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精选3篇)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精选3篇)
时间:2022-12-24 10:05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一: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感受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

  在今年的暑假里,我们团队参加了一次万人线上辅导志愿活动。这次活动给我们每个人都带来不同的体会。

  其实,一开始,我们团队是组织了一场“三下乡”支教活动,但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支教地点由一开始的顺德,转为高州,再到廉江,最后,也没能成功开展,说不失望当然牵强,毕竟我们每个人都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安排课程、编排教材、组织人员……最后却徒劳无功。但是比较幸运的是,我们有幸参加了万人线上志愿辅导活动,于是我们重新安排内容,明确此次活动目的,协调各位老师上课科目,并且各自为自己所教科目制定教辅材料,联系对应学生及其家长,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课程能顺利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暑期万人线上支教活动就是让我们认识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这次社会实践,使我们认识了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我们深刻认识到,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所以,我们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老师除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但培养了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磨练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也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记得有人曾说过:一个毕业生是不是人才,一看学历,二看社会实践经验。因为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点社会实践能力,就无法与快速发展的社会接轨。于是有了此次的实践。

  一次活动,一个过程,一段难忘的记忆。我想我们的每个队员在这次活动中都有不少的收获。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起点。现在,对我们而言,这也将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在这里,我们将怀揣着这一段美好的记忆,带着感动与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广阔的生命长河,投身于以后的工作建设中去!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我会不断地调整活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本内容由 西西作文 Www.xiaNdiaoyu.com 整理]

  历时半个月的线上辅导即将落下帷幕,虽然很充实很愉快,但也有很多不够好的地方。因为一开始是为线下支教做的准备,所以我们队伍选拔的老师各司其职,都有各自擅长的学科领域,但由于线上辅导的课程是已经固定下来的,所以有些老师难免做的不够得心应手;另一方面,线上辅导的形式也让支教的效果大打折扣,一些低年级的学生自觉性不够,也对电脑手机操作不熟练,而他们家长比较忙,所以上课前会出现迟到的现象,在上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专注力不够的情况等等,这些都是有遗憾的地方,还需要学生、家长和老师一起协同配合。

  今后如果还有机会,我们将继续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农村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祖国的富强做出贡献。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二: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的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积极开展了20xx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我校校级立项团队共35支。xx月xx日上午,国际商学院“美丽乡村服务团”作为其中的一支服务团于校铭石集合奔赴xx市xx县xx镇车前村,深入开展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党性教育、传播先进文化知识、调研基层社会现状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提高了团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一、开展党性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为了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国际商学院美丽乡村服务团开展了一次以“厚植党性于心,践行党性于行”为主题的党性学习宣讲会,由团队成员甄诚同学担任主讲人。

  他在宣讲时提到,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不变;要经得起诱惑,坚守本心;要能坚始终坚守岗位,在本职工作里锤炼党性,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发挥共产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还对近期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扶贫工作乱像进行了批判,并且寄语车前村的村干部们,希望他们可以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早日带领车前村全面脱贫,走向富裕。

  二、传播先进文化知识

  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需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工作。美丽乡村服务团通过开展移风易俗宣讲会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教育传播先进文化知识,倡扬文明新风,建设美丽乡村。

  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受传统风俗习俗、旧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作为美丽乡村建设重要内容的移风易俗工作可能会因此存在好多短板和问题。因此,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服务团开展主题宣讲会。

  本次“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主题宣讲会由团队成员黄慧丽担任主讲人。她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祭扫雅办、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四个方面倡议移风易俗,并在宣讲会最后寄语在场听讲者,“应带头学习新知识,用科学文化武装头脑,开展新文化知识进村社活动。注意宣传文明节俭,倡导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切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争做文明市民”。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产量和种类日趋增加。这些生活垃圾大都未经分类和处理而随意丢弃和排放,大大小小的垃圾漂浮、堆在水体中,不仅影响乡村的生态环境和交通,而且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这是制约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因素。

  推动垃圾分类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农夫山泉”队把垃圾分类带到车前村,由团队成员陈洁为在场的领导干部和队员们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共同营造乡村山清水秀的环境,维护“绿水青山”。

