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读后感教师 篇一:
做个幸福的“教书匠”
以前,只知道付守永老师是我国著名的财经专家、各大企业竞相聘请培训员工的“红人”。最近,读完他的《工匠精神》,才知道此书适合各行各业的人读,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工匠精神》中,我找到了教师匠心精神。
与之前读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相比,这本书通俗易懂,不知不觉一口气能读完好多个故事,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付守永老师在书中告诉读者,工匠精神是对工作的执著,是对所做事情的精益求精。
把工作当作修行。从教二十余载,在“累成狗”的时候,偶尔会茫然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地工作?一天又一天地重复昨天的故事,有什么意义?”随着一届又一届的孩子毕业,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回来看我们,依然觉得老师当年为他们开悟启智,点燃了他们的生命;随着一点又一点地小成就的取得,觉得在成就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原来,之前找不到自己工作的意义,是因为仅仅把工作当作是以物换物的行为,透过学生和自己的成长,才意识到工作更应该是生命态度和价值的呈现过程,努力工作就是享受生命,渡人者自渡。
把梦想当作信仰。在工作中,保持激情,把梦想当信仰,是工作的最佳方法。稻盛和夫说,心不唤物物不至。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才有可能实现。大国工匠高凤林,突破极限精度,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破解20载难题,让中国繁星映亮苍穹;大国工匠李万君,一把焊枪,一双妙手,他以柔情呵护复兴号的筋骨,千度烈焰,万次攻关,他用坚固为中国梦提速;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御医”、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陈卉丽,“望闻问切”延续文物生命。无数具有工匠精神的人士的经历表明,一个人笃定的事情、认定的道理、强烈的愿望,都会如实地出现在他的人生里。
把事情做到极致。习近平主席说,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孔子自述生平:“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就是将“教书匠”做到极致、终成“万世师表”的人。练就点金之术,修好内功,强化底蕴,洞幽察微,因材施教,做个纯粹、幸福的“教书匠”。[本内容由 西西作文 Www.xiaNdiaoyu.com 整理]
工匠精神读后感教师 篇二:
做一名实实在在的教育工匠
一口气读完了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读罢掩卷,心中感触良多。脑海中一直浮现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这段话:“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最敬重的关键”。这一段话就是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工匠精神在欧洲,象征着瑞土钟表的品质,象征着德国工匠的严谨与精确,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又如何在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呢?
一、教师的工匠精神是对教学的精益求精
教师虽然是我们的职业,但教学绝不仅仅是一项用来谋生的工作。站上讲台,凝望台下,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如同白纸般纯洁的灵魂。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种讲授方式一丝不苟、精雕细琢。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视工作为修行,视教学的品质如生命,视每一堂课为作品,戒除功利心、浮躁心和投机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句是《师说》中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名句。老师,就是将真知传递给学生的人,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做到真正了解知识,还要钻研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内化知识,并引导学生把学来的知识用于实践操作、把旧知识创新为新产品。
现阶段,有不少教师没把教学内容真正钻研透,一直用着老式的教学方法、老思想来“应付”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就像书中所说:有的老师不是用几十年的经验来教,而是用一个经验教几十年。有的教师把书本上的内容“一股脑”抛给学生,而没有细致研究出一种教学方式,如此怎能让同学们真正掌握知识、真正拥有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呢?
