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 这本书作文(精选7篇)

重读 这本书作文(精选7篇)
时间:2023-09-03 10:49

  重读____这本书作文 篇一:

  刘雨禾(初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英雄无数,各有千秋。初读《三国演义》,看着那一段段文字,一个个英雄传奇在我脑海中浮现。充满豪心壮志的桃源三结义、让人热血沸腾的赤壁之战、锦囊妙计草船借箭等等都让人难以忘怀。

  唯一让我不解的是为何刘备那么聪明,是一代枭雄,而他的儿子刘禅却那么没有出息,被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呢?抱着好奇心,我又重读了一遍《三国演义》。我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刘禅。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之后,年仅17岁的刘禅继位,开始与相父诸葛亮一起共事。蜀国在刘禅刚开始掌权时状况就已经很不乐观了,就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的“益州已疲”。而在刘禅在位40多年,蜀国百姓基本安居乐业,不受战火的干扰。可以说刘禅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将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他还是有一定能力的。

  刘禅心胸宽广,诸葛亮病逝后,朝中一些嫉妒诸葛亮才华的大臣,奉劝刘禅说不要厚葬诸葛亮。可是刘禅没有听信他们,隆重地厚葬了诸葛亮。此举也获得了很多官员的信任。就连南朝史学家裴松也评价刘禅是“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除了非常人能比的心胸,刘禅也有着过人的智慧。刘禅一生中最大的黑点便是“乐不思蜀”,也正是因为此事,他被扣上了“扶不起的阿斗”的名号。其实,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当时的蜀国已经内忧外患,他只是为了保护蜀国的江山,保护蜀国的老百姓,故意让司马昭以为蜀国已经不堪一击,没有必要现在攻打它。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刘禅的智慧要用心体会,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时的情况才能发现。通过这个发现,我感觉学习或者做事都要仔细地推敲研究才能做的更好。

  重读____这本书作文 篇二:

  张博雅(初一)

  读书好比一次旅行,每走一段路,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初读《海底两万里》时,我其实没有特别震撼的感觉,尼莫船长这个人物虽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感觉始终无法走进尼摩船长的内心,觉得他是一个谜,身上充满了太多的矛盾和谜团。[本内容由 西西作文 WWw.Xiandiaoyu.com 整理]

  两年后一个寂寞的夜晚,当我重新翻开这本书时,又一次被它深深吸引,义无反顾地跟随它再次穿越到150年前的法国,与故人重逢在神秘的“鹦鹉螺号”潜艇上。这次故地重游,让我收获颇丰。不仅惊叹于作者凡尔纳非凡的想象力,同时也揭开了尼摩船长神秘的面纱。

  尼摩船长,是整本书的灵魂人物,同时也是个充满矛盾的人。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靠自己的才华造出了“鹦鹉螺号”。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的逝去会落泪;会把上百万的黄金分给穷人;会收容所有仇视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重读这本书,我发现他是一位善良,充满正义感的人。

  然而另一方面,尼摩船长又一个不折不扣的残酷的复仇者。他因战争失去家人,导致他的性格忧郁。长期与世隔绝的生活又使他变得冷漠、残酷,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他向往自由,却强行干涉别人的自由。“无论在哪里,我都尽力做我能做的好事,同时也干我该干的‘坏事’。要知道,正义并不等于宽恕!”从他的话语中,我们听出了他埋藏在心中对殖民者深深的仇恨。重读这本书,又让我看到了尼摩船长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合上书,我感觉的确不负此行。150年前凡尔纳幻想的《海底两万里》,其中的很多东西如今都已实现。但比科学技术更久远也更永恒的,是千百年来人类面对自然、面对社会、面对内心世界的复杂态度。反思这种态度,学习它的正面价值,吸取其中的教训,这是今天我重读《海底两万里》所得到的最大收获。

  重读____这本书作文 篇三:

  李涵睿(小六)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一部著作,他不像《红楼梦》那样哭哭啼啼凄凄惨惨,也不像《三国演义》三十六计尔虞我诈,更不像《水浒传》的官逼民反打打杀杀,《西游记》浓厚的魔幻色彩,深深地吸引着我,初读的时候我被孙悟空的神通广大七十二变大闹天宫所吸引,我为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除魔西天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的一个个小故事而着迷,读完之后仿佛只是看了场热闹的大戏。