  三、调研基层社会现状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亲自穿一下才知道。”了解民之所想、所急、所盼,广泛集中民智,既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也是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要求,为了获得更科学的建议和深入了解车前村扶贫工作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农夫山泉”队成员与书记一同对村内进行实地走访。

  接受实地走访的对象是来自村内的党员干部、退伍军人、留守儿童、残障家庭、未脱贫户等代表群体。在团队与受访群众交流过程中,一方面,成员们感受到特殊家庭生活之不易与辛酸,另一方面又了解到,大部分家庭在扶贫干部以及工作队的带领下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已经实现脱贫。据扶贫干部以及工作队介绍,车前村预计今年会实现全村人民完全脱贫。

  三红蜜柚基地,是车前村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下的成果,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投资260万元与扶贫龙头企业合作建设,带动贫困户种植三红蜜柚50多亩。充分利用优异的生态资源,完善种植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按照市委、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车前村努力打造新农村精品村,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910多万元,其中村民自筹资金250多万元。完成车前河两岸的绿化、美化工程等十项建设工作。村村通自来水、污水处理设施、公厕、垃圾收集屋、卫生站、文体广场等基层设施基本完成,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初见成效。

  美丽乡村服务团于xx月xx日中午返回学校,为期五天的乡村调研活动至此圆满地落下了帷幕。

  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天,但是团队成员在期间能够收获到经验、感动和快乐。首先,“三下乡”不仅磨练了成员们的意志、提升其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能力,也丰富了人生阅历。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一代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也让团队意识到自己认识的欠缺与实践经验的不足。其次,团队能在实践过程中收获感动,真切地体会到基层群众生活的不易和扶贫干部工作中的无私奉献和努力。最后,“三下乡”让成员们收获助人为乐的乐趣。在与村民们和书记们的相处中感受到淳朴的乡风,他们的热情与真诚更加坚定了团队为他人奉献的志愿者信念。

  “三下乡”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的故事仍在继续……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三:

  信息与通信技术系本科学生20xx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为引导我院大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按照校团委的部署,信息与通信技术系紧紧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新家园”的主题,组织开展了“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的暑期实践活动。成立了以08级本科专业和09级电气及自动化专业的社会实践小分队,队员们深入肥西县建筑工地、生产车间、商场饭店,调查走访新生代农民工,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以更高的素质来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现将我系20xx年实践团队的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汇报:

  一、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做好社会实践准备工作

  (一)领导、老师高度重视,全面筹备

  为使今年的暑期实践活动能做到各方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团队整体优势,系领导、指导老师高度重视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的筹备、宣传、动员以及组织工作,积极响应号召,精心策划,层层部署,团队成员自发召开多次会议,商议安排实践活动,认真制定时间计划,前期准备工作扎实细致。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新型农民成长。

  (二)领队、成员精心组织,确保安全

  我系暑期实践团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出详细具体的安排,认真组织落实,在实践过程中高度重视团队学生的安全,按照“就近就便、安全第一”的原则,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万无一失,切实加强领导,把暑期实践活动纳入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格局中,激发青年学生奉献才智、成才报国的热情,引导青年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基层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得出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二、把握主题、实地调查,保证实践活动优质创新

  (一)“新生代农民工”名称由来

  在现有的材料中,人们按照农民进城务工的时间,将他们分为三个集体:首先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也就是八十年代初,进城的农民。他们之所以能够进城是因为,户籍制度的宽松,从制度上提供了可能;还有经济供给制度的终结,人们可以靠钱来买其他东西,而不是凭供给票;再有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得以让剩余劳动力离开村庄。这样一代人大多都出生在六十年代左右。如果我们在村子里问一些四五十岁的人,可能他们都有外出务工的经历,而且他们之中有一部分人赶上改革开放工作岗位增多的好时光,永久的留在了城市。其次就是,九十年代进城务工的农民。这时候出现了历史上最大的进城潮流,也是历史上人口流动空前壮大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春运才成了一个问题。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农业机械化产生了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历史的发展不得不让他们进城,而且九十年代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出现了严重的“三农”问题),在农村务农的收益比较低,而且还有很多税收,让农民无法承受,相比较而言进城务工是一个更加合理的选择。

