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一:
九大博物馆馆长组成的点评天团,影视明星小剧场飙戏,素人守护科普国宝知识……震撼十足的开场,恢弘大气的舞台效果……没错,这就是央视爸爸燃烧大量经费制作的良心综艺节目《国家宝藏》。播出后,一夜刷屏,无数人自发安利,豆瓣评分9.3,B站弹幕满屏,使人仿佛看到了当年《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时的盛况。这样一个貌似严肃的节目,竟然受到老中青三代人的高度关注,实在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
节目的内容大概是:请出九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博物馆的二十七件文物,由明星当国宝守护人,小剧场讲述国宝前世今生,然后请出现任守护人讲述国宝今生故事。
而小剧场更是其中的亮点,官方吐槽轻快有趣。比如乾隆皇帝被演绎成拥有农家乐审美的盖章狂魔,被雍正爸爸质疑审美的遗传,被自家老爹和王羲之黄宗羲等文化大咖围绕diss,求乾隆宝宝心里的阴影面积。事情的起因是乾隆皇帝非要做一个集天下瓷器大成的罐子,在众人纷纷劝阻瓷器要素雅时,乾隆表示,我就是要过,要花,要复杂!
画风忽然转正,乾隆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儿臣要集历代大成,让后世记住大清的盛世!我就是在炫,我炫的是景德镇的匠人,我炫的是大清的盛世!”于是这个名为各种釉彩大瓶的瓶子,在0.002326的概率下被制造出来,成为瓷器之母。
我们不难理解节目的爆红,因为吸引观众的,是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的力量,是统一的力量。因为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清楚地知道,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源,它使我们的民族传承千年而未曾消亡。
传承千年的《千里江山图》繁复的绘画技艺,复杂枯燥的国画颜料制作面临失传;“中华第一石鼓”传承了千年文明,梁家三代为它辗转半个中国,却被一道浅浅的海峡隔在两岸;云梦虎地秦简讲述的则是秦一统天下前秦国基层小吏喜的兢兢业业……在这样的讲述中,我们体会到了文物的生命,看到了中华的文脉。
前几年初次看《我在故宫修文物》,就为工匠师傅们精湛的技艺深深震撼,一件件数百年甚至数千年前就已经沉淀出的美丽被他们一一打磨重现。而看了《国家宝藏》,当一件件国之重器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热血沸腾,一种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越发震撼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www.xiandiaoyu.com]
这是一种怎样的骄傲与自豪!他们是各行各业的顶级专家,它们是国家与民族的珍宝。当一件件文物被修复被发掘,他们与远古的工匠便完成了一次最伟大的对话,一件件文物被赋予了新的灵魂,来到我们的面前。
器物也是有灵魂的,而这灵气,来自人的赋予。我们很难想象,千百年的时光中,这些玲珑雅致的器物,如何凭借纯手工与经验被制造出来,又如何穿越千年的时间得以代代传承,我想,那是文化血脉的力量。
那些文物修复工作者和守护者们,到底是什么支持着他们完成一件又一件顶级工艺品的复原?是什么支撑这他们走遍大半山河,只为给后世留下这些文物?
这些以王津师傅为代表的人,他们看起来似乎与常人无异。但仔细观察,却会发现他们眉目中流淌的沉静与坦然,因为他们心中怀着爱情,对工作的爱。他们的成品又何尝不是他们人生的见证!那些器物中,灌注的是他们的灵魂他们的血液。器物已经易了主人了,他们也已融入器物中来了!
我们感谢这些人,是他们的坚守,使我们的灵魂之流依然纯净如新,民族的文化与信仰不会脱离我们的骨血。因为他们,我们明白传承并不只是为了传承,而可以是为了爱情。因为他们,我们明白我们是这片土地上的孩子,我们从它上面走出来。因为他们,我们明白我们是炎黄子孙,绵延千年的文化不会轻易丢失。
谁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向他们致敬,向中华民族致敬!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二:
今年,文姬老师和我一起开展了一个社团,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社团,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中国九大博物馆跨越历史的奇妙之旅,有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综合性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9家博物馆联手。让我们穿越到中国上下五千年,回归到上下五千年的生活,人文,历史。
是的,我们的历史到底多悠久呢?就像张国立老师说的 “我们有多年轻呢?上下五千年。”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震撼了所有人,五千年的文明之火一直燃烧至今,不曾熄灭,放眼全世界,也只有我们华夏民族能做得到。如果说《》是电视界的良心剧,那么《国家宝藏》就是综艺界的良心节目。恢宏的舞美,感人的故事,精美的文物所有的一切融合在一起,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这些文物前世与今生的感人故事。时间跨越千年,让我们领略了祖先们的精湛工艺和不屈的工匠精神;也让我们了解了国家的辉煌历史和珍贵宝藏,更加深了我们华夏民族五千年来的民族凝聚力,这一种凝聚力五千年至今不曾断绝,依旧发光发热。
1.守护人的选择
每个国宝都需要一个甚至一些守护人,才能绵延留长,每个守护人绝非是偶然,而是一种缘分与安排,比如我们的妇好鸮尊,这个尊的主人是妇好,她是一名女战神,是武丁盛世的皇后,也是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女英雄。而是守护人也是女性,也是有豪气气概的"女将军",她就是刘涛。从我第一次在电视看到刘涛老师,我就感受到她身上散发的一种女英雄气息,今天她有又守护着具有英雄的宝藏,相信一切都是缘分,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这个尊,第一次地展示了古代女性的地位,而发掘者也是敢想敢干的女研究员,当年挖掘这个遗址的女性就占了三分之一,所以由此说明不仅是守护人选择了国宝,更像是国宝选择了守护人。
王刚是另外一个国宝的守护人,他毕业于北京中央人民戏剧学院,他能研究戏剧,能懂各种乐器,所以他守护的就是曾侯乙编钟,这是战国早期的乐器,第一次让我知道曾氏家族也有这么一个名垂不朽的历史人物。
2. 发掘传统,弘扬传统文化
