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资料 篇一:
马欣悦
大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长城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长城全长约12600里。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登上八达岭长城上,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云遮雾障,禽鸟齐鸣,溪流淙淙,好像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您往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长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这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上顶地面的地方铺满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击口,内侧建有宇墙。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似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楼,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
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资料 篇二:
赵晓涵
长城,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它曲折蜿蜒,绵绵起伏于辽阔的土地上。长城的总长度约两万千米,因而被称为万里长城。
中国的长城始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后连成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精神。
长城大都现在山岭最高处,非常的坚固。万里城墙上,有着很多的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楼烽火台,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www.xiandiaoyu.com】
关于长城还有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在修建长城的时候,除了60岁以上的老人,其他的青年都必须得去修建长城。范喜良和孟姜女新婚不到三天,就被官兵抓走去修建长城了。后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地到长城去找丈夫。谁知有人告诉他范喜良已经死了。他便在长城脚下痛哭,不知哭了多久,只听轰隆一声长城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骨。秦始皇看到了孟姜女。见她如此美丽,想逼他做妃子。但孟姜女将丈夫安葬好后,将秦始皇痛骂了,然后跳海自杀了。多么感人的故事啊!
长城,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资料 篇三:
潘雨晨
长城,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它曲折蜿蜒,绵延起伏于辽阔的土地上。历代长城总长度约2万千米,因此被称为万里长城。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长城修筑的历史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纪的西周时期,周王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为了相互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长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长城以自卫。这时长城的特点是东、南、西、北方向各不相同,长度较短、从几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为了与后来秦始皇所修万里长城区别,史家称之为“先秦长城”。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2000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经验。2000多年一直遵循这一原则,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则,创造了许多种结构方法。有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结构;在沙漠中还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可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的创造,在今甘肃玉门关、阳关和新疆境内还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这种长城遗迹。
长城,用“举世无双、独一无二”来形容它,一点也不过分。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让我们一起登上长城,观赏它的雄伟壮观,领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资料 篇四:
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建筑,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东西绵延一万三千多里,因此又称“万里长城”。长城如同一条沉睡的金色巨龙,静卧在崇山峻岭之间,守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长城是一项世界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为了防御敌国入侵,修筑了烽火台,并用厚重的城墙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抵御匈奴,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他就地取材,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建成了万里长城。可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战乱和炮火,那时的长城已化为碎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万里长城是明代修筑的,总长为8851。8千米。
绵延万里的长城是由城墙、关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的完整工程体系。
城墙作为主体部分,根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在平原或要隘之处修建得高大而坚固,而在山势高险处修建得低矮狭窄。城墙顶宽约四五米,城墙外侧沿上有两米多高的垛口墙,上部设有望口,下部设有射洞和擂石孔,供瞭望和射击用。
关城作为防御据点,建在对防守有利的地形上,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大的入侵者。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可见关城的重要性。
烽火台作为传递军情的重要据点,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建在高山险处或峰回路转处,这样每个台都能够互相望见,便于查看和传递消息。
长城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故事是讲孟姜女和范喜良新婚不到三天,范喜良就被官兵抓去修筑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在长城脚下得知丈夫因饥饿劳累而死,她悲痛欲绝,放生痛哭,声音惊天动地,八百里长城轰然倒塌。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也是中国及世界的宝贵遗产,我们要保护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