  这个年代进城务工者大多出生在七十年代,他们没有上一批人那么幸运,很少有人有机会留在城市,而且处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只讲经济效益,农民工的生存环境是最为恶劣的,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用工单位最大限度的剥削的时候。最后,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是在20xx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并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人称之为“第三代农民工”,包括社科院的学术文献中,也这样称呼。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也没有准确的定义,大概是指出生在八九十年代,接受过基本教育,对农业生产并不熟悉的农民工。他们大多都是第一代农民工的子女,这在我们的问卷中也有明显的反应,在调研中很多人都说自己的父母也有外出务工的经历。

  以上就是简单的回顾了一下农民进城务工的历史,也指出了新生代农民工名称的由来。

  (二)“新生代农民工”特征分析

  1、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较高。新生代农民工,最早的出生在八十年代初,而在这个时候,改革开放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使那个年代的小孩子,得以有一个安心上学的环境,再加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基本教育的费用,这又从制度上为多数适龄儿童上学提供了机会,尤其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在我们的调研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初中的文化程度。也有一部分是上过高中的。而整个农村最为年轻,最为有知识的人都常年四季在外面打工,留在农村的只是儿童,妇女,老人,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农村的经济和生机肯定会发展不起来。这样一个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的离去,对农村未来的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伴随着受教育程度高而来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对他们的职业也有较高的期望。第一代,第二代农民工进城主要从事的建筑行业。首先是因为他们本身有木匠,泥水匠这样的本领,其次可能是他们当时的生活压力更大一些,要靠一个人外出务工的工资来养活一家人。在这种压力之下,他们不得不从事已经熟悉的工资较高的寻找起来也比较容易的建筑业。而对于新生代来说,他们很少有人学习过木工,泥水工,因为他们从学校一毕业就直接进入城市打工,没有时间再去学那些本领,更主要的是这些工种太苦太累,大多数的新生代不愿意从事,他们已经不能够完全认同靠出力气来挣钱的道理。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新生代从事的是服务行业,或者做小生意,或者是开车之类靠技术吃饭的工种。只有一部分结婚之后有很大的家庭压力,或者其他压力的年轻人才在工地上干活。

  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前两代来说,在职业的选择上比较向往轻松的,自由的,技术性的职业。出现这中情况的原因除过他们的观念不同之外,主要还是在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前一个外出的打工者要承担一个家庭的花销,而现在大多数新生代只要把自己的生活维持好就行。因而他们的生存压力比以前也小了很多。

  2、外出务工的目标和期望多样化。第一,二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目标基本上都锁定在挣钱养家糊口上面,除此之外,几乎再没有什么其他的要求,生活的重担压的他们也不可能有其他的想法,因而他们就像“苦行僧”一样,用尽全身的力气赚钱。而新生代农民工则不单纯是养家糊口,除此之外,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梦想。有想办自己的企业的,有学技术的,有想寻求机会参加自考的,有想开办自己的幼儿园的,甚至有在城里买房买车的等等。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可能主要归咎于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是接受过较高的教育,他们的眼界边宽了,他们的欲望也在不断的被整个城市化进程和消费主义的文化所渲染,除了物质的需求之外,他们有着强烈的精神欲求和自我的认同,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止一位工友在谈及自己的打工感受时写到:打工的生活是酸甜苦辣的,但还是有很大的希望,很多的机会,

  不管怎样,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要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语言可能对于我们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而这些处在社会低层的新生代却敢于这样想。不管他们最后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拥有这样一份不屈服于现实状况的心,也是弥足珍贵的。其次,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的发展,的确使广大民众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税收的取消,使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而不单纯的指望外出务工的收入。家庭压力的减小也推动了新生代农民工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付出,而且新生代的人大多还没有结婚,也不存在孩子上学,顾及妻儿的忧虑。

