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家庭教育促进法,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一:
人的一生在家里度过的时间大约占2/3,从他出生的第一时间起,家庭教育就已经在无形中产生了。家庭教育是伴随一生的教育,因此会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说法,想要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就必须经历连续、不间断的教育过程。同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更加具有连续性,家长是其终生的老师。
《家庭教育促进法》是将家庭、社会需要履行的职责、义务更加细化,指导性更强,实现家庭教育的可操作性。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对象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这部法律是希望家长能够成为培养未来我们国家需要的人才的家长,不是教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而是教家长如何做好家长。现在很多人说孩子不好养,孩子脆弱,容易叛逆。可我们是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孩子为什么叛逆?那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条件变了,孩子变了,而我们的家长还没跟上。所以现在我们说: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素质、人格、举止言谈、生活方式、教育态度等等都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儿童,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儿童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实,每一个家长都渴望成为合格、成功的家长,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不是无师自通的。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和家长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文化修养虽有关系,但是并不是说自身成功的家长就一定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做一个家长并不难,当他(她)有了孩子后,就很自然地成了爸爸、妈妈,他(她)就变成了家长。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都会在孩子身体、生理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让孩子营养更丰富一点,长得更健康一点。但是除了这种生理、身体方面的养育之外,精神层面的滋养培育也同样重要。
促进法第十六条明确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下列内容为指引,开展家庭教育:[xiandiaoyu.com]
(一)教育未成年人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主义,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二)教育未成年人崇德向善、尊老爱幼、热爱家庭、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信友爱、遵纪守法,培养其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三)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保证未成年人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引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五)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拐卖、防性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六)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其中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七条倡导: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合理运用以下方式方法:
(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
(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九)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这是多么具体的要求呀!我想作为一名家长,好好去学习,好好落实这些要求,那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也一定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宋庆龄曾说过一句话,“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在日常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在努力的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毕竟,孩子是第一次当孩子,我们也是第一次当家长,我们也应该学会坚持学习,尤其是学习国家的政策方向,顺应时代,让孩子的成长之路走得更稳,以后才能站得更高,成为栋梁之材。
学家庭教育促进法,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二: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法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家庭教育方向向法治方向的转变。正式表明将家庭教育,由传统方式上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意味着大力发展家庭教育已成必然趋势,家庭教育从此有法可依。作为一名家长、一名该法的主要指导对象,我认真学习了其中的每一条款,收获颇多,现就结合一直以来我对孩子的教育,谈谈学习后的些许拙见。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章第十六条第五点提出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我是通过交换小秘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可爱、古怪、充满不确定性。可是天使也有烦恼呀!关键天使的烦恼还不便轻易对人类说呢。于是,我常常采用交换小秘密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当他先说的时候,我的小秘密要和他的有异曲同工之处,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又不至于让他羞于启齿。或者利用其他家庭成员来旁敲侧击了解孩子。一颗娇嫩的天使的心需要我们的加倍呵护。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此,从孩子两三岁起我们的寒暑假几乎都在外面旅行度过,两岁多就带孩子去了“建川博物馆”,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在旅行,了解各地人文风俗,地方特色,孩子在后来的旅行中学会看地图,学会自己导航要去的目的地,学会自己订酒店。品尝各个地方的特色美食,欣赏艺术品。我们的目的在于,在欣赏不同城市地区的风貌以外,增加孩子的见识面。通过见不同的天地,见不同的人,最终希望孩子看见不同的自己,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2020年我们去了高原,孩子第一次体验了高反,我认为与其无数次的给孩子形容高原反应的感觉,不如带他去体验一次。直观的感受,让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去了广元的剑门关,孩子走了“鸟道”,克服轻微恐高,非常勇敢地上了山。坐了重庆长江索道,观两江夜景,吃小面。旅行于无形中让孩子从学习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享受与爸爸妈妈独处的时光,他远远要快乐的多。去了乐山看大佛,正面看,侧面看,坐游船看,告诉孩子“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让他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教育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不再刻板,收效显然是事半功倍的。旅途中认识了四面八方的新朋友,扩大了孩子的交际圈,学习不同的地方语言,他觉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成都西岭雪山体验了滑雪,听川剧,看变脸。在绵阳体验5D,玩真人CS,开坦克,品尝咖啡。在成都参观人体博物馆,全方位的体验一些之前没有尝试过的领域,孩子趣味很浓。我们的原计划是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起,我们就跟着语文书走,遍览祖国大好河山。对语文方面的学习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遗憾的是由于这几年疫情的原因,不得已搁浅了此计划。
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我们陪伴孩子多数的时间是在寒暑假,假期开始时,爸爸和孩子会共同制定一张假期学习计划表,表上是孩子每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每天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我们会全家总动员的进行额外的学习,练书法的、看书的、画画的、做作业的等等。氛围感很好,老的,小的每个人都在学习,没有人玩电子产品,这时候自然也不需要我们再催促孩子进行学习,当他看到全家都在学习的时候,他自然而然的就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这些年看过不计其数的电影、书籍。每一部电影,每一本书都是我精挑细选而来。我的宗旨是,我必须先看,看完觉得适合,值得,再给孩子看,否则,一来怕浪费时间,二来在孩子提到的电影、书籍的部分情节的时候,我就没有谈资与他形成交流。看过的电影有:《小王子》《龙猫》《海蒂和爷爷》《飞屋环游记》《昆虫总动员》《寻梦环游记》《机器人总动员》《哈利波特》《复仇者联盟》《绿野仙踪》《冰川时代》,宫崎骏系列,熊出没大电影系列,以及一些适时上映的爱国题材影片等等。看过的书籍有:《窗边的小豆豆》《稻草人》《亲爱的汉修先生》《爱的教育》《骑鹅旅行记》《鲁宾逊漂流记》《纳尼亚传奇》《海贼王》《宝葫芦的秘密》《彼得·潘》《爱丽丝梦游仙境》《淘气包埃米尔》《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木偶奇遇记》《名侦探柯南》《三毛流浪记》等等。孩子看书我遵从“多读书,读好书”的原则进行挑选。为了满足孩子读书的欲望,我在他小学二年级时开始让他接触小说,三天看了第一本小说《鲁宾逊漂流记》,还能讲出一些有趣的情节来。除了书籍,电影,还有纪录片,如《航拍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秦始皇》等等。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第十六条第四点提出保证未成年人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家的家庭分工就非常明确,奶奶专职带孩子的同时,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孩子非常自律。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营养搭配,合理膳食上奶奶也有一套,每天早上换着花样的做爱心早餐,午餐多样化,下午的水果点心也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消化。户外运动多是我和爸爸引导完成,我们一起踢足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滑滑板、骑自行车、徒步、竞走、游泳、爬山等。室内运动多是在晚上完成,爷爷摇身一变成为孩子的“师傅”,象棋、跳棋、围棋、室内台球、国际象棋等。遇到节假日,其他家庭成员也会参与进来,做一些有趣的家庭游戏,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的和谐。
