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作文800字 篇一:
诗的生命力
谢金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无数人的指明灯,是许多人困难时的慰藉。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将中国人的故乡情节写得淋漓尽致。天下同一轮明月,本应不存在何处更亮,但“一切景语皆情语”,身处故乡时,内心愉悦,连月亮都更加明亮,似乎也只有更圆、更皎洁的月亮才称得上“故乡月”。“故乡月”是中国人对家乡的眷恋,有家才有归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从古至今,多少文人骚客借月寄思,在失意落寞时,故乡那一轮皎洁的月亮划破阴暗的利刃。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接受的信息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清晰,眼界也随之开阔。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治者自视为“天朝上国”,实行闭关锁国,认不清世界局势,直到被外国列强用火炮打开国门,才恍然初醒,可有何用呢?中国沦为阶下囚,不平等条约一条接一条,弱国无外交,所有磨难只能咬碎牙齿往下吞。幸好出来了顾炎武、魏源等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不再自欺欺人。这些名句中国发展的智囊,是古人智慧的精华,给人以启迪。
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写下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场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伟大斗争。新的历史正在书写,这句诗是对自己的鼓舞,更是一剂促进革命事业发展的强心针。
这些诗句或是时代产物,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感情需求,帮助过一个又一个孤独的灵魂,走过黑暗森林,找到内心的安宁。它们经过时间的洗礼,打磨流传至今,很大原因是其中不朽的精神意义以及能引起的人们的情感共鸣。读一句诗,读的不仅仅是诗人的情感,更是自己的内心。
好的作品能流传千古是因为能打动人心,跨越千年依旧光辉灿烂,这就是诗的生命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作文800字 篇二:
回归故里
吴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对于故乡的深深思念,故乡永远是能够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宁静的一片“温柔乡”。【xiandiaoyu.com】
回望我们各自的故乡,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人数有增无减,青壮年大多选择逃离,逃离这片哺育我们的乡土。而逃离的原因却过分的简单,大多为进城务工,而促成这一原因的因素有众多,城市工资待遇较于农村要好,年轻人则认为在城里更能干出一番事业。其实不然,著名词人李清照曾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故乡就如那静默不言的桂花,不许深红浅绿的装饰,她是你内心永存的慰藉,疲了,累了,她的清新花香就将浸人心脾。
回归故乡,是认识自己的必然途径,拒绝回归,便是拒绝自己,拒绝“生命”本身。回归可分为肉体上的回归与内心的回归,回到过去的生活环境,重新找到自我的过程,这当中包括我们认同的自我与被否定的那部分。
对于故乡,我们必须敢于正视,正如鲁迅所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几年前,我对于故乡是抱怨的,抱怨她的道路和弱得可怜的信号。而现在,这些抱怨已无迹可循,我沉浸在她的山水之中,欣然接受她的不足。在未来,我更想去改变她交通的不便,她信号的微弱,她人民的生活和更多更多。
中国有句古话叫“叶落归根”,我想说的是“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故乡,除非你穿上她的鞋子在田野里走来走去,站在她的角度思考春耕秋收的定律。毫无疑问的是,回归故里也是我们让故乡变得更好的必然途径。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写到这里,我又不由地想起了故乡屋前的东江水和屋后风吹竹叶的飒飒声,勾起了我对她的无限眷恋,和让她变得更好地迫切渴望。
生活,有时足够仁慈,能够给予我们有效的隐喻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是谁,渴望什么,又要去往何方。在逃离故乡与回归故乡的选择中,我可以肯定的是:回归故里,是我的终身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作文800字 篇三:
少年心事当拿云
刘钰薇
“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是青年人。”罗曼。罗兰这样写道。青春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年华,也是一个人渐渐承担社会责任的时期。青少年需要抛却外在,自信自立,也要有更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来促进更好发展。
青年人需要抛去外在,自信自立,李清照有诗云:“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意思是何必要看浅绿或深红的颜色呢?我已经是第一流的花了。不要注重自己的外在,而是注重自己内在的修养,你如果见到霍金,他瘦削矮小,满身枯槁,谁又能想到这是个发现黑洞原理,提出各种假说猜想的人呢?又如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的她本可以拥有令人艳羡的工作,可他却不顾世俗旁人的眼光,毅然决然选择奔赴千里之外的敦煌。旁人觉她太傻,她却心满意足地与文物相守到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独特,我们作为青年人,要抛弃世俗他人的看法,挣脱那些条条框框,自信且自立。
青年人要有更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实现自我与社会的统一,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如魏源所言:“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大千世界,需要我们拓宽眼界,看清世界。冰心如是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我们眼中不应只有自己,而应见这个时代。正如武汉的“最美逆行者”,明知此去艰难险阻,却仍旧依然请愿前往。“岂曰无依,与子同袍”,他们披上白大褂,便是披上战甲,夜以继日拯救生命。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刻不停息,星夜驰援,青年人也要在自我与社会中达到统一,着眼于社会大局,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青年人抛却外在,自信自立,心怀赤诚,带着风华正茂的朝气,拥有更广的视野,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不惧山高路远,不念过往云烟,就携着风发意气出发吧,在岁月的华章中奔赴远方。坚持自我,始终保持自信自立,不断学习,发奋图强,扩大自我格局是青年人的目标。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少年心事当拿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作文800字 篇四:
自是人中第一流
——写给小羽的一封信
刘馨宇
亲爱的小羽:
新年快乐!