  3、生活方式多元化。对于前两代工友,我们最大的印象可能是“大包小包,一头乱发”。但是“千万不要以为现在拖着拉杆箱来的和当年扛着蛇皮袋来的还是一种人”,我们看到的新生代奇服异装,西装革履的不在少数。这些只是他们在外表上的一些简单的表现。新生代追求独立的自我,但是很大程度上是在学习和模仿城市人的生活和服饰。我在跟一位90后的工友交谈的时候,谈到怎样看待城市人的歧视的时候,他说,以前的打工者跟本不重视自己的衣着和外表,满身是泥,浑身是土挤在工交车上,还随地吐痰,不分地域的一直抽烟,肯定会受到别人的歧视,这也是人之常情。在这样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新生代对前辈的生活方式也都不认同了。他们改变自己的服饰和打扮除过他们发自内心的对干净,时尚的向往之外,可能更多的是消减他们与城市人之间的差距,使得城里人能够平等的对待他们。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很多的新生代把自己的工资的决大多数都消费在了城市。不想前两代,他们省吃减用,把所有挣的钱都带会农村,因为农村社会保障的缺失和孩子上学,看病等风险交大,他们几乎把钱都存起来以备后用,在这样的背景中,才有了金融危机时候的“家电下乡”,目的就是让农民花钱,拉动内需,缓解危机,但是这样下来,农民在种种低廉的诱惑下掏尽了腰包,但是再遇到伤病或其他的突发事件时,却没有了足够的资金去解决。这可能是“家电下乡”的后遗症吧。对于新生代来说他们基本上没有积蓄,所挣的钱都花在了城市。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很少有人还向家里寄钱。他们很多人会去上网,去唱歌,谈对象,看电影,买衣服,逛街等等吧,在这些项目上将花去他们很大的一部分工资。而这些现代的生活,是前两代打工者几乎没有过的。

  4、城市认同日益强化。前两代工友本质上是农民,他们深知城市对自己来说只是一个驿站,他的家庭,他的关系,他的生活方式几乎都是富有乡土气息的,都是农村的,而且,他们也并不怎么喜欢城市,因为城市的所有东西都是需要很多的知识和技术才能驾驭的,而不想农村这样的乡土社会更多的可能是凭借经验来生活的。所以他们只是想挣钱回家,他们对于城市来说只是“过客”。

  新生代农民工可能更多的要像市民,像生活最底层的市民。这首先来自于他们对城市文化,生活方式的认同,他们认为城市的这种生活才是他们朝思暮想的,甚至才是正确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他们的奋斗目的不是挣钱回家盖房,而是在城市买房买车。他们多城市的认同远远超过了对农村的认同。我人这种现象主要归结于以下两点:第一,新生代接受的教育的城市化倾向。我们小的时候上学的语文课本中很多文章都是极度的赞扬富裕,优雅,现代化的。而很少谈及农村文化的淳朴,干净,纯粹。我记得小的时候学的一篇文章好像叫《我家还缺啥?》,描写一家人通过经营鱼堂发富,电视有了,洗衣机有了,自行车也有了,最后向读者发问:我家还缺啥?现在看来这样的文章是多么的可笑,更严重的是这种文章的价值取向的单一和功利,这种文化觉得只有有钱才是有意义的,只有物质享受才是有价值的。这样的文章涂害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此外新生代农民工的老师父母都教育他们一定要走出去,千万不要回农村。告诉孩子:好好学习,以后才能做个城里人。在这种环境下,新生代农民工小的时候就已经树立了一个“城市梦”。

  第二,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劳动不在受人尊重。我们整个社会的文化,好像都在极度的赞扬城市,各大媒体都在吹捧城市的空气好,绿化好,环境好,经济好,文化好,反正是什么都好,

  与此还不够,另一方面却极度的否定农村,说什么农村的萧条,农村的环境不好,农村的文化保守守旧,农村的人野蛮没有礼貌等等。去年广州的一次防止突发事件的演戏,对象就是农民冲击政府部门。这样的一些行为简直就是对农民的侮辱。我们社会的文化在极度贬低农村的时候,还在否定劳动的价值。虽然我们主流的媒体每年都在说什么劳动最光荣,但是社会中有谁正眼的看过环卫工人,关注过农民工的劳动,又有几个人认为向农民工那样劳动是光荣的,又几个人认为那样的劳动是值得赞扬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去年看见一个报道,说第一届劳模时传祥的一家都是劳动模范,时传祥到死都相信劳动最光容!这不知道是对时传祥的肯定还是讽刺?