对每个知识点的细致推敲、对每堂课的精益求精以及对每个教学方式的潜心钻研,就是将工匠精神融于教学工作的体现。
二、教师的工匠精神是对工作的无私奉献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曾言:“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师的“工匠精神”不可或缺,它代表的是对岗位的默默坚守,是对事业的无私奉献,是对教育梦想始终如一的坚持。
她,选择在浮躁中独守一片淡雅,不忘在繁华中撷取一份淡薄;她,始终秉承“一辈子做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初心;她,从教一生,著书立说400余万字,上了超过2000余节公开课;她,一直坚守在上海普教系统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于讲台之上;她,在59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无私奉献、辛勤坚守、执着探索……她就是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上海市教师研究会会长、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于漪老师。再看“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支月英,为了让山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坚守深山36载,学生们对她的称呼,从最初的“支姐姐”,到后来的“支妈妈”,再到现在的“支奶奶”。
还有那那无数坚守在贫困山区的乡村教师,无数为学生默默付出的平凡教师,无数始终坚守岗位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他们对工匠精神的坚守,正悄悄雕琢着璀璨中国梦的宏伟画卷。只要我们秉承着对教育的那份初心,一定也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在这宏伟画卷上添上精彩的一笔。
三、教师的工匠精神是让心灵保持纯真
从1991年开始,在河南大学为本科生讲授古代文学课,不出书、不发论文、不申报职称,专注教学30年,讲课充满激情,思想价值极高,节节课座无虚席,课堂笔记刷爆朋友圈,甚至有人驱车几百公里只为听她一节课,两次拒绝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试讲邀请……但她直到退休时仍然还只是个讲师。在这个为晋职论文造假、丑闻层出不穷的时代,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常萍老师用她的“铮铮傲骨”谱写出教育工匠的最美篇章。
54封致家长信,内容各不一样,不同颜色的笔将写信时间清晰地分割开来,长的近千字,短的300多字,字数一共近3万,全部由手写完成。与人聊起这件事,她这样评价自己:“我没啥技巧,就是真诚,我是笨人,就用笨方法!在这个打字代替书写、短信取代书信的时代,郑州大学实验小学90后老师何蕊,用她的真情实意勾勒出教育工匠的美好山河。
不为金钱,不为名誉,只有对工作的坚持,只为祖国未来的花朵能得到充分的浇灌成长,这样坚持工匠精神的老师,才是当今时代的呼唤。
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工匠,必须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的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大量的一线教师。我们做不了教育巨匠,那就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教书匠”,将“工匠精神”带到工作之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工匠精神读后感教师 篇三:
修行修心
利用暑期最后一段时光,仔细品读了付守永的《工匠精神》。在共读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之后再读《工匠精神》,顿觉轻松愉悦。读罢掩卷,心中感触良多,书中精彩纷呈的小故事和作者入木三分的道理阐述深深地震撼着我,让我浮躁的情绪有了些许平静。
翻开目录,这样的一些小标题深深地吸引着我。“带着爱去处理人际关系”“有效沟通,和他人一起修行”“投入感情,疯狂地爱上你的岗位”“在工作中散发你的人格魅力”“修行,从爱上工作出发”“精进,把每一当下做到极致”……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过深层次的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全心付出?在又苦又累的时候会想:反正都是发那么多工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是更舒适惬意吗?工作和生活到底怎样平衡?工作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又该如何应对?……此书以全新的角度解答了这些问题,并告诉我们,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机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不只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获得,拥有工匠精神无论对自己还是和对单位,都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一、把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好
要想愉悦地高质量地工作,首先得处理好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书中谈到,日常生活中,最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就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如何与上司、与同事、与下属、与客户相处呢?付老师认为与上司相处要少说话,多做事;当上司表达出与你不相同的意见时,你得仔细倾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向上司汇报;正确处理与上司的关系,让你们的关系更像伙伴而非上下级,你的发展空间就会更广阔。与同事相处第一步便是平等,不妨将同事看作工作上的伴侣、生活中的朋友,学会真诚待人,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先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为对方想一想。和下属相处,应该扮演领导者、教练、绩效伙伴、变革者四种角色,要学会和下属沟通,了解下属心里所想、工作所需,要会激励下属,挖掘下属的潜能。与客户相处首先是尊重,跟客户说实话,跟客户成为真正的朋友。不论和谁相处,都要带着爱和真诚去跟人交际,方能让你事半功倍。
是的,与人相处就是一个修行修心的过程。本学期开学后,身边又添了新同事,只要报以真诚、友好的态度,同事遇到问题,尽全力去帮助,同事关系和谐了,感觉一切都顺了!这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修行,一种专心致志、努力工作的状态,一种厚德载物的良好人格。带着爱去处理人际关系,带着爱去处理工作事务。减少自我偏见的心、利己的心、不公的心。增强自我利他、助他、成他之心,这就是修心。
二、把当下工作做到极致
乔布斯曾说:“工作将占据你生命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从事你认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工作,方能给你带来真正的满足感。而从事一份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热爱这份工作”。热爱它,你才能把它做到极致。记得本学期开学学校开展了各种活动,由于新同事刚接手宣传工作,做起来显得有些吃力。有一个“特级教师进海棠”的教师研训活动,学校很重视,分管领导就安排我们几个部门协同完成此篇新闻报道。我们分工合作,科研室主任组织老师撰写文稿,我负责编辑工作。对文字的撰写,老师们翻开自己的听课笔记、特级教师提供的讲课PPT反复细读、提炼,对撰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反复斟酌、推敲,每一张图片的选择和设计制作力求精益求精。就这篇微推,我们一群人花了两天时间,熬了两个晚上,终于完美的呈现在大家眼前。发布以后,关注度很高,阅读量达到了2000多人次。这次经历,让我们体会到把当下工作做到极致的满足感和畅快感。爱之至深,干之至极!带着“工作是一种修行”的工作观,每一天享受透过努力获得的成长,取得的成绩,达成的结果。也正是带着修行的心去工作,我们的心灵财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才会得到成长。这不正是我们的所求吗?