原本期待着放假回来的你能给爸爸我一个拥抱,可今晚的你偏偏愁眉苦脸,一字不吱地把包一甩、棉鞋一踢,气呼呼地关掉了房门,见你这派头,为父啊,深感不安。也许现在你正趴在书桌上哭着鼻子、写着自己的心情日记,也许你早已拿出纸笔,与那些质疑斗智斗勇,决心证明自己,但无论怎样,这里似乎都已没有我能插嘴的间隙,于是爸爸带着那份担忧与严肃,坐在茶几前,对望着你房间,写下了这封“用心良苦”的“开导信”。信里,爸爸想告诉你——小羽,何须高权芙蓉面,自是人中第一流。
小羽,爸爸常给你提起我的“风流事迹”,你大概听厌了吧?但那些被我们记录的,也是真正教会我们成长的。
困境也许是机遇。木心曾言:“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成长路上,难免遭遇逆境,而乐观的心态,则是助力我们走出困境的指南针。鲁迅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小羽,当你永远心存希望,终会迎来柳暗花明。
正确认识自己。小羽,从小都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除了学习优秀,自学的绘画、科技作品得到的市级一等奖都数不过来,小羽的真挚善良,也是我们能够见证的,那么,孩子为什么要因为这样一个否定而如此难过呢?你本是人中第一流。
心燃明灯,破茧成蝶。用网上流行的话来说,“你跑得快,耳边才会是风声;你跑的慢,耳边自然是闲言碎语。”每个人都独一无二,一切外在的标签和成见,都无法无法改变人的个性和本质,倾听内心的声音,勇敢突破藩篱,会活出别样的人生。《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向人生索取,不向命运乞求。
永远保持纯真。“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也不要因为吃了这种亏而随波逐流,要知道——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要敢于突破,保持内心坚强。
孩子,不要再回味那刺耳的话语了;
孩子,不要被标签禁锢了;
孩子,不要再伤心难过了,你本是人中第一流!
不知现在的你怎么样了,原本符于水面的茶叶早已在丝润醇甜的碧水与渺如仙烟的雾气中坠至陶杯底,不知原深处忧虑的你是否也随这篇红叶放下芥蒂,寻回自己了呢?愿你做回“人中第一流”!