  直到现在,我平下心拿起书细细的品读每一章节我才发现,其实,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和白龙马合在一起是一个人。孙悟空代表的是人的心,他是放纵的过于自由的,他无法无天搅乱了三界,大闹了天宫,只有紧箍咒才能控制住他;猪八戒他贪吃贪财贪睡,他代表的是人的欲望,沙僧挑着扁担,背着行李,它代表着一路上都背着重担;而白龙马代表着意志,驮着唐僧一路西天取经不畏艰难,坚定不移;唐僧代表着人的本性,所以他是师傅。

  而取经则是修炼的过程,孙悟空的心修炼好了成为了斗战胜佛,在故事的最后孙悟空请求佛祖把他头上的金箍去掉,佛祖说,你摸摸看,孙悟空用手一摸紧箍已经不复存在,其实是孙悟空自己的内心绑住了自己,这也呼应唐僧出现时说的那句话:“心生,种种魔生。”

  重读《西游记》这本书,我悟出了一个人生道理,想做成一件大事,必须遵从本心,坚定意志,踏实做事,勤勤恳恳,不要过于放纵自由,控制贪念,方能取得成功。

  重读____这本书作文 篇四:

  李抒言(初二)

  当你初读一本书时,你会有奇妙的想象,问题的思考和遇到一些不太理解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三体》,一本我在小学时读过的科幻巨著。最初接触这本书时,我朦朦胧胧,许多科技与人生哲理问题完全看不懂,于是我大段的跳读,乱读一通,想尽早“读完”这本书,告诉大家我以这么小的年龄就读完了《三体》这部巨著。相对的,书中庞大的世界观我也读不懂,只觉得这本科幻巨著是那么的繁琐,像是一道巨大的铁门,我却无论如何也推不开。

  在父亲的推荐下,我重新翻开了《三体》这部书,以前的我只是总觉得这部书平平无奇,反而相对比较繁琐,应当读不下去的吧。然而读完后,我的感受便不同了。

  重翻开书,一切是那么熟悉,却又遥远的不可触及。关于水滴击毁人类的飞船的故事,无疑是令人震憾的。初读时的我被震憾到了:水滴来回穿梭,以几秒钟的时间便催毁了一列人类飞船,太过瘾了!重读后的我被震憾到了:末日下人类的傲慢一展无余。人类建造一批又一批的飞船,高高在上,无比自信之时,仅一个探测器用“撞”的方式便使人类绝望,多么可悲啊。自此,我便对“弱小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这句话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重读《三体》这本书,我理解的事物不同,发现的思考也便不同。

  《三体》第二部节尾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脑洞:黑暗森林法则。即便是一个推测,却给我留下了疑惑。初读时我迷惑:两个文明为何不能和平交流。重读时我迷惑:宇宙即为黑暗森林,每个持枪的猎人便都看不清对方,猜疑链便产生,大家继续笼罩于黑暗下。有没有那么一丝可能两个文明真正友好相处,没有猜疑与争斗,黑暗森林迎来一缕阳光,照在两个猎人的脸上——他们都放下了武器。重读《三体》这部书,我所认知的世界不同,探索的问题也便不同。

  重读时人的感悟会不同,人的理解也便不同。当你重读后有了与初读时截然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时,我们才能真正的发现这本书。

  重读____这本书作文 篇五:

  郝一鸣(小五)

  吴承恩在《西游记》开篇写到“预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意思就是“要想知道人生的真谛,那就必须看西游记!”

  初读《西游记》

  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儿童读物就是《西游记》,里面的故事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是我孩童时期耳熟能详的故事,粗略的知道了西天取经的劫难灾数,但是对西游记具体讲的什么不清楚,就喜欢看孙悟空和别的妖怪打架,觉得战斗才是西游记正确的打开方式,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武力来解决,不服就打,打到你服为止。

  重读《西游记》

  长大后再看西游记,战斗反倒不是最重要的,纵观取经路,我看到是每个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孙悟空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当我们看到它一人一筏四海漂泊的时候会为他感动;当我们看到他飞身一跃时候会佩服它敢为人先的勇气,当它被师傅一再误解时,我们敢念他仍能在师傅有难时挺身而出,重情重义,信守承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说明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动摇他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值得我们学习;猪八戒虽然从天蓬大元帅被贬成猪胎,可是你在他身上看不到一丝落魄的样子,别看他平时笨笨的,但是在唐僧误会孙悟空打死人将孙悟空赶跑,八戒为了救师傅智击美猴王这件事上,说明八戒遇到大事有担当;沙僧一路上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看似没有什么分量但是他保证了团队的完整和稳定。四位西天取经的师徒,最后都获得了正果,也被凡人所崇拜。