修正内心,改变行为。通过工作,我们可以提高人性,修炼灵魂。拉丁语中有句谚语:“与其完成工作,莫如完善做工者的人格。”人格会从每天的工作中孕育出来,心性会在每天的劳动中得到锻炼。因此,只要能做到热爱本职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这就算修行的起点。所以,修行,养生,就从爱上工作开始,唤醒爱的能力,把爱注入到你的工作中。坚信爱不是索取、贪婪和利己;爱是分享、舍得和信仰!只要能以这种心态从事工作,不论什么工作一定可以全身心投入做得很好,也能为自己带来平静、安详之心。
工匠精神读后感教师 篇四:
把每个当下都做到极致
我们每天都在做事,可以说,生活就是一件接一件的事情像串珠子一样串成了一根线。而小学班主任的那根生活线,珠子似乎更多,剪不断理还乱。作为从教二十余年的小学班主任,我也郁闷过、烦躁过,直到读了付守永著的《工匠精神》之后,我焦躁的心沉静了下来,当再次去捋捋自己的工作生涯时,更多的是看到了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成长的收获以及对老师软糯糯的话语,因为——“工作是一种修行!”修行,从爱上工作出发,唤醒爱的能力,把爱注入到工作中,这样,无论什么工作一定可以全心投入做得很好,也能为自己带来平静、安详之心。
著名学者、翻译家杨绛在困难时期曾被分配打扫文学所的厕所。面对两间污秽的厕所,她自制工作用具,把斑驳陆离的瓷坑、垢污重重的瓷盆擦洗得雪白锃亮、焕然一新。作为一个著名学者、名牌大学教授,杨绛在打扫厕所时的认真程度,跟她翻译《唐吉诃德》没有本质的区别,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把当下这个工作做到了极致,做得“光可鉴人”,难怪她能取得如此高的的成就!我们没有杨绛那么出众的才华,也没有遭受到她那么大的折磨,但是我们更需要她那种无论什么时候都把当下的事情做到极致的态度,来带好班级、引领学生,不愧对“班主任”这个角色。那么在当下,如何把班主任工作做到极致呢?
首先,班主任要修炼自我。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情绪不稳、脾气不好、说话刻薄的老师,会使学生长期处于害怕、恐惧、焦急等负性情绪中。所以,育阳光之人首先要有阳光之心,班主任要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修养,具备以下几点:
——奉献精神
班主任工作是内容复杂、任务繁重、报酬偏低、责任重大的一项工作,而且教育效果隐蔽性较强,甚至会出现“有教无果”或反复无常的现象。所以开展学生的教育工作,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苦闷和彷徨给予指导和教育,这对于班主任来说将要放弃自身的许多利益,如果没有奉献精神、爱心和责任心是不可能做到的。
——坚强的意志
在很多情况下,班主任所做的大量工作别人是不得而知的,有时还遭到一些人的冷嘲热讽和各种不公的待遇。面对种种困难,如果是缺乏坚强意志的人,就会自暴自弃、心灰意冷,从而一改工作的初衷和热情,工作出现“虎头蛇尾”。所以,班主任必须培养自身的意志品质,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把教育工作做好,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稳定的情绪和理智的态度
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因自己的不稳定情绪扰动学生的情绪,特别是在心境不佳的情况下,要注意控制和调节自己的不良的情绪,切不可把学生当作个人不良心境的“出气筒”。否则最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抗拒和抵触。从而大大降低教育效果,难以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
其次,班主任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
“山有巍峨,也有低洼;树有参天,也有灌木。”孩子间的差异是天然存在的,成长中的孩子也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正是这样,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他们,那么请记住这两个词——“尊重、宽容”。
