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一:
“啊,罗密欧,罗密欧!”朱丽叶说:“你在哪儿啊,罗密欧?为了我的缘故,别认你的父亲,丢掉你的姓吧!要是你不肯的话,只要你发誓永远爱我,我就不再姓凯普莱特了。”
当我想起朱丽叶说的话,我突然有一种深深的感觉。《罗密欧与朱丽叶》主要讲述了在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大家族不和睦的情况下,朱丽叶与罗密欧毅然相爱,他们不顾一切地相爱,过程异常曲折。最让人痛心的是,在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之后,他们却用自己的生命,来结束上一代人之间的纠纷。这是一个悲剧,然而,这一悲剧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
那是一个反封建斗争的时代,其中,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比较集中和激烈。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作品所揭示的当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黑暗。在这部悲剧中,莎士比亚有力地谴责了封建社会扼杀爱情自由的行为,谴责了几代人之间无原则的世仇。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年轻一代真挚、热情、不屈的爱,值得称赞。
是啊!中世纪僧侣统治下的禁欲主义是多么可恶。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邪恶的力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除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爱情故事,是不是还有这样一对对令人心碎的恋人呢?他们是顺从还是反抗?但是,有多少家庭在等待血的教训呢?
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是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一面普通而又非凡的镜子。他们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丑恶,也反映了他们争取爱情自由的决心和勇气。我们都应该赞颂后者的这种高尚情操。
“朱丽叶啊朱丽叶,你所在的地方的地方就是天堂……”罗密欧真挚而强烈的爱震惊了人们,他们坚定不移的爱是对封建社会的有力攻击,同时更给那些昏沉的人倒了一盆冰冷的水!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二:
看了这部戏剧,很容易把它与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作比较。大体内容均是在两个家族的阻碍下双双殉情。在我看来,两部爱情故事的不同之处更值得玩味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是在凯普莱特家的舞会上结识的,并且很快便坠入爱河,可谓一见钟情;而《梁祝》却严格遵守了相识相知相恋的过程,这可以从侧面映射出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东方含蓄蕴藉,西方显得跳跃性强,更加直截了当。≤xiandiaoyu.com≥
如果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那么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就有一支残破的独木桥。在劳伦斯神父的帮助下,朱丽叶本可通过假死药在墓中相会罗密欧,永不分开。可阴差阳错,罗密欧未得传信,不幸在墓前饮鸩而亡,朱丽叶也随夫而去。那独木桥本可使两人相会,却中途断裂,有情人难成眷属,实在让人扼腕叹息!
在《罗朱》中,戏剧冲突描写得也十分到位。当朱丽叶得知哥哥提伯尔特被罗密欧杀死后,庆夫之生、悲兄之死的感情同时而来,让她不知是喜是悲。“滴滴细流本是悲哀倾注却呈献给喜悦”,这分明是朱丽叶内心的哀号。不过最终罗密欧被放逐的痛苦仍占了上风,进一步表现了朱丽叶对罗密欧的爱。
看书并不是单纯地看书中人物的卿卿我我,或打打杀杀。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阅读方式。一部书籍之所以能够万古流芳,不只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更在于它的历史意义。莎翁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因而他的作品中常常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凯普莱特夫人对帕里斯的赞美,罗密欧对放逐的感慨,可以充分地看出莎翁对人性与人的价值的'肯定,这在当时对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是极有价值的。而我想罗朱的死,也是莎翁对封建势力的代表—蒙太古与凯普莱特两大家族扼杀人性扼杀爱情的控诉吧!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三:
我从小就喜爱看书,一到暑假,便缠着妈妈到图书馆借了几本书,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个性吸引我的眼球,我一口气把它给看完了。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传世经典之作,被人们称为西方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它讲述了这样一个经典的感情故事: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订下了海誓山盟,但双方家族是世仇。罗密欧在格斗中杀死了朱丽叶的堂兄,被驱逐出城。朱丽叶被父亲逼迫嫁给一位伯爵。万般无奈之下,朱丽叶服用了假死的药。罗密欧得知“死讯”,连夜赶回,在朱丽叶身旁服毒殉情。药效过后,朱丽叶醒来,发现罗密欧己死,她悲痛欲绝,将匕首深深地刺进了自己的胸膛。
当我读到“罗密欧从他怀里掏出毒药,倒进嘴里”时,我的心仿佛被揪了起来:“罗密欧,你等等,你等等,朱丽叶只是服用了假死的药!朱丽叶立刻就要醒来!”但是,再喊什么也没用了,毒药结束了罗密欧年轻的生命!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换来了两个家庭的和解,但正是由于家族的仇恨才酿成了这种无法挽回的杯具。为什么直到众人纷纷的离逝,直到最后一刻,仇恨才化解?为什么两家人不能互相宽容,互相谅解一些呢?如果双方能够宽容一点,那么结局也许就不会如此。
仇恨使人丧失了理智,丢失了许多人的性命。我想我们就应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待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学之间也要学会宽容,这样才能友好相处,共同进步。平时,经常见到同学之间正因一点小事而争吵,最终伤了感情。仇恨不会使人快乐,宽广的心胸才能与人和谐相处。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 篇四: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金代词人元好问的一首《摸鱼儿》,写尽了世间有情人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对于爱情的美丽传说比比皆是。但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似乎给了这首词最好的诠释。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莎翁的几部代表作之一。电影我看过,舞台剧也看过,但说到书,还是破天荒头一次。
两个有着世仇的人,却在偶然的机会下相爱了。为了能永远地在一起,聪明的朱丽叶想利用假死来冲破上代人的阻挠,换取新生。但上天却给他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由于传信人的失误,让罗密欧以为朱丽叶已经真正地死去。于是,他追其而去。朱丽叶醒后发现了罗密欧的尸体,悲痛万分。结果,她把枪口对准了自己……
都说爱情是不分国界的,的确如此。无论何时何地,剧情永远透着相似,对白永远似曾相识。远的不说,就说我们杭州,前便已有古人。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作为江南人,已经个个耳熟能详。他们为了忠实于自己的爱情,双双殉情。最终,化蝶相伴,比翼双飞。
关于爱情,对于十三岁的我,似乎离得还很远。但是,我敬佩他们。在别人眼里,他们似乎很傻——死了,什么也没有了。但真实如此吗?不!虽然,他们失去了“呼吸的芳蜜”,但却永葆着“红润的美艳”。永恒的青春以不可摧残的力量战胜了“灰白的死亡”,面对死神,相依相恋,永不分离。他们是胜利者!他们是爱情誓言勇敢的捍卫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今朝,又是七夕!耳边,似乎又响起了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古老的故事,正随着时间地推移慢慢地消逝;星空下,未知又有多少个美丽的传说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