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大宋天下归一读后感1000字 篇一:
《风雅大宋:天下归一》这本书的封面选用了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盛世繁华。这样辉煌灿烂的风景,并非改朝换代初始所拥有的,而是历经多代皇帝励精图治共同取得的成果。这本书讲的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一统天下的情景。
要想将宋初的历史讲清楚、讲明白真真是一件费功夫的活。唐朝末期所形成的藩镇割据,随之而来的便是五代十国,随处可见的黄袍加身,战争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一幅战火硝烟的局面,要想统一,谈何容易,正所谓“夺江山易,守江山难”。
《风雅大宋:天下归一》这部历史读物,作者自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写起,直至宋真宗归位,描写了北宋王朝统一天下,建立并巩固政权的过程。在本书里详细介绍了陈桥兵变的前因后果、宋太祖去世的谜团、宋辽之间的战争,以及李煜、寇准等历史人物的生平与事迹。这本书在参考正史的基础上,还参阅了多部古代笔记小说,对北宋历史进行了梳理,言而有据,既有可信度和权威性,又通俗易懂。因古代人信神,作者开篇以神仙的说法开始,带领我们走近北宋的历史。例如书中的宋太祖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用扁担挑着两个孩子避难的时候,遇到“神仙”陈抟老祖预言“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
作者在讲述正史的过程中所采用了幽默风趣、轻松的笔调,把严肃的历史趣味化,以贴近大众读者的阐述手段。作者重视的是历史事件的核心与灵魂,懂得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道理。正因为作者对历史的这份态度、这份尊重,才让历史中的人物走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才让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在这部书中,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虽有杯酒释兵权的铁腕手段,可也对文人墨客相敬如宾,他和宋太宗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臣下容忍,并能广开言路。即使对待割据势力,他也能网开一面,只要真心归顺,就尽量避免生灵涂炭。按照宰相赵普的三大纲领治天下的施政步骤,宋朝一步步开疆扩土,打开局面,也为整个宋王朝确立了基调。以文治天下,谋求国家的长治久安;削弱武将的实力和参政话语权,让其难以做大做强;非必须不出兵,促百姓休养生息……≤xiandiaoyu.com≥
说起来宋太宗赵匡胤自己身上便有点神奇的说法,开始的时候赵匡胤只是一个为前程奔走的憔悴大汉,每天为三餐温饱奔波,后来有一位火眼金睛的老和尚指了一条明路——向北方投身造反运动,必有出头之日。随后,赵匡胤便开始了黄袍加身的逆袭之路。
当一千年前的宋代人物,活生生地浮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会为作者非凡的叙述能力而叫好。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风雅大宋天下归一读后感1000字 篇二:
华夏上下五千年历史,众多朝代更替,世人的评说也不尽相同,但一说起“风雅”,人们的脑海中往往只会浮现出一个朝代。
这便是大宋
曾经有两位史学大家这么评论大宋王朝:一位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干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一位则认为两宋积贫积弱
历史评说众说纷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诚然两种说法都有迹可循,直至今日也难下定论,可“风雅”一评,确实难以否认的事实。
《风雅大宋》套书写的便是自宋朝的建立到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全纪录,乍一看与风雅并无明显交集,可细细一读,字里行间却都透着浓浓的“风雅气”。
《风雅大宋一天下归一》一书讲述了大宋王朝三百年繁华盛世的缘起,太祖赵匡胤不费一兵一卒登基称帝的故事。
古代交通的不便导致了消息的闭塞,战时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人心浮动,而赵匡胤正式利用这一点,使“上天启示为以正名”,私下笼络将士,率大军北上之时,由善天文的苗广义散布言论,晃动军心,辅以谋士煽风点火,最后由赵普稍加