——尊重
别林斯基说:“自信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学生一旦得到班主任的尊重,就会获得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就会增添无穷的自我教育要求和力量,所以,请尊重孩子的受教育权,不随意停孩子的课;尊重每个孩子的话语权,做耐心的听众;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公开揭短;尊重孩子的人格,不随意讽刺挖苦;尊重孩子的差异,分数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宽容
宽容是一种积极,有效、高层次的教育态度,是治疗学生思想疾病的良方,是师生和谐相处的一剂良药。不小心做错题的孩子、偶尔一次撒谎的孩子、无意中偷懒的孩子会在你一次次善意的宽容中逐渐变得自省、自律、自强。
最后,班主任要着力班级建设,培养阳光少年。
一是要创设和谐、积极的班级氛围。倡导孩子是班级的主人、每个孩子就是一朵花,尊重每朵花开的方式,力求达到“满园小花,尽情绽放”。二是开展丰富的班队活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是营造书香氛围,让孩子变得睿智。“书读万卷气自华”良好个性的形成,与良好文化素是分不开的,让孩子每天坚持课外阅读,也是一种德育手段。四是家校结合,为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无论什么工作,只有天天持续努力才会进步。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在持续的过程中也会有所收益。当我们把自身的基本素质练到极致,把对待学生的工作做到极致,把每个当下都做到极致时,即使处在纷繁而复杂的班主任事务中,我们的内心也会充实而愉悦,安适而平静!
工匠精神读后感教师 篇五:
千锤百炼铸师魂精雕细琢搞教育
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始终热爱,一生热衷,这就是工匠的真实写照。这个暑假,有幸阅读付守永之《工匠精神》,在施华洛世奇水晶的创新传奇中,在稻盛和夫的修行之道中,在爱马仕的与时俱进中,在德胜洋楼的精益求精中,在原一平的百万微笑中,在乔布斯的精致与纯净中,将以往狭隘的认识驱逐,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内涵。
何为工匠?何为工匠精神?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把你的工作当做事业,热衷于你的事业,在事业中获得幸福感,乐坚持,敢创新,愿谦卑,求精进,不惧难,不追钱,你便是一位“工匠”,你便是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工匠”。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们毕生的工作。扪心自问,我们把这份工作当做事业了吗?我们是否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呢?我们具有工匠精神吗?我们又该怎么让自己成为教育事业中的价值型员工呢?
一、在回味中感受教育幸福
说起教师,人们会说:“当老师好,有寒暑假,又受人尊敬。”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很多教师却只是当做谋生的手段,当做养家糊口的工具。究其原因,教师未能感受到职业幸福感。是的,教师是苦的,是累的。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牛晚。有时为处理学生冲突煞费苦心,有时为缓解家校矛盾磨破嘴如果你的心中永远想着悲观的事情,无论你干什么职业,哪怕是最轻松,最赚钱的也感受不到幸福。因为你的心灵已经被抱怨所占据,你的双眼已经被金钱所蒙蔽。
闭上眼睛,回味孩子们那天真烂漫的笑脸,你是否会会心一笑呢?想想家长感激的神情,你是否为之动容?耳畔那一声声稚嫩的呼唤,眼前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是否又让你充满牵挂呢?
