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

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精选8篇)
时间:2022-12-11 09:17

  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满满两天的培训,干货满满,启发我对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进行深度思考、更激励我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在教学、教研的道路上永不停步。

  课程一《高考试题的检测评估与教学实施建议》,胡教授主要讲解了高考试题检测评估的量化方法如信度、区分度以及高考试题检测评估的质化方法如效度。在该课程中,我对“区分度”及“效度”这两个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和依据。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应该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应该得低分。效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也就是测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效度估计涉及很多方面,如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内容的代表性程度,估计方法有逻辑分析的方法和用测试题目与教材内容比较的方法。其中我们常用的双向细目表就是逻辑分析法的一个步骤。胡教授在课程中给出的建议是作为教师要了解全国或广东省高考试题的质量,并通过对试题的测量分析把握所教学生的水平,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因材施教,并建立教师自己的题库。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不仅要能解答历年来的高考真题,更要能从高考真题的检测效果层面多加研究,这样在日常命制练习或者考试题的过程中,更针对性地命出与时俱进的、高质量的试题。

  课程二《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夏建华老师介绍了国内外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实践模型,深度剖析了化学学科“深度学习”的内涵、并通过分析经典案例的形式阐释了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的核心步骤。

  有关化学学科“深度学习”的说法,一直听说,但自己始终没能在教学中很好地渗透。在这个课程中,我终于非常透彻地了解了化学学科“深度学习”的定义是什么。化学学科的“深度学习”是学生在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引领下,聚焦引领性学习主题,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挑战性的探究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从宏微结合,变化守恒的视角,运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思维方式,习得结构化的核心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思路方法,建构化学观念,发展科学思维,提升探究创新能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内化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成为会学习、善合作、有责任、能担当的未来社会实践的主人。在日常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以“深度学习”的内涵作为根本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才能更好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于单元整体教学,自己也曾尝试设计过几个课例,但仍然较为迷茫,不知道如何将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结构化。课程中,我了解到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核心性、生长性。整体性是指由围绕学习主题形成的内容结构化、序列化的学习活动和开放性学习环境等要素整合形成,有利于整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核心性是指以大概念为引领,强调内容组织结构化和内容呈现情境化。生长性是以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进阶发展为目标,体现其生长性。教学中,如果单纯做题讲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属于低通路模式,属于具体——具体的协同思维,而通过做题、建模、运用则是高通路迁移,既具体——抽象——具体的协同思维。我们往往进行的是低通路模式,但高质量的课堂应该是高通路的模式,这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xiandiaoyu.com〕

  课程三《透视新高考、反观新课改》,兰建祥专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度剖析了新高考、新课改中那些扣人心弦的问题,生动、通俗、易懂,让我备受启发。在回答新高考,想考什么,如何能考的问题时,兰老师告诉我们,新高考就是要考“四层”,主要是考学科素养,就是考查如何做事——把事做成。考查核心价值,就是考查做人——如何把事做对!也就是说新高考,考做事,考做人!在热词“情境”的分析中,兰老师分享了他的理解:高考以生活实践问题情境与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回归人类知识生产过程的本源,还原知识应用的实际过程,符合人类知识再生产过程的规律,为解决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如何通过考试引领教育回归到培养人、培养学生形成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这一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路径。情境化考查堪称新高考试题最显著、最突出、最根本的特征。没有情境性问题,就没有新高考。在回答新课改想教什么,如何能教的问题时,兰老师指出了新课改想教的就是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情境化教学、结构化教学来教。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价值观念(人对事的是非判断)+必备品格(人表现的品质与性格)+关键能力(业务能力、思维能力)=核心素养。领悟了核心素养,就能自由或个性表达。领悟了核心素养,就能明白它有多重要。想清楚(价值观),坚持住(品格),有点本事(能力)就是人生三件大事。兰老师通过分享许多化学教学中富有生活气息的讲解方式,告诉我们要借助生活,也就是要深刻理解知识,把知识用起来,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把知识问题化,把问题情境化。如在讲工业上母液循环再利用的优缺点?可以类比无良火锅店对火锅底料的二次使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其优缺点,从而自己找到答案。在讲离心过滤,可以类比滚筒洗衣机。可以将水浴加热比喻泡温泉等。在讲自发性时可以这样类比,像绿苗一样给点阳光就灿烂,像一个爱好唱歌的人一样给支话筒就歌唱等,在解释过渡态和中间体时,可以将过渡态类比为脚抬起后的悬空状态;将中间体类比为脚落下后踏在台阶上的状态。听完兰老师的分享,我深深地反思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还是未能很好地利用生活中的知识与体验,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讲明白、讲透彻。今后要多学习、多思考,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怎样讲更好。

