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精选27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2解读(精选27篇)
时间:2023-01-15 10:36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一:

  听了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聚焦核心素养,深入理解《数学课标2022年版》”,收获颇丰。我珍惜宝贵的学习体会,培训时,我认真听讲,仔细记录,积极思考。马教授把2011版的课标和2022版的课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课程标准概览、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统领的内容结构化、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等四个领域给我们作了深刻而权威的解读,使我对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结构特征、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结构化整合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等一些内容有了一定的学习和了解,更加明确了新课标的方向,为我们今后数学教学的重点和方向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指引。新课标的发布加上“双减”政策的落实,无疑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新课标的内容需要反复的学习和思考,进而真正理解并在教学贯彻实施。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二:

  听了郭教授对课标的解读,我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认识,深刻感悟到教学中要围绕孩子的核心素养。1。我们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围绕核心素养,把以前的知识技能转化成学生的素养。2。课程机构化。这里印象特别深的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是生硬的去探究,而是调整课程结构,结构上的改变,设计更多的活动让孩子们产生去研究、合作的需求。3。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有整体性,从知识体系,单元体系里,找到知识的最重点,最核心种子课,花重功夫来突破、理解、内化。那么其他很多延申知识点就能更容易学习和掌握。此外,我们还要继续设计经历活动,让孩子产生兴趣去研究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4。基于学科进行主题式或项目式学习。基于数学学科,在真实的情境中,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有需求的知识,让我们在观察、思考、表达中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三: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更加重视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重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视信息条件下学教方式的变革![本内容由 西西作文 WWw.xiAndiaoyu.com 整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四:

  今天晚上,郭华老师就新课标如果让核心素养落地进行了线上的讲座。讲座中提到,我们要立足学生主动活动、主体地位,思考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接受学习转到探究学习,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较好的知识结构转变成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将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整合成知识结构体系再教给学生,让学生感觉“新知不新”、“旧知不旧”,不断在旧知基础上探索并掌握新知。让学生达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五: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调整了学段划分,小学阶段将以往的1-3年级为第一学段、4-6年级为第二学段改为一二年级划为一段、三四年级划为一段、五六年级划为一段。

  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有所下降,把一些知识的学习转移到了初中,但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的难度大幅度提升,并且鼓励探索与发现,用数学的语言分析和思考生活中现实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在感悟探索中理解知识

  在2022年的新课标里,非常强调的一点是“理解”和“感悟”,这个和传统课堂教育的“记套路”、“题海战术”都是格格不入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下面例子里讲解了教授一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是如何通过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法分配律或者对应为直观的面积是如何推导出来的。

  例8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学校图书馆为学生购买图书,其中数学绘本毎本14元。如果买12本,需要付多少元?

  [说明]在知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

  重点是理解从一位数乘法到两位数乘法算理和算法的迁移。学生已知14X10的计算方法和14X2的计算方法,探索14X12的计算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将12分解成(10+2),然后利用横式体现算理,14X12=14X(10+2)=14X10+14X2,就可以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乘法运算竖式,从算理过渡到算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此外,可以引导学生借助面积表述运算的道理,培养几何直观。

  同样的结果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推理路径得到的。我们既可以把14x12看成是14x(10+2),去括号后展开获得,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长、宽分别是14和12的长方形面积被分割为14x10的长方形和14x2的长方形。把代数抽象和几何表示相结合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原理。这个过程就是感悟探索的过程,正是这种过程加强了学生理解使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9感悟分数单位

  比较1/2和1/3的大小。

  [说明]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圆分别平均分成2份和3份,通过比较各自1份面积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分数的大小。然后,进一步把这两个圆都平均分成6份,通过“1/2=3/6,1/3=2/6,3/6>2/6,所以1/2>1/3”,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只有在相同单位下才能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法则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法则是一致的。

  这里面有一个基础的法则:同单位的数量才能相加,否则不能相加。而理解为了找到1/2与1/3同单位的量,才进行“通分”。将单位都统一到1/6这个相同单位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加法运算。展示这个过程也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把圆分成6个等分的扇形来帮助理解。这些法则的理解能帮助孩子在今后的实际运用中知道一些分析问题的基础。