当我们遇到职业倦怠的时候,当我们为自己的工作而抱怨的时候,不妨做个深呼吸,回味那感动的一幅幅画面,往好的方面想,再想远一点,当笑容充满你的眼角,这一次你便成功的战胜自己。日复一日,尝试着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找到自我存在的闪光点,幸福便永远围绕身旁。你在自己的工匠之路上便又迈进了一步。
二、在学习中促进专业精进
教师,首先向学生传授的是知识。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新时代,教师不学,根本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也根本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众所周知,教育方式的不同,教育的效果也就大不一样。及时补充专业知识,学习他人的教育方式,这是普通教师都必须坚持的继续教育。正所谓“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学十日空”,要想成为专业精进的工匠型教师,更应当有充分的理论储备。除了本专业知识的精进以外,更应当涉猎不同方面的知识。虽不要你像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但知古今,晓八方的知识储备是工匠型教师必须所具有的。
老师们都喜欢观看专家型教师的课堂,因为他们的课堂随意的交谈都迸发着智慧的光彩。教师的随手一挥便如神仙拂袖,让学生学习的航船很快抵达彼岸。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专家教师知识的广泛促进了他们专业的精进。
说到学习,这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曾记得上次到北京学习,一位年轻的教授知识储备之丰富,让所有学员叹为观止。当大家问起教授怎会如此时,教授坦言一笑:“每天一万字,只要坚持,你比我更厉害。”每个人都会用数学计算这道题,每天一万字,十天十万字,百天百万字……但又有多少人用行动算清了这笔账了。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的,一万字又需要多少时间呢?最多20分钟。每天坚持20分钟,让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精进。
三、在反思中成就思想创新
教学反思,是每个学校对教师的常规要求。但教学反思往往被教师当做一种负担,应付了事。殊不知,真正愿意反思的人才是最“可怕”的人。原一平为什么能成为推销届的传奇,为什么非要弄个批评会?“绝不苟安,永远不停止对事业的追求和自身能力的提升”这是世界上能够创下与众不同事业的人的共同点,这也是工匠练就之路的又一法则。作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我反思,有利于对教学内容更好的把握,有利于对教学的改进,有利于课堂机制的增强。而对平时工作情形、特殊事件的反思,则更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心性的成熟甚至职业幸福感的增强。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让自己不断改正自身的确定,完善自我,让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四、在互动中保证自我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校本教研。但是,对于新教师,一味的崇拜迷失了自我,往往在不断地向优秀学习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否定自己,让自己越来越丧失自信。对于稍微有些经验的教师,则因为长期带着挑刺的眼光,而让自己只能帮别人纠正,没有自我的提升。其实,校本教研则是教师互助互惠的大好机会。新教师在听取他们建议的同时,要有自己的思想,要在取舍中站稳脚跟,要有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跟着别人跑,就有可能被带到阴沟里翻船;有自己的思想,则不会一味的顶礼膜拜,也不会盲目地跟从。老师尚且教学生要有质疑的能力,教师怎么能没有呢?对于有经验的教师,则要有空杯的心态。在指导别人的同时,更要看到别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以谦卑心态自我提升,才不枉白帮一场。不光校本教研,对于其他的研讨活动、观摩活动、学习活动,教师都要善用去伪存真,不盲从,不迷失,不高傲,会吸取。
细细品读这本书足足半月,脑海中浮现着那一位位人物,一个个故事,一串串词语。无需多言,让自己在教育的岗位上践行工匠精神,千锤百炼铸师魂,精雕细琢搞教育。
工匠精神读后感教师 篇六:
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高尚的人对话,庆幸在工作头几年遇见《工匠精神》,他确是一位人生导师,引领我在职业道路上摆正心态,重拾梦想,以梦为马,砥砺前行。
初读此书,语言质朴,通俗易懂,内心时而与之共鸣,书中的某些言论不正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吗?再读此书,句句箴言,意味深长。付守永老师从魂、道、术、器、行多维立体角度对工匠精神作了深刻阐释,引用了中外大量事实帮助我们理解其观点,客观严谨,生动形象。“工匠之魂——工作是一种修行”,修行,正是“修正内心,改变行为”。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修行的过程。读到此处,回忆起长辈曾对我冲动行为的劝诫:孩子,你的一生还很长,你还需要慢慢修行哪!当时,我对“修行”二字不甚了了。似乎有些许禅宗之意,又说不清道不明,不管如何,确是年逾古稀之人用一辈子的经验对晚辈的忠告。随后,我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当读到付守永老师的《工匠精神》,似乎内心对“修行”二字更澄明了一些。
工作是一场修行,首先要修正内心。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心的问题。工作占据了我们生活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想要让自己的工作意义非凡,首先是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放下功利心、浮躁心、投机心,将工作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来完成。治天下必先治己,治己者必先治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工作中便多一份从容与淡定。