  课程四《南海石门中学新高考备考》,李玉屏老师介绍了高三备考各轮复习的重点、时间安排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并通过分享案例阐释了如何紧抓必备知识,构建结构化知识体系以及如何创设情境,整合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李老师将高效的课堂比喻为分散系,而学科知识就是分散质,教学情境和规律方法就是分散剂。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很多一线教师在进行高三复习时,很容易陷入重新将知识点讲多一遍的“炒冷饭”的局面。李老师对此给出的分析是这样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编排在高一上学期《化学1》中,而元素周期表周期律的知识是编排在高一下学期的《化学2》中,《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结构与性质》则是在高二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与元素化合物知识一直处于割裂状态。故高三的元素化合物复习是学生深入结构、原理,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机会,也是学生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物质结构、实验和计算等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建构完整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时机,更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听完李老师的分析,我想今后在进行相关板块的高考复习时,可以作出更多的尝试,提升教学效果。在二轮复习时,李老师提到要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形成模型化理性思维。如无机化工流程板块,就可以开展无机化工流程分析、方程式书写、化工条件选择、电化学等内容的讲解;化学反应原理板块,可以开展电解质溶液中的平衡、基元反应与反应历程、图像分析与应用、文字表述、速率与平衡计算等内容的分析。在三轮复习时,李老师分享了几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如做好调查,明确学生的漏洞,精准补漏;再做经典实验,深入理解实验原理、步骤、操作;学生自主命题,逆向备考,了解考试的难点、热点。作为高三教学经验还较浅的我来说,这些干货十分受用,激励我要多研究,多实践。

  课程五《真实情境的试题化与设问逻辑——以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反应原理综合题为例”》,黄兵华老师分享了其教学目标、分析了教材中相关的编写思路及反应原理综合题的设置框架以及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理解真实情境的试题化的几个关键点。

  在教学目标的分享时,黄老师是这么介绍的:跳出题海、开拓学科视野、拓展知识、深化理解、提升能力;整合知识,构建相对完整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和化学学科观念;分析高考真题,熟悉命题思路——真实情境的试题化淤设问逻辑,适应新高考。从这里可以看出,在这样的课堂中,的确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更符合新高考对于学生能力素养的考察理念。又如反应原理常遇到的热点问题“速率和平衡”,黄老师分析了鲁科版有关新教材中速率与平衡的编写思路及相关的说明。首先研究反应进行的方向和反应的限度,其次研究反应的速率,与实际工业生产研究具有一致性。鲁科版教材中45页提到,对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分析完全是理论分析,它只能指出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和趋势,并不能说明该反应能否发生,一个反应的实际发生还涉及化学反应的速率问题。事实上,实现原料的高转化率和反应的高速率所需要的条件往往是相互矛盾的。在依据化学反应进行实际生产时不应片面追求高转化率或反应速率,而应该选择比较高的反应速率获取适当转化率的反应条件。黄老师总结了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框架设置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也就是能不能(化学反应的方向),大不大(化学反应的限度),快不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基于真实情境的设问,黄老师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考法,如耦合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与电功、反应热、气相反应三种平衡常数的逻辑关系、无关气体与计算联合考察,平衡常数计算,理论出发设置图像(横纵坐标的关系),多重平衡问题分析和计算、速率方程的多样性、速率常数的理论基础、催化剂机理(提速和选择性)、生产效率(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平衡)等。在进行反应原理的综合复习时,黄老师分享了他的建议:多讲命题者的设问逻辑,少讲必须按照“标准答案”;多讲试题信息的提取方式,少讲“快速阅读”;多讲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少讲单个点问题;多讲试题中蕴含的学科本质(原理),少讲所谓的“技巧”多讲如何切入命题人“核心指向”,少讲“套路”和“规律”。反应原理可以挖掘的深度和广度很多,听了黄老师的分享,我深深意识到要多阅读相关的文献、多分析不同版本教材对于某一个概念的剖析,翻阅大学教材,了解其本质,只有自己对于一个抽象概念做到非常透彻地理解,才可以将知识讲明白。