每天给孩子进行新闻播报,了解当前时事政治。因为我们家孩子是留守儿童,我怕他学习忙,常常选择以短信的方式与他沟通交流。当他有空的时候会看消息或者回复。我的新闻播报叫“桃子新闻播报”,播报的内容千奇百怪,诸如二十四节气,会简单介绍本节气的来历及特点。以下是播报的部分内容片段截取:①2020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②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爷爷去世,送别仪式于次日举行。温饱当常忆袁爷爷!③22日当天云南发生6。4级地震,青海发生7。4级地震。④甘肃马拉松越野赛已致21人遇难。受大风、冰雹恶劣天气影响,人体失温致死。⑤印第安“捕梦网”的来源和传说。⑥2021年6月13日,昨晚凌晨十二点丹麦VS芬兰的比赛中。丹麦球员埃里克森突然晕厥,休克。经过队医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比赛中断。现场球员球迷都哭了。妈妈也哭了,场面好揪心。几分钟如果抢救不成功,埃里克森可能就会死。还好最终脱离危险了。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后续报道仍在进行中。⑦6月13日清晨6时30分,湖北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艳湖集贸市场发生燃气爆炸事故。截至上午11时,已搜救出144人,目前均在医院接受救治,其中重伤37人,死亡11人。⑧今晚九点:英格兰VS克罗地亚。⑨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⑩2021年9月26日,华为董事长的女儿孟晚舟(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在入狱两年多后从加拿大回到祖国的怀抱。万民欢呼。因为考虑到孩子在学习时间没有机会看电视了解新闻动态,所以用新闻播报的方式简单陈述。时不时也会点燃他讨论的欲望。2022年春晚上了解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某天突然给我说《千里江山图》是不是火了,他以为他已经了解得够早了,没想到身边的人都在谈论,因为这个带他去了绵阳方特,我们穿越到了《千里江山图》,在王希孟的画里畅游,孩子收获的体验感是前所未有的。冬奥会的赛事上了解了谷爱凌。直到最近的俄罗斯乌克兰战争,他也还能评论上两句,采用丰富多样的新闻播报的形式吸引孩子关注新闻,了解时事政治,这一招屡试不爽。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第二章第十七条第七点中提出要与孩子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这就明确要求我们不把孩子当成孩子,与孩子面对面交流时,把他当成大人,与我们平等,不要担心他听不懂你的道理或者观点,久而久之,他会形成自己的判断。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为家长,我们的评价要中肯,不可为迎合孩子而一味赞誉。我和孩子就常常因为一个话题引发热烈的争论,从争论中锻炼孩子整理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说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也是一种能力。
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可人云亦云。从书本上学习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实践中去巩固和认识。我们的家庭氛围十分和谐,爸爸在家庭中扮演长者的角色,成熟,稳重,实时裁决,答疑解惑。我在家庭中化身孩子的玩伴,跟他一起玩,一起闹,整天嘻嘻哈哈,搞些小动作。趁着玩耍的机会,我会故意干些坏事,让孩子去辨别。例如假装要跟着大众闯红灯,假装要摘公园的花,或者假装说要帮他完成作业。为了维权,在孩子面前大方和工作人员理论、较量,打电话投诉等等。我表演的很认真,他也思考的很认真,有好几次急的眼泪都出来了,我便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他的是非观正在逐渐形成。
学会选择,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在选择的过程中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所需所求,逐渐明确目标,从多个选择中去寻找答案。例如挑选玩具的时候,报兴趣班的时候。我们都会给孩子多项选择,并和孩子一起分析选项中的利弊,让孩子做出最后的决定。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的分析能力,果断行事的能力。
遇到危险的时候,生命至上。未成年儿童能力有限,他们受社会的保护,但他们还没有义务和能力需要去回馈社会。例如街边遇到打架斗殴事件要迅速离开现场,让孩子认识到那是成年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小朋友不必参与其中。如果遇到其他小朋友有危险,教会孩子不必逞能,有条件可以去向成人寻求帮助,但要牢记以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为前提。
宝贝成长记录。为孩子制作了一本名叫《墨迹》的影集,从出生到现在,记录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文案和摄影由妈妈负责,爸爸负责整理排版装订成册。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形成系列《宝贝成长记录》性文章,目前已经有专门记录孩子生活学习的成长史。此记录也常常跟孩子一起分享,孩子可以从侧面了解爸爸妈妈育儿的良苦用心,也可以学习妈妈的记录方式,常常闹着要看妈妈的文章。有时候看得哈哈大笑,有时候又看得泪如雨下。此方法不仅拉进了母子之间的关系,还让孩子于无形中养成了适时记录所想所感的好习惯,简直两全其美。
不落孩子的性教育。我们中国人在表达情感的时候总是比较含蓄隐忍,对于这方面的教育,我们都是持开放态度。还是那句话,不把孩子当孩子,在思想与行动平等的基础上,突破孩子的好奇心,打消他对某事物的执念。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带他去生命博物馆观看过关于生命的形成及诞生的过程。女生和男生的身体特征,第二性征的发育都毫不避讳的让他了解,女生的生理期,老年人的更年期等等。我和爸爸在孩子面前总是永远恩恩爱爱,相敬如宾。他也渐渐学会表达自己对父母家人朋友的爱意。孩子的爱意浑然天成,至真至纯。
社会给予成年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为父母,我们不应把无形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去代为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这显然是不可取,不合理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一章第五条就要求我们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我个人认为,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更为重要,要遵循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我们父母要做的是从旁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品性,爱国,爱人,爱己,未来立足于社会,成为人格健全的合格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警醒了我们作为家庭教育的一方,务必要承担好教育子女的责任,挑起为家庭,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大梁。对未成年儿童的关心关爱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此衷心希望社会各界多多关心、关注未成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让我们祖国的花朵,在这
片广袤的土地上结出胜利的果实。
学家庭教育促进法,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三: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当这样感人至深的歌曲还没有唤醒人心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后来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现在有不少的“问题孩子”出现,成了一个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大问题,所以又有了一部法律相应而生。今天,我来谈谈我学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2021年10月23日,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法律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我读完这部法律,禁不住热泪盈眶。泪水里既有对党和国家心系人民的感激之情,又有对党和国家把人民的事情做的如此之细的赞叹,更有了宣扬这部法大力的决心,我想通过大力的宣扬,引导全社会都来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从而让更多的家庭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的和谐。
在《大学》里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意思就是说君子不出家门,也能把好的德风教化推广到全国。乃言君子教人以孝、悌、慈,亦可成敦厚之风,而成教于国矣。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特别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像我们耳熟能详的《钱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打开百度,我们可以看到历朝历代长盛不衰的家族都有自己的优秀的家训家风,也正是这些优秀的家训家风才成就这些家族长盛不衰。究其根源,这些家族都是非常注重家庭、家风、家训的家族,也正是因为他们注重家庭、家风和家训,所以他们才有了百年兴盛。由此可见,家庭的教育,家风的培养,家训的传承是如此的重要!
