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篇一:
2020年对于我们全中国的人而言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冠疫情在全中国爆发让我们陷入了困境,但是在我们全中国人的齐心协力下战胜了这次困难,让我们度过了更美好的春节。
在这个春节里,我读了不少的经典名著,接下来我就来介绍这本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开头的几段写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朝花夕拾的意思是早上开的花,到晚上才来捡,这说明了这篇散文集是鲁迅先生在晚年时来描写自己童年生活的一本散文集。每个人都童年都是无忧无虑,天真快乐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童年的生活早就离我们渐行渐远,最终成为回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开头的几段写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本内容由 西西作文 WWW.xiandiaOyu.com 整理]
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这本书不仅仅写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也写出了鲁迅先生对封建社会的腐败,迷信的痛恨。
在这个春节里我收获了很多!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篇二:
童年总是有喜,有悲,但经过岁月的冲刷,那些事都好像镀上了金边,在记忆中闪闪发光……
——题记
谈起鲁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朝花夕拾》却带给我们一个别样的鲁迅,一个曲折老人记录童年的回忆录。
书卷里散发着天真浪漫,很多故事不经意间把我感染了,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折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特别是《五猖会》一文,初看题目我以为是鲁迅参加了一个活动,可读着读着,却很酸涩,因为那天的五猖会他没记得多少,倒是用了很大的篇幅在描述自己背书的经历。鲁迅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严苛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出发前,父亲要求背完书才能去参加五猖会,背不出则不准去。而当鲁迅背完书被批准去看五猖会时,他早已没了兴趣。
读完文章,我的眼前浮现出相似的一幕幕。同学生日约了一起打篮球,非要完成所有的周末作业才能去打篮球;餐厅里,美味即将上桌,妈妈说先把单词背了我们再动筷;教室里,同学们欢呼雀跃聊着春游目的地的景观,语文老师说先把春游作文的提纲列一列……
我的童年记忆中可以“抄”出几篇和鲁迅相似的文章吧,感觉自己和鲁迅是“同病相怜”,妈妈和鲁迅的父亲是“臭味相投”。
“继续,拉熟练了!再下去玩!”妈妈坐在一旁帮忙拧紧了节拍器的发条。
“咔嚓”弓毛断了,我拔下断落在二胡卡槽里的那根弓毛,也许是《赛马》的最后一段拉得太猛了,我只想拉完二胡到小区楼下好好玩一下,我的小伙伴还在等着我呢。
“最后背谱拉三遍,拉得好下去玩;拉不好,继续拉!”妈妈看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我,又强调了一遍拉完拉好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我闭上眼睛背着曲谱,手上的弓子左右穿梭,我想象着和小朋友们在小区楼下追逐打闹的比赛情景……
“很不错,收拾一下,下去找小伙伴们好好玩吧!”
我快速收拾好二胡,抓起新买的陀螺,夺门而出!
……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啦?”妈妈看着我手上还没有开封的陀螺,诧异地问。
“哎……他们都回家了!”我深深叹了口气,把陀螺扔在地上。
爸爸看到僵在门口的我们,走过来边安慰边调节气氛:“明天我们早一点练习,争取早一点下去和小伙伴们玩!”
记不清拉了几遍,拉得是否熟练。记忆里只有不停地、反复地拉琴。拉了什么也毫无印象!只想尽快拉完琴和小朋友们尽情玩耍!当我想尽一切办法背完谱拉完琴,到楼下看到约定的场地空无一人时,我失望至极!那种心情跟鲁迅是一样的,甚至更糟糕,他背完书还去了五猖会,而我背谱拉完琴却和小朋友们失之交臂!
看完鲁迅的《朝花夕拾》,我印象最深最有共鸣的是《五猖会》,我和爸爸妈妈分享了这篇文章,并说了自己的感受。
“五猖会”是诱饵,背完“鉴略”是条件!你们是和鲁迅的父亲约好了来折腾我们这帮孩子的吧!?我拿着书指着前言里解读不解地问爸爸和妈妈。
“没想到我们和封建社会的鲁迅爸爸是一个做法,真的有点out!”爸爸似乎在反思了。
“天下父母心,对待读书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不过是要换个愉快的方式啦,你也长大了,我们不能总是这么威逼利诱。”妈妈似乎开窍了。
“换种愉快的方式,比如先去好好玩,畅快玩好回来踏实写作业、拉琴!”爸爸笑着说道。
“一言为定!”