  课程六《沉淀溶解平衡》是我在2021年12月7日的一节市级公开课的课堂实录。非常荣幸,也非常感谢省教研员程俊老师给予我这个机会,让我的这节课得以展示和分享。

  本节课以练江污染治理引入,介绍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绿色中和剂“氢氧化镁”。以氢氧化镁为本节课主角,共设置四个学习任务,从难溶电解质概念的建立、溶解平衡动态平衡的证据收集、实验探究氢氧化镁的沉淀生成、利用数学软件绘图深入研究氢氧化镁的三种不同状态(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来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本节课的创新点有:1。手持数字化实验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借助pH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技术探究实验,测定改变某一条件引起氢氧化镁悬浊液中的pH变化和电导率的变化,以及借助大学实验室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仪器,定量测定离子的浓度,直观的数据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更高水平的学科素养。2。以问题链驱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证据推理为主线索开展教学活动。每一个学习任务中,都会利用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在思考中生成知识,推动学习任务的完成。3。多学科知识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利用数学作图软件,帮助学生理解难懂抽象的化学问题,是对学生能力素养的更高要求,也是开拓学生思维很好的方式。4。智慧课堂有助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教师借助智慧课堂的中的学生平板布置任务给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并及时反馈,师生双方在相互评价过程中通过点评任务的完成情况,不断深化认识、促进理解、最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相长,我的理解是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教书与自身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做一个虚心向学、勤奋求学的学习者,又是学生的引路人。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唯有一直不断地学习,积累,研究,提升,才可以与时俱进地创设高质量的课堂,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成为一名充满魅力的新时代教师。

  编后记

  本次线上研修活动对于一线教师对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的认识均有很大的提升,为教研工作的开展指引了方向,对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适应新高考的变化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内涵: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单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单元,是基于学习的需求,对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统筹,重组和优化,成为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突出主题内容和知识间的关联。可以是某一章,某一节,某一模块,某一核心内容,也可以把几个教学单元组成大单元。大单元教学更能体现出系统性和整体性。整体设计学习大单元可以防止碎片化教学,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重视学科思维和学科价值,在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方面有重要意义。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和策略:教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日常一个个碎片化的数学内容无法完全把数学的本质表达清楚,要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就需要整体较大的知识归纳微专题来承载,采用大单元教学设计,让核心素养在整体应用、归纳总结学习中得以实现。大单元教学设计要用全局的眼光,系统的方法根据章节单元的总体目标要求,以不同的知识点为载体,以核心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把教材中具有某种关联的知识和问题进行整合重组。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的教学设计。通过揭示数学概念、思想方法应用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本质,感悟思维方法应用,体验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基础知识角度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从基本方法角度让学生亲身经历运用所学知识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基本技能角度让学生通过感觉、感知、感悟形成会思考能解题的技能。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评价和反思:大单元教学设计评价和反思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一环,在完成整个大单元的教学基础上进行评议和反思,通过评议和反思,提高大单元教学设计站位,统一思想改进教学活动,提升整体设计能力,评价以集体评议为主,是对教学设计的全面反思。站在数学整体结构体系的角度,重点评价哪些是值得肯定的优点和价值,哪些是需要反思和改进,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升级提升,不断探索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策略和路径,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的素养,提升教师的大单元整体设计能力。

