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中山陵作文800字 篇一:
南京以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万千游客前往。这座城市宛如烈酒,醇香浓郁,令人回味无穷。
庄严肃穆的中山陵位于南京市东郊钟山风景区,依山而筑、冈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当漫步在苍翠开阔的中山陵大道时,法国梧桐掩抑着丝丝日光,滑落脚尖,触摸着你浑身上下每一处肌肤。深吸一口气,鲜草的芬芳与泥土的清新沁人心脾。试想,这迎风摇摆的法国梧桐是否是孙中山献给宋美龄最长情的告白呢?
整个中山陵建筑群以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墓室为中轴线。放眼望去,大气而又自然!
中山陵前苍茫平川,后距巍峨碧障,气象万千。拾级而上,共392级台阶。眼界一级级抬高,一级级接近青天白日。
孙中山曾在遗嘱中说过:“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现在细细想来,这确是我们伟大的中山先生最好的安葬处。
登上石阶,漫山风光尽收眼底。无论是密集的人群,又或是成群的树木,都让人心旷神怡。这八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仿佛被收入囊中,我似乎可坐看风云变幻。
我站在陵前高台上,看出整座陵墓在青山绿树的环抱之中,树木婆娑,艳阳高照,宁静而肃穆,凉风习习。我想,孙中山先生生前创下的破除帝制,建立共和,乃千古不灭之功,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光,后人建造如此规模宏大的陵墓纪念他,不为过分。
整个墓区平面如铎形,取“木铎警示”之意。陵墓采用青色琉璃瓦,晴天象征着蓝天,也符合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青天也象征着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人格和志气,青色的琉璃瓦则显示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博大情怀。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就是这样的理论方针,为中国人民走出雾霾,拥抱阳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需永远铭记在心,我们要明白今日之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得学习孙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我们需阔步前行,为建设富强中国而努力拼搏!
巍巍中山陵,浩荡有正气!这景色无法尽入笔下,但我们以憧憬的心情进入中山陵,并时刻铭记:报效祖国,努力前行![本内容由 西西作文 wwW.xiandiAoyu.com 整理]
游中山陵作文800字 篇二:
每到节假日,我都会出去玩一玩,看一看,历历数来,去过的地方也不少了,南京的景点更是去了又去,好些地方都玩得很痛快,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座陵寝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一想起就热血沸腾,满心钦佩……
听爸爸说,中山陵他带我去过,但那时还在上幼儿园,自然记不起来,但在好多书籍中都看过中山陵的文章,所以充满了向往。爸爸看我这么惦记就约定周六出发,到中山路走一遭,一听这个好消息,我开心极了,一蹦三尺高,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过去。
于是说走就走,先是坐地铁,而后转公交,一路辗转,总算到了景区,里面熙熙攘攘,游人如织,好不热闹,跟庙会赶集似的。
穿过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巍然屹立的牌坊,上面写了“博爱”两字,爸爸告诉我,博爱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也是南京市的城市精神。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天下为公,深受两岸人民的爱戴和崇敬。
过了博爱坊,继续向前,是许多台阶,每隔一段台阶就是一处大平台,一共走了三段平台,分别代表着孙中山先生。台阶尽头就是景区的精华景点——孙中山纪念馆。里头陈列着孙中山的雕像,先生,正襟危坐,目光如炬,端庄肃穆,一副忧国忧民的神情都写在了脸上,雕像栩栩如生,好像还活在我们身边一样。只是这样一个伟人却没有看到革命成功的那一天就带着遗憾早早离世了。他逝世后,全国上下都很伤心。为了纪念这么伟大的领袖,光大先生的思想,国民党政府就专门设计建筑了中山陵。
这里,饱含着人民的敬仰与爱戴;这里,饱含着人民的缅怀和悲痛;这里,同样饱含着对革命信仰的传承与坚守。孙中山虽然去世了,但他的仁爱精神永垂不朽,他的革命理想永垂不朽,就像我们每年都要学习和发扬的雷锋精神一样,光芒四射,四季常青,深入人心。
孙中山先生的光辉人格值得我们学习,他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歌颂。我不由自主的想起来课本中都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们也要努力以先生为榜样,向先生看齐,做新时代的好学生,好公民。
我带着崇敬之心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中山陵。
游中山陵作文800字 篇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正逢清明时节,我们顺着盘山公路往上走,雾气在头顶上吹拂,在高大的梧桐树旁游动,在四周弥漫,紫色的紫荆花、白色的绣球花、黄色的棣棠花仿佛把我带到了人间仙境,很快就来到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中山陵。
我仿佛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一下子飞到了广阔的天空,看到了中山陵的全貌,像极了一座巨大的警钟,仿佛一颗巨大的宝石嵌在广阔的紫金山中,我透过层层云雾,看见几抹青色,模模糊糊,或许是盘古不小心洒下的颜料,有点像一片花海,或许只是几颗琉璃宝石掉落人间。
我好奇的飞向其中一个青色的牌坊上,上面有美丽的青色琉璃瓦,牌坊上有莲瓣、云朵的装饰,让我惊叹不已,还看见了两个苍劲有力的鎏金大字“博爱”。
我又惊又喜地发现还有一座更大的碑亭,我站在两旁高大的松树枝头,发现碑亭中有一块巨大的花岗岩,据说它是由工人耗时四十余天才搬来,蕴藏了无数工人艰辛的汗水,碑上刻有一行大字:“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
飞过碑亭,我的视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片广阔的石阶,共有392级,代表着当时中国3亿9千200万人,建筑设计师吕彦直别出心裁的把392级分为10段,我继续向上飞,来到了祭堂的门前,往下一看,只看见台阶而不见平台,远处的紫金山烟雾缭绕,翠绿、碧绿、淡绿、深绿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的交叉在一起,我敢肯定,再也没有,绝对没有比这更加迷人的山水风景画了。
阳光突然打在我的脸上,感觉到有一丝暖意,我回过头,发现祭堂没有采用传统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采用蓝色屋顶白色墙身,表达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三个拱门上刻有精美的花纹,我一眼望去,看到了孙中山的坐像,他身着长袍马褂,高额广颐,手持一本长卷,深邃的目光凝视着南方,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复兴梦正在实现。
“下课啦!”范老师的声音把我拉回了现实。
我们无法回到那段艰辛的历史,更无法体会当时革命先辈坚定的信念,但我们要感谢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找到了一个惊奇、安慰又满怀希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