  二、在实际运用中提升能力

  新课标更注重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例如估算和测量。长度单位不再是作业里做单位互化题才能遇到的,而是可以在身边意识到的。

  例51身体上的尺子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单位,经历用身体上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过程,直观理解度量的意义。

  附录

  还应了解非标准测量单位,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或创造合适的单位,能进行合理估测,应从长度测量的学习开始,通过主题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在具体测量活动中加深对度量思想的体会。

  此主题活动可作如下设计。

  (1)发现身体上的“长度”

  带领学生,探索发现藏在自己身体上的“长度”,如拳头一周的长度、手腕一周的长度、手掌长、脚掌长、头长、一作长、一步长、一废长、身高等。

  指导小组分工合作,先估一估身体上这些“长度”有多长,然后选择米、厘米等合适的单位,动手测量并记录数据。通过比较估计与测量得到的数据,加深对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感受,丰富测量的经验;通过比较自己身体上这些“长度”之间的关系,发现身体上“长度”的奥秘,如自己的一度长大约等于身高。

  (2)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

  用身体上的尺子作为测量工具,开展实际的测量活动。如用自己的步长作单位,测量教室、走廊的长度,甚至可以测量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杭州采荷三小的黄校在一次讲座中曾与我们分享采三垃圾分类中的数学——“杭州市每天大约产生多少生活垃圾”。学生在课前通过小调研明确了研究方案,清楚了自己家中一天的垃圾量情况。在课堂上,通过班级家庭垃圾统计图、年级垃圾统计图计算出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接着通过小区-行政区-杭州市一步步推理计算得出杭州市一天的生活垃圾约13000吨。

  还有一题比较有意思的开放性题目,要求测量或估算一幢大楼的高度。这个时候不同的方案就体现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能力。你可以测量一层楼的高度,再做乘法乘以楼层数。也可以用气压计测量楼顶的气压,根据楼顶楼底的气压差来估算楼顶的高度。或者可以利用太阳光照射大楼留下的影子长,同时测量自己的高度和自己的影子的长度,根据相似比算出大楼的高度。或者借助水平仪和角度测量器,在两个距离大楼不同距离的位置测量楼顶的仰角,再借助三角几何去计算。在设计和操作这些测量和估算的同时,我们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在这些过程中,我们感性认识得到了提高,而且会衍生出许多需要改进提高的问题,这时候又可以挑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运用已知知识的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帮助。回到这些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这些能力都是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动手培养起来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六:

  教育部近期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深入研读数学课程标准刻不容缓,笔者在工作室的带领下开始了系统的研读。笔者就近期研读的新课标中关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更新结合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现状,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实现“三会”的总目标,培养“四基”和发展“四能”。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一、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结合数的产生和数学史的内容,我们会发现数学是我们认识和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从早期“一一对应”的计数到现在,人们不断在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现实世界。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观念。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就成了我们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培养学生从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常会问“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其实是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能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形成概念、关系与结构,这是我们在教学概念课是需要注重的。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还包括能够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感悟数学的审美价值;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发展创新意识。

  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一堂好课的呈现离不开学生数学思维的呈现,学生数学思维上的发展也对应着学生个人的发展,这是学生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思维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建立数学对象之间、数学与现实世界之间的逻辑联系;能够根据已知事实或原理,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构建数学的逻辑体系。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以转化为已知的长方形面积,结合已有经验去认识和掌握新的知识;在学习小学加减法时类比整数加减法,结合已经掌握的算法类比推测未知的计算方法,通过猜想、操作与验证得出结论。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学生可以运用符号运算、形式推理等数学方式,分析并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形成重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有别于其他学科,数学的语言具有简洁、精准的特点,是人们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重要表达方式。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生要能有意识的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实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并能解释表达的合理性;能够感悟数据的意义与价值,有意识地使用真实数据表达、解释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现象。在小学阶段的统计与概率内容教学时,学生需要对研究的内容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在足够的数据中探索发现规律,能对现状作出描述,对未来情况作出预估。