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钱理群教授一席话道出了他对国家建设人才的担心,我看到的还有这些人不仅仅是会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这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对家庭的幸福所起的作用也不会很大。钱理群教授的这句话还令我反思到:是谁造成了这一结果?这一结果的产生,既是社会教育的结果,也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更是家庭教育的结果,因为,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源。
我国现在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为何有那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扪心自问,这种现象的产生难道不是忽略家风的培养,家训的传承的结果吗?难道不是家庭教育缺失的结果吗?试问今天的家庭,我们在用物资喂养孩子的同时,又有多少家庭在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方面,在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的方面进行了引导和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这个规定不仅明确了父母的职责,也说明父母在孩子成长上确实担负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应该认识到职责,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不仅仅在孩子的价值观的养成上我们有一些家长缺乏一些必要的引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缺位也是一个普遍现象。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守寡式育儿”,“丧偶式育儿”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是当今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有这样的两个内容:“(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这两个内容的规定,充分显示出我们的党和国家有真知灼见,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在此,我衷心希望每一个缺位的爸爸能够在读到这个法律条文的时候能够引以为戒,在家庭教育上回归自己的本位,因为,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育子的失败,即便是没有国家的这种硬性的规定,爸爸们也应该担负起自己应该担负的这个责任,试想一下,我们做父母的在外面打拼的再艰难困苦,如果没有培养出接续发展的孩子,我们的家族如何可持续发展!我们的国家如何可持续发展!
在家庭教育的落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规定,上至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下至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都有各自不同的明确的分工,这让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无论是家庭、社会,还是国家都在家庭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了全方位的促进作用。我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有责任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地,为增进更多家庭的幸福与社会的和谐而贡献我的力量。党培养了我,我就应该发扬“老黄牛精神”,在甘做人民的孺子牛中实现我的价值。
在此,我也呼吁更多的父母停下奔跑的脚步来思考一下:
在家庭中,我们除了要注重事业的打拼,物资与名誉的追求外,对于和谐幸福的家庭的建设,对于家族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是否也应该沉下心来做些什么了吧!
学家庭教育促进法,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四:
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法律颁布后,微博、微信都被这个重磅消息霸屏,很多家长都在相互提醒“依法带娃”。“养而不教,教而不当”从传统的道德问题如今上升为法律问题,也就是说“子不教,父之过”中的“过”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这是继“双减”政策之后教育界又一次释放了减负的强烈信号。
要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应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带头树立良好家教家风,把总书记的讲话落实到方方面面,形成“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良好局面,通过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我感受颇深。
一、要在家庭环境上下功夫
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今天的很多行为,不论是好还是坏,都直接和家长的行为有关。曾经的我也是一名电脑游戏狂热爱好者,有时玩游戏时孩子就在身边看,他也想去尝试玩都被我阻止了,自己觉得孩子小不给他玩就好了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直到一年级下学期的某一天,我晚上下班回来看到孩子在偷偷地玩游戏,家庭作业也没有完成,我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从那以后我在家再也没有玩过游戏,并逐渐地和游戏说拜拜了,孩子也没有了玩电脑游戏的念头,学习成绩也一直优秀。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努力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平时要热爱劳动,多学习,孝敬老人,遵守社会公德,团结同事,不随意发脾气,不嘲笑挖苦。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应耐心地给她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告诉孩们犯错误不可怕,关键是要知错就改。当我们因不了解实情而错怪孩子时,我们应真诚说一句“请原谅,爸爸妈妈错怪你了。”
二、要在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有些知识和技能,与其告诉他百遍,不如陪他经历一遍。记得三年级的一次暑假作文是让孩子观察动物,再把它的特点描述出来。孩子说他想写蜘蛛,我就和他一起捉了一只蜘蛛,让他观察它的习性,写出真实的想法,后来这篇文章老师老师还给了他一个优秀。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我经常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观光,让他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与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得出结论。为使孩子养成爱学习、爱提问的习惯,我会告诉孩子,问题都有答案,有的问题是他自己能弄明白的,我会给出提示或者鼓励他多去思考,有些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也会坦然地说:“爸爸也不知道,等会我们一起去查资料吧。”有些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远远重于答案本身。例如孩子问:“蝌蚪怎么会长出腿?”“蚕怎么就变成蝴蝶的呢?”如果这类问题家长不能回答,就应买回蝌蚪和蚕,让孩子自去观察得出结论。作为父母我们不可能陪伴他一辈子,该放手时就放手,让他去经历、去探索。有些事你认为他不行的,事实上他能行,即使现在不行,也总会有行的时候。
三、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下功夫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中容易忽视的地带,心理的健康是完整人格的基础。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现代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很重,认为“严师”出高徒,往往只注意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批评多于表扬。我认为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使孩子性格孤僻、自卑、缺乏进取和自信心。作为家长,我觉得赏识对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会用“放大镜”多角度去寻孩子在各方面的“闪光点”,并加大表扬肯定。在孩子取得成功时应鼓励,与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然在孩子遭到挫折时,我会给予爱抚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爸爸相信你做得最好。”
四、要在家校配合上下功夫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密不可分。我们家长只有和学校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孩子上学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与老师一起度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作为家长的我们应经常和老师联系沟通,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家校联动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及其他方面表现,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以便更好地对孩子开展教育与学习辅导。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共同探讨,带头树立良好家教家风,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而美好的未来。
学家庭教育促进法,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五:
家是温暖的港湾,人一出生的第一站,她给了我们温暖,孩子的出生给了我们新的希望的延续,而延续需要我们通过教育来实现。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每个人开始教育的起点。作为父母我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教育的对子女的影响。现在我们国家把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到“国事”。《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告诉我们家长,虽然国家在给我们的孩子“减压”、“减负”,并不意味我们身上的责任减少了,可以松一口气了。相反,这些给了我们更多的要求,《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给了我们在如何教育子女上指明了一个方向。它不仅在形式和容上告诉了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也在其中告诉了我们如何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给孩子做个榜样,在他的心中树一座丰碑。每个人都有一个榜样,那个榜样就是我们自己。有句这样说,所有的孩子能配得上自己的父母,而所有父母不一定能配得上自己的孩子。所以作为父母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知,自己的见识,这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多不断的给孩子正确的方向。这也是我从《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得到深刻的感悟。
儿子出生在14年,那年记忆尤其深刻,初次为人父母,那种感觉又惊喜又觉得自己身上的坦子沉甸甸的,望着刚出生的儿子,也有些茫然。随看他的长大,从婴儿到幼儿园,再到现在的二年级,已经是半大的小伙子了。看着他一点点长大,感触频多。因为是在老家呆了2年的原因,他的胆子特别小,主动性不强,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更加没有自信。看到这了我急在心里,也很后悔自己没有把他带在身边。面对这些我们只有一起面对,让他逐步改变自己,重拾信心。现在的他虽然做得不是很完美,但是已经有非常大的进步了,对自己也自信了许多。
首先我们要给他多给鼓动和表扬,培养孩子的做事勇气和信心。如果他做得不好,也不要去大声的苛责和批评,记得在幼儿园初次上手工课,老师反映他不敢自己动手做手工,他把材料带回家来了,看到这里,他自己心里都是茫然和迷茫。我们说没事的,爸爸妈妈恰你一起做手工,然后在给老师。他眼睛立刻明亮起来,开心的点点头。我们三人立即动起来,他也全程参与做手工,并且很认真的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手工做完,他自己很自豪的面对自己的手工时,那种成就感就是他前进路上的推动力。上小学后,艺杭课堂举手很少,是个小闷葫芦,腼腆。我们就开始旁敲侧击,“怂恿”“诱惑”他去举手,不断的鼓励和打气。现在他进步很大,自己也能勇敢的举手回答问题。回家也会高兴分享在课堂上回答的问题以及回答问题得到的奖励卡。这时我们尽我们赞美之词去鼓励和表扬他,让他知道鼓起勇气行动,就会有收获。所以做为家长让孩子培养孩子做事勇气和树立信心是孩子成长关健的第一步。
再次就是家庭环境的营造,给孩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不只一次有人给儿子开过这样的玩笑,艺杭,我带你回你老家,爸妈不回去,只有你回去,这样行不行?儿子的头摇?得跟个波浪鼓一样,说:“我不回去,我要跟爸妈在一起”。是啊,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子女,都愿意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因为那是他的家,在这里他能够得到足够的爱,足够的温暖。在这里他可以享受到父母温暖的怀抱,享受到父母的培伴。家庭里我和妈妈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我们一起做家务,一起辅导孩子的作业,一起出去旅游,当孩子面对困难时,一起面对,给他创造温暖,和谐,宽松,充满爱和欢乐的家庭氛围。
还有坚持并且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及习惯。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也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儿子原来最不喜欢刷牙,而且爱吃糖。为此没少被我们揍和批。我和他妈妈每天都在坚持早晚刷牙,在我们的耳濡目染下,渐渐的养成认真刷牙的习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行为很多都是父母身上模仿学习的。他现在在读二年级,从一年级开始,一些学习习惯,比如课前预习,作业订正,半小时阅读,每日运动等。在学校指导,我们督促,孩子执行,这些都做得不错。这些其实也是对我们家长的一种坚持,持之以恒,我相信孩子身上会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我们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家庭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家长就是孩子航行途中的灯塔,家长只有不断的学习,“灯塔”才会越来越亮,孩子在前进的途中不会迷失方向。这样我们的孩子在家庭这艘船的保卫下,才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永往直前!