爱你的爸爸
2020年1月7日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作文800字 篇五:
内求于心
刘添宸
常有言“外求于道”,向外不断索求充实自己,但大多数人却忽略了“内求于心”,万物皆有度,人心最难测,而有的时候,我们连自己的内心都无法把握,所以,“内求”必不可少,内求心中有光,以自信修身,自强铺路,叩心自视,展生命不颓本色。
自信,披棘斩棘的勇气。易安居士轻吟:“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茫茫大海,桑迪亚哥不放弃捕获之鱼,源自自信,而这种自信是“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一腔孤勇。君子以自信修身,自信便是太白得意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自信便是员半千的自命不凡,“五百年黄河一清,五百年才有圣人出,我就是那五百年一出的圣人啊!”当然,自信并非“目空一切”,而是基于自身实际披荆斩棘的勇气。
自强,坚持一直走下去。《周易》中有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得不说,“一直”两字,难倒一众英雄好汉,但史铁生却在疾病像魔鬼般禁锢她双脚后,一直坚持,一直创作。他不曾颓废,执生命之笔,饱蘸心血之墨,将所有伤痛一笔带过,将一篇篇自强的生命篇章奏以绝唱!他也自嘲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由于疾病,他一星期透析三次,贫血,缺氧,没有力气,但他说“不能放下,放下可能就放下了。”是的,不能“放下”,恰是坚持,重新燃起不屈的生命。自强,史铁生走入地坛,一直坚持,一直走下去。
自视,不断完善的自审。“必须敢于自视,才可可望敢想,敢做,敢当。”鲁迅如是说。我们习惯双眼蒙上权利,醉心于外部世界,迷失于声色犬马之中,未曾反省,也不愿完善,更无缘提起。玛蒂尔德,《项链》中的女主人公,十年前,心比天高的她一把疯狂瘾,十年辛劳做代价,十年后的她再次遇到朋友时,不再因衣服得寒酸而选择逃走,十年的自审,让她化作平静的诉说,十年的磨炼塑造了崭新的玛蒂尔德。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叩心自视,审清自身,不断完善短板与不足。
自强,自信,自视,不仅于个人,国之将来也需如此。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滔滔大江,泱泱中华,内求于心,吾国需自强;为国以礼却不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信心,内求于心,吾国需自信;审清局势,不断打造科技强国,完善短板与不足,内求于心,吾国需自视。
把握内心,内求于心,自信修身,自强铺路,一步一自视,生命的底色盘蘸出了扣人心弦的不颓本色。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作文800字 篇六:
正视自我,不流于俗
陈麓帆
鲁迅曾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他便也说到做到。在一个黯然无光、血雨腥风的时代,他正视自我,正视国家,敢说敢做,留下不朽英名。
如此便可见一位“正视”之重要,那么其中最基本的,便是正视自我。这是一种对自我的明晰肯定,一种堂堂正正的勇气,甚至是一种品格与担当。而更为可贵的是,正视自我,也是不流于俗的必要条件。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说:“何需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在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出身,在士大夫家庭的李清照,从小饱读诗书,与众不同。“自是花中第一流”不只是桂花,更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她敢于正视自我,打破常规,抒发高洁的审美情绪,便越发显得不落俗套,令人惊叹。是要懂得正视自我,不加逃避,才能接受自我,不惧流言,才能不流于俗,也正是因为有不流于俗的决心,才更有正视自我的勇气。
孟浩然诗云:”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他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一方是为官,一方是归隐;一边是烟火,一边是宁静;一手是灯红酒绿,一手是霁月清风。而他不卑不亢,不惑不屈,走出自己的道路,正视自我,不流于俗,走出不一样的道路。
而在现代的生活中,在一种匆忙的生活里,找到自己的节奏就显得有更为重要。在千百万张嘴里,听到自己的心声,在几分冷暖里守住一方宁静的温热,在喧闹的世俗里怀抱纤尘不染的赤子之心。想拥有自如的姿态,从容的心态,想搏击长空,破浪成风,就去勇敢地看到自己,坚定自己的想法,找到那个熠熠生辉的自己。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正视自我,不流于世,更是在当今时代的成才之道、报国之道。先要立己,才能有所作为;先要找到道路,才能一路奔跑。在认识自我,坚定目标后,才能有属于自己的期待,一路踏浪而行,遍历山河,不忘初心。
正视自我,不流于俗,用勇敢而坚定的目光望向自己,用从容而傲然的姿态走向征程,只待清风拂面之际,忽觉前程似锦光明。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作文800字 篇七:
青春是最好的资本
欧阳馨怡
我曾无数次从大人的口中听到这一句话:“青春是最好的资本。”可是那个时候的我并不懂得这个道理,甚至想快点长大。可是转过身才发现,现在的我已经16岁了。这是一个只需要专注高考的年纪,是一个可以不为生活发愁的年纪,也是一个容易满足的年纪,是一个你站在那里就闪闪发光的年纪。
