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教案(精选6篇)

蝉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22-12-26 15:03

  蝉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4、领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

  1、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2、联系生活,深人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抽两个孩子在黑板上完成预习检测,其余同学在检测本上完成,并当堂交换批改)

  二、导入

  1学生观看“生命萌芽”视频说感受。

  教师激情导入: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生命是什么?生命是美妙的乐章,是翱翔的雄鹰,是奔腾的河流,是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是树木中不断聒噪的蝉声。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和小思一起走进茂密的树林间,感受“蝉”的生命乐章。(打开课本99页)

  2预习展示----关于作者,你了解多少。(学生活动)

  (教师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补充文学常识)

  三、自主学习感知课文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一开头就写蝉,抓住哪个特征来写?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何?

  声音—知知不休---很烦、不喜欢

  2、病蝉又有哪些特征?作者态度如何?

  体型弱小、不能飞、聒噪----不喜欢、轻视

  3.联系全文来看,作者对蝉的情感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有这种感受?仿照示例进行归纳

  很烦---------轻视、不喜欢--------感动、惊讶------------宽恕、崇敬

  4.教师点拨------由此可见,作者对蝉的情感是变化的,由厌烦到宽恕、甚至崇敬。本文就是以情感的变化来安排材料的,情感变化就是本文的感情线。[本内容由 西西作文 Www.xiaNdiaoyu.com 整理]

  那么在这两种不同的情感态度中,作者真正要表现的是哪种情感?(学生活动)像这种,要对某个事物表达自己的褒扬、赞赏的情感,却先去贬低他,表达不满或厌烦的情感,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欲扬先抑,或者(先抑后扬)。就是作者想褒扬某个人或物,却不先去赞扬他,而先是按下情感,从相反的贬抑处、不满处、厌烦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扬抑结合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

  四精读品味体会情感

  现在,我们来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情感流露出来的。看屏幕要求,选择句子来朗读。

  温馨提示:

  1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态度,读出情感。

  2在小组内交流,看看哪些词要重读强调,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语调和情感?

  3各小组选出其中一个进行赏析和朗读展示,其余小组同学做评价或补充。

  准备好了,就进行交流展示,其余小组学会倾听评价。

  1、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哪些词要重读,读出怎样的情感?

  2、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

  意外、轻视、不放在眼里

  3、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不过是个夏天罢了?

  何必只不过,把“那不过是个夏天罢了”改成你自己的话,或者就改成一句泸州话:那不过就是一个夏天,至于叫成这样吗?(至于这样吗?)

  要读出不满,读出不解,读出对蝉的不认同。

  4、它等了十七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是多少天?6205天。最长的一个夏天是多少天?90天。用6千多天来换90天,这是为什么呀?6千多个暗无天日的日子,就等来短短的90天。弹指一挥间,90天一过,蝉就消亡了它的生命。

  我们在朗读时要读出什么情感?(读出意外,读出生命的无奈和对蝉的同情)

  5、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从“必须”一词我们读出了什么?---坚定的责任

  (它别无选择。对于蝉来说活着就要担当起传承后代的责任,“活着是一种使命,一种责任。)

  毕淑敏说: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惟一。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毕淑敏散文《我很重要》

  既然蝉是用十七年的坚持来换取短暂的夏天,是用聒聒不休的叫声来换取生命的延续,我们有什么理由来埋怨而不宽恕呢?

  6、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不休。

  ----这个“宽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宽恕,而是带着一种敬佩之情的宽恕!因为作者懂得了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请生注意连续的感叹号,有情感朗读)

  老师有个小小的疑问,“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秋风”有颜色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样说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

  讨论并归纳:我们一般是听到秋风的声音,但是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lai写秋风。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湛蓝的天空等都融入秋风中,言少而意浓。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对人们来说,秋天是金色的,是快乐的,是个丰收的季节,但是对于蝉来说,却是黑色的。它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在这绚丽的秋色里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所以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五主题探究感悟生活

  刚才,我们读出了作者对于蝉感情的变化。

  1、再读全文,思考:《蝉》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借物抒情,从身边的小事物,感悟到人生的哲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哲理散文

  2、你认为一个人应该怎么做才能算得上“好好地活着”?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哪些人与物真正做到了“好好活”,自己或者身边的同学做到了“好好地活着”吗?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选择一两个问进行回答)

  六、合作探究比较阅读-----试比较两篇散文的异同。

  是呀,人的生命比蝉长多了,更要好好活,好好活。这一学期,哪些文章谈到了这个话题?