金色的童年,每个人都曾拥有过,“儿时不知童年贵,白首再会忆童年。”童年的点点滴滴再回首看来,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可忆!童趣,让你回归自我……
一一后记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篇三:
今天,我又读完了《朝花夕拾》中的《琐记》一篇。
本片主要讲述了,从儿童要上学堂经过的一些琐事,表达了鲁迅先生怀念儿时,想要为自己未来过得很好,好好学习的思想感情。
读完这篇以后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每个人都想一直留在儿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人都会成长,慢慢变老,时间带走了童年太多的快乐,当然在童年许多不能理解的人和事、忧愁,随着年龄和阅历也逐渐开始理解和明辨是非。
在文章中衍太太这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开始看到鲁迅写她对自己的孩子要求狠,却对别人家的孩子特别宽容,甚至纵容。我读到这里和鲁迅的最初对衍太太印象是一样的,就是对凡事不和孩子家长告状告密的大人的印象在孩童的心里那就是大大的“好人”,那时衍太太就是鲁迅小时候自以为的好人。譬如:“
举一个例说罢,冬天,水缸里结了薄冰的时候,我们大清早起一看见,便吃冰。有一回给沈四太太看到了,大声说道:“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我们推论祸首,认定是沈四太太,于是提起她就不用尊称了,给她另外起了一个绰号,叫作“肚子疼”。
衍太太却决不如此。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由此可见,衍太太的“好”是在鲁迅写此《琐记》时才泾渭分明的。
鲁迅小时候看待问题就有了自己的看法,衍太太做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看在鲁迅眼里就让鲁迅小小的心里产生了反感。《琐记》是这样写的: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以上这些还不是最让鲁迅生气的地方,最让鲁迅生气的地方明明是她教唆鲁迅回家翻翻他家母亲的首饰可以变卖买东西吃,鲁迅没有那样做,凭着他自己的秉性也知道不是好事,可是衍太太还是放出流言说鲁迅把家里的东西偷出来卖了……
关于这段童年经历,成年后的鲁迅的愤慨在《琐记》是这样写的:
流言的来源,我是明白的,倘是现在,只要有地方发表,我总要骂出流言家的狐狸尾巴来,但那时太年轻,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而后好几年,鲁迅长大了,懂得了许多道理,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这让他开始重新看待他在童年经历的人和事等许多东西,比如衍太太这个人,就让他重新审视了一番。通过读这篇《琐记》,让我认识到人的两面性,同时也让我感觉做人还是要做沈太太那类直来直去的实诚人,绝不对不能做衍太太那种表面对人家好,可是内心却不是真诚的一类人!
读了这篇文章,我受益匪浅。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篇四:
拾花谈朝夕
赵子欣
在风雨飘渺的旧年代,人心被黑暗笼罩,而他犹如一束光,驱散了雾霾,用他手中的笔书写了人生的意义。他就是周树人,更亲切地说,他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家——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原本学医,可他却发现,即便治好了人的肉体,也挽救不了他们的灵魂与精神。于是,他果断弃医从文,《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一部部神作从他的笔下流泻而出,《朝花夕拾》则是这些旷世佳作中,语言相对柔和、内容相对轻快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中有十篇文章,分别回忆了鲁迅不同时期的经历。其中,《狗猫鼠》对我的触动最大。在此文中,鲁迅先生隐晦地将旧社会的绅士、教授一系列人物比作猫,而平民百姓则是鼠,那些盲目相信大角色的人们则是对应了文中的狗。
当时的绅士和教授们负责“引导”青少年,实则是在加害于人,禁锢了少年人的思想,使其变得和自己一样腐败。他们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打压百姓,剥夺他们的权利,而百姓无力反抗,就像是猫欺耗子。文中把猫认成大象的狗,是指那些误把大角色当成正道的人,他们精神麻木,但不是无可救药。这一系列的比喻柔中带刚,锋芒毕露,使我不得不叹服鲁迅先生。
《朝花夕拾》有温情,也有嘲讽。这如同一根裹着羊绒的针,乍一看,你还看不出什么,再仔细一品,才惊觉作品所含之深意。
黑夜会逝去,总有一天会有一人捧着烛火迎来黎明。封建社会在人民力量的推动下轰然倒塌,人们建起一座新的桥,它通往富强与伟大。而鲁迅先生则是这座桥的铺路人,他引领我们在长虹下奔跑,去呐喊,去追寻,去创造!