  感悟《西游记》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经历的种种困难,其实就是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挫折。这部书告诉我们:人生有许多困难,我们要锻炼自己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做一个善良、勇敢、坚定的自己。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首,每次重读都会带来不一样的发现,就像一道特殊的光,不同年龄去读都会被这道光照见心中不曾被照亮的地方,我会继续读下去。

  重读____这本书作文 篇六:

  汪隽美(初二)

  有人说,每本书都是一坛酒,有的历久弥香,有的归于平淡。重读《苏菲的世界》这部书,我感叹这酝酿已久的酒,愈陈愈香。

  偶遇——哲学的种子

  八、九岁的我站在木凳上,费力地踮起脚尖,手扒拉着高大的书架,一本绿皮书跌落在我的脚边——《苏菲的世界》

  “你是谁?世界从哪来?”那是一封很简短的信,却莫名勾起了我欲一探究竟的奶奇心。一页页的翻阅,遇到长篇大论的哲学论述,没有耐心仔细看,后来,甚至直接跳过,可能觉得了看了也不会懂。但令年幼的我映象至今犹新的是一处比喻:“关于小白兔,最好将它比作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我似懂非懂地把这句话摘录在我的摘抄本里,哲学的种子也就此萌发。

  再读——哲学的花朵

  步入中学后,紧张的学习节奏,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少了,我周末闲暇之余整理书柜,《苏菲的世界》再次跳入我的眼帘,这是第三次重读,它一次又一次地洗刷这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我跟着它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我不再抗拒哲学的长篇大论,而是慢慢地学会静心思考。就像是踏入了哲学与爱丽丝仙境,还顺带捎上了侦探推理。

  我将这世界抽丝剥茧,不由得寻找前人的足迹。它向我展示黑格尔、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画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没有了时间的限制,没有了思想的束缚,我的灵魂有了不一样的思考。哲学的花朵就此怒放。

  蝶变——哲学的果实

  我似懂非懂地询问爸爸,书中的疑惑,爸爸说:“哲学就是生活,哲学就是硬币的正反面,哲学就是潮起潮落,哲学就是月圆月缺,哲学就是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我似乎慢慢有了蜕变,面对初中学习生活,不再浮躁;面对考试的挫败,不再哭泣,敢于面对;我学着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惊讶花草的顽强;称赞厉害的人,拥抱喜欢的人,歌颂伟大的人!我开始学会热爱,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哲学延续的果实代代轮回。

  重读《苏菲的世界》这部书,我是谁?又从哪里来?

  苏菲,期待下一次的重逢,期待下一个崭新的我。

  重读____这本书作文 篇七:

  麻欣玥(初一)

  “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读一本好书,可以使你受益匪浅。近期,我又重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

  初读时,我仅仅了解了鲁迅先生幼时及青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与经历,了解了鲁迅先生丰富多彩、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童年时期的天真烂漫。

  重读这本书时,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体会到《狗。猫。鼠》中对社会上那些“名流们”的讽刺;《范爱农》中对挚友范爱农的追忆;《五猖会》中对家长不在意孩子的感受的批判以及《琐记》中对像衍太太这种心口不一的人的讽刺。

  重读后,令我感悟最深的则是《二十四孝图》及《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中主要写了二十四位古人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无条件服从父母,其中有些毫无人性的做法,也要被人们当作学习的楷模,例如“郭巨埋儿”。“郭巨埋儿”主要讲了晋代的一位“孝子“郭巨家境贫寒,家中有一位老母亲和一个三岁的孩子,为了侍奉老母,担心老母因为家中有个孙子而减少她自己的饭量,便打算挖个坑家把孩子埋了。这体现了在封建社会,往往对“孝”要求得十分极端,而在鲁迅主张的“五四运动“时期的革命者们就极力抨击儒家学派的这些迂腐的思想。

  《父亲的病》主要回忆了父亲生病时几位庸医如何耽误父亲治病,以及如何高价开出一些无厘头的药方。因此,鲁迅选择了去日本学医,不让庸医耽误更多人的生命,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个关心人民的人。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一本好书值得我们多次阅读,值得我们反复思考,只要用心读,每遍都会有收获!

Copyright © 2018 www.xiandiaoy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西作文 陕ICP备17000724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