  请同学们针对《蝉》和《贝壳》的学习,比较一下,两篇文章在情感、主题、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讨论)

  同:①都是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②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③对于“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笔调清新自然。

  不同①《蝉》先抑后扬,《贝壳》直奔主题;

  ②《蝉》对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活着;《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的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③《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生命意义的阐发中,没有直接表白;《贝壳》的作者则明确提出了自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要给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总结归纳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

  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

  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孩子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因充实丰富而精彩!我们无法拓展生命的长度,那就拓展生命的宽度吧!

  板书设计(见课件)

  作业设计:

  生活中,一定有一些细小的事物引发了你对生命的感悟,或者是对某个道理的感悟。请你选择一个小事物,仿照《贝壳》的形式写一篇不少于600子的文章。

  蝉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旨。

  2、品读文中能表现作者对蝉的情感的语句,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3、领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善待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品读文中能表现作者对蝉的情感的语句,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领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善待生命,热爱生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音乐《怒放的生命》,问:同学们,你知道这首歌叫什么?(《怒放的生命》)

  师:生命,听起来是一个抽象而深奥的话题,事实上,生命是具体而细微的,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它奔腾不息;生命又像一颗小树,它不停地生长着。请大家看一组图片,说说你从哪些事物中感受到了生命?(生答)

  是的,生命存在于各个角落,各种微不足道的事物。今天,我们随香港女作家小思一起从蝉的生命历程中,去感悟生命的真谛!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教师指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作者对蝉的前后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学生回答后总结归纳:(烦)蝉——(知)蝉——(恕)蝉)

  (2)文章通过写蝉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找出文中的原句子。(找出来后齐读)

  三、品读语句,体会情感。

  师: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对蝉的情感?请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1、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对蝉的情感的语句,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幻灯片出示)(1)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师:齐读从这个句子你读出了作者对蝉怎样的情感呢?(生答:烦)请大家再细细地品味一下,你认为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对蝉的厌恶之情。这些词语应该怎么读?学生回答之后再读。

  (2)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师:指导学生读出对蝉的厌恶、不屑、惊讶之情。

  (3)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师: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对蝉的情感的转变,由原来的厌恶、不屑转变为一丝丝的怜悯或者还夹杂着无奈、遗憾、惋惜之情。

  过渡:作者对蝉的情感由厌恶转变为同情、怜悯,是因为作者通过蝉的生命历程,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呢?

  2、品读文章的主旨句。

  (幻灯片出示)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师:抓住关键词语“必须”、“好好活”进行品读。追问:1、蝉为何“必须好好活着”?从“必须”一词读出了什么?(坚定、坚强、责任……)2、蝉是怎么样“好好活着”的?(叫声……、在地下十多年的坚持、不放弃)师板书:热烈执着

  四、品味“宽恕”,理解作者情怀。

  1、师:至此,作者对蝉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2、师:此时此刻,作者没有理由不宽恕蝉,这个“宽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宽恕,而是敬佩的宽恕!因为作者懂得了(幻灯片出示: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请生注意连续的感叹号,有情感朗读)

  面对着这只蝉,我们也许会感到惭愧,多少个日子在我们面前弹指而飞,多少回太阳在我们脸上匆匆爬过,很多时候,我们不如这只令人敬佩的蝉!(师板书:敬佩)

  五、拓展延伸,感悟活着的意义。

  思考:(幻灯片出示)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好好活着?把你此刻的感受写下来。

  教师播放钢琴曲《雨的印记》,学生写感受,可围绕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活得有意义等角度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写完后,可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自己读。

  六、结束语

  师:自然界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生命体都有着它生存的意义。虽然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在有限的时间里让生命更有价值,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无限的热烈和光彩。

  最后,我们用保尔.柯察金的关于生命的名言结束这堂课。(学生齐读)

  七板书设计

  蝉

  小思

  烦蝉——知蝉——恕蝉(敬意)

  厌恶——怜悯——敬佩

  好好活着——热烈执着

  蝉教案 篇三:

  一、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背诵古诗

  目标展示:

  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新知研习:

  一、简介作者,背景。

  1.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能文辞,工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

  2.知人论诗

  虞世南生于南朝,中年生活在隋朝。隋炀帝虽然爱虞世南的才气,却并不欣赏他的刚正性格,不重用他。晚遇明主,秦王李世民引虞世南为知己,才被起用。这首诗可能受唐太宗知遇之恩而作,所以诗中的蝉是一种清高尊贵的形象。