推辞,里应外合,最终在梦醒时分“被迫”披上一件合身的黄袍,登基称帝。
从言论到人心,再到对气氛的烘托,太祖看似蒙在鼓里,心底却早已布好了大局。有人或许会对这种行为感到不满,觉得他虚伪善谋,可我认为这也是一种“风雅”,一种谋士兵不血刃便能取得胜利的“风雅”。
书中还讲述了宋朝的兴盛与衰亡。
一百多年的和平,给后世带来了灿烂的文化。摄人心魄的诗词,不计其数的文人佳话等等。
孤身为百姓伸张正义的王钦若就是其中之一。新皇登基,王钦若算准了真宗的心思,提出为天下百姓免除一年里欠下的赋税。王钦若的说辞堪称经典:先帝之所以不这么做,恐怕是想留给陛下来收拾人心吧。
此句话一出,不仅是为百姓谋取了福利,更让真宗从心底感到舒坦,情商爆表。
这种能言善谏,为天下谋福利的文人精神能堪一句“风雅”。
而“澶渊之盟”为这兴盛的一切划上了转折符号,积贫积弱就此日渐显现,北宋灭亡。
武将在朝中的地位也是重点阐述的内容之一。
宋仁宗继位时,派遣狄青讨伐叛军之举,让朝中寝食难安,对武将的压制愈加严重。狄青虽是行伍出生,不仅带兵经验丰富,对人心的掌握也是十分有数,为了调动士兵的气势,利用他们的心理,用计谋证明此次讨伐必定大捷,士兵们深信不疑。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狄青的能力不容小觑,可是这样厉害的武将,在朝堂中也无法占据一席之地。
狄青大捷归来,宋仁宗想着给他个实务,却一直被宰相庞籍强烈反对,这也并非是故意针对,而是宋朝当时重文轻武的制度所累。
读完这套书,仿佛看完了一场宋朝的兴衰史。这本书中有对历史的尊重。乱世纷纷扰扰,英雄枭雄难辨是非,可历史总归是历史,有齐严谨的考证。
以尊重的态度端详历史,是《风雅大宋》解读历史的基本点。一字一句就像千层饼般一层层叠起「宋」的基石,逐一告诉我们「宋」是怎样在历史中打磨成这「风雅」的模样。
风雅大宋天下归一读后感1000字 篇三:
这是大宋王朝三百年繁华盛世,也是一场中国古代好聊的兵不血刃的改朝换代。
宋朝,一个继唐朝以后的又一个空前的盛世朝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事情更加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三百多年的兴衰历史,留下的无数的文明瑰宝,宋词,更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一笔浓墨。但是宋朝的灭亡,却是“文弱”,书中从赵匡胤称帝前夕,说到大宋帝国的危急存亡,书中讲人性写的清晰可见,鸿门宴,黄袍加身,节度使的威胁,一场令人后怕的豪赌,赌上姓名,赢了就是星光大道,输了就是刀下冤魂。
让我最难忘的有一个情节是赵匡胤刚刚建立宋朝,知道节度使心中不服,于是给他们各自发了诏书安慰,特地加封李筠为中书令,可是李筠战功卓著又在潞州盘踞多年,有许多人在乱世年间经过此地虎视眈眈,有的如同柴荣一样勇猛的人都没办法,因此这让李筠很是不服,避而不见,在一众人的劝告之下才接下诏书,等传谕的使者上了台阶,在酒席边上还没有动筷子就听见身边传来诡异的哭声,是李筠对着一幅画哭哭啼啼,画上的人正事周太祖,这可把李筠的手下吓了一跳,急忙和赵匡胤的使者说是李筠在耍酒疯,至于他们为什么吓成这样,一看就是害怕赵匡胤的使者回去通风报信说李筠心思不纯,并不是真心想要归顺赵匡胤,假如被这个使者有意添油加醋两句,轻则被赵匡胤打击一下,以后处处免不了大费周章,重则直接掉脑袋,连冤都喊不出,毕竟没有一个人喜欢下人带着异心臣服于自己,就好像一头被拔了獠牙的狼一般,没了交獠牙,狼依旧是狼。这让我看出了赵匡胤称帝的不容易,看似风光无限,实则需要处处小心,在当时就是建立的宋也会被当成四个那些纷争中一股暂时强大的势力,什么棋子落与何处,都要细细的考量,仔细的分析,一步错步步错,到时候便也想那些乱世称帝的人一般,死与权利之下。
讲透帝王的统治策略,官僚的为官之道,百姓的生存真相,在书中淋漓尽致,作者用了幽默风趣的手法写出了枯燥的历史,《风雅大宋:天下归一》这部畅销历史读物,自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写起,至宋真宗即位,描写了北宋王朝统一天下,建立并稳定政权的过程。对于陈桥兵变的前因后果、宋太祖去世谜团、宋辽之间的战争,以及李煜、杨业、寇准等历史名人的生平与故事,都做了详尽而通俗的描写。本书在正史的基础上,参阅了多部古代笔记小说,对北宋历史进行了梳理,言而有据,既有可信度和权威性,又通俗易懂。在这部书中,马上皇帝宋太祖赵匡胤,虽有杯酒释兵权的铁腕手段,可也对文人墨客相敬如宾,他和宋太宗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臣下容忍,并能广开言路。即使对待割据势力,他也能网开一面,只要真心归顺,就尽量避免生灵涂炭。按照宰相赵普的三大纲领治天下的施政步骤,宋朝一步步开疆扩土,打开局面,也为整个宋王朝确立了基调。以文治天下,谋求国家的长治久安;削弱武将的实力和参政话语权,让其难以做大做强;非必须不出兵,促百姓休养生息……
宋朝的人物栩栩如生浮现在眼前,当我如同一个旁观者站在那里,看着宋朝的建立,更加让我对历史多了一份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