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务课程标准,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课改实验。xx市教体局组织了为期两天的新课标理论与实践培训,为此,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课程标准的学习,并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将新课标落到实处。通过教学实践,下面就学习新数学课程标准,谈一谈我的一点体会和做法: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中师生应相互沟通和交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权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课堂中“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另外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是跟着教师学,学生的学变成了复制。缺乏主动和创造精神。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项的输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交往也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温馨的情谊,课堂教学氛围必然轻松。同时,教师也会从良好的师生关系中,从学生对自己的热待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真正体会到教学工作的意义和快乐。
二、新课标标准下教师应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
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讲为主的数学教学过程,占用了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时间,成为课堂上的独奏者,学生只是听众、观众,这大大地剥夺了学生地位。其实,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这就要求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己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讨、交流,让他们发现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从而认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教,而在教学生学。”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完全放手,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往中,教学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学习的潜力估计不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进而发展各种潜力。教师应时时刻刻把这种观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课型特征,挖掘出教材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巩固和训练,最终达到学生能自如地运用,真正“会学”目的。【xiandiaoyu.com】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又一次深深地感到学生要全面和谐地发展,教育也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学生要全面和谐的发展,数学学科也要随着各方面的发展而改变内容及教学方法。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应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近阶段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颇有感悟,受益匪浅。
(1)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要以大概念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认识数学的本质。例如在初中阶段,学生会在不同的年段学习到不同的方程,但是我们可以找到相同的核心概念,体会多种方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理解方程的本质。
(3)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我们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三: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教育步伐也从未停滞。从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到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再到2022年的新课程标准,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聚焦核心素养,反映时代特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通过今天的学习培训,我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认知更加清晰。两位专家结合实际的数学教学现状,为大家进行解读,有科学的理论引领,也有直观的教学案例、学生学习案例的剖析,让老师们听的明白,落到工作实处!跟随宋老师学习,我了解到,现在教学中对数的认识仍然缺乏一致性,我们应该关注其整体性、一致性、发展性,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教学智慧,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在刘老师的报告中,我学到的一种数学教研精神,那就是追求知识的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表层,心中目标作引领、贯通思维研读教材、直面学生的现实、借助有效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方法、做好学生作业设计,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眼光、具备数学思维、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在数学学习里最大限度的生长,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应该足够努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通过史宁中教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总体情况进行介绍,使我感触颇深。史宁中教授从背景与要点、理解与表达、变化与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让我知道了现如今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中要强调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从而获得经验。而这次数学学科也从如何划分学段、如何把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有机融合、如何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如何丰富“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如何在小学阶段体现数的认识和运算一致性进行讨论,了解到我们要有适当观念和具体方法。课程标准也增加了许多内容,比如增加了计数单位的概念、统领数的表达、增强几何直观等,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领域还是保持不变。这次史教授讲了非常多的内容与知识,我也需要慢慢进行消化与吸收,在数学的道路上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2022年,8月17日,带着吴正宪校长的课程标准为什么会有变化?这些变化的意义何在?我们应该如何落实新课标?等问题开始我第一次课程标准的学习。第一场是史宁中校长讲解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总体情况介绍》,让我更加具体的明白了课程标准的是根据什么来修订的,为什么要这样修订呢?。教授的讲座中重点分析了2022年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新课标的理解与表达、课标内容的变化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听完讲座让我对2022数学新课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认识到新课标需要后期慢慢去阅读并理解。史教授还重点分析了新课标中的变化,整体的领域没有变化,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形式上基于抽象结构,理念上更强调核心素养,这些都需要结合后期教学实践去理解。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体会:
一、课程标准的改变
课程目标从双基到四基,再从四基到核心素养,这样改变是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亲身经历,获得经验,而不是是单纯的授受关系。课程内容也有了改变,从原本的空间与图形变为图形与几何,让我们更加重视孩子的几何观念。这些的改变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实践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
二、三会
1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2是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3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三、实践
低年段基于感官,更具体,更侧重于意识,说明我们在教学的过程更多用的是主题式学习。教学实施建议要整体设计,分布实施。教学前有意识思考本节课的内容,是概念、性质、关系还是运算,从而再结合到核心素养当中,从而达到今天这堂课的目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六:
为了2022年8月17日,我们开始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系列解读”,今天是第一讲,内容是由史宁中校长讲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总体情况介绍》。教授的讲座中重点分析了2022年新课标修订的背景与要点、新课标的理解与表达、课标内容的变化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听完讲座让我对2022数学新课标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也认识到新课标需要后期慢慢去阅读并理解。史教授一开始就重点强调了新课标中将从“双基”到“四基”,“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解读了核心素养的一致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在学生参与其中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后数学的教学过程紧扣新课标。史教授还重点分析了新课标中的变化,整体的领域没有变化,对内容进行了调整,形式上基于抽象结构,理念上更强调核心素养,这些都需要结合后期教学实践去理解。
下面就我印象深刻的一些观点进行简单梳理。
一、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上,就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趋势
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都包括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领域没有变化。但是,为了更好地适用于四基的教学,或者进一步说更好地适用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这次课标修订有个总体趋势是这样:在数与代数中要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并且把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去;在图形与几何中,更加强调几何直观,这样的话就增加了尺规作图的内容。增加尺规作图就是在小学数学中要增加一些操作;让学生在这个操作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本质,感悟数学这个概念对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三、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第一个原则,不单纯介绍概念。就是说,像过去说角的概念,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然后,不比较角的大小;也不讲角的计算。这样的话,这样的教学也是不好的。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七:
一。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二。对比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更加注重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要求教师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为了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注入新的活力,2022年7月16、17日,初中部数学组进行了为期2天的数学新课标培训,由四位专家分别从《素养导向领导下—数学教学行为转型策略》、《素养导向下的作业策划与管理》、《强化单元意识,优化教学设计》、《如何上一节满意的数学课》几方面为我们讲解新版的课程标准。我的收获有以下几方面:
一、新课标的变化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网络新媒体迅速普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变化,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深刻变化,人才培养面临新挑战。这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必须与时俱进,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一)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质,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二)优化课程内容结构,跳出了学科逻辑和知识点罗列的框框架架,以结构的方式(主题式学习、项目学习)来组织课程内容。
(三)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同时在作业设计,改革考试评价等方面呼应了“双减”的要求。
二、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通过毛杰莉老师的强化单元意识,优化教学设计的培训,分析当前课改的趋势,我们应转化运用大单元进行教学的意识。大单元学习是从知识点到知识单元再到学习单元,让学生经历活动而构建的知识结构。
利用对比、比较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对相似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大单元教学更是让我明白,要把零星的知识点穿成串,列成表,画成图,让学生想到这个知识点,就知道往哪个方面去联想,这对我感触很深。
三、优化设计数学作业
潘建明教授讲解到:作业是检测教学成果的媒介,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双减背景下的减负绝不是一个空口号,而是给教师的课堂质量提了更高的要求,作业的设计应着眼于每位学生的发展。
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思维能力,努力克服“以听代练”的现象。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作业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弥补课堂的不足,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在潘教授的讲解下我深刻领悟到高品质作业的必要性,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分层作业,在作业设计中设置一些具有分层性、台阶性、开放性、选择性、多元性的题目,努力做到作业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如何上一节满意的数学课
上一节数学课不难,但是如何上一节满意的数学课就是值得我们深思问题。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所以我们的教学都应围绕学生的学展开。耿老师说“只有老师好好学习,才有学生天天向上。”我非常认同这一点,只有我们了解课标,熟悉教材,清楚中考,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备好一节课。在课堂上我们要放心大胆地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师德素养和业务素质,勇于面对新课标的挑战,适时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学生就能轻松愉快的学好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九:
新课标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优化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强调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关联,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加强内容核心素养关联,重视单元整体教学、学科内外融合等;评价方式多元化,明确数学考试命题坚持素养立意,凸显育人导向和核心素养导向;发挥教学评价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特别指出在教学评价时要基于核心素养转变评价方式,比如要从概念记忆转变到概念理解,要从几何证明转变到几何证明+代数证明,要从回答问题转变到提出问题等,均是要与对应的数学核心素养匹配。
总之,使学生逐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面对课程改革,我们怎样能让学生从小就喜欢数学,不怕数学,亲近数学,进而愿意研究数学呢?上学期在教研活动中对课标的学习和研讨让我对新修改的2022版课标有了初步的认识。暑期中,我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本)进行了再次系统的研读,让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一、学习课标是方向指引
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它的背后依托着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比如:何为核心素养内涵的一致性、表现的阶段性、表述的整体性;什么是核心素养中教育特征的意识、观念和能力;主题整合中概念与抽象、性质与推理、关系与模型、运算与运算等等术语,这些高度概括化的信息,需要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之建立联系,需要通过不断地研读和例证来加深认识、加强理解。只有真正的使这些上位的概念植入脑中、融入观念里,才能正确的在教学中加以应用。在教学中更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
二、学习课标是教学导向
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我们应该注意到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在课程内容结构化调整的基础。上把握好每个内容领域的核心概念,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同时,新课标对各个内容领域都进了细微调整,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代数推理”,增强了“几何直观”。如何基于两个代数基本事实,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代数推理?如何设计”尺规作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对于图形几何问题的逻辑性与严谨性都是待思考的命题。
小学阶段,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觉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学生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学工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每一幅插图,充分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让学生在领会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说,可以单独说、同桌说、集体说,让学生在充分的看说基础上培养数感。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导,观察能力有限。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兴趣,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看,接着,再一步-步弓|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一定的规律去观察,从而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简单的几何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学习课标是成长需要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教育步伐也从未停滞。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作为教育人,特别是青年教师,更应该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从而在课标中寻找契机,提升专业素养,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聚焦核心素养,反映时代特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
结合教学实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对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益。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是我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认真领会编者意图,力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经历真正的“引导”,获得新知。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功能,数学作为基础类学科作用重要,它的应用可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数学素养在其中极为重要,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应该特别要注意素养的形成,即在潜移默化中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通过对课标的深入学习,让我充分认识在以后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该吃透课标,提向专业素养,为培养国家所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一吃透教材,求真务实
教材是教学之本,但现在有些课堂盲目地跟从“潮流”,改编教材,反而偏离了教学的轨迹。与其花费力气在教学设计的新颖上,倒不如求真务实,细读教材,把教材用好、用透,从教材中挖掘知识的本质。
二立足学生,坚守初心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们常说要“以生为本”,但往往教着教着就重在“教”,而忽视了“学”。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找到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以“学”定“教”。
三轻负高质,提高效能
在双减的背景下,我们要让课堂变得更高效,就势必要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这就需要我们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课堂上学生会的老师不讲,能自学的让学生自主学,学不会的让学生讨论着学,学会了让学生当堂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