学家庭教育促进法,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六:
初读了《家庭教育促进法》,我的感觉是,其实这部新法,一定程度上就是想帮助家长缓解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焦虑症”,引导我们更多关注孩子健康成长中真正重要的方面,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促进政府和全社会在家庭教育理念更新和方法优化上投入更多资源,给予不同情况的家庭分门别类的支持,比如单亲家庭、委托监护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等等。这部新法规定了家庭教育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也明确了各级政府和各类社会机构的责任与尽责方式。可以说为市场上的资源,无论是盈利性资源还是公益性资源,流向家庭教育这个领域树立了风向标,为持续提升家庭教育对于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提升我国家庭普遍的“父母素质”和家庭和谐程度表明了政府的态度。
借着跟大家一起学习这部与我们家长和孩子都息息相关的新法,我想和大家分享几点感受。既是学习法条的体会,也是一直以来和家长朋友们交流中形成的想法。首先,我们家长必须在自己的心里,给家庭教育一个明确的定位,科学地理解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树立鲜明的界限,不要缺位的同时,注意不要越位,该守住的阵地要守住,该给孩子的空间要给足,该交给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的要交出。
我一直坚持认为: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辅助,换言之,我们家长不是老师的眼线和助教;家庭教育不是赢在起跑线的竞争与押宝,换言之,孩子的快乐童年时光不是我们为自己的焦虑买单的成本;家庭教育不是拼爹烧钱的阶层分水岭,换言之,昂贵的教育方式未必科学,理想的教育未必需要花钱;家庭教育不是衡量投入产出比的投资决策,换言之,我们没有权力替孩子决定他应该喜欢什么,他应该在什么领域投入自己的热情和精力。
在这个最初的认知边界圈定之后,我们可以结合学习新法,看看我们应该在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上,有哪些优化提升。第一,新法再次告诉我们:家庭教育,陪伴是最坚实的基础。新法第十七条第一款就是“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我们都知道,陪伴,是最长情的表白,陪伴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父母的陪伴,是孩子安全感形成的基础,也是亲子间信任的源泉。有了足够的陪伴,孩子才能放心地在父母的关注下大胆探索世界,向父母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有了足够的陪伴,父母才能细致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洞察孩子的发育敏感阶段,找到恰当的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有了充足的陪伴时间,聪明的家长和更聪明的孩子,一定能找到属于彼此的最快乐的高质量陪伴方式。
第二,新法提醒我们,家庭教育要以“当下”为本。教育当然要面向未来,但更根本的是要服务今天,给孩子一个完整、健康、快乐的童年。新法第五条第一款“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第十六条“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家庭教育”,第十七条“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很多人看来还很先进的理念——童年不是成年的准备期,儿童不是为了赢得将来的竞争而生活。“鸡娃”家长最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孩子身心发育的阶段性特点和规律,片面地将成长看成一条跑道,于是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还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你好”。新法尊重孩子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给了孩子平等的发言权,这是我们家长应该认真反思的地方。
第三,幸福快乐的能力,应成为家庭教育的追求。新法第十六条第三款“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引导其培养广泛兴趣爱好、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增强科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第十七条第三款“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健康细胞,幸福能力是未来一个人最重要的人生核心资产。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延伸,也不是对未来社会竞争的押宝。我们可能无法预测哪门学科在未来更有价值,哪个专业在今后更容易找工作、收入更优厚、社会地位更高,但我们能确认,获取幸福快乐的能力,一定是陪伴孩子一生的重要资本,也是将来我们可以放心地让孩子独自上路的关键因素。那么这个能力,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第四,共同成长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有的态度。新法第十七条第八款“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这句话简直就像是猴叔说的一样。多年来猴叔一直到处呼吁:我们不敢妄言教育,我们要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我相信所有用心用情的父母都会发现,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从孩子身上学到的,很可能比我们教给孩子的还要多得多。而且我们自己必须不断进化,不停升级我们的知识技能包,不懈学习,持续成长,才能努力跟上孩子的脚步,才有资格被我们的下一代带进由他们创造的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孩子面前,我们真的没有指手画脚的底气和导演、设计他的人生的资本,我们可能要在甘当人梯的基础上,学会随时放空自己,随时向孩子学习。
学家庭教育促进法,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七:
都说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我,在和儿子14年的相处中,一直共执一朵七色花。
遗落一片橙色花瓣:暖心
望着面前已高出我半个头的儿子,我的思绪回到了他的幼年时期。那时的他,很爱粘着我。每当我准备出门上班时,他都会扬起小脸,一本正经地问:“妈妈,今天你不要去上班,陪着我,好吗?”那时,我年轻,正奋力地拼搏在岗位上,每次都是草草敷衍了事,并没去多想孩子的需求。上幼儿园后,他和我一起上下班,我们的生活终于同步了。那段日子,他说他是最开心的。记得中班的一次“3·8”女王节活动中,儿子手拿着一朵花,祝我节日快乐,并告诉我:当他还是个天使的时候,就趴在天上认真地挑选着妈妈,左挑右拣,终于挑到了我,决定要做我的孩子。那一刻,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正是他这个小天使,让我收获了暖暖的母子情,感谢上天遗落的这片橙色花瓣。
吹去一片红色花瓣:叛逆
但是,我们之间还是没能逃过那该死的叛逆。
青春期,是每个人的必经经历,它神秘又美好,是一个人生命含苞待放的时期,朝气有活力。可是,提起孩子步入青春期,或许大部分父母心中都会涌起一股不可名状的焦虑与无奈,战战兢兢的陪伴与抗争。这个经历,犹如在寒冬腊月里盼着春暖花开。
我的儿子,14岁了,正处于这个叛逆时期。我也成了那焦虑与无奈的大部分父母之一。
在初一第二学期刚开学的时候,我收到老师的反馈:孩子上课没精神,听同学反映他拥有了一个手机。当时,我的脑子嗡一声炸了,因为我们家没有给孩子提供手机,那这个手机是哪里来的呢?买的?借的?偷的?我焦虑了,我愤怒了。没等孩子回答,自己就先发火了……,一度使母子之间拔剑弩张,火药味十足。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也并不成熟,遇到事情并不能客观理性的分析,也没想着怎样和孩子沟通,甚至自己也极端情绪化。作为母亲,我总会不自觉地用所谓的“对与错”衡量孩子的行为,却很少探究这一失控背后,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当孩子开始对着我沉默,我感到那样地无力,我知道,他是在对我表达着无声的抗议。