  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小学阶段侧重于对经验的感悟,初中阶段侧重对概念的理解,对比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小学阶段更侧重于感悟与感知,具备一些意识,而初中阶段更侧重于形成观念和培养能力。对比2022年版新课标和2012年版旧课标,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我们常说十大核心素养,在新课标中有了11个主要表现,增加了一个“量感”,“推理能力”更改为“推理意识”,“数据分析观念”更改为“数据意识”,“模型思想”更改为“模型意识”,从这些变化中,我们能看出新课标更侧重小学阶段对于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

  新课标的总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生能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新课标为我们指明了今后数学教学的方向,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七: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学习其他领域内容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构成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第一学段是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开始,十分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认识数与数量的关系,探索数与数量变化规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结合情境,培养数感

  第一学段是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开始,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形成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我们应遵循本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提供学生熟悉的情境和生动有趣的活动,更好地完成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感的培养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在教学整数概念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利用具体的实物将抽象的数字内化为自己独特的数字感悟,建立数字与生活的联系。

  如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中学习认识整数时,用奶奶的后院、学习的教室、花园、嬉戏鸽子等生活情境导入,然后提问:“图上有4只可爱的小鸡,看看还有什么?”这些情境图与学生日常接触的场景相似,很容易就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学生边数,边用小圆圈等符号表示数,画出与图中事物相对应的量。学生能用不同的表达形式表示出图上不同数量的物体,在操作中掌握看图数数的方法,感知每个数字具体的量。再让学生有序地展示图片中数的顺序,引导学生用学具小棒摆出各事物的数量,直观体会数字是怎样按顺序出现的,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字的有序性。学生利用小棒摆一摆、数一数和相互说一说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深刻理解数的含义,为后期学习更大数字及十进制做好了准备。

  二、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数的运算教学应让学生感知数的加减运算要在相同数位上进行,体会简单的推理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利用对应的方法理解加法的意义,感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具体情境中,启发学生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感悟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关注学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数学中的概念、规律、性质等,都是运算的依据,而这些又都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和低段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是矛盾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直观的教学手段,让知识形成一定表象。而数形结合是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重要途径。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算理、总结算法,并在多种算法中实现最优化。

  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时,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先数出十根小棒,捆成一捆,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在将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通过形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后又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11+2=13,13-2=11中计算表示的含义,学生通过直观的小棒和计数器,经历了充分理解算理的过程,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算理的掌握。

  三、感悟本质,建立模型

  小学阶段数学建模过程实际上是让学生在体验数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构建起来的。数量关系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发现知识的本质,再利用画图、实物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表达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几何直观,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学生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从生活的角度去设计,从思维的角度构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模型,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运行数学模型,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内化;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与代数”,在真实的思维活动中获得“数感”的发展,感受模型的不同表征。此外,“数与代数”还需要与学生的数学生活、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需要与数学知识的整体建构结合,需要与学习发展的整体脉络结合。丰富其问题情境、强调教学多样、学会把握数学关系、发展符号意识、探究数学规律,才能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八: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理解,下面我谈谈我培训后的体会。

  1、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2、改变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把学习数学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九:

  义务教育课程在不断与时俱进,新版课程方案和标准体现了当下教育改革的风向,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随着新课标学习的不断深入,准确把握新课标的方向和亮点,以课标要求改进课程教学,实现高质量的育人目标,将是我不懈追求的教育目标,任重而道远。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十:

  今天我收看了郭华老师的讲座《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讲座中关于课程编制的三维结构让我印象深刻。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将知识线性排列,让教学成为知识点的逐点解析,教学就会缺乏乐趣。郭华老师的比喻十分生动形象,即盖成有结构的房子,知道不同的砖起到不同的作用,不再平均使用力量,而是在要紧处使大力。我们要让学生进入到房子中,让他在房子中生活,处处留下生命活动的印记。因此,我们在日常设计教学时,要设计学生的活动,变成活的内容。不再是让学生作为旁观者,而是发生情感意义的联系。让学生成为主体,不断反复理解和运用,发生意义关联。建立复合型的课程内容官,突出习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价值。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十一:

  今天在线学习了郭华教授关于2022年新课标的解读,收获很多。郭教授指出,这一次新课标致力于然后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落地,因此,在选择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横向要与其他学科有联系,纵向要关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此外,课程内容的结构化需要我们在备课设计多样的学生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经历数学活动从而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将零散的知识不断联系在一起,学生对最基本的概念不断理解、认识并运用,培养学生不断索取知识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十二:

  学习聆听郭华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让核心素养落地,对课程内容结构化这一方面感受颇深。课改之前,数学教学以生活化为导向,知识的教学重在生活,缺乏知识间的联结。新课标则指引教师应以整体教学为基准,重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例如二年级《厘米的认识》一课,这一节课属于“计量单位”这一知识体系的种子课,若能基于知识架构,这一课则应花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经验改造,而非仅仅基于基本概念进行知识理解,如此教学方能为后续学习“分米”、“毫米”等计量单位埋下孕伏,并以此缩短“高级知识”与“低级知识”间的距离,使得学生越学越自信,越学越有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十三:

  5月13日上午本人认真聆听了马云鹏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详细解读,有很多收获,印象最深刻的有以下一些内容。

  我知道了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由原来的10个: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增加为11,增加的一个为:量感。何为量感呢?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知道度量的意义,能够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等。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我了解了总目标是“三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同时,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由原来划分为三个学段变为划分为四个学段。涉及到我们小学阶段的就是,原来一至三年级是第一学段,四至六年级是第二学段,而现在是每两个年级为一个学段,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了。小学的6年划分得更详细了。

  我明白了课程内容组织得安排上也有很大变化。2011年得课标是以学段为主题,每学段里面细分为四大领域,而2022年的新课标是以四大领域为主题,在每个领域里面再细分学段,更重视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马教授的解读非常细致,而且深入浅出。因为信息量很大,在听了马教授解读的基础上,后期我还要不断学习,仔细研读,用新课标的里面的新标准,新内容,新理念,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十四: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核心素养”走入了广大教育研究者与工作者的视线,为积极应对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我有幸观看了郭华教授关于“新课标解读: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讲座。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我教学的第一学段中,学生对数学只有简单的认知,教师可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学习简单的数学内容。学生能从简单的数学活动中认识100以内的数,能辨认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形状,会简单的分类。培养第一学段的学生最基本的“数感”、“量感”,从而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十五: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作为平顶山市小学数学程兰超名师工作室第8批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主持人程兰超的安排部署下,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由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关于新课标的解读研修活动。开课前,程老师认真安排,并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

  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研修活动中,马教授主要从课程标准概览、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核心素养统领的内容结构化、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这四个方面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数学课标专题讲座。对于课标新增内容,马教授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进行了解读。一是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被表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二是结构化整合了课程内容。在主题结构化整合方面,马教授又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板块,通过举例详细地解读了2011年版和2022年版课标对应内容的传承与改进。三是小学阶段的核心素养增加了“量感”这一核心概念,它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的的直观感知。四是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形成了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

  疫情期间,今天还有线上教学任务,虽然我不能完整地观看直播进行学习,但是在课程结束后我第一时间观看了直播回放,并且详细地记录学习笔记,有效地进行整理与反思。

  我深知,每一次学习都是一种收获,一种成长,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通过马教授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三会”“四基”“四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面对新课程的改变,作为一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新课标为引领,以教材为抓手,努力挖掘教材,研究教法学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融入我的日常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十六:

  今天有幸听了马云鹏教授的新课标解读,感受颇深。虽然我走上三尺讲台仅3年有余,但听完还是颇有感受的,感觉对于这些变化,我们一线教师还是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做出相应的改变。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要注意“生成性课堂”,不能一味地照着教案教。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法预知”的场景发,尤其当师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好即时成性因素,展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的“教案”。

  总之新课标的出台也是对我们一线教师教学的一次改革,我们必须改变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活的联系,使学从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享受“快乐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十七:

  今天有幸听了马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小学数学中的“两基”变成了现在的“四基”。多出的两个方面是“基础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在以前要求的仅仅是小学数学基础性的掌握,而现在却是把小学数学的要求提高了层次,要求把数学的基本思想也要贯穿于数学教学中,同时要让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这样也就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并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确实这样一种的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的环境,对于学生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深厚的独立探究潜在习惯,也体现了新课标在指导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精益求精的态度。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十八:

  新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路径与思维品质。知识只有镶嵌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新标准的引领下,凝炼学科核心素养,依据新的教学结构重组各种教学要素。教学将通过大任务来承载大观念,以主题、活动、项目等任务的实施来实现对原理、法则、态度等大观念的掌握。以碎片积累的学习走向以单元整体视角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十九:

  今天认真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领悟到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以及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二十:

  今晚郭教授做了对新课标解读,介绍到新课标体现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宜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新课标可以真正成为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及课堂实施管理等方面的直接依据,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新课标强化学科实践及跨学科主题学习,推动了课程及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知识,获得发展。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借助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参与及努力的重要性,拓展学生的视野,获得多方面的成长!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二十一:

  新课标倡导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数学上具体表现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落地?下面谈谈我自己的几点感悟。首先,“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要求之一便是学生能够在现实世界的客观现象中发现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抽象出数学研究的对象。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现实生活情境的创设。情境应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具有代表性的;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情境还可以与其他学科产生联系:以本学科知识为主,借鉴其他学科情境的同时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经验,让学生感受到参与与努力的重要性。其次,针对“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需要我们做到结构化的备课。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存在联系,只有把知识结构化的教授给学生,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的认知结构,才有可能在不断建构数学对象之间得联系中培养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意识。新课标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结构化的思路,教材修订时也给出了结构化的课程。但要找到结构化的知识中最重要的那一部分还是需要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努力探索。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二十二:

  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并且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理解新课程标准,明白把握教材编排的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将考虑教师如何教学转变为考虑学生如何学,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二十三:

  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一要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二要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三要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体会数学,运用数学。

  2022版的新课标强调学科结构化,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之间的关联,而不是个别知识的掌握,从内容之间的关联中体会其中的核心概念,并将这些核心概念在其后的学习中反复运用和强化。内容结构化使得零散的内容通过核心概念建立起关联,核心概念可以把主题内零散的内容联系起来,促进知识与方法的迁移。核心概念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强化更多的知识与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新场景的学习之中,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二十四:

  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要做到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二十五:

  通过学习新课标,让我体会到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怎样落实课堂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含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二十六:

  从新课标的颁布之日起,从自己的解读,到专家的诠释,对新课标有了一种特殊的理解,回忆自己的教学,再一次给自己的的教学确定了新的目标,整合教学,以发展学生的素养为核心,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202x解读 篇二十七:

  一、创新教学模式

  人人都说年轻教师好,年轻教师能有更多的教学方法,然而年轻教师似乎在上常态课都是在循着以前老师教我们时的方法——教师为主,总觉得教学设计是完美的设计,教学是教学;总觉得为了学生能完成作业、考试取得好成绩而照本宣科。通过这次学习,我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把自己教学上的年轻变得更有分量。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要从指导者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学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教师应创设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学生由被动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总之,要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二、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

  太平凡和笼统的评价,并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不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新的认识。在常态教学中,对学生要有恰如其分的赞扬。如: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以当老师了!这么难的问题,你能回答的很完整,这是了不起!你好厉害,敢于像书本提出问题,你的勇气令人羡慕等等。新课和作业课都用这样等等语言来赞美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在关注他,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其次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日益更新的时代,我们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注意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而不只是成绩与分数。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最佳时期,会会受到学校、社会、家庭等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进行精心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又要转变学,逐渐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其次我们要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三、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咋爱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教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总之,新时代对老师赋予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拥有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践行新的课程理念,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达到更好的效果。

Copyright © 2018 www.xiandiaoy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西作文 陕ICP备17000724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