工作是一场修行,持续专注才能取得成功。“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专注,我们人人能做,人人会做;持续的专注,能做到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在自己的读书经历和工作经历中,都曾放出不少豪言壮语,树立了不少目标,多数因不能持续专注半途而废,还继续用“换条道路走”、“我不适合做这个”的思想麻痹自己,以获得心灵的宽恕。我想,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多一些持续专注,少一些轻易放弃;多一些实际行动,少一些浮夸口号。
工作是一场修行,慢慢来,会比较快。乍一看,好似矛盾,仔细想来,又觉得确是哲理。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越是希望快速完成的事情,结果往往快而马虎,快而出错,其结局是因快变慢。在工作中,急功近利的心态往往会影响内心的清明,使我们产生走捷径思维,交差思维,差不多思维,应付了事,长期以往,自己也会习惯于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失去历练的机会,得不偿失。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慢慢来,会比较快”的另一个侧面写照。求快心里,往往会让事情浮于表面,马马虎虎,隐含错误漏洞,必然事后会做修补工作。结果越忙越乱,越乱内心越浮躁,打乱工作节奏,同时也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秉持“绝不犯错”的心态,慢下来,减少工作出错次数,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是一场修行,找准靶心,培养重点思维。面对繁杂的工作,培养重点思维,能帮助我们理清工作头绪,多一分从容,少一分慌乱。付守永老师坚持“要事第一”原则,把我们每天面对的事情分为四类:重要且紧迫;重要不紧迫;紧迫不重要;不紧迫也不重要。我们只有坚持“要事第一”的原则,集中精力投入工作,才不会将重要的事情无限拖延,同时也避免误入自责抱怨的漩涡。
工作是一场修行,把每一个当下做到极致。遵循本心做事,遵循本性做人,注重细节,持续专注地工作,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孜孜以求,不断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知易行难。我们深处教育行业当中,更需要修正内心,用爱心、耐心、细心、给予心、责任心,践行“工匠精神”,把教育教学工作定位为终身的事业,不忘初心,用一生去修行!
工匠精神读后感教师 篇七:
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坚持不懈、对产品精雕细琢的理念,其内涵在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专注、创新进取的品质。近几年来,中国社会在生产力的变革下,社会阶级的流动渠道越来越多,人本身的价值越来越重要,对人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而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浮躁”,与如今精益求精的社会需求不符,中国出现了反思职业精神的潮流,于是“工匠精神”就被摆上了神台。
什么是“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就是专注专心于自己手头上繁复、单调的工作,把这些工作做好,做细,做到精益求精。但是,这样的工匠只能称做“机器匠人”,还不能称做“工匠”,为什么这么说呢?机器匠人是没有思想的,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没有创新能力。工匠的核心在于“匠心”,什么是“匠心”呢?匠心就是一种信念或者说是一种情怀,是把工作或一件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信仰和追求。是对职业有敬畏,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极限的创新活力。
什么是“教书匠”?
一直以来,很多的教师都把自己叫为“教书匠”,但是,你在教书不假,可是,这个“匠”又有怎样的含义,你是否符合这个“匠”字?“教书匠”一词出自《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指教师,本是对教师的贬称,含有轻蔑的意味。也有的时候,教师以“教书匠”自称——这时,则是一种谦称了。而今,当“工匠精神”这个词汇开始大量出现,运用到各个领域的时候,“教书匠”就开始有了新的含义,即为:有匠心的教师。
怎样做一个“教书匠”?
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即应是一个有“匠心”的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有匠心?
匠心首先是虚心。虚以待物,宽以待人。只有保持谦虚的心,内心强大的人才能有足够的心理空间去发现世界、理解世界。在教师的工作生活中,不仅仅应是“教”,还有不断的“学”,只教不学,将是一潭死水,一潭越流越少的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活水的注入,才能有教师源源不断的“教”。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更多一些虚心的学习,不以学多而自高,不以位重而自傲。
匠心是恒心。“恒心”是坚守,是对自己的理想及信仰的不懈追求,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不断探索。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有了恒心,才有了对教育事业的坚守,有了恒心,才有了自我充实、不断充实的动力,有了恒心,才有了对学生源源不断的耐心、爱心的奉献。试问,在三尺讲台上坚守一生、在教育事业中奉献一世的伟大教育者们,谁没有这份“恒心”?