我开始反思,是不是哪里做错了,我开始求教身边的人,分析原因;我开始阅读专业的书籍,了解他的心理;我想,改变应该从我做起。慢慢的,儿子的心门又一次向我敞开……
我愿化作一缕春风,吹去儿子手中的那一片红色花瓣,回到我们的橙色时光。
保留一片绿色花瓣:平等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但是,这些爱往往又会掺杂着一些附加的条件。比如:成绩一定要好,动作一定要快,目标一定要完成……
曾经,我就是这样的妈妈。我总是不自觉地说:你如果做到了,我就满足你什么要求。在孩子看来,我们爱他们,是有条件的。没有达到要求是不是就不爱他们了呢?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成人感增强,但心理却又不成熟的时期。他们自尊心强,期待能被父母能把他们当大人看;可是行为上他们又像个孩子,不成熟、偏执。因此,在与儿子的相处中,我们保留一片绿色,平等相待。他努力克制自己,不做违规的事;我让儿子知道:父母对你的爱是无条件的,不管任何时候父母都是爱你的。
紧握一片黄色花瓣:陪伴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这个时期,孩子总是处在混乱和矛盾的心理状态之中。虽然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能像成人一样解决问题。但是往往他们因为缺乏相关的经验,因而结局总是失败的。被社会撞得“头破血流”,心理上就更加混乱矛盾。此时,孩子们往往是痛苦的。这就需要父母在一旁陪伴,或聊聊整个事情,或找找失败的原因,或就是无声地陪坐着,孩子也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在乎。
在我家,当孩子情绪低落,在沙发上独坐时,我会默默在他身边坐下,抱一抱他,听一听他的委屈与愤怒。即便他什么也不说,我也不会强求,告诉他:什么时候想说了,随时找妈妈,让他知道无论是说,还是不说,我们都在这里。也许孩子仍会沉默,但内心却会松一口气。让我们像孩子一样去感受他的压力,去陪伴他,去看见,去允许,去接纳,去静静在旁边等他恢复到平静。相信在此时,我们母子之间定是紧紧握着那片黄色的温情花瓣!
……
一朵小小七色花,见证我和儿子的母子情。一生很长,容许我偷藏三片,以待后期与儿子的共同成长。愿吾儿能手执七色花,用脚步丈量世界,聆听仲春时节温婉的清风,守望迟暮里醉酒的晚霞,品味山涧甘冽的溪流,探寻远处高耸山峰的“画意”!
学家庭教育促进法,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八:
近期,我园开展了《家庭教育促进法》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我进一步感受到家庭教育的神圣使命,身为家长的责任重大。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好孩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作为现在的我们,做得真是远远不够。
此次《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宣传,使我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宣传,我了解了法律出台的背景、家庭教育的内容、实施要求、九大方法为我以后教育孩子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和方向指引。
现在,我就和大家谈一谈自己平时的想法和做法,和大家一起共勉。
2017年1月,我满心欢喜的迎来了我的宝贝女儿,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做妈妈。在没做妈妈之前,我就想,等以后我有了孩子,我一定要好好教育她!然而一句“好好教育”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一直在努力的学习,看了好多育儿方面的书籍和专家讲座,再通过本次的学习,我意识到真正到了实处却不好落实。
我对孩子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视,对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勉。
一、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
孩子每天早上七点准时起床,晚上九点准时睡觉。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早睡早起不但有益身体健康,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好处。
二、培养孩子遵守秩序的习惯。家长教会孩子从小遵守秩序很重要,比如排队啊之类的秩序,懂得什么是先来后到,孩子从小学会遵守,做懂文明的好孩子。
三、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睡前刷牙、饭后漱口、勤洗澡,这样的卫生习惯要养成,对健康生活才会有帮助。
四、培养孩子爱分享的习惯。爱分享的孩子更懂得别人的感受,才能交到更多好朋友,让以后的人际关系更加顺畅。每次给孩子吃东西之前,我都会让孩子去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分一分,让她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更有出息。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过度溺爱会害了孩子。
五、培养孩子做简单家务的习惯。
根据孩子的年龄,让孩子做简单的家务。很多人以为孩子只要好好读书就行,家务事情一律不让孩子管。这样也许培养出一个高学历的低能儿,也许培养出一个学习并不好的妈宝男、妈宝女等,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很不好。所以我很注重这一点,如我会让孩子自己洗衣服,帮妈妈扫扫地,墩墩地,刷刷碗,捏饺子的时候帮忙擀皮等。这样的果活动,既提高了孩子的自身生活自理能力,也让孩子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让她懂得了感恩。适时的夸奖,鼓励,让孩子信心满满。家长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具体情况,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这对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很有好处。
我还教育我的女儿要懂得并努力去做到以下几点: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主要从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穿鞋,自己入厕,自己刷牙洗脸,洗屁屁,洗脚,自己叠衣服,叠被子等方面进行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件事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尤其需要每位家长的配合,团结一致,有共同的教育方针。
一般孩子3岁就上幼儿园了,有些孩子3岁就能够自己如厕了,有的孩子到了5岁还不会。早点把孩子如厕这件事情训练好,孩子会更受老师的喜欢和小朋友的尊敬和欢迎。因为幼儿园的孩子那么多,老师很难都照顾到。孩子早点学会如厕,也相应地减少了老师的负担,老师当然会更开心、更喜欢这个孩子,会经常表扬孩子,这又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两岁半的时候,我就锻炼孩子自己入厕了,给她买了一个小马桶,半夜上厕所自己坐到马桶上,还锻炼孩子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提裤子等,与此同时让她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
再比如自己吃饭,专心吃饭。在孩子第一次坐上餐桌吃饭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自己吃饭,而不是让家长喂饭。最开始孩子吃的不是很好,她可能会把饭弄得到处都是,衣服很快就脏了,但我一直认为衣服脏了可以洗,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一刻也不能忽视。从孩子能自主吃饭开始,我就教育孩子吃饭的时候就专心吃饭,不能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玩玩具等,我们家长也要为孩子做榜样,在吃饭的时候自己也要放下手机,陪孩子专心吃饭。孩子专心吃饭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孩子专注力,专注力强不强,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影响很大。直到今天,孩子已经掌握了以上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基本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我看来还是非常棒的。