十篇文章,十件旧事,十种情感,十类表达。我忘不了鲁迅先生,他的长妈妈,他的《山海经》,他的小隐鼠……都令我难以忘却,铭记于心。如果可以,他应该更想做一个闲人,从早晨拾到黄昏的花儿,而不是与世俗为敌。他如同一颗洁净的种,在肮脏的尘土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用繁茂的枝叶保护需要保护的人。即使他知道,《狂人日记》这第一篇白话文问世后,会遭万人争议,但他仍义无反顾地站上了风口浪尖,为的是给给迷失方向的人指一条通往光明的路。正是这样一个铁血无谓的人,才能说出惊天动地的话语:“猛兽永远独行,只有牛羊才成群结队。”“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他的文字永远一针见血,也正因这样,伟人音容才得以永久镌刻。
鲁迅先生,百年树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同我们一样,有家有情;他又是个不凡之子,他救了全中国的思想,唤醒了亿万人民,让炎黄子孙浴火重生。
岁月悠悠,衰老只及皮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至灵魂!如果说《山海经》是鲁迅先生最爱惜的书籍,那么《朝花夕拾》便是我一生的精神食粮!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篇五: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朝花夕拾,它更像是是一种探索,寻找的过程,有如希望的花凋谢,而他却再次将其拾起,似乎又使其重燃生命,即使这路途艰难,但仍能在那昏沉的夜下,离奇而芜杂的记忆里,找到那好的故事…
在其中,不论质朴而有不拘小节的长妈妈,古板封建的父亲,尽职尽责,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而又或是倔强不屈,正直爱国的范爱农,都在鲁迅的笔下重获了生命,焕发了光彩。
在这十篇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那“朝花夕拾”,寻找光明的过程,就比如里面的“范爱农”。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是在渺视”。在他的笔下,几笔轻描淡写,以一个鲜活,真实,立体的人物便呈现在了读者眼前。范爱农的那种傲慢与轻蔑便在其相貌之中隐约表现了出来。
细节亦是神来之笔,就比如其中三句范爱农喝酒的句子,第一次是在革命前,范爱农总是叫鲁迅陪他一起喝酒聊天,这也是发泄,倾诉,借酒消愁,充斥着他对革命前社会的不满与对革命的渴望;而第二次则是在革命后初期,范爱农说自己不喝酒了,要与鲁迅一同去看光复的绍兴,干活儿也是分外起劲;第三次是革命后期,范爱农又回归了革命前,曾经的事业被抹掉了,而此时鲁迅又不在身旁,只好与一些青年喝酒聊天,可青年们却认为不如听笑话有趣。这一个个的小细节既凸显了范爱农的人物形象,也同时隐约中表达了鲁迅对革命的见解。在读的过程中,总能使人沉下心来思考,回味,激发读者兴趣的同时,引人入胜,细致入微。而这样巧妙的表达也只是这十篇文章中的冰山一角罢了。
其实,鲁迅的文章是离不开时代背景的,在鲁迅写下的《朝花夕拾》这本书的过程中,是遥经颠簸的。在文中小引也有提到,“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片却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在鲁迅于北京担任讲师期间,也就是在1925年左右,他因为支持学生运动而遭到了当时所谓“正人君子”,“教导青年的前辈”一流的排挤与攻击。在1926年,北洋军阀更是枪杀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先生因支持学生的热血运动,而去控诉北洋军阀的残暴,而遭到了通缉,不得不远走厦门逃难。而《朝花夕拾》的十篇文章,则正是鲁迅在逃难中所作。《朝花夕拾》虽说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但在字里行间,都是满满的对当时社会现状的讽刺与思考,以自身的童年,去反映那黑暗的根源。尤其是其中的描写,细节中都皆有体现。再来去颠簸中,鲁迅先生就有如有如一个探索者,在一片朦胧中,一片昏沉的夜中驱散黑暗,寻找光明。
“地上本没有路,人走的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正是这样,仿佛置身于一片虚无,伸手时,暗淡无光,乎迷茫,乎彷徨,却只是想在这黑暗中留下脚步,欲找到那渺茫的微光,可却够之不及,那也只便开辟道路,勇往直前罢了。