匠心是细心。当好一个教师,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得需要具备认真细心、一丝不苟的品质。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把细致入微作为一项需要时刻注意的工作来对待,保持细心的态度,在学科教学和课堂管理上做到认真谨慎,任何时候都不能大意马虎。教书育人,我们育的是人,不可能像产品,“大不了回炉重造”是万万不可。
所以说,“工匠”一词,是对专业人最高的定义,不是谁都挂在嘴上说说。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根本不会以工匠精神而自居,因为工匠精神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工作,渗透进他们的每个细胞里,通过千锤百炼之后,成为了像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的一种本能。“工匠精神”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学习的一种高境界精神。愿我们都能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
工匠精神读后感教师 篇八:
使命专注学习
“工匠精神”——已经记不清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语是在什么时候,是在怎样的场景里,但它早已在我的脑海中刻下了印记,只是,这印记也就真的只是属于这个词语的印记,与它的内涵毫无关系。在这个火热的夏季,再次与它相遇,这是工作室给我和它的缘分吧,让我们漫漫时光里相伴相知。
还记得在挑选这本书的时候,在购书平台上看到过很多个版本,挑来选去,最终选择了陈浩先生所著的《工匠精神》,因为它绿色的封面色彩吸引了我,绿色代表着活力、生命、青春,是一种天然无污染的象征。而读完这本书,却有一种“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的欣喜。
工匠精神是什么?是一丝不苟的细致,是精益求精的品质,是不忘初心的坚持,是始终如一的专注,还是干一行爱一行的责任。也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不可否认的是,大国工匠们令人叫绝的高超技术,无论做什么都一辈子爱岗敬业的虔诚态度,用智慧和勤劳书写历史的万丈豪迈,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独立不改坚定信仰,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无论你担任何种工作,胜任何种岗位,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有工匠精神。
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将工匠精神我们发扬和传承下去,在教育事业中去感受工匠精神爱岗敬业的责任感,造福社会的使命感,追求极致的自豪感,有口皆碑的成就感和薪火相传的神圣感。
用责任与使命指引,守住初心。使命就是责任,伟大的工匠无不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使命。德国是全球制造业的楷模,而在德国刚进入工业社会的时候,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在全球市场中占尽优势,为了快速发展本国工商业,德国人也想以廉价的山寨产品来打开市场,然而这样的做法,使得德国被英国以商标法的形式打上了假冒伪劣的标签,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企业家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立志让德国的钢铁及军工行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认为,过硬的产品质量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所以他一面提高工人的待遇,一面推行极其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落实规章制度,让德国工人把认真严谨的民族性格发挥到了极致。随着不断发展,克虏伯公司优异的产品质量始终是其在行业的标签,就这样,通过不懈地赶超,德国工业不再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反而成了全球制造业的楷模,德国人的工匠精神也由此成为各国学习的榜样,如果没有赶超发达国家的使命感,克虏伯公司不会在短短几十年中发展为名列前茅的钢铁军工企业;如果没有洗刷恶名的使命感,整个德国制造业也不会养成所谓的工匠精神。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士,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就是我们的使命,然而我们应该育怎样的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本领、有担当,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只要将这样的育人使命灌注于我们的工作,我们才能更爱这份工作,而只有热爱工作,我们才不会吝啬对它的付出,才会在其中寻到乐趣,才会因它而感到骄傲。只有始终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才能让我们对教育事业的这份热情与爱发挥到极致。
让专注与目标同行,强化专业。在“捕蝉老人”的故事里,老人的话蕴含着深刻而简单的生命至理:想要把一件事做漂亮,就要摒弃所有的杂念,一心只想着眼前的目标。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当我们认定一个目标时,就要全心全意围绕这个目标去努力,不能三心二意。陈浩先生说:目标——力量——方法,三位一体才是成功之路。有相对专注的目标,运用可行的方法,投入足够的力量,才能获得圆满的成功。而在碎片化的职业生涯中,过多的目标会分散你的注意力。温度不够,东西就煮不熟;火候不够,食物就不美味;付出的心血不能集中于主要方向,想实现的目标无异于痴心妄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决定从事语文教育事业时,当我正式踏上教育岗位时,就应该明确自己要成为一名怎样的语文教师。毫无疑问,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语文专业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树立的目标,可这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语文专业素养该如何提升和培养呢?这就需要我们专注于此目标“下功夫”。我们常常用“鬼斧神工”与“巧夺天工”来形容大师级工匠的精湛技术,却看不起那些投入大产出少的笨功夫,殊不知,不肯下“笨功夫”就练不出“硬功夫”。任何具有传奇色彩的工匠,都少不了一番勤学苦练的经历。一位普通的教师,要拥有过硬的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就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教育科研中不断专研、加强学习、经常反思与总结,最终用实力展现我们的专业。