二、哭闹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从三岁开始,就得让孩子明白,哭闹不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孩子在自己想做的事情被拒绝的时候就开始大哭大闹,很多家长一听哭声,就立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家长要有原则,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不该做的事情,即使是哭,家长也绝对不能妥协。
三、做一个懂礼貌,有教养的好孩子。
每个人都喜欢有教养懂礼貌的孩子。如果一个小孩儿见了老师长辈问好,跟大人说话有问有答很有礼貌、能在饭桌前安安静静坐着把饭吃好再自己把盘子收了、不争不抢,还给别人夹菜,照顾别人,坐电梯会在一侧等里面的人出来再进去,大人之间说话不插嘴,去别人家不能带走别人家的东西,不和别人要东西……大人就会有点儿惊喜地觉得这个小孩儿很成熟很有礼貌很招人喜欢。
然而,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有很多。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当你吃饭看手机时,孩子也想看;当你开的电视吃饭时,孩子也跟着看;当你见了熟人问好时,孩子也会主动问好……俗话说: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当家长的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二、手放开一些,大胆些。
在孩子想自己动手的时候,一定要给她动手的机会,只有尝试过失败过,才能成长。记女儿一岁的时候,很想自己拿筷子,奶奶说:不要让她拿快筷子,危险,别扎了眼睛。但是我认为这样的做法不是很好,的确筷子对于孩子来说的却危险,我们可以给她讲明白用筷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拿筷子时不能瞎跑,容易受伤等。而不能限制她学习的欲望,所以每次吃饭,我都会让她自己用筷子。然而女儿一岁半的时候就已经把筷子用的很好了。
三、不断学习,和孩子共同进步。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进步,作为家长的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转变传统观念,做一个新型家长。
3-6岁是孩子性格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们不要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幼儿园,真正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好地方是家庭,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发挥父母榜样的力量。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学家庭教育促进法,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九: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安宁,更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从立法目看,该法不是为了规制家长、约束家长,而是更好地引导家长,协调社会、职能部门,共同做好未成年家庭教育的工作,让未成年人在家庭这一重要学习环境里,更好成长,而这与每一位家长的“生养”目的是一致。所以,家长们不必紧张或担心自己不能自由教育孩子。
1、家庭责任方面:首先,就是将家长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责任从过往的传统观念、道德观念上升为法律条文。以白纸黑字、定律条文的方式加以明确。事实上这些规范要求都是我们每一个负责人的父母千百年来一直在做的,只不过是从无形要求转变为看得见的文字要求。
其次,就是将父母家长需要在家庭教育方面具体要做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和规定。从家庭关系、价值观念、人生观等等,全面规定家长在未成年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成长中要做的、要关注的、要学习的。
2、国家支持方面:规定了自中央至地方的各级政府在家庭教育促进方面各自应承担的职能,省级以上重点在与制度和政策制定,县区一级重点在于政策落实。重点在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服务、重点人群关怀、家庭教育市场服务监管等方面,体现国家部门在家庭教育促进方面的作用。
3、社会协同方面:全方位的规定了涉及未成年人成长的重点环节、相关机构的法定职能义务。具体体现在村居社会对家长监护人的指导监督、学校教育机构的支持、医保照护机构的关怀、文化机构对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支持等。
4、法律责任方面:仅有七条,从面上较为笼统地规定了对相关机构和个人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促进方面不履职做出了宽泛规定。整体上看并没有类似于治安处罚法或者刑法那样的较为严厉的惩戒性规定(仅仅是在涉及违法犯罪时,依据相关法律处置),这与家庭教育中各方的责任程度相关。
通过对《家庭教育促进法》有所学习和了解,让我在教育理念上有所升华:原来家庭教育不只是你一个家庭的事情,更是国家和全社会的事情,从单一的“血缘”责任升华为“法律”责任。
我们要加强家庭教育技能提升,教育孩子不只是给他吃饱穿暖,不只是每天的几句啰嗦。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到文化、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家长自身没有充足的储备,当然不能做好“依法带娃”的细致性的要求。
我们要摒弃“束缚”观念,放手去教育。立法的目的不是为了约束家长,而是引导和规范家长家庭教育行为,更多的是在指引家长如何去教育未成年人,事实上是在帮助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基于此,所有家长都无需因为家庭教育立法化而担忧自己的“教育权”。更直白地说,你只要不是用违法犯罪的方式去教育,都不会受法律制裁。但如果你要想做的更好,你要想自己的孩子教育的更好,你就应该遵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去实施。
最后,希望《家庭教育促进法》能真正地帮助中国家长,更好地做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这既是每个家长的期待,更是国家的责任。
1、家庭责任方面:首先,就是将家长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责任从过往的传统观念、道德观念上升为法律条文。以白纸黑字、定律条文的方式加以明确。事实上这些规范要求都是我们每一个负责人的父母千百年来一直在做的,只不过是从无形要求转变为看得见的文字要求。
其次,就是将父母家长需要在家庭教育方面具体要做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划分和规定。从家庭关系、价值观念、人生观等等,全面规定家长在未成年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成长中要做的、要关注的、要学习的。
2、国家支持方面:规定了自中央至地方的各级政府在家庭教育促进方面各自应承担的职能,省级以上重点在与制度和政策制定,县区一级重点在于政策落实。重点在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服务、重点人群关怀、家庭教育市场服务监管等方面,体现国家部门在家庭教育促进方面的作用。
3、社会协同方面:全方位的规定了涉及未成年人成长的重点环节、相关机构的法定职能义务。具体体现在村居社会对家长监护人的指导监督、学校教育机构的支持、医保照护机构的关怀、文化机构对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支持等。
4、法律责任方面:仅有七条,从面上较为笼统地规定了对相关机构和个人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促进方面不履职做出了宽泛规定。整体上看并没有类似于治安处罚法或者刑法那样的较为严厉的惩戒性规定(仅仅是在涉及违法犯罪时,依据相关法律处置),这与家庭教育中各方的责任程度相关。
通过对《家庭教育促进法》有所学习和了解,让我在教育理念上有所升华:原来家庭教育不只是你一个家庭的事情,更是国家和全社会的事情,从单一的“血缘”责任升华为“法律”责任。
我们要加强家庭教育技能提升,教育孩子不只是给他吃饱穿暖,不只是每天的几句啰嗦。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涉及到文化、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家长自身没有充足的储备,当然不能做好“依法带娃”的细致性的要求。