  如何处理好整体与局部、明线与暗线是大单元设计的难点。在教学中应认真分析各部分的特点,通过教学整体设计促进学生良好的整体认知结构,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认识新高考”

  本次培训分为专题报告,分组研讨和经验交流三种形式。9月17日上午由宜昌教科院马明贵院长呈现了精彩的题为“坚守教育处新使命,稳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的专题报告。马院长从宏观政治的高度阐述的改革的迫切性,适应性,也同时从具体的课程教学设计,选科走班实施,校本教研开展等方面全面的,专业的给予我们所有的受训者如何应战新高考改革具体措施的指导。17日下午为分组研讨,每个小组人人发言,深入讨论了各个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选科走班和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成果和存在的困惑。18日上午,有来自夷陵中学,远安一中,枝江一中,小溪塔高中等八所高中的八位老师分享了各个学校的宝贵经验。

  “迎接新高考”

  通过本次受训,我收获满满,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新高考,更自信,更从容的迎接新高考。更合理更高效的开展系列工作。

  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2022年5月25-26日,我有幸参加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举办得普通高中新高新课程新教材线上研修活动。培训期间,认真聆听各位专家老师的课程,感觉受益匪浅,使我更新了观念,改变了认识,使我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更加充满信心。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培训中各位专家教授列举的鲜活案例、丰富的知识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就本次研修活动简单写一下心得体会。

  一、通过透视新高考、反观新课程。

  来自深圳新安中学的兰建祥老师为我的带来了专题讲座《透视新高考、反观新课程》。兰老师聚焦“新高考考什么?如何能考?”“新课程教什么?如何能教?”两个问题,为我们深度剖析了新高考考查内容与考查载体以及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兰老师通过对课堂案例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兰老师形象地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比喻为“把砖瓦做成毛坯房”,将“课程内容的情境化”比喻为“把房子装修宜居”,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实例,为老师们展示了他“大道至简”的教育理念,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

  兰老师分析新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综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谓“能力立意”,就是在“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要求下,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题目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

  通过本次讲座学习,我觉得一个优秀的教师应把握课堂教学,实现两个目标:一是通过日常教学,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结合学科特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习命题基本思想——“真实情景的试题设问逻辑”

  化学是一门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学科,并且是一门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相融合的中心学科。化学又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通过化工生产和日益发展的合成技术,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农药、化肥、医药和种类繁多的新材料,为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化学知识和反应原理是实施化工生产、环境保护和新材料、新物质合成制备的技术支撑。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从化学科学这一特点出发,牢牢地把握化学的应用性在学习化学中的有力杠杆作用,广泛联系实际,创设化学应用情境,引领考生正确认识化学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学科的价值。其次,在体裁设计上,通过应用性情境,将实际问题分解成若干知识层次单元,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取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来自中山纪念中学的黄兵华老师为我们做了《真实情景的试题化与设问逻辑》的专题讲座。黄老师在开始提出问题“基础年级的教学和高三备考,远远落后于高考改革和命题的变化”。新课标强调:真实情景是学科素养落地的重要载体;新教材的内容编写和教学建议均强调真实情景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再结合新高考评价体系中强调——真实情景是高考试题承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的载体。黄老师在讲座中提出解决方法——“紧扣新课标、新教材,认识新高考”,利用真实情景作为教学的切入口,通过对高考真题的研究,尝试理解命题者对真实情景的试题化与设问逻辑。

  黄老师以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为例,通过具体题目的分析,指出在教学中建构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的认知模型,在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基础上理解真实情景的试题化,提出五个“多讲”、五个“少讲”:

  多讲命题者的设问逻辑,少讲必须按照“标准答案”;

  多讲试题信息的提取方式,少讲“快速阅读”;

  多讲问题之间的内在关联,少讲单个点问题;

  多讲试题中蕴含的学科本质(原理),少讲所谓的“解题技巧”;

  多讲如何切入命题人的“核心指向”,少讲“套路”和规律。

  三、学习“深度学习”理论,了解“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深度学习指的是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拔高性的训练,从而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体系,让学科知识进行相互的联系,并且能够运用到不同的学科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从其积极效果来看,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并学会将学科知识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在知识的连贯性联系中,让学生对学科有深层次的认知。

  教育部基础教育化学教学指导专委会的夏建华主任在《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专题讲座中,分析了迈克尔·富兰德深度学习的六大核心技能:品格养成、公民意识、交流、审辩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协作、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出深度学习的三个标准:“充分广度(注重浅层学习)、充分深度(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充分关联度(注重知识的总体关联度)”。然后夏老师以自然界硫元素循环为案例,充分揭示了基于深度学习视角下单元教学设计的方式与实践。

  总的来看,深度学习的学习模式和思想对于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并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利用,最大程度上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开展课改实验、走进新课改。

  来自南海石门中学的李玉屏老师的专题讲座《南海石门中学新高考备考》、汕头市金山中学的黄骊娜老师的课例《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课时)》,给我新课改、新高考备考策略的启示。

  传统的教师泛泛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被生动活泼的讨论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代替,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我觉得在新课改、新备考中要确立一个中心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

  总之,本次培训,内容丰富、贴近日常教学,让我受益非浅。让我更感到作为教师既要终身学习,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来完善自己,更要不断地从新课程标准、化学学科特点、化学学科的教育功能、课改先驱的课堂案例和反思中汲取营养,用自己的独特去演绎精彩,使自己的课堂永远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特别感觉。

  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7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南昌市英语教研室组织的双新培训,聆听了两位专家的讲座,受益匪浅。来自浙江省丽水中学的叶咏梅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语篇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文本解读中的运用的精彩讲座。衔接和连贯是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是英语语篇分析理论研究的重点。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语言关联现象。讨论到语篇中的衔接(cohesion)时经常会涉及到语篇的连贯(coherence)。通过叶老师的阐述,我对衔接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衔接是指语篇中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衔接理论包括对衔接手段和语篇功能的解释。衔接手段表现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篇功能表现为连贯内容和构筑语篇。叶老师通过新旧教材中的一些实例清晰的解说了语法衔接所包含的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及词汇衔接涵盖的重复,同反义词,上下义和搭配等手段。

  另外,叶老师以必修5第2单元的主课文PuzzlesinGeography为例,解读了衔接理论运用于高中英语文本解读中的方法,即利用词汇的上下义衔接解读标题与文本的关系,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利用照应和词汇重复衔接解读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本结构;结合语法和词汇衔接解读段内、段间句子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意图。关于如何将语篇衔接理论运用于高中三年英语教学,叶老师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她认为语法衔接手段应进行分散训练,而词汇衔接的重复,同反义词及上下义等手段要分阶段侧重训练,最后对各种手段进行循环反复训练从而达到大融合。目前,篇章连贯这一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广大中学英语教师而言,如何将衔接理论应用到教学中是一个重要课题,值得中学英语教师认真思索。本次讲座理论介绍清晰易懂,案例分析环环相扣,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教学名师严谨的治学风范。

  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7月17日—7月20日为期三天的新高考培训,时间很短,但让我受益颇多。不得不说,本次培训的课程,在当前陕西要进行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其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都很强。奔着学习新高考而去,不虚此行。