  二、指导朗读诗歌

  第一个要求:停顿

  1、读准字音。2、用/标出朗读停顿的地方。

  第二个要求:重音

  三、读古诗,结合注释、诗下简析理解诗意,品味意境。

  1.朗读诗歌三个要求:停顿、重音、声情并茂

  2.让学生归纳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教师小结导入下首诗:诵读欣赏诗歌注意:停顿、重音,咏物诗关键是要仔细推敲诗句背后深藏的寓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和志,知人论诗,才能声情并茂。

  3.诵读、探讨

  (1)从“饮清露”、“出疏桐”中可以看出蝉具有什么品质?(生性高洁,栖高饮露)

  (2)“高”有哪些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3)本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品格高尚者,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四、归纳总结

  1.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抒发了作者追求品格纯洁的胸怀。阐明了一个道理: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2.托物言志表现手法。

  五、巩固拓展

  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秋蝉高唱,触发相思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处境艰难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性本高洁,无人怜惜

  六、当堂背诵。课后默写。

  七、板书设计

  蝉——生性高洁

  托物言志——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八、教学反思

  1.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用心去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学生在研究朗读技巧的同时,就会不自觉地从诗歌的字、词表现力及表现的情感入手来进行鉴赏。

  2.鉴赏诗歌,离不开想象、联想。充分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思维,来领会诗人移注到形象上的主观情感,感悟诗中的意蕴。

  3.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讲解的时间,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解读诗歌。

  4.适当补充与教学诗词相关的作品,来进行拓展阅读。深入品读、比较、揣摩、赏析,通过这种有效训练,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蝉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积累“零落、断续、收敛、颤动、宽恕、聒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欣赏课文。

  3、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

  4、体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重难点:

  2、3、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给出两则谜语,学生猜出谜底,引出课文题目及作者。

  二、介绍作者

  小思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luán),另有笔名明川、卢颿(fān)。1978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三、预习回顾

  零落、断续、收敛、颤动、宽恕、聒聒

  四、朗读赏析,品读赏析

  1、文章开头就描写了蝉,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蝉的呢?

  明确:知知不休烦聒聒

  2、开头蝉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烦”,烦得到底有多厉害呢?请一个同学朗读,注意把握语气及重读。

  (幻灯片出示需重读的字)

  3、作者描写的病蝉是怎么样的?

  明确:不会飞(翅收敛了)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小

  4、作者对蝉的态度始终如一吗?他后来对蝉的态度又是怎样?

  明确:宽恕

  5、难道就因为它是一只病蝉,就宽恕了它吗?

  明确: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了一个夏天。

  它等了十七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结束了。

  (学生朗读)

  6、你们知道蝉的一生怎么度过的吗?(幻灯片展示)

  7、等了17年,17年是多少天?6205天,最长的一个夏天92天,用6千多天来换90多天,这是为什么呀?在书中找出来,一起读。

  明确: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8、通过蝉的一生,引发的生命哲理是什么?即全文的文眼。

  明确: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介绍“文眼”的含义。

  9、作者对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烦----惊----叹----赞

  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

  介绍“先抑后扬”的含义

  10、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抑和扬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上升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涵蕴深厚,传达了本文的主题: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11、“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作者为什么要宽恕了蝉那烦人的“聒聒”?

  明确: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本应是收获的季节,但对那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了十七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虽然生命短暂,但蝉执著地等待,想到这些,“我”以往对它的不敬全部消散了。

  五、小结

  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这样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下面,让我们在冰心诗歌《生命》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旅程吧!

  板书:

  蝉

  小思

  情感态度:烦----惊----叹----赞

  表现手法: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

  蝉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生命的意义。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受强烈的生命意识,联系生活,思考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生活在都市中的孩子,对蝉这一生物并没有具体的感知,因而对本文中作者的情感和主旨就较难理解。因而,只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本文并带给他们触动和启示。

  重点难点

  1.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历程。

  2.感悟蝉的生命价值。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听蝉声(导入)

  1.听绿叶中的蝉声

  现在已经进入了炎炎夏日,春有布谷鸟的欢歌,秋有蟋蟀的弹唱,那么,在夏天的绿荫里,自然界最典型的声音是什么呢?播放蝉鸣的视频。

  2.听古诗中的蝉声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听课文中的蝉声

  (1)听读:播放课文朗诵视频。

  (2)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配乐朗读。

  (4)思考:作者在文章的开篇直写蝉声,那么作者笔下的蝉鸣具有怎样的特点?

  (5)蝉声引发了作者的情绪?找出具体的词句分析。

  (6)作者拾得了一只什么样的病蝉?