我们要摒弃“束缚”观念,放手去教育。立法的目的不是为了约束家长,而是引导和规范家长家庭教育行为,更多的是在指引家长如何去教育未成年人,事实上是在帮助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基于此,所有家长都无需因为家庭教育立法化而担忧自己的“教育权”。更直白地说,你只要不是用违法犯罪的方式去教育,都不会受法律制裁。但如果你要想做的更好,你要想自己的孩子教育的更好,你就应该遵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去实施。
最后,希望《家庭教育促进法》能真正地帮助中国家长,更好地做好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工作。这既是每个家长的期待,更是国家的责任。
学家庭教育促进法,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十:
《理解与尊重》
孩子的成长,是一扇窗扣开另一扇窗,是一朵花催动另一朵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代人成就另一代人。让孩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到更广阔的风景,去走更光明的坦途,成功的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题记
浅谈一些与孩子们相处的细节,或有片面或是观点不一致处,也望海涵。
我并非全职母亲,但从孩子出生到成长,我的参与不曾缺席,小到洗尿布母乳喂养,大到亲子陪伴,尽自己所能亲力亲为,只缘因我亲手将你们带到这个世界,睁眼看这大千世界,我愿意也有责任成为孩子们的坚强的后盾。如家庭教育促进法所言,践行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今日,我已为父母,依稀记得儿时,我曾渴望大人能倾听、理解、包容,犯错误时第一时间不是责问我,而是问问我缘由;有奇思妙想时不以大人自己的阅历来否认我或是告诉我等你长大你就明白了;闲暇之时能陪我一起玩玩我的游戏,而不是沉浸在大人自己的工作中。儿时的渴望,因为懂得,所以理解,或是因社会情况的不同,解决温饱与丰盈精神的不同时期的需求,我的父母辈们忙着建设从无到有的祖国,对我们少了一些陪伴与沟通。如今祖国富强,全面小康,衣食住行不缺,要求我们这新一代父母们,在解决基本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给予孩子们更多我们儿时所缺乏的精神上的养育。我们这一代也是在上一代的勤劳之上,看到了更远的风景,领悟了更新的知识,得到了更好的成长,这也要求我们对于孩子的陪伴和养育要带着我们这个时代鲜明的承上启下特色,去补充,去充盈之前的教育理念。
记忆很深的一次是,送大儿子去素养教育班的间隙去接小女儿幼儿园放学,车开到一半被老师告知,孩子中间下课以后不曾回来上课,简而言之“您的孩子不见了”,载着小女儿去教育机构的路上焦灼煎熬着我的内心,等到了素养培训机构,从六楼跑到了一楼,楼上楼下都找遍了,依旧没有找到大儿子,那时候我的内心是苍茫的,心是剧痛的,无数孩子被拐卖的惨相轮番在我脑海里如同电影一样一幕幕闪现,第一次体验到什么叫从脚底心一直拔凉,凉透到头顶心,理智战胜了惊恐,我选择第一时间报了警,然后通知机构动用广播寻人,赶到监控室查阅监控。幸运的是,十分钟以后任课老师给我打电话,因另一个孩子的指引,我的孩子找到了,在办公室等我。从一楼监控室到六楼老师办公室,我一开始的心情是愤怒的,想质问他“知不知道妈妈有多忙,一边带着妹妹一边还要找寻你,知不知道妈妈有多心焦,万一你不见了,妈妈就是哭瞎了一双眼也无处找你,知不知道妈妈有多自责,应该时时刻刻守着你,不让你失踪。”
而当我踱步自楼梯拾级而上时,作为一个母亲的天生直觉,让我深呼吸,压制住自己的满腔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轻拍自己的脸颊,让焦躁的表情换上微笑,我相信孩子,他一定有他的原因他的理由,他不是一个无理且不明事理的孩子。我轻轻地走到孩子面前,低下身来,与孩子目光平视,询问他怎么了。
起先因他天性腼腆,不愿意表达,不肯说。我便询问他“是否是老师批评你了?”摇头。“是否是同学欺负你了?”摇头。“是否是有什么伤心事?”换来的还是摇头。心中的怒火有些慢慢升腾,我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一下语气,告诉他“妈妈在,发生了什么事,妈妈永远支持你”。
事后我也不忘告诉他,“宝贝,你于我而言,比保温杯之于你更珍贵,如果妈妈找不到你,那心焦比你找不到保温杯更甚百倍,我的难过和伤心也和你找不到保温杯一样,下次不管如何,不要让妈妈找不着你”。这一刻孩子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告诉我,“妈妈,我明白了,这次是我让你担心了”。
我小时候没少挨父母的揍,我不支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用打骂来教育孩子,因为对于家长来说打骂的效果最快,且最省力,它可以让最不乖的孩子马上禁声,但是这噤若寒蝉的,是恐惧,不是成长,不是明理。无论我们怎么打骂孩子,孩子都会在事后抱着我们的腿,因为他们依赖我们,正因为这一份依赖,使得打骂大行其道、屡试不爽。在亲子关系中,作为绝对主导权的父母,在孩子年幼时,应该把他当一个“成年人”一样来尊重,尊重他的想法,理解他的心情,平等的交流,想他所想,思其所思。不以事小而不屑,不以事大而专权。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我却感恩我的孩子们,是他们让我初尝为人父母的喜悦,是他们让我明白自己父母的不易,也是他们让我从急躁变为平和,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何尝不是在进行自我的蜕变与成长呢?感谢孩子们,不因我是新手妈妈缺乏经验而埋汰我,无论我做什么都义无反顾的爱着我,感谢命运让我们成就这一世的情缘,此刻,我也如你们爱我一样的爱着你们。
学家庭教育促进法,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十一:
让孩子拥有一颗高贵的灵魂
看完热播剧《人世间》,第一个让我想起的就是家庭教育问题。剧中的周家是那个时代普通而又特殊的家庭。说它普通,这个家庭只不过是那个时代一个单职工、三子女的平凡之家;说它特殊,就这样一个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的平凡之家,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年代,居然考上了两个大学生。小儿子周炳坤虽然没有考上大学,却是一位堕入人间的爱的天使,他的故事更能催人泪下。
在这个家庭中,无不闪耀着人性的复杂而又斑驳的光辉。总而言之,周家对子女的教育是成功的。可是,我们在剧中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系统、完整的教育理论,而周家三个子女无疑都成了社会、家庭的有用之才。
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想,周家兄弟能感动万千国人的,就是他们身上的美好品德。
做事先做人,立人先立德。有德无才,平平常常;有才无德,人间大害;德才兼备,国之栋梁:德不配位,必遭奇祸!我没有接受什么系统的深奥的教育理论,也没有经历复杂漫长的教育工作。但是,我只认一个死理儿:哪怕孩子平平常常,也要把良好的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
道德教育,“善”字当先!我认为,在“善良”面前,“智慧”也要谦恭。在人们疯狂追求“智慧”的今天,“善良”是那样的可贵、珍贵、高贵,乃至遥不可及。当今世界的人们为了获取金钱和利益可谓用尽了所谓的“智慧”……或许,一场浩劫过后,人们才知道善良的可贵,只是到那时可能一切都为时已晚。
要想使孩子善良,我认为,情感教育应该排在第一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李玫瑾说过:一个没有感情的孩子是个喂不饱的白眼狼。所以,无论如何,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近年来,虽然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但素质教育的观念在人们心目中仍然很模糊。无论是学生的厌学、学校家庭一味地追求高智商,还是德育工作的无可奈何都表露出眼下的教育正走上了一条“唯理性主义教育”的歧路。而随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的信息化都都已经向我们显示了教育的世界趋势:情感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却把知识获得或智力训练的目标作为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漠视、扭曲和阻碍孩子的情感发展,父子或母子之间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为了达到纯粹的理智训练的目标,或者为了维护家长本人的权威,随意侮辱孩子的人格尊严,甚至根本不把孩子当成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好像目前也的确缺乏评价孩子情感发展的一整套措施或标准。
我认为,不间断地良好的沟通与互动才是灵魂与灵魂的有效陪伴!
