计11.55万张。
——高效开展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
为了将疫情对人民的危害降到最低,疫情发生的地区根据疫情传播风险的高低,将社区防控精准划分为三个区域: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行分类管理。封控区封闭隔离,管控区人不出区,防范区强化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有效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强化落实社区防控举措、做好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及就医需求保障、着力做好重点区域核酸筛查、加强社区防控人员培训……社区正成为筑牢疫情防控网的基础。
3月13日,志愿者在深圳罗湖区东门广场核酸检测点引导居民。新华社发(储焱摄)从面对突发疫情应急围堵,三个多月时间实现将疫魔驱离武汉,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有效快速扑灭30多起聚集性疫情,再到“动态清零”全链条精准防控,中国始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精准防控能力,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自2020年4月以来,中国本土的散发病例,甚至是局部的聚集性疫情,都和境外病例有关联。反过来说,国内本土是干净的。这一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印证“动态清零”总方针的科学有效,也为中国继续坚持实行“动态清零”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动态清零”个人心得感想 篇三:
只有保持必胜信心,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积极配合各项防控政策,才能尽早控制局部疫情暴发,才能尽快还老百姓以正常生活。与此同时,从中央到地方层面,要加大对受冲击的市场主体纾困帮扶力度,对居民生产生活中遭受的实际困难切实予以解决。我们相信,疫情是可控的,影响也是暂时的。
在这场大战大考前,容不得丝毫犹豫,来不得半点松懈,只有尽锐出战、拒绝“躺平”,才能早日战胜疫情,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常态,有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战争,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普及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群众自我防护等各类科学知识、应急技能,普及各类运动、饮食、卫生、医学常识等健康知识,让科学精神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不仅能够及时回应大众关切,缓释公众焦虑,更能让科学防疫贯穿常态化疫情防控全过程,引导群众采取科学手段防疫,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等良好习惯,共同构筑科学防疫的坚强屏障,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支撑。
疫情大考,是对科普工作的挑战,更是对全社会的考验。让“科普动起来”,不仅是科普工作者的“业务事”,更是全社会的“份内事”。要把科普之“动”更多体现在“横向联合”“纵向联合”上,对接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科普需求,架起科普“连心桥”、服务群众“零距离”,在“科学”和“精准”上做足文章,把有形和无形的防疫网扎得更密实,让“科普动起来”,真正“动”在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上,让防疫更有支撑、更有靠山,更加精准和高效。
坚持“动态清零”个人心得感想 篇四:
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中国正采取更加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全力以赴稳产保供,千方百计保障民生,让防疫举措更具针对性。
2020年,面对疫情的冲击,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国交出一份亮眼的发展成绩单。
美国《纽约时报》21日报道称,中国仍有可能在不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大范围干扰的情况下遏制新冠疫情。2022年3月疫情发生后,深圳严格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落实差异化疫情防控措施,并全力推进“两统筹”,有序恢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面对世纪疫情的跌宕反复,快速有效地处置疫情,是对我们防控与治理能力的“大考”。加快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速度,科学组织区域核酸和抗原检测,确保推动感染者应收尽收、密接人员应隔尽隔……只有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才能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行百里者半九十。疫情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战略定力,一手抓战“疫”,一手抓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积小胜为大胜,我们总体上就会向“动态清零”的目标逐渐迈进。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