  (7)对于病蝉,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二、知蝉性

  1.蝉经历怎样的成长与蜕变才能响彻一个夏天?

  明确: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2.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关键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蝉的生命历程。

  3.在文中找出几个能体现生命短暂的词语。

  4.视频《蝉的一生》补充蝉的生活历程,让学生有所了解。

  三、解蝉意

  1.概括蝉的生命本质

  (1)那么,本文通过写蝉,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的原句,说说你的理解。

  (2)小结:作者通过小小的蝉,实际上是告诉我们,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热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这就是作者所说的“蝉生命的意义”。

  2.理解欲扬先抑的写法。

  (1)想到这儿,此时作者对蝉的态度较之前,有没有变化?从哪里能看出?

  明确:“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从厌烦转向宽恕,甚至是敬佩。

  (2)如何理解这句话?(小组讨论)

  (3)欲扬先抑手法: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由抑到扬,涵蕴深厚。

  3.托物言志:同时,这篇文章由小小的蝉引发对生命的感悟,这种手法是托物言志。

  四、悟蝉心

  1.评价蝉的生命选择

  十七年的蛰伏,只换得一个夏天的唱响,你觉得蝉的选择是否值得?

  2.由蝉我们还能想到哪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事物?

  3.仿写训练:

  生命就要像蝉一样,即使短暂,也要执著等待,努力歌唱。

  五、课堂小结

  蝉虽然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蝉一生的历程给我们的启示确实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珍惜、善待每一天。就像汪国真的这首《热爱生命》一样,“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热爱生命》

  作者: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板书:听蝉声——厌烦

  看病蝉——不解——先抑——珍惜生命

  知历程——惊讶——后扬——好好生活

  悟生命——敬佩

  蝉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自然中有太多的生命让我们感动不已!植根于淤泥中的夏荷,竟能出于淤泥而纤尘不染;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耀眼的光芒;枝头轻吟的小鸟,雨后潮涌般的春笋,夏日里知知不休的鸣蝉,海边精美的贝壳……

  这无数弱小而美丽的生命,在带给我们感动的同时,也引起了我们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其中的两个弱小的生灵,去聆听他们的生命最强音。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原籍广东番禺,1939年香港出生,1964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yì)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1981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2、字词学习:《补充习题》“自主学习”部分。

  三、整体感知

  1、《蝉》这篇课文开头就用知知不休和烦两个词语表明作者对蝉的讨厌。文章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先抑后扬。

  2、你从文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蝉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明确:

  一只知知不休却响彻一个夏天的蝉。

  一只等了17年才活一个夏天的蝉。

  一只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的蝉。

  ……

  四、合作探究

  (一)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1、作者写蝉,先抑后扬。抑在哪里?扬在何处?通过一抑一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

  当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显示生命意义的高度。

  由抑到扬,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蝉生命意义的赞美。

  2、文中那一句话是作者对蝉情感变化的关键?它有何含义?(启示)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二)作者是怎样由蝉的生命短暂联想到人的?(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

  (三)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

  1、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煩人的聒聒。

  明确:秋风来了,果实成熟了,对人们来说,秋天是金色的,是快乐的,是个丰收的季节,但是对于蝉来说,却是黑色的。它在地下埋了17年,苦苦等待了17年的蝉来说,却意味着生命的结束。生命虽然短暂,蝉却执著地等待,“我”对它的敬意油然而生,所以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2、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

  它等到的那个夏天是让它觉得幸福的夏天,17年的等待换来了一个夏天短暂的幸福。充分说明了生命的可贵!

  拓展延伸:蝉的一生

  ①卵在树洞生活10个月左右。

  ②幼虫在六月七月爬出来。

  ③两个月后,若虫第二次脱皮,成为二龄若虫。

  ④一年后,长大两倍,变成四龄若虫。

  ⑤再过两年,长大两倍,脱皮成为五龄若虫,在夏天爬出地面。

  ⑥产卵后的第6个夏天,羽化成虫。

  ⑦成虫大约只有两个星期的生命。

  ⑧羽化后五六天,雄蝉以歌声引诱雌蝉前来交配,等待死亡。

  在你了解了蝉的一生后,你有什么感想,我们可以向它学习什么?

  小结:

  《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对蝉的生命意义的阐发中,今后我们写作文要学会这种含蓄的写法。

  作业:1、《评价手册》;2、预习《贝壳》。

Copyright © 2018 www.xiandiaoy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西作文 陕ICP备17000724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