让慢的艺术生根,静待花开。小米技术董事长雷军将近几年互联网络思维的核心概括为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不难发现,互联网思维追求“快”,而工匠精神恰恰推崇的是“慢功夫”。我们都知道瑞士钟表的精密度是很高的,人们往往也把瑞士人追求极致的理念视为工匠精神的代表。这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瑞士人的生活节奏比我们慢得多。正式在这种慢生活的氛围下,瑞士工匠才能把“慢工出细活”发挥到极致,创造出睥睨全球的高档精品。读到这里,不禁让我想到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书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那就是“慢教育”。他强调: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学是“慢的艺术”,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欲速则不达,学生的成长往往达不到我们想要的“快”。在课堂上,想要他们记住我们所讲的所有重点知识,背诵这节课学习的古诗词,教完一种写作方法就要马上会运用,写出让我们满意的文章,因为学生达不到要求,我们常常对他们怒气匆匆,还自我怀疑,其实,这正是因为我们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场“慢的旅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心平气和的用耐心去等待他们的成长,并合理的对他们身上的不足、缺陷与错误,发掘他们的优点、闪光点。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我们更要用“慢教育”去关注他们的成长与蜕变,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树花开。
让学习之心永存,紧跟时代。工匠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会终身保持学习的心态,见证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吸纳不断升级的新知识。知识会给我们跟上时代的力量。出生在新西兰一个小村庄的彼得。杰克逊自幼酷爱电影与动漫,没有去专业学校学习的条件,他就自学,得到学习的机会,他丝毫不会放过,意识到行业变化的趋势,立即学习专研新的前沿知识,抓住未来电影的发展方向,就这样,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电影小粉丝成长为全球闻名的大导演,是不断地学习让他走上了成功之路。可学习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而在我们的学习之路上往往因为耐不住寂寞而半途而废,当你在学习时,看见朋友圈尽是“吃喝玩乐”的动态,是否就有些动摇了呢?当你独自在看书时,全家人都在客厅看电视,你是否也想加入呢?似乎外界对我们学习的阻碍非常大,这往往是因为我们耐不住寂寞,经不住世俗的诱惑,只有耐得住寂寞,受得了煎熬,一心一意地学习才能学好、学精、学透,坚信这样的学习之路会让你慢慢优秀,惊艳时光,惊艳自己。
好书是阳光,照亮我们人生的航道;好书是蜂蜜,甘甜我们生活的芳香;读书是清泉,荡涤我们生命的河流。读完《工匠精神》这本书,让我如沐春风,如闻芳香,如饮甘露,更加明确了我的教育之路,我的语文教育之路该增添些什么色彩与营养。
工匠精神读后感教师 篇九:
读完这本书过后,我第一次感觉到工作不只是为了生活,为了过日子,为了养家糊口,更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人类服好务,为社会服好务。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意识到,教师不过是三百六十行其中之一行,教师不过是亿万普通劳动者之一员。因为社会需要以及分工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职业,每种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殊牲和不可替代性。教师的工作有别于其它工作,确实很重要。俗话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社会拒绝次品、废品和危险品。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要把这些懵懂的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塑造成社会有用之才、栋梁之才。离不开教师的精雕细琢,耐心打磨。
所以,教师更需要工匠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工匠精神就是要用一颗赤诚之心对待学生,爱上教育,寻求教书育人的快乐。做教师,就得像个手艺人一样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在激情飞扬和挥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和幸福。慢慢地陪伴,静静地等待,悄悄地聆听,不浮躁,不显摆。
如果我们把工作当做一场演出。每一位演员都会把自己的每场演出做到完美。而我们平时工作,大多时间是因为要工作而工作,少了一点主动性。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你的思维方式也决定了你的生活和工作。只要你能正常地对待每一场演出,你将会收获更多的精彩与快乐!
读完这本书,更加从内心点燃了我的工作热情,我要更加努力工作,发挥创新精神,从工作中发掘乐趣,在日常的点滴中充分运用工匠精神,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国的教育专家吕型伟曾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既然是事业、科学和艺术,只有不懈的努力用毕生的精力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才能达到科学和艺术的高峰。让我们发挥工匠精神,从现在开始修行,做一名平凡、务实的工匠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