他山之玉,不可以攻石;而他山之石,则可以攻玉。他人的成功教育虽然无法复制,但我们还是可以取一瓢饮的。祖籍中国上海的赵小兰,出生于中国台湾,8岁随父母移居美国,曾在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她创造了美国历史上华裔的多个第一:首位华裔内阁、首位亚裔女性内阁、首位二度入阁的华裔女性。
赵小兰是家中长女,她下面有5个妹妹,个个不让须眉,学有专长,各有建树。
赵家6个女儿全都出自美国名校,其中有4个女儿毕业于哈佛大学。二女儿赵小琴是威廉和玛丽学院的硕士;三女儿赵小美出任过纽约州消费者保护厅厅长;四女儿赵小甫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是一位律师;五女儿赵小亭也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硕士,如今是大学教授;六女儿赵安吉,用3年时间读完哈佛学士学位,在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后,回到父亲的福茂航运公司挑大梁。
她们的母亲叫朱木兰,是安徽滁州来安人。她教女有方,将6个女儿都培养成才,她常说:“我们给女儿的嫁妆不是金钱,而是教育。”赵小兰在题为《平凡与伟大——献给我的母亲朱木兰》的文章里写道:“从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了我的母亲,我幸运地成为她的大女儿。
赵小兰赴美一年后,看到周围朋友过生日时都会举办生日派对,于是也想举办一次自己的生日派对。妈妈完全赞成。于是,赵小兰邀请了许多同学,并和妈妈做了精心准备。可是那天晚上只来了两个同学,赵小兰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母亲自然将女儿的失望看在眼里,但她不动声色,照样为女儿高高兴兴地举办生日派对,照样切蛋糕、吹蜡烛、唱生日歌。她用自己的言行,向孩子灌输处变不惊、不卑不亢、自尊自重的生活态度。
每逢周末,她就和女儿们一起做家务,包括整理花园、清理游泳池,甚至家门口那条宽36米长120米的柏油车道,都是由小兰的父亲带领几个女儿一尺一寸铺设而成。在母亲的管教下,每个女儿的内务都由自己管理,睡前自己调好闹钟,第二天准时起床,赶校车上学。
赵家还有一条不成文的家规,那就是父母请客,女儿们不上桌,但一定要出来见客,并为客人们上菜、添饭。朱木兰说:“人生并不是只会读书便足够的。招呼客人,其实也是一种训练,可以让孩子们从中学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我常对女儿们说,人生做事好像开车,不能只会开直线,有时候必须左转右转。不要把伺候客人当辛苦事,当你们读书读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种放松和休息吗?”
2007年8月2日,朱木兰因病在纽约去世。布什总统在唁函中称赞她“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和心中充满深爱的母亲。她的精神和宽容给孩子们和知道她的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有母若此,谁个不爱!
对比一下朱木兰女士,真是令人羞愧难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虽然学不高,不可为师,但是足可以“身正为范”啊!朱木兰女士,实可以为天下父母所共鉴。而我现在所能做到的唯有以下几点:
一、当孩子跟我讲他感兴趣的事情时,我一定会集中注意力去倾听,绝不似听非听,或者一边做其他事一边听;如果实在没时间听,就一定要跟孩子约个时间来听;
二、跟孩子讲话,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时,一定要用平等的语气,建议的语气,这样孩子才有自尊;
三、让孩子参与家庭重大事务的研究决策,意见一致时,就以孩子的名义决定下来,来培养孩子果断决策能力;
四、孩子不正确的意见,也要耐心听完,然后站在他的角度来看一看这些问题,再重新与他交流;这样来培养孩子自我纠错的能力;
五、不回避一切善恶美丑,正负面的新闻都要跟孩子一起分享,培养孩子识别真假善恶的能力。
六、适时跟孩子一起观看高质量影视剧,探讨其中的任务事件,培养正确的三观。
我决心,从今以后,以身作则,培育孩子一颗高贵的灵魂!
学家庭教育促进法,做新时代好家长征文 篇十二:
“原生家庭”这个词近年来很流行,诚然现在网络上也有对“原生家庭”过度夸大解读的现象,但是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行为习惯、个人素养等很多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作为一名小学生的父母,我和爸爸也是第一时间认真学习了文件,获益良多。现根据文件内容,结合我们家庭实际教育情况分享几点学习心得。
一、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我们应该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不应该用大人的眼光来审视孩子的学习接受程度和能力。举个小例子,女儿还挺小的时候,为了锻炼她的动手能力,我们买了很多剪纸。大人眼中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剪纸,教起来却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效果不佳。挺长一段时间后,某天惊奇地发现,女儿拿出了早被束之高阁的剪纸,一个人在那剪得津津有味,无论是剪刀的运用,还是剪纸作品,都比之前有了质的飞跃,但这中间也没人教过。类似的小惊喜在女儿成长过程中比比皆是。所以对于根据孩子的年龄来科学引导学习的内容我颇有感触,相对于超前学习,我认为每门功课扎实的预习复习更为重要。适时的预习,可以让孩子对知识有提前的感知,带着问题去听课;扎实的复习,可以查漏补缺,夯实基础。
另外,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的知识能力、情商智商都有差别,父母不应该老是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比较。我们对女儿的要求是自己跟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只要有进步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给孩子设定的奋斗目标也要是孩子目前看得见,够得着,跳一跳就能摘桃子,这样才会更有动力。
二、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养儿育女之路,也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修行之路。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低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各方面还没有成型,更需要家长的引导和陪伴。我们女儿一开始读背古诗我们都是一起读,一起背的,你给我过关,我给你过关,是一种共同的、平等的学习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就会观察你是怎么学习的,先是模仿,然后慢慢就变成了她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对于低年级的孩,家长还可以采用一些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爱上学习,例如可以让他当小老师,以“过家家”的方式将日常所学的知识教给父母,平时开展一些家庭古诗PK大赛,口算抢答游戏等,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不会按照父母想的那样长大,而是会按照父母本身的样子长大。所以,为人父母,少要求一点孩子,多要求一下自己,相互促进,与孩子共同成长很重要。
三、严慈相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杜布森博士曾在《勇于管教》中说:“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栏杆是界限,知道界限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尺度在哪里。”所以我们要懂得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告诉孩子先做该做的,再做想做的,然后温柔而坚定地执行。“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养成习惯,把“他律”内化为性格中的“自律”。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严慈相济”很重要,我们既要有原则又不过分苛求,引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四、吃好每一餐,睡好每一觉,运动每一天
吃好、睡好、运动好。说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做到也不容易。我们家女儿的饮食起居都是老人在操心,从出生到现在,一日三餐从未落下,早餐更是变着花样准备。睡觉,在我们家排第一位,每天8点半基本就会安排孩子入睡,因为只有充足的睡眠,才会有充足的精力学习。每天放学后,我们都会先带女儿跳绳,打羽毛球或跑步等。之所以选择坚持打羽毛球,也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受挫能力,作为一项即时受挫的运动,能让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失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失败,培养不屈不挠的顽强个性。运动的过程也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什么事情都是由不会到会,不能因为害怕就拒绝尝试。
五、共同参与,分工合作,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是孩子温暖的港湾,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孩子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父母应该共同参与,分工合作,拒绝任何形式的“丧偶式”教育,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也能多站在孩子角度理解她,以平等的身份尊重她。父母一致的教育理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长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树立优良的家风传统,共促未成年人优质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