  下面将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必须承认新高考的优势

  高考改革势在必行,新高考方案的实施,无论是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还是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都能起到非常积极的导向作用。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而且也能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在新的高考方案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将占有比较大的分值比重,相关科目的考试等级将赋以相应的分数计入总分,这可以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和志向,来选择不同的考试科目,不在认为的被分成文理科,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

  其次,对于学校而言,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需要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引导。新方案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招考评价体系,将会促使我们的基础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将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

  二、客观看待存在问题

  第一,否定“一考定终生”后,普通考生是否真正从两次考试中受益呢?不得不承认,选考科目和英语学科的两次考试带个学生更多的机会,第一次考试中存在的不足经过自己的总结和提炼,在第二次考试中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变,这样有利于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但也有考生反映,第二次考试带来的压力是相当大的。不管成绩理想与否,为使自己的成绩最理想,学生基本都会选择两次考,河阳就造成学生一直要放不少的时间在这门课上,这势必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实际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第二,“速成式”选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质”让人质疑。原本三年完成的教学任务被缩成两年或者两年半的时间完成,让人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全面、完整和准确产生怀疑。毕竟高中知识的建构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原来三年才能掌握的知识,并不是所有学生能够胜任的,特别像物理、化学、地理这些需要理性思维的课程,更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第三,分时段考试,谁来安慰语数外老师受伤的心?高考时间的错位同时也考验着不同学科老师的心理承受力,语数外的三门主科目的高考时间放在第三学年的六月份,这就意味着三门学科的老师必须全力以赴三年,而其他速考科目的老师,早者可以在高三的十月份完成选考任务,结束教学任务,迟点也可以在次年的四月份结束教学任务。对比差距,语数外老师的压力可想而知。

  不管怎样,高考的指挥棒已经高高举起,并指向了学生个性成长与学校特色办学的方向,这将深刻影响着我们的高中教育。学生如何在选择中学会选择,从而成就自我?老师如何在学生的选择中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学校如何在挑战中抓住机遇,走向成功?未来三年,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

  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2021年8月26日、27日,我按时参加了太原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新课程、新教材音乐教师网络全员培训。本次培训的内容可以说是去年新教材培训的提炼与补充,包含了音乐教材修订总体情况的介绍、音乐鉴赏修订介绍与教学建议、歌唱修订介绍与教学建议、合唱教学法指导、音乐与舞蹈舞蹈表演教学法指导、戏剧表演教学教法指导、音乐与戏剧模块课程简介与教学实践,以及刘梦颖老师的《第十交响曲·江雪》,何佳洋老师的《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乡村音乐》,还有薛晖老师的对这两节课的专业点评。

  孙红成博士指出这次湖南版教材的修订是根据课标的修订展开的,课标中指出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是课程建构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以此为依据,设置了高中音乐新课程,即由六个基础课性质的必修模块(音乐鉴赏、歌唱、演奏、音乐编创、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及与之关联的拓展课性质的六个选择性必修模块(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音乐基础理论、视唱练耳),还有以校本课程为主的选修模块构成。孙老师以音乐鉴赏中的《1812年序曲》、歌唱中的《绒花》、合唱中的《茉莉花》、《茫茫云天》、合奏中的《爱我中华》、音乐与戏剧中的《主角与配角》等课为例,从框架结构、内容选材、问题导向等方面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湘艺版新教材,让我们确实感受到了新教材结构清晰、选材经典、贴近实际等特色、特点。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音乐教研员薛晖老师,就《音乐鉴赏》和《歌唱》两个模块的有效实施入手,为老师们分享了如何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对音乐的感悟、审美和评价能力等有效策略。音乐鉴赏模块中,薛老师从初高中音乐教材的对比与关联、目标的定位、教材教法、各单元编写意图、教学实施建议等方面讲授,并结合各单元有代表性的课例,如《音乐与时代》、《古典与现代》、《巴洛克音乐》、《绚丽多彩的汉族民歌》、《梨园百花》等,最终为我们总结出高中音乐鉴赏的实施策略,即紧靠单元主题组材、明确教学目标、凸显音乐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表现、多运用比较欣赏的方法等。薛老师的精彩讲授与解析、引导我们紧跟其思路,学到了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课例中的教学思路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是值得我们广大音乐教师借鉴的。