骨笛,迄今为止是最早的管乐器,八千年以前,有贾湖人敢于探索的精神,创造出至今是谜的是骨笛,谜的是什么呢?是它如何制作的?虽然有复制品的,但至于骨笛的孔用什么工具造的,至今都没找出原因。由此说明古人的智慧真的远远超出了人民的想象。除此之外,守护人蔡国庆说过一句话,让我们收益匪浅,骨笛留给学生是团结的传承,音乐就像文字一样,它以音乐的形式来交流。骨笛吹出来的音乐是民族音乐,吹响就相当于民族沟通,每当骨笛吹响,似乎就有一个很温馨的画面,贾湖人族围起来做陶,酿酒 ,吹笛的团结画面,中间有一堆火,真的让历史活生生地重现在当代中国。
3.古为今用的智慧,文物价值。
云纹铜禁,春秋中期的一件青铜器,整体用失蜡法铸就,也称熔模工艺法,这件工艺精湛复杂,令人叹为观止。现在这种蜡梗拼接法运用到了飞机螺旋叶技术上,航天技术人员发现铜禁的纹似云朵,后来通过研究,把当年的失蜡法运用到航天技术发动机,所以现代中国的飞机由原来的进口到现在的制造,创造了世界科技航天技术的创新。
漫漫历史长河,悠悠中华文化。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民族文化。文化传承,不能守旧僵化,更不能拒绝创新。只有用当下的社会语言讲出来、用当下年轻人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来,才能赋予其时代魅力。只要选对了表现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同样能赢得公众的追捧。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三:
又到了年关岁末,央视继去年《国家宝藏》第一季之后,在年关重磅推出《国家宝藏》第二季,通过一件件国宝的展示、一组组故事的讲述,生动再现国家历史文物的传奇故事,展现一个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别样风采,赚足一大批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芳心和眼泪,很多人忍不住发出“此生无悔入华夏”“满屏都是文化”这样的感慨。
正是这些独具魅力的“大国重器”,重新点燃了我们华夏青年的文化激情、唤起了炎黄子孙的文化认同。让我们重拾了那份渐行渐远的文化自信。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仿佛通过荧屏走出尘封的博物馆橱窗,伴随着厚重的历史气息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了一份对国土的热爱、看到了对文化的坚守和它们背后塑造者的那份匠心。这些品质,正是我们所有组工人应该具有的,我们要秉持这种精神,无畏地、坚定地走下去。
从国宝的前世传奇故事,看到组工人的使命与担当,从热爱到坚守,不知疲倦。
记得第一季湖北省博物馆有一件国宝,叫云梦睡虎地秦简,是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一批竹简,共1155枚。这些竹简,记录着秦朝一位名字叫做“喜”的基层官吏,处理完一天的事务,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兢兢业业地记录下每天发生的事情和律法名文,正是他抄写的这些竹简,为我们留下了秦朝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等反映秦代社会的一手详实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留下了秦代人的真实墨迹。在“喜”的墓葬中,一捆捆竹简井然有序,陪着他静静躺在他的棺室内。一位北大考古学教授不禁感叹:“这是一位多么热爱自己工作的官员,死后他的墓葬里全是竹简!”从“喜”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热爱自己工作的基层小人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平凡地坚守着。
作为今天的一名组工人,面对每天纷繁复杂的工作,或许有过抱怨、有过动摇,但我们胸中有理想,心里有人民,我们都无怨无悔地坚守着。就像《组织部的灯》一文中讲到的:“只要这里的灯还亮着,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有希望,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南开大学时,曾真情寄语南开师生: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今天我们这个伟大时代来临的时候,在基层一线更有着一批批新时代的“喜”,他们用热爱和坚守,书写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和信仰,践行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他们在平凡中坚守,他们是伟大的追梦人。
从国宝的今生故事讲述人,看到组工人的责任和执着,从坚守到匠心,孜孜以求。
在每件国宝的精彩故事背后,还有一位今生故事讲述人,他们一辈子、一件事,用毕生心血守护国宝的故事让人动容。无论是《千里江山图卷》国画颜料传承人仇庆年先生,还是一家人世世代代守护石鼓和故宫文物的梁金生;无论是战乱年代用生命守护大克鼎、大盂鼎的老奶奶潘达于先生,还是云梦秦简的解读人、中国法制史学的拓荒者张晋藩先生;无论是为了皿方罍平安归国做出不懈努力的谭国斌馆长,还是新疆博物馆丝绸路上对中国传统服饰的复原研究和艺术再现的楚艳老师……“良工造物,大匠诲人。”先祖们的创造,震撼了我们的灵魂,而每一位国宝守护人、讲述人用一辈子去发掘、修复、研究和守护国宝,把国宝的故事讲述给更多人听,则是源于他们高度的责任使命和大国匠心!
今天我们组工人要去了解和学习这样的坚守和匠人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孜孜以求,事无巨细,因为我们都是这片土地上最基础、最根本的力量,我们的工作是艰辛的,也是神圣的。我们要凝心聚力,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浮躁,用匠人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啃下一个个硬骨头,才能赢得群众的真诚点赞。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国家宝藏》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宝的故事被守护人一辈辈讲述着,组工人的精神也是如此,被一代代组工人传承着。文物和历史中,蕴藏着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答案。我们要学会从历史宝藏中去寻找到人生的路,做新时代最奋斗的“组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