  以上主要是通过与前两代农民工的比较,简单的分析了新生代工友的主要特征,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属于他们的特点,在这里就不再一一的叙述。

  (三)“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村的联系

  这一部分是我们调研中的重点,是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因为对农村而言,新生代农民工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他们对待农村的态度将直接的决定农村的发展。对于新生代工友来说,农村是他们的故乡,是他们的出发地。农村的未来发展也将决定他们对自己前途的选择。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新生代工友对农村的主要态度,通过这些特征,顺便也提出了新生代的这些观念和行为对农村产生的影响。

  1,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生产的陌生。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是在农村的时候帮助家人干过农活,对传统的农业生产并不熟悉。有不少人甚至是几乎没有干过农活,或者是小的时候干过,但现在已经忘记了。仅有少数人对农活比较熟悉,如果以后回家还能靠种地生活。新生代的工友在农村的时间主要是在学校上学,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干农活,等到毕业,他们直接就进入了城市打工。因而农活对他们很陌生,也是情理之中。我的家也在农村,小的时候是干过一些简单的农活,大多是帮父母做一些简单的活,根本没有本领去独立的去种地,而且在许多西部地区,都是大山丘陵的,机械化没有发展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靠传统的耕作方式经营。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生产的陌生,那么以后的农业的生产将由谁去推动,农村的经济将由谁去制造呢?

  此外,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很多人以后都不想再回农村,就是少数回农村的人,当问及想从事什么事情来维持生计的时候,决大多数的答案是,做生意,搞养殖,学技术,开车拉货等等,很少人说愿意种地。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未来的传统农业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2、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村生活的不适应。在跟很多工友交谈的时候,他们都谈到,在城市的时候又苦又累,特别想回家,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恨不得飞到家里去,毕竟城市不是他们的家。但是等回到农村,过上几天又想回到城市,农村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多大的乐趣和新意,除了打牌,就是看电视。几乎再没有其他的活动。也没有很多人天天都要去的网吧。城市的热闹已使他们很难适应农村的平静,单调。

  我们在问及家乡是否有集体的娱乐活动,比如说社火,秦腔之类的,很多人的回答到是不太清楚,就算知道有,他们也很少参与,觉得没有什么意思。这些乡土气息浓厚的文化活动和生活方式已经不是新生代工友的所爱了。他们向往的是现代的,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他们要上网,要打台球,要ktv,要逛街,要自由的的谈恋爱,而这些都是乡土社会没有的。所以农村能够提供新生代的生活设施和文化观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求,所以,他们回家过完年之后有迫不及待的来到城市。

  3、新生代农民工对农村公共事业的冷漠。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除了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外,一定程度上换取决于公共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央推行的“农家书屋”“农家休息室”等等都是公共事业。从20xx年取消农业税之后,村委会的作用也在消减,在农村几乎就没

  有了公共组织,农村真正是“一盘散沙”,没有了公共组织就更不会有公共设施。农村的道路又脏又乱又没人管,农村的孤寡老人没有人管,农村的水利设施逐渐的风化,村民想学习一下技术,没有书籍,想打一场篮球,没场地,想过年扭秧歌,没有人组织等等吧。很多时候不是农民不喜欢热闹,而是无法热闹。由此可见,公共事业对农民的生活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

  新生代农民工对公共事业的冷漠也可能导致农村的更加没有生机。几乎所有的新生代工友都没有参加过村庄的选举,也不知道村委主任是谁等等。村中的公共事物基本上处于一个无人问津的状态。

  三、及时总结,认真思考,巩固充实调研实践成果

  08级本科专业和09级电气及自动化专业的社会实践小分队,我们团队对于这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分析,深入总结经验,汲取不足,提高团队实践能力。20xx年暑期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社会实践给大学生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却远没有结束。“三下乡”的内涵在时代的发展和青年的不断开拓下,已经赋予了这项每年牵动千万青年人心的工程以新的历史使命。我院也将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学生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服务社会,实现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使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得到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Copyright © 2018 www.xiandiaoy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西作文 陕ICP备17000724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