  歌唱模块中,薛老师从目标定位、教学策略、存在问题、歌唱模块中的“欣赏体验”、发声指导、各单元框架结构及设计依据、演唱的方法及风格特点、情感的表达、舞台的表演实践、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讲授,结合经典课例《情韵悠悠——感受民族唱法的魅力》,还加入多个小视频、自身的示范演唱、流行唱法的尝试等内容,让我们了解了《歌唱》模块的实施只有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材内容与拓展内容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开展歌唱教学,逐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演唱、表演能力。

  魏伟国老师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法指导》讲座,讲到了找到拍点、左右手的配合、各种起拍(整拍起拍《对花》、后半拍起拍《让世界都赞美你》等)、不同情形的收拍,总谱的读法、以及以实际作品为例引导我们学习了各种拍子的打法,如二拍子《太行山上》、《渔歌子》;三拍子《沃尔塔瓦河》、《神圣的战争》、《卖花生》;四拍子《本事》、《大海啊故乡》、《凤阳花鼓》、《蒙古人》……魏老师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我再次领略了指挥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训练学生、指挥手势、歌曲处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跟着视频学习、练习,切实纠正、解决了自己很多的问题,受益匪浅。

  熊康老师的《音乐与舞蹈、舞蹈表演的教学法指导》讲座,为我们呈现了《音乐与舞蹈》教材修订前后的对比,通过视频展示教材内容,确实可以感受到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按照舞蹈学科自身的结构进行了很精细的调整。她为我们推荐了当代舞《士兵与枪》、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展示了自己学校排演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片段、《十八岁的天空》,通过熊老师的系统讲解,我们感受到新教材重新构建了以音乐舞蹈文化为主线、融合舞蹈作品欣赏、舞蹈表演实践以及舞蹈创编为一体的内容体系。《舞蹈表演》模块是必修课程《音乐与舞蹈》的拓展与延伸,注重的是舞蹈表演,突出的是实践性。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湖南师大附中这一模块的开设情况,包括选修的要求、创作的历程、学生的编创和展示,教学测评模式(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戏剧表演是把戏剧理论和表演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模块。孙成洪老师的《戏剧表演教学法指导》首先引导我们对教材进行了整体的了解。这一模块的上篇以理论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对经典戏剧作品赏析,理解音乐在戏剧中的地位,认知戏剧艺术的一般规律,了解戏剧的品种、特点。下篇则以表演实践为主,用灵活多变的实践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戏剧艺术的表演与创编。下篇出现的小品、配乐朗诵、课本剧等都是建立在学生通过对上篇的学习,已经对戏剧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基础上的。教学案例一《千斤话白四两唱——坐楼杀惜赏析》,既有理论的准备,又有实践的参与,最后的模仿,更是让这节欣赏课提高了一个层次。教学案例二《角色与七声音阶游戏——戏剧表演基础》,通过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唱熟音阶,唱出三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表现,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教学案例三《爱的二重唱——配乐朗诵诗两首》,配乐朗诵可以说是戏剧模块中最容易上手,也最能让学生体验到表演的成功与快乐的艺术形式。孙老师亲自示范,激情朗诵,让我们知道了教师既要做一名有经验的指导者,更应该是一名身体力行的参与者。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始终应时代之需而有所突破。罗月恒老师的《音乐与戏剧模块经验简介与教学法实践》着重为大家分享了长沙一中的“音乐剧体验式课程”。刘梦颖老师执教的《第十交响曲·江雪》,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交响乐队与古琴的结合、不同行当的吟唱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中西方音乐结合的魅力、不同行当唱腔的特点,以及现代音乐的特点、表现形式。何佳洋老师执教的《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乡村音乐》,通过动、唱、奏、听等一系列学生活动,由《什锦菜》到乡村音乐,由点到面,一步步落实了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各位专家老师的讲解,让我收获了很多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真的是受益匪浅,在此,感谢各位专家和老师的辛苦付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依托课标,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合理利用新教材,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尝试积极开展多个模块的教学。学无止境,艺无止境,我们也应继续加强音乐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勇于创新,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构筑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