何为“朝花夕拾”,何又为“呐喊,彷徨”,便是像鲁迅先生一样的开创者们,在那昏沉的夜中,时而呐喊,时而彷徨。望着朝花夕落,探寻着那迷茫的光明,在那夕阳晚霞迟来的余晖下,重拾朝花,描绘出那好的故事…
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 篇六:
暑假里,我从堆满各式书籍的书架上选了一本略带年代感的书籍读了遍。那就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本书是他晚年的作品,写的都是他少年时期的事。当他年迈时,再去回想童年的时光,那些日子犹如已经失色的花朵再次盛开,在夕阳的照映下,平添了独特的风韵。
《朝花夕拾》又叫《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童年和幼年生活的十篇文章,完整生动的描述了旧社会时期的鲁迅先生从幼年时期到青年的生活经历。读完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鲁迅先生在文章里写到的在百草园的生活和在日本求医时候的经历。
当读到他童年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时,我仿佛看到了旧社会时的孩童,以及他们简单朴实但又不失童真的孩童生活。虽然当时有严厉的寿先生二十四小时无死角地跟踪、看管,但是私塾的孩子们还是能趁大人不注意,钻进百草园,与昆虫相伴,与花草为伍,采摘着野花野果,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天真。对于刚小学毕业的我,也难免被这样的孩子气的生活感染,让我也回想起了我的童年。
我家属于农村,附近有一片田野,那里就是我儿时的圣地。
春天里,温暖的阳光照在田间,田野上满目的油菜花,我能闻到油菜花的香气弥漫在我的身体周围,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如果气味是个小孩儿的话,大概就是他身着油菜花的衣装拥抱着我。我总是会和我的小伙伴在花丛中穿梭奔跑。当我们探出头的时候,总能看见那满头满身的油菜花瓣。在那个时候总还会有一群群勤劳的蜜蜂陪伴着我们。
到了夏天,空气变得闷热,田里面种满了稻子。星空下,在家里就能听见田里的青蛙叫,像是一曲无限重复的催眠曲陪伴着我进入梦乡,甜甜的,让人安心。
到了秋冬季节,大人们忙着在田间收割,而我和小伙伴最开心的就是到田间爬谷堆。大人们刚堆好的稻草,每每就会成为我们捉迷藏的藏身地。我的童年,完全深陷在大自然的温柔拥抱中。我也总能在饭后,找一群伙伴一起玩耍。可是现在我和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不断的努力着,努力的去读书,去学习。因此,也不能再继续沉醉于儿时的天真散漫中了,心中似乎少了几分亲切,少了几分自由,也少了几分对大自然的热爱。
而读到《藤野先生》的时候,我是真的被打动了。鲁迅先生在书中写到,藤野先生他平日里对生活粗心大意,漫不在乎,“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是他对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改过来,血管移了一点儿位置也会指出来”。生活的大咧与教学的严谨,一组鲜明的对比,足以看出藤野先生高尚的个人情操,以及鲁迅先生对他的崇拜。不仅如此,藤野先生能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曾去歧视当时的中国学生。在旧中国落后的环境下,鲁迅先生通过对藤野先生的回忆与记叙,展示了那个时代对人性解放的渴望;还有鲁迅先生本人对社会进步的渴望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我也切身地体会到了,当时的旧社会是多么的封建,当时的祖国又是多么的落后。今天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珍惜和平时期的美好。好好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善良好人。
时光慢慢远去,这个暑假我第一次接触了《朝花夕拾》。感谢它,让我的童年再现。那些险些被我遗忘的快乐日子,就这样伴随鲁迅先生的文字回到我的眼前。我一下明白了文字的神圣。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细细品尝《朝花夕拾》,因为这些文字想要告诉我们的事情还有太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