青春就该勇敢的去尝试。谁的青春不迷茫?正是因为我们还年轻,还有消耗的资本,才更应该扬帆起航,而不是垂垂老矣时的感慨万分。岁月的灯火不会永远明亮,时光容易把人抛。就像蒙田在《热爱生命》中所语,“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抓住最美好的青春,去勇敢尝试那些你想做的事情吧。现在不去,也许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青春就应该努力争取和拼搏向上。无意中听到过撒贝宁的一句话,“如果当你一天到晚,拿着手机,刷着微博,坐在家里,宅着看电视,天天上着网。做着那些80岁以后都能干的事,你要青春干什么呢?”我的母亲也跟我说过,在正好的年纪做正好的事,玩和享受无论哪个年纪都可以。这么想想也是,当你坐拥者最宝贵的,多少人想回也回不去的青春时,却用它来干这些80岁以后都能干的事,会不会有些遗憾呀?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愿我们回首往事时都是幸福而圆满的。
青春就该活成自己。就该站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太在乎别人的评价和看法。注重自己内在的修养和美,才是青春最应该做的事。李清照曾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也许不像其他人一样浓妆艳抹,但是青春散发出来的光的确是熠熠生辉的存。,也许是你的满腹经纶,是你的孜孜不倦,是你的朝气蓬勃。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你要知道,发光并不是太阳独有的权利。
青春就该有所作为。《后浪》言:“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承载的青春不止是自己的,亦是祖国的青春。不奢望你有兼济天下的宏图壮志,但希望你能心系祖国,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成为新时代的脊梁。
正好的我们,遇见正好的时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青春是最好的资本,16岁的我们也是最好的我们。就这样一路走下去吧,走过繁花似锦,走过似水年华,而后奔赴各自美好的前程。如果还顺路的话,就一起砥砺前行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作文800字 篇八:
不朽的诗词
徐祉祺
文人以笔抒怀,在情感勃发之时,一篇篇诗词承载着诗人由心而生的文字也就应运而生。每一篇流传千古的诗词都是诗人的感慨,其中包含的可能是浩瀚的大江大河,可能是烽火狼烟中不倒的旗帜,可能是夜晚寄托游子思绪的月,心中的景色化为纸上的墨痕,更加入木三分。
诗人的思维是其中的精华。所有的铺垫与描写之时为了更加能够抒发心中的所思所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的不同,人的思想也会不同,自身的情感与得失,家庭的责任与担当,国家的荣辱与存亡,诗人所处的时代与遭遇是其情感的源头,也是他文字的依据。
于己抒怀,是人最基本的情感。在个人得失与荣辱上,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橘子洲头边,毛泽东怀着豪情壮志与一身才华感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自己的壮志,是广阔的胸怀。在失意之时,文字也透露出悲伤,“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对于命运的感叹与人生失意的无可奈何都浓缩在文字之中。人的情感在变化,人生有得意也有失意,谁可以一帆风顺呢?胸怀壮志的毛泽东在湘江边意气风发之时,是多么的豪气,文字也是那么的激扬,可晚年也会有猜疑与失落。鲍照在人生失意之时,诗歌也深邃如古井,也会借酒消愁,可谁又可以肯定他不会有人生得意之时呢?人都无可避免的有得失与悲欢,在得意之时豪情壮志,在失意之时也会心存希望,在诗词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家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乌托邦,是在最无助时最向往的地方。中国人重源,根在哪,心就在哪。游子在外,为梦想奔波,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总是被似曾相识的景色一次次唤起,“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新平淡的笔调之下是无法言叙的孤愁,哪儿的月亮会有家乡的明亮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深秋黄昏行旅在外,悲寂景加断肠人,苍凉的意境与浓郁的乡情只有在离乡千里之时才可感受到吧。“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把青春奉献给国家,把相思寄于家人。“近乡情更怯”,这种复杂的情感也只会在面对心中最美好的事物时产生吧!
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家国情怀在文人骨子里早已打下烙印。杜甫一生漂泊,人生失意,可心怀百姓,心忧国家,他的诗中也有抱怨人生不得意,但在自己的失意中感慨天下也有太多如我一般地失意之人。我的祖国也动荡不安,我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假如杜甫心中只有自己,那么他在历史上可能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小诗人,但他有着浩荡的胸怀,心系天下,关心苍生,这才使得他成为了一名圣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以血泪刻下的文字永远会深入人心。心中有国家,有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诗词必定不朽。
抒己之怀,家乡之思,家国之情,古往今来,诗词的情感不外乎这三种。文字之所以灵动是因为其饱含情感,它给读者带来的是情感的共鸣也是思维的递进,诗词与我们的生活与情感息息相关,更是生活的升华,也成为了我们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