  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通过参加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线上研修活动,我受益良多,下面是这次研修活动的总结和心得。

  首先是华南师范大学胡中峰老师给我们进行的《高考试题的检测评估与教学实施的建议》讲座,讲座分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高考试题检测评估的量化量化方法,二是高考试题检测评估的制化方法,三是实施教学实施的建议。胡老师的讲座专业性非常强,从信度难度区分度等方面给我们讲了高考的检测试卷检测的量化评估方法。这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试卷难易程度的选择提供了指导方向。胡老师在讲座中也对我们提出了要求,要求我们要了解全国卷和广东省高考试题的质量,通过对试题质量分析把握所教学生的水平,针对学生的水平进行因材施教,并建立教师的题库。作为老师必须对试题有加深认识,不能随便试题就拿给学生来做,这样效率不高而且浪费时间。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率。

  然后是华南师范外国语文化学院黄丽燕教授给我们进行的《基于大数据的高中学业质量测评研究》的讲座。在讲座中,黄教授讲述了了2021年广东高考英语概况,分析了考生能力以及测试数据来思考教学。从黄教授的讲座中,我知道了如何分析学生的成绩,不能只看平均分,最高分或最低分,还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学生的成绩,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使学生成绩有所提高。教授提醒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主旨大意,对于推理判断题,要指导学生定位关键信息。在书面表达方面,黄教授强调学生在审题的时候要审内容要点,内容要丰富,注意连贯得体的语言才能使文章流畅。他的这些建议我们在这届高三作文专题复习中都有强调,在平时的训练中特别强调学生要注意审题,不仅审体裁,审写作对象,还有审要点,以及思考写作内容是否达到应用文的应用功能。从一轮复习中的同伴互改,到二轮复习中的自我评价,学生真正做到了写有所得、评有所获,每次看到他们对自己作文的自我评价,感动之余也对他们的进步非常欣慰。在后面的讲座当中教授也给我们讲了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大概念为统领进行单元教学及教学,设立不局限于对具体知识的简单记忆和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通过设计与学科有关的实验探究、解释说明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认知活动的累积,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系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还有一个建议是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深度学习是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获得健康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在素养的导演目标引领下聚焦引领性学习主题,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一系列参与和体验式的活动,才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体会学科基本思想,建构知识结构,理解并评判学习内容和过程,能够综合应用知识和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有扎实学习基础又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合作,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社会实践的人。

  在案例展示中,老师们给我们展示了精彩的高三教研活动。首先是广州市第二中学的杨碧雅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广州二中2021届高三学年的安排。这更让我认识到以主题为引领进行单元复习的重要性,在下一届的高三复习中争取也能做到以主题为引领、篇章为依托进行高三一轮复习,使复习更有效率。接下来是韶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锦霞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主题引领促高考备考,成效对分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区域,高三英语教研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讲座。他跟我们分享了韶关市的教研活动形式,其中开展教师共读和分享会让我深有感触。通过共读一本书,然后来进行研讨,促进彼此的教学能力同时,也能极大地促进大家专业的成长。王老师在讲座中也提到,在课例研讨中,老师必须要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是一味说好话,而是要提出有建议性的东西,让对方有所思考,彼此之间能够学到东西,然后进行总结,真正做到促进教学。

  此次的线上教研活动使我收获满满,非常感谢各位教授和老师带来的精彩的讲座和经验分享!

Copyright © 2018 www.xiandiaoy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西西作文 